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0:39:50 1
專利名稱: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野外昆蟲的採集、分離,尤其是部分優勢天敵昆蟲的誘集分離及應用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包括:一、野外採集採用氰化鉀、乙醚或者三氯甲烷等劇毒物質處理昆蟲,除了能殺死昆蟲外還將對環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操作不當或者遺留在野外,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和後果;二、野外採集工作除了昆蟲分類學工作的需要,採集獲得標本進行鑑定外,同樣需要採集特定的捕食天敵昆蟲種類,用於農業和林業上的田間生物防治,這就需要採集到活的天敵昆蟲,用於室內的工廠化生產和儲存釋放;三、野外調查採集昆蟲主要靠人力來分離和收集昆蟲,工作量大、繁瑣,費時費力,而且攜帶不便利,且常常損失掉很多有用的昆蟲資源。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野外調查採集昆蟲主要靠人力來分離和收集昆蟲,工作量大、繁瑣,費時費力,而且攜帶不便利、常損失掉很多有用的昆蟲資源且對環境造成汙染等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包括分離箱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離箱體內的底部設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兩側的側支杆和連接兩側側支杆的橫杆,所述橫杆的中部開設有孔,若干所述支架通過一連接杆穿過所述橫杆中部的孔相連接;所述支架一側的所述分離箱體的底部設置開設有嵌槽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設有二次分離室,所述二次分離室靠近支架的一側設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有可旋轉的轉盤,所述轉盤上開設有不同直徑的圓孔,所述連接杆的一端靠近所述二次分離室的入口。進一步,所述二次分離室的頂部開設有收集瓶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的下方安裝有反射光線的鏡子,所述鏡子與水平面成45度角安裝固定。進一步,所述支架下方設置有可拆卸的誘集劑填充碗,所述支架上設有一豎直向下的豎杆,所述填充碗底端的圓孔套設在所述豎杆上且其下端通過螺紋固定環將其固定。進一步,所述支架從左到右高度依次遞增。進一步,所述支架靠近分離箱體的一側壁上設有誘集昆蟲的進入口,所述進入口上設有門,所述門的兩側和下端通過轉軸與所述分離箱體的對應位置鉸接,上端通過固定扣將其固定。進一步,與所述門相對的分離箱體的側壁上設有用於放入收集瓶的側門。進一步,所述分離箱體的上端設有手提帶,所述手提帶通過設置在所述箱體兩側的扣環與所述分離箱體扣接。本實用 新型所述轉盤上方微微突出,便於其手動的調整,轉盤周邊設置有刻度標記,可以從外邊知道所對的孔的直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利用昆蟲誘劑吸引昆蟲,結合昆蟲的趨光、趨上性和對性激素誘集特性,將採集到的活體昆蟲按需要進行誘集和分離收集,相對目前瓶收集昆蟲,具有無環境汙染和提高工作效率等優點;裝置內設計大小不同的通道,能夠將不同類型的昆蟲分開,能夠獲得昆蟲活體並且具有可統計出數量等信息,可以放置在野外,無人工操作即可收集到昆蟲,能夠廣泛用於植物保護和生物學的相關領域;昆蟲分離收集器具的開發和研製能推廣到市場,為昆蟲學和植物保護學等相關工作者帶來很大的便利,促進害蟲生物防治事業的發展。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正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左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包括分離箱體,所述分離箱體內的底部設有若干支架1,所述支架I包括兩側的側支杆14和連接兩側側支杆14的橫杆15,所述橫杆15的中部開設有孔,若干所述支架I通過一連接杆16穿過所述橫杆15中部的孔相連接;[0020]所述支架I 一側的所述分離箱體的底部設置開設有嵌槽的固定板5 ;所述固定板5的上方設有二次分離室13,所述二次分離室13靠近支架I的一側設有入口 12,所述入口12處設有可旋轉的轉盤3,所述轉盤3上開設有不同直徑的圓孔,所述連接杆16的一端靠近所述二次分離室13的入口 12。進一步,所述二次分離室13的頂部開設有收集瓶插入口 11,所述插入口 11的下方安裝有反射光線的鏡子9,所述鏡子9與水平面成45度角安裝固定。進一步,所述支架I下方設置有可拆卸的誘集劑填充碗7,所述支架I上設有一豎直向下的豎杆17,所述填充碗7底端的圓孔套設在所述豎杆17上且其下端通過螺紋固定環將其固定。進一步,所述支架I從左到右高度依次遞增。進一步,所述支架I靠近分離箱體的一側壁上設有誘集昆蟲的進入口 6,所述進入口 6上設有門,所述門的兩側和下端通過轉軸與所述分離箱體的對應位置鉸接,上端通過固定扣8將其固定。進一步,與所述門相對的分離箱體的側壁上設有用於放入收集瓶的側門10。進一步,所述分離箱體的上端設有手提帶2,所述手提帶2通過設置在所述箱體兩側的扣環4與所述分離箱體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轉盤3上方微微突出,便於其手動的調整,轉盤周邊設置有刻度標記,可以從外邊知道所對的孔的直徑。本發明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助」項目(2013CB127605)和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優勢天敵資源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201303024)資助。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發明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於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也及於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 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
權利要求1.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包括分離箱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離箱體內的底部設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兩側的側支杆和連接兩側側支杆的橫杆,所述橫杆的中部開設有孔,若干所述支架通過一連接杆穿過所述橫杆中部的孔相連接; 所述支架一側的所述分離箱體的底部設置開設有嵌槽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設有二次分離室,所述二次分離室靠近支架的一側設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有可旋轉的轉盤,所述轉盤上開設有不同直徑的圓孔,所述連接杆的一端靠近所述二次分離室的入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二次分離室的頂部開設有收集瓶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的下方安裝有反射光線的鏡子,所述鏡子與水平面成45度角安裝固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下方設置有可拆卸的誘集劑填充碗,所述支架上設有一豎直向下的豎杆,所述填充碗底端的圓孔套設在所述豎杆上且其下端通過螺紋固定環將其固定。
4.如權利要求f3之一所述的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從左到右高度依次遞增。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靠近分離箱體的一側壁上設有誘集昆蟲的進入口,所述進入口上設有門,所述門的兩側和下端通過轉軸與所述分離箱體的對應位置鉸接,上端通過固定扣將其固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與所述門相對的分離箱體的側壁上設有用於放入收集瓶的側門。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離箱體的上端設有手提帶,所述手提帶通過設置在所述箱體兩側的扣環與所述分離箱體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捕食性瓢蟲誘集分離裝置,包括分離箱體,所述分離箱體內的底部設有若干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兩側的側支杆和連接兩側側支杆的橫杆,所述橫杆的中部開設有孔,若干所述支架通過一連接杆穿過所述橫杆中部的孔相連接;所述支架一側的所述分離箱體的底部設置開設有嵌槽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設有二次分離室,所述二次分離室靠近支架的一側設有入口,所述入口處設有可旋轉的轉盤,所述轉盤上開設有不同直徑的圓孔,所述連接杆的一端靠近所述二次分離室的入口。本實用新型能夠將不同類型的昆蟲分開,獲得昆蟲活體並且具有可統計出數量等信息,可以放置在野外,無人工操作即可收集到昆蟲。
文檔編號A01M1/04GK203105425SQ201320062010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明者陳鐵男, 茹藝, 胡雪肖, 林新新, 唐斌, 王世貴, 張帆 申請人:杭州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