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課文《敬畏生命》讀後感500字

2023-09-21 10:50:15

  【篇一】

  生命是什麼?這一直是人們思考的問題.難道它是每天健康地活著?難道它又是每天與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和雞毛蒜皮的小事接觸的生活?還是有更深的意義?讀了《敬畏生命》這篇文章,我懂了什麼是生命.下面不如跟著我一起來看看,相信你也會懂得什麼是生命的.

  本文講述「我」在一個下午正在湖邊看書,忽然發現樹在不斷傳送纖維,隨著風兒大團的纖維在空中飄散.這是樹兒生命的延續啊,「我」當即被這種不計成本投資的生命所打動.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震撼.那些樹所傳送的所有纖維中,可能只會有極少一部分會落地生根,但它為了哪怕再渺茫的希望,也會盡全力去拼搏,只是為了完成它來到這個世界上真正的使命、真正的意義.我覺得人活著,尤其是在年輕時,就要付出努力、汗水,也要有不怕失敗的決心,肯去奮力一搏,即使失敗,也問心無愧.

  比如在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了一個可能對於自己人生算不上什麼的小挫折時,卻從此意志消沉.再比如就像很多乞丐,他們在生活窘迫的時候,為什麼不振作起來,去想辦法謀生.哪怕從最底層幹起,只要肯堅持、努力,只要懷著一份對生活的熱忱,只要踏踏實實、肯等待,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就像周杰倫在《稻香》中唱的那樣:「不要這麼容易就想放棄/就像我說的/.」那時候,即使你的得到沒有預想那麼完美,你也可以驕傲自己曾付出過,就像文中那棵樹那樣曾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我想,大家知道什麼是生命了吧?生命就是充實地過好每一天,努力、拼搏支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就是生命!

  【篇二】

  你可以忽視萬事萬物的存在,因為他們並非因你的存在而存在。你可以看不見樹在空氣中呼吸,看不見魚兒在水裡的喘息,也看不見被沉默覆蓋的一切。但是當你閉上眼睛,卻一定看得見人與人之間的浮躁和疏離。人類作為這個星球上被神請來的客人,機器的出現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隨意。科技革命的推動,使物質成就日益顯現,望著這滿目打上了人的活動烙印的世界,人們似乎產生了能夠成為這個星球的主人的錯覺。

  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什麼呢?在工具理性的驅使下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疏離,休戚與共的生態環境也成了取得物質成就的工具與手段,世界變得缺乏溫情。人們似乎已經忘了他們是作為客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忘了他們身上的偉大責任。

  《敬畏生命》正是這樣一本能喚醒人們內心責任意識,點燃人們日益冷漠的內心的福音之書。施韋澤在書中是這樣描述這種責任的:「受制於盲目的利己主義的世界,就像一條漆黑的峽谷,光明僅停留在山峰上。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於黑暗之中,只有一種生命能擺脫黑暗,看到光明。這種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夠認識到敬畏生命,能夠認識到休戚與共,能夠拜託其餘生物苦陷其中的無知。」

  這是他在斯特拉斯堡布道時對敬畏生命進行第一次公開闡述中的一段話。他認為,「善是保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它以最有意義的方式產生著無數生命,又以毫無意義的方式毀滅著他們。」所以只有人才能夠敬畏生命,將自然律和道德律統一起來。他認為只有人能肩負起這種責任的理由是:人是具有德性的理性存在者。其他動物無法擺脫生命意志的自我分裂,因此無法敬畏生命,而人類可以通過提防三大誘惑將「作為自然能力的上帝,與我們所必然想像的作為道德意志的上帝、愛的上帝統一起來。」施韋澤認為這三大誘惑是:一、「你為什麼自尋煩惱?這無濟於事。」這是在當你想行善又感到無能為力時誘惑者發出的聲音。二、「同情就是痛苦。」「誰親身體驗了世界的痛苦,他就不可能在人所意願的意義上是幸福的。」三、「人不能這樣生活。」這是指當人們體驗了同情的痛苦之後會無法安心享受快樂,變得患得患失,變得敏感。施韋澤認為提防三大誘惑的方法是:首先,你對自己說,「互助和休戚與共是你的內在必然性。」你所做的一切能賦予你的生命予意義。隨後,在共同體驗了你周圍的不幸之後,你應這樣認識,「同甘共苦的能力是同時出現的。」如果目睹其他生命痛苦時麻木不仁,那你也會失去同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最後,你根本沒有權力說你要鐵石心腸的生活,因為你內心神秘的聲音會告訴你怎樣才是真正幸福的生存。

  我深深贊同作者關於「只有人能夠認識到敬畏生命,能夠認識到休戚與共,能夠拜託其餘生物深陷其中的無知」的觀點,因為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生命。理性決定了人之為人和人的道德價值。敬畏生命、保存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價值是可以成為一條普遍的立法原理的,人們遵循自己所制定的法則是意志自由的表現。因此,人們肩負起敬畏生命這一責任是一種出於尊重道德法則而產生的行為必然性。

  此外,倫理學發展的歷史是人類追求現實世界中和諧完滿關係的歷史。道德不應與人性和宇宙的自然法則相違背,而應建立在二者之上。敬畏生命倫理學對人們提出的道德要求正是這樣一種建立在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的情感上的,符合人性與自然法則的,利於實現人與現實世界和諧完滿關係的哲學。

  馬克思按照人的發展狀態將社會形態分為人對人的依賴性社會、人對物的依賴性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我認為,第三個階段所說的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中的個人影視在心智、情感和道德上充分發展的個人,理應包含這種「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的倫理理念。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