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峯槍火經典站位(PTU:杜琪峯的尋槍之旅)
2023-09-12 17:22:25 1
2000年,由於銀河映像再次陷入了財務危機,杜琪峯帶著整個銀河創作團隊加盟了向華強的中國星,在這裡杜SIR的職務是製作總監。這時的他既是銀河映像的老闆,同時又是中國星的行政人員,迫於生存,杜琪峯選擇了寄人籬下,但他並未放棄自己在藝術上的自我追求,《PTU》正是這個初衷的產物。
杜琪峯是如今香港本土電影僅剩的一面旗幟
《PTU》籌劃、開拍於2000年,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艱難讓杜琪峯不斷有新的人生感悟,所以幾易其稿,所以整個片子拍拍停停一直到2003年才製作完成。這期間參與演出的演員時不時地被召回續拍,以致於任達華、林雪等主創人員都無法記起創作內容了。這與1999年杜琪峯僅花費19個工作日一氣呵成拍完《槍火》的高效簡直相映成趣,也難怪杜琪峯把《PTU》稱之為自己的「習作」。雖然老杜自謙說是習作但影片的成片效果卻讓喜愛銀河映像的人欣喜不已,依然冷峻的攝像風格、命運無常內核、反英雄的情結等各種銀河獨家配方一樣不缺,但是整體敘事卻更純熟了,能稱得上是集銀河前期風格之大成的作品。影片在業內也再一次得到了充分認可,但它在商業上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迷——298萬港幣,要知道當年香港本土年度票房上第一名《無間道3》的成績是3023萬。
作者氣質濃烈的《PTU》
初心不改,這是杜琪峯的執念,而來自行內人士的獎項肯定和影迷日後不斷地回望,都佐證這樣的匠心是稀缺但又彌足珍貴的,杜琪峯和他的銀河映像同仁們一路走來並不寂寞。
註:《PTU》獲得了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第40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在第9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上更是豪奪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六項大獎。
黑夜的舞臺《PTU》的所有情節都集中發生在一個晚上。反黑組綽號肥沙的盧沙(林雪飾演)偵輯警長在後巷被一夥古惑仔襲擊導致丟失了自己的佩槍,和他共事過的PTU警長何文展(任達華飾演)得知之後秉持「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的理念決定先不上報組織而給肥沙一個晚上的時間來尋找佩槍,自己同時帶著自己的組員一起加入尋槍的調查;因為接手一宗當地黑幫頭目馬尾被刺案的重案組在女督察張麗君的帶領下無意之間也卷進了這場風波;而身為黑幫老大的馬尾老爸禿頭(盧海鵬飾演)懷疑兒子的死與對頭大眼有關也主動加入了這場混戰。最終,上述人馬再加上內地來港打劫的悍匪四人組陰差陽錯地集中到了廣東道上,一場混戰隨即展開。
所有線索單獨來看都不稀奇,但當所有線索交織在一起之後,仿似一團錯綜複雜的亂麻,但杜琪峯利用擅長的燈光、構圖和敘述能力,再通過精湛的敘事設計、意外的冷幽默,以及對警隊這個體制內紀律部隊所屬成員複雜而真實的心理描寫,給我們奉了一部足以讓人無限回味的非典型警匪類型片的精品。
彼時的杜SIR還年富力強
註:1、PTU: 香港警察機動部隊,英文名稱「Police Tactical Unit」,簡稱「PTU」。是香港警察為應付香港境內的內部保安而隨時調動運用的一支機動力量,是各個警察總區的後備力量。由於部隊所佩戴的警帽是深藍色的「貝雷式」軟帽,因此又稱為「藍帽子」。
2、反黑組全稱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俗稱O記,英文原名Organis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OCTB) ,俗稱「O記」,主要調查有組織罪案和三合會罪行。
3、CID即刑事偵緝隊,但早在1983年起已經不叫CID了,1983年香港警隊的重整架構,撤銷了CID ,將「刑事偵查」部門歸入去「行動處」內,是「行動處」內的一個分支部門,叫「刑事部」( Crime Wing )。再於90年代的一次警隊重整架構,香港警隊成立了新的「刑事及保安處」,再將「刑事偵查」部門歸入目前的「刑事及保安處」的「處」級單位,是歸入這個「處」下的一個部門,亦叫「刑事部」 ( Crime Wing ),由一個助理警務處長(刑事)領導。時至今日,CID已經是一個老舊的名稱,但香港市民、甚至香港警察都是習慣性地沿用這個歷史上的叫法 。
行有行規影片開場隨著警車中的一則警訊先給我們鋪陳了何文展所帶領的PTU小組工作日常。警訊中報導一宗打劫解款車案,劫匪脫逃,一名警員犧牲,大夥打趣要又參加白事兒,何展一句話呵斥手下:「死了一個弟兄,被外面的人聽到怎麼辦?被他家人聽到怎麼辦?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眾人聽聞低頭默然,這時小組的副手Kat(邵美琪 飾)補充了一句:「不管怎樣能夠平安回家最重要。」隨即音樂響起,PTU三字升起,影片正式拉開帷幕。
看完整部電影,我們才發現這短短不到3分鐘的序幕已經給PTU所有成員後來為肥沙打掩護而不惜違反紀律提供了充分理由,而那則一掠而過的警訊則為最終劫匪四人組的意外出場埋好了伏筆。
警察、大混混、小混三方涇渭分明
之後黑幫太子爺馬尾帶著小弟耀武揚威地來九龍城侯王道方榮記吃打邊爐,之後肥沙緊跟著登場。此處一幕導演利用最簡潔的場面調度給我們刻畫了一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眾生相,馬尾一夥逼著一個殺馬特青年讓出了座位,而身為警察的肥沙比黑幫還蠻橫,一人搶了馬尾一伙人的位置,顯然馬尾敢怒不敢言。就在觀眾被這副稍顯滑稽的畫面逗笑的時候,那個貌似處於生物鏈最底層的殺馬特一刀捅穿了馬尾,同時肥沙的車子被馬尾小弟報復刮花。暴力場面就這樣不經意間來臨了,馬尾胸插匕首在夜晚的侯王道上狂奔,而這邊肥沙則在後巷被馬尾的小弟伏擊丟失了自己的佩車。
這段誇張的「帶」刀跑路據杜琪峯介紹有其真實案例
當何文展得知肥沙丟失佩槍之後,在肥沙說出最近就要升職之後不顧副手Kat姐的阻止和其他同事的反對,一意孤行地要幫忙肥沙在一夜之間找到佩槍。之後PTU展開了地毯式搜查,在遊戲廳逼問馬尾老表打聽馬尾蹤跡的一幕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何文展辦案的狠辣。當他把毒品當面栽贓給對方,異常冷靜反覆抽打耳光地逼迫小混混擦掉身上的紋身時,警察簡直比混混還要目無法紀,對於這段描寫杜琪峯的說法是:「警察和古惑仔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何文展逼問古惑仔時的冷酷是被異化的暴力
之後PTU小組在小巷中圍捕一名小偷,對其使用暴力試圖打聽到馬尾手下的行蹤,只見年輕人倒在地上,PTU一名隊員不停地用腳去踹他,而其他隊員把守各個路口看是否有行人經過。這時一個中遠景鏡頭顯示隊員脫下鞋子,明顯是不想留下任何濫用私刑的痕跡,說明他們這種執法手段是多麼嫻熟和日常。此時意外發生,這挨打的小偷哮喘發作了,何文展一看情形不對,趕忙過去給對方做人工呼吸,當看到對方終於甦醒所有PTU隊員都鬆了一口氣。當何文展以不上報小偷爆車竊取信用卡做為交換條件後,小偷不僅告訴了他們馬尾手下行蹤還遵從何文展的誘導說是自己哮喘發作而不是被警察打了。
一瞬間警察從施暴者變成了救世主
行有行規,警察可能會為偵破用一些非常規手段但一般不至於突破底線。前幾分鐘還對小偷施虐的警察成了小偷的救命恩人,而小偷在警察的威脅之下轉瞬之間又從受害者變回了違法分子的身份,兩邊的人都恪守著的自已的身份,這就是PTU的世界。
蝴蝶效應如何讓五組本不相干的人馬在一個時間點齊聚一堂,這是個技術活。
整部影片的基調一直是一個暴力幾乎失控的局面,但這個黑色基底卻被林雪飾演的肥沙的莽撞行為時常打破,他就是這個故事的最大變數和矛盾誘因。
肥沙顯然是一個警局混跡多年的老油條,在案件偵破專業技能上他沒多少能力,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卻仗著警察身份作威作福,同時又與黑道人物之間關係曖昧,而整個事件正是因為肥沙的一個個舉動發生了改變。
PTU隊員巡邏時的刻意站位設計後來被人反覆拿來調侃
正是他在方榮記的搶座位,使得馬尾幾乎註定被仇家刺殺這個必然事件與肥沙意外丟失佩槍的偶然事件串聯了起來;而也正是他無意之間錯換了馬尾的手機,才有了馬尾老爸大禿頭找肥沙要殺害兒子的兇手、重案組張麗君督察懷疑肥沙與黑社會有勾結的情節展開。你看,就因為肥沙在方榮記一次搶座行為牽扯出了一場警察與幫派之間、警察不同部門之間的鬥爭,正是肥沙這隻胖蝴蝶在九龍城侯王道方榮記裡輕輕扇動了一下翅膀,結果在廣東道上颳起了一場龍捲風。
光明而又混沌的結尾最後,刺殺馬尾的黑幫老大大眼(高雄飾演)約肥沙幫忙調解與禿頭的恩怨於凌晨四點來到廣東道;而另一個黑幫老大、馬尾老爸禿頭(盧海鵬飾演)則由於肥沙透露的消息而來到廣東道來找大眼報仇;PTU一隊在何文展的帶領下尾隨肥沙而來幫忙;而懷疑肥沙與黑幫有涉的反黑組在張麗君的帶領下也趕到了;最出乎意料的一班人馬是影片開場警訊中提到的劫匪四人組為偷渡回內地也來到了廣東道,一場遭遇戰不期而至。
最終混戰舞臺感十足,誇張而絢爛
這一幕再現了「槍火」式的動作場面,所有人不合常理地各佔一個固定位置毫不躲避地開槍對射,誇張的硝煙四起、血花狂飈,配合芭蕾舞般的慢鏡頭,再加上對比明顯的高光集聚都讓現場猶如一出舞臺劇,一首壯懷激烈的死亡抒情詩,杜式暴力美學再現江湖!
肥沙的槍意外地失而復得,所有一切都有了圓滿結局
意外地是杜琪峯讓所有匪徒全軍覆滅(禿頭和大眼則像牛仔對決般一起死去),而警方奇蹟般地全員存活了下來甚至沒有受點點傷,而林雪更是在這場幾乎由他才引發的大混戰中意外找到了丟失的佩槍(原來佩槍就遺失在開場被古惑仔伏擊的小巷中,根本就沒有被古惑仔拿走這會事)。歹徒死光光,警方立大功,而林雪的丟槍事件也以這樣一種戲劇化的方式圓滿解決!之後導演通過一段肥沙、何文展、張麗君督察對上司進行事件報告的交叉剪輯,向觀眾表明了三人心照不宣地默契配合編造了一段故事來隱瞞了事情的真相。三人都從這段謊言中獲取了各自的利益,肥沙不用承擔丟失佩槍的責任而不影響升職,而何文展帶領的PTU小組不需要承認違反紀律的事實,而張麗君也不用承認在面對歹徒時臨陣怯戰、一槍未發的怯懦,甚至因為聽取了肥沙的建議補開了兩槍空槍以此領取了本不存在的功勞。所有的真相和錯誤都消逝在這漆黑的深夜裡,每名警察雖然都代表著各自部門的利益,但「穿上制服就是自己人」,面對共同利益大家守護著彼此之間的忠誠,可以讓紀律、原則退居其次,真相如何總不比安全下班回家來得要緊。
2000年香港電影開始走下坡路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周圍同行遠赴好萊塢或北上內地尋求合作開拓市場,作為固守香港電影探索出路的本土導演,杜琪峯的內習估計是矛盾而煎熬的。此時一部本就不求商業回報的《PTU》出現就耐人尋味了,他是香港特色警匪片最後的守護者,正如片中所透露出的理念,都是一家人,努力開拓也好,曲線圖存也罷,終歸都是為了行業發展得更好,只要那顆火熱的心不死香港電影就不會死,這種自信和自省得到了業內的認可,各個獎項就是證明,而我們這些港片迷也有幸還能看到曾經讓我們著迷的老港片還活著,它們依然如此迷人、眩目,這就夠了。
PS:文中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我刪除;GIF為本人自己製作。文章為我原創,轉發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