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吊裝斜楔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06:42:45 4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吊裝斜楔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衝壓模具,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吊裝斜楔裝置。
背景技術:
冷衝壓模具是製造業中一類應用非常廣泛的機械裝備,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所有企業都面臨著如何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而採用技術革新和裝備改良升級,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發展方向;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模具的開發費用所佔的比例比較大,如何最大限度的節約模具開發成本,已經成為所有主機廠及模具供應商研究的重要課題。在模具開發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模具工序數、減小模具整體輪廓尺寸以及降低模具生產維護成本等,是降低模具開發費用和後續生產費用的 一條重要途徑。而因工序數限制,模具結構布置空間過小,為節約模具開發成本或壓機工作檯面過小需要減小模具整體輪廓尺寸,目前採用的吊裝斜楔裝置很難滿足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精巧、製造工藝簡單,實用性較強,能適應模具工序數減少、縮小模具整體輪廓尺寸以及有效降低模具後續生產維護成本的新型吊裝斜楔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包括上模座、主動斜楔及可沿上模座相對移動且與上模座連接的從動斜楔;在上模座兩端上位於從動斜楔兩側分別設有回程限位塊及行程限位塊;在與所述行程限位塊相對的從動斜楔一側設有回程彈簧;在從動斜楔下部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衝頭;在從動斜楔下部另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從動斜楔導向滑塊,在主動斜楔上設有與所述從動斜楔導向滑塊相適配的主動斜楔導向滑塊。在所述從動斜楔導向滑塊上設有導向面,在所述主動斜楔導向滑塊上設有與該導向面相適配的導向面。在上模座與從動斜楔之間設有從動斜楔滑動塊;所述從動斜楔通過從動斜楔安裝固定板與所述上模座相連接。在設於上模座上的回程限位塊上設有回程緩衝塊。在從動斜楔與行程限位塊相對的一側上設有行程擋塊。在從動斜楔上設有用來固定設於從動斜楔上的回程彈簧的固定銷。所述衝頭通過衝頭固定座連接於所述從動斜楔上,在衝頭固定座與從動斜楔之間設有衝頭墊板,衝頭固定座與從動斜楔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在從動斜楔導向滑塊與主動斜楔導向滑塊的導向作用下,從動斜楔回程的過程中可以實現與從動斜楔運動方向相反的衝壓過程;同時通過改變從動斜楔導向滑塊、主動斜楔導向滑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以及相應的調整衝頭與水平方向的夾角,能夠實現不同角度衝孔;進一步的,衝孔的衝頭可以改成局部修邊的小鑲塊,從而實現局部修邊功能等,可根據具體需要,進行合理選擇;這樣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能適應模具工序數減少、縮小模具整體輪廓尺寸的要求,能有效降低模具後續生產維護成本;且其結構精巧、製造工藝簡單,實用性強。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各幅附圖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新型吊裝斜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新型吊裝斜楔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圖2新型吊裝斜楔裝置A-A方向視圖;圖4為圖2新型吊裝斜楔裝置B-B方向視圖;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I、上模座,2、從動斜楔,3、主動斜楔,4、回程限位塊,5、行程限位塊,6、衝頭,7、從動斜楔導向滑塊,8、主動斜楔導向滑塊,9、回程彈簧,10、行程擋塊,11、固定銷,12、衝頭固定座,13、衝頭墊板,14、回程緩衝塊,15、從動斜楔滑動塊,16、從動斜楔安裝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最優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I至圖4所示,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包括上模座I、主動斜楔3及可沿上模座I相對移動且與上模座I連接的從動斜楔2 ;在上模座I兩端上位於從動斜楔2兩側分別設有回程限位塊4及行程限位塊5 ;在與行程限位塊5相對的從動斜楔2 —側設有回程彈簧9 ;在從動斜楔2下部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衝頭6 ;在從動斜楔2下部另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在主動斜楔3上設有與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相適配的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上設有導向面,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上設有與所述導向面相適配的導向面,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與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接觸後,兩導向面相接觸後能實現相對移動。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的工作過程為上模座I在壓機作用下向下運動,從動斜楔2隨上模座I 一起下移,從動斜楔2下移的過程中,從動斜楔2沿著上模座I相對滑動;隨著壓機的繼續下行,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與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進行接觸,並且沿著一定角度做直線運動,而安裝在從動斜楔2上的衝頭6,也沿著一定角度做衝壓動作,從而實現側向衝孔;在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與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的導向作用下,從動斜楔2回程的過程中可以實現與從動斜楔2運動方向相反的衝壓過程;同時通過改變從動斜楔導向滑塊
7、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以及相應的調整衝頭6與水平方向的夾角,能夠實現不同角度衝孔;進一步的,衝孔的衝頭6可以改成局部修邊的小鑲塊,從而實現局部修邊功能等,可以根據具體需要,進行合理選擇;這樣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能適應模具工序數減少、縮小模具整體輪廓尺寸的要求,能有效降低模具後續生產維護成本。在上模座I與從動斜楔2之間設有從動斜楔滑動塊15,從動斜楔2通過從動斜楔滑動塊15與上模座I之間實現相對移動;從動斜楔2通過從動斜楔安裝固定板16與上模座I相連接,從動斜楔安裝固定板16與上模座I相連接。[0024]在設於上模座I上的回程限位塊4上設有回程緩衝塊14,回程緩衝塊14在從動斜楔2回程時,一方面能夠降低從動斜楔2撞擊回程限位塊4時產生的噪音,另一方面能夠減小從動斜楔2因撞擊而產生的損傷。設於上模座I上的行程限位塊5,是預防模具壓合行程超程導致從動斜楔2與模具損壞的發生,而設置的斜楔安全限位裝置;在從動斜楔2與行程限位塊5相對的一側上設有行程擋塊10,行程擋塊10同樣起保護從動斜楔2與模具的作用。設於從動斜楔2 —側上的回程彈簧9通過設於從動斜楔2的固定銷11來固定,回程彈簧9,可以根據從動斜楔2回程力的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彈性回程元件,如可選擇為各種載荷的彈簧、氮氣彈簧等等。衝頭6通過衝頭固定座12連接於從動斜楔2上,在衝頭固定座12與從動斜楔2之間設有衝頭墊板13,衝頭固定座12與從動斜楔2為可拆卸連接;這樣在衝頭6損壞時方 便更換,同時可根據實際需要將衝頭6更換為局部修邊的小鑲塊等部件,以使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實現不同工位及工位空間的工作需求。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的原理為通過對普通吊裝斜楔進行優化改造,在普通斜楔的吊裝斜楔主動斜楔3上方,增加一個導滑面與安裝在上模座I上的導滑面進行配合滑動,從而實現從動斜楔2做水平往復運動,而安裝在從動斜楔2上的工作部件(如衝頭6)也隨之做往復運動,最終實現衝孔動作;通過改變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以及相應的調整衝頭6與水平方向的夾角,能夠實現不同角度衝孔。上面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模座(I)、主動斜楔(3)及可沿上模座(1)相對移動且與上模座(I)連接的從動斜楔(2);在上模座(I)兩端上位於從動斜楔(2)兩側分別設有回程限位塊(4)及行程限位塊(5);在與所述行程限位塊(5)相對的從動斜楔(2)—側設有回程彈簧(9);在從動斜楔(2)下部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衝頭(6);在從動斜楔(2)下部另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在主動斜楔(3)上設有與所述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相適配的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從動斜楔導向滑塊(7)上設有導向面,在所述主動斜楔導向滑塊(8)上設有與該導向面相適配的導向面。
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模座(I)與從動斜楔(2)之間設有從動斜楔滑動塊(15);所述從動斜楔(2)通過從動斜楔安裝固定板(16)與所述上模座(I)相連接。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設於上模座(I)上的回程限位塊(4)上設有回程緩衝塊(14)。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從動斜楔(2)與行程限位塊(5)相對的一側上設有行程擋塊(10)。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其特徵在於在從動斜楔(2)上設有用來固定設於從動斜楔(2 )上的回程彈簧(9 )的固定銷(11)。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衝頭(6)通過衝頭固定座(12 )連接於所述從動斜楔(2 )上,在衝頭固定座(12 )與從動斜楔(2 )之間設有衝頭墊板(13),衝頭固定座(12)與從動斜楔(2)可拆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包括上模座、主動斜楔及可沿上模座相對移動且與上模座連接的從動斜楔;在上模座兩端上位於從動斜楔兩側分別設有回程限位塊及行程限位塊;在與所述行程限位塊相對的從動斜楔一側設有回程彈簧;在從動斜楔下部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衝頭;在從動斜楔下部另一端上設有與水平面呈一夾角的從動斜楔導向滑塊,在主動斜楔上設有與所述從動斜楔導向滑塊相適配的主動斜楔導向滑塊;所述新型吊裝斜楔裝置,能適應模具工序數減少、縮小模具整體輪廓尺寸的要求,能有效降低模具後續生產維護成本;且其結構精巧、製造工藝簡單,實用性強。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2701141SQ20122029606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
發明者唐東勝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