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及其製造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05:30:05 1
本發明屬於陶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及其製造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體生活習慣的改變、和長期工作的積勞,導致人的體質逐漸偏酸性化,體內聚集大量對人體有害的酸性物質既自由基,既而使新陳代謝緩慢、內臟負擔加重、容易疲勞上火、便秘,嚴重的可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導致患癌症患的機率大大提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申請人提供一種能量瓷及製造工藝,授權號為CN104003698B,該種陶瓷的瓷料配方包括石英石、鉀長石、高嶺土、水、銀、鈦、錫、有機矽、鉀、鎂、鈣、鋅、鍺、巴西電氣石、麥飯石、火山石、老灶土、磁石礦、無機鹽礦物質,精選特種稀土礦物質高分子納米材料,可在高溫燒成過程中,確保各類物質不會失效,具有超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經檢測,本發明提供能量瓷能釋放對人體有益的負離子、及遠紅外線,具有超強的抗菌性。現有的能量瓷的陶瓷坯體被封閉於釉層中,坯體釋放的負離子和遠紅外線需要穿透釉層才能對外進行反應,其負離子和遠紅外的影響受到一定限制,此外遠紅外線和負離子的放射頻率是決定該種陶瓷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遠紅外線和負離子的放射頻率是提高該種陶瓷整體性能的重要因素。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及其製造工藝。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包括陶瓷坯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陶瓷坯體外設有陶瓷釉料;
所陶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0-25份、透明熔塊10-15份、納米銀10-15份、巴西電氣石10-15份、色漿0-10、石英石5-10份、滑石5-10、水晶石1-5份、有機矽1-5份、鉀1-5份、鎂1-5份、鈣1-5份、鋅1-5份、鍺1-5份、磁石礦1-5份、無機鹽礦物質1-5份。
優化的,量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3份、透明熔塊13份、納米銀12份、巴西電氣石12份、石英石8份、滑石6、水晶石2份、有機矽3份、鉀3份、鎂1份、鈣4份、鋅5份、鍺2份、磁石礦4份、無機鹽礦物質2份。
優化的,量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3份、透明熔塊11份、納米銀14份、巴西電氣石10份、色漿3、石英石6份、滑石8、水晶石3份、有機矽4份、鉀2份、鎂4份、鈣1份、鋅4份、鍺1份、磁石礦3份、無機鹽礦物質3份。
優化的,陶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1份、透明熔塊10份、納米銀11份、巴西電氣石11份、色漿8、石英石10份、滑石5、水晶石5份、有機矽1份、鉀4份、鎂3份、鈣3份、鋅2份、鍺3份、磁石礦2份、無機鹽礦物質1份。
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的製造工藝,其特徵在於:製作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陶瓷,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製作陶瓷素坯;
步驟2,按照陶瓷釉料原料進行配比稱重,將除了色漿外的原料進行混合、破碎、溼球磨、過篩製成漿料;
步驟3,將步驟2獲得的漿料與色漿混合,獲得陶瓷釉料;
步驟4,將陶瓷釉料施於陶瓷素坯上;
步驟5,待陶瓷素坯乾燥後,放入窯爐中燒製成型,燒成溫度為1310-1350℃,燒成時間6-9小時。
進一步的,步驟2中溼球磨時料、球、水的比為:1:0.8-1.2:1.5-2。
進一步的,步驟4中陶瓷釉施釉時,將陶瓷釉料比重調整到波美計濃度20-25°之間。
進一步的,步驟1中陶瓷釉施釉厚度為0.1mm-0.3mm。
進一步的,步驟1中陶瓷素坯的素燒溫度為1100-1150℃。
進一步的,其特徵在於:步驟5中燒成溫度控制如下:窯爐經1-2小時過勻速升溫至800℃,窯爐經2-3小時繼續升溫至1100-1150℃,保溫1小時,窯爐繼續升溫,經2-3小時升溫至燒成溫度,隨後自然冷卻至室溫,獲得到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發明提供的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是對傳統該類陶瓷的一次性能升級,通過陶瓷坯體與陶瓷釉料共同釋放負離子和遠紅外線,大幅提升了負離子和紅外線的釋放量,能對陶瓷周圍的環境起到作用。
該種陶瓷釉料採用先進的技術與科學配方,精選特種稀土礦物質高分子納米材料,減少對釉料發顏效果影響的原料,增加和替換部分原料,使得釉料層能同時釋放出釋放負離子和遠紅外線,提高陶瓷整體的負離子和遠紅外線的放射頻率,能對陶瓷周圍的環境進行影響,適合作為藝術品和家庭裝飾擺件,能起到殺菌和淨化空氣的作用,改善陶瓷周圍的環境質量;此外,該種陶瓷釉料與陶瓷坯體的結合度好,光澤度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
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包括陶瓷坯體,其特徵在於:所述陶瓷坯體外設有陶瓷釉料;
所陶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0-25份、透明熔塊10-15份、納米銀10-15份、巴西電氣石10-15份、色漿0-10、石英石5-10份、滑石5-10、水晶石1-5份、有機矽1-5份、鉀1-5份、鎂1-5份、鈣1-5份、鋅1-5份、鍺1-5份、磁石礦1-5份、無機鹽礦物質1-5份。
具體實施例一:
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包括陶瓷坯體、陶瓷釉料;
能量器坯體按照重量份計如下:石英石21份、鉀長石26份、高嶺土11份、水6份、銀2份、鈦2份、錫1份、有機矽2份、鉀3份、鎂1份、鈣3份、鋅3份、鍺3份、巴西電氣石2份、麥飯石3份、火山石2份、老灶土2份、磁石礦3份、無機鹽礦物質1份;
陶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3份、透明熔塊13份、納米銀12份、巴西電氣石12份、石英石8份、滑石6、水晶石2份、有機矽3份、鉀3份、鎂1份、鈣4份、鋅5份、鍺2份、磁石礦4份、無機鹽礦物質2份
具體實施例二:
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包括陶瓷坯體、陶瓷釉料;
能量器坯體按照重量份計如下:石英石23份、鉀長石27份、高嶺土11份、水7份、銀3份、鈦2份、錫2份、有機矽3份、鉀1份、鎂1份、鈣1份、鋅2份、鍺2份、巴西電氣石2份、麥飯石3份、火山石2份、老灶土2份、磁石礦4份、無機鹽礦物質2份;
陶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3份、透明熔塊11份、納米銀14份、巴西電氣石10份、淺色色漿3、石英石6份、滑石8、水晶石3份、有機矽4份、鉀2份、鎂4份、鈣1份、鋅4份、鍺1份、磁石礦3份、無機鹽礦物質3份
具體實施例三:
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包括陶瓷坯體、陶瓷釉料;
能量器坯體按照重量份計如下:石英石25份、鉀長石25份、高嶺土12份、水8份、銀1份、鈦1份、錫2份、有機矽3份、鉀2份、鎂2份、鈣3份、鋅2份、鍺2份、巴西電氣石1份、麥飯石2份、火山石3份、老灶土2份、磁石礦2份、無機鹽礦物質2份。
陶瓷釉料按照重量份計如下:高嶺土21份、透明熔塊10份、納米銀11份、巴西電氣石11份、深色色漿8、石英石10份、滑石5、水晶石5份、有機矽1份、鉀4份、鎂3份、鈣3份、鋅2份、鍺3份、磁石礦2份、無機鹽礦物質1份。
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的製造工藝,製作具體實施例一至三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陶瓷,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按照陶瓷坯料原料進行配比稱重,混合、破碎、溼球磨、過篩製成坯料,將坯料製作陶瓷坯體,陶瓷坯體放入窯爐中素燒1100-1150℃,製成陶瓷素坯;
步驟2,按照陶瓷釉料原料進行配比稱重,將除了色漿外的原料進行混合、破碎、溼球磨、過篩製成漿料,溼球磨時料、球、水的比為:1:0.8-1.2:1.5-2;
步驟3,將步驟2獲得的漿料與色漿混合,獲得陶瓷釉料;
步驟4,將陶瓷釉料施於陶瓷素坯上,將陶瓷釉料比重調整到波美計濃度20-25°之間,施釉厚度為0.1mm-0.3mm;
步驟5,待陶瓷素坯乾燥後,放入窯爐中燒製成型,燒成溫度為1310-1350℃,燒成時間6-9小時。
優化的,步驟5中燒成溫度控制如下:
窯爐經1-2小時過勻速升溫至800℃,
窯爐經2-3小時繼續升溫至1100-1150℃,保溫1小時,
窯爐繼續升溫,經2-3小時升溫至燒成溫度,
隨後自然冷卻至室溫,獲得到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
上述高放射頻率遠紅外線、負離子陶瓷,是對傳統該類陶瓷的一次性能升級,通過陶瓷坯體與陶瓷釉料共同釋放負離子和遠紅外線,大幅提升了負離子和紅外線的釋放量,能對陶瓷周圍的環境起到作用。
該種陶瓷釉料採用先進的技術與科學配方,精選特種稀土礦物質高分子納米材料,減少對釉料發顏效果影響的原料,增加和替換部分原料,使得釉料層能同時釋放出釋放負離子和遠紅外線,提高陶瓷整體的負離子和遠紅外線的放射頻率,能對陶瓷周圍的環境進行影響,適合作為藝術品和家庭裝飾擺件,能起到殺菌和淨化空氣的作用,改善陶瓷周圍的環境質量;此外,該種陶瓷釉料與陶瓷坯體的結合度好,光澤度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即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