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9-14 18:39:55 1
專利名稱: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是指一種用於油壓機械中,將油壓油自油壓箱導引至機械中的軟管,與機械接合處的金屬接頭。
目前油壓機械逐漸為一般工廠所接受,因而發展迅速,但油壓機械中的主要零件之一軟管接頭,目前並沒有極佳的設計,而此接頭是用於接通油壓箱與機械,供油路流通,而目前常見的油壓軟管接頭有二類1.
圖1是一般利用螺紋鎖合方式組成的軟管接頭的分解圖,圖2是
圖1的剖視圖。如
圖1和圖2所示,此種軟管接頭是利用螺紋鎖合方式組成,即先將前套頭(33)套入,然後用六角螺母(31)限制前套頭(33)的活動範圍,並將後套頭鎖固,因螺母(31)、後套頭(32)與接通管(30)均是以螺紋鎖合,當2,000磅以上的外力加入時,螺母(31)與後套頭(32)常會松滑,也影響到前套頭(33)與軟管的固定,造成零件損壞,且又不安全。
2.圖3是一般採用的一體車削製成的軟管接頭的分解圖,圖4是圖3的剖視圖。如圖3和圖4所示,此種軟管接頭是將六角螺母與後接頭採用一體車削製成,同時在接通管的前端制一凹槽,而將六角螺母與後套頭的一體以縮壓方式固定在接通管上。因接通管(21)與六角塊為一體,其製造上必須使用比六角塊直徑大的車削接通管(21),且為了後套頭(21)在壓合軟管時,能不易破裂,因此採用較厚的後套頭(21),又前套頭(22)的凸環(222)乃是用機械縮壓入接通管(21)的前凹槽(23),後套頭(20)的凸環(24)也以機械縮壓入接通管(21)的後凹槽(25),這種製造過程,勢必浪費很多材料及工時,其耐壓也只能適用於3,000磅以下壓力的機械。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油壓軟管接頭結構,整體的成形是採高頻波熔接,即利用熱度使材質還原,而因後套頭與接通管完全密接,鋼性較好,能耐較高壓,更使後套頭壓合軟管時不會破裂,適用於目前所有的油壓系統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油壓軟管接頭結構,其後套頭與六角塊一次衝壓而成,接通管與六角塊的材料可節省很多,更可省略工作程序,以降低成本,又能提高品質。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不具有前套頭裝置的油壓軟管接頭結構,因此可節省材料,加快生產速度,降低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整個結構是由前套頭、後套頭、接通管、墊圈等元件組合而成,前套頭是套接在接通管的前方而可活動,其內側具有內螺紋,可以與機械接合;後套頭是套接在接通管的中後段,後套頭的前段是用高頻波熔接,後段則與接通管產生空隙,以供軟管插入接合;銅圈是放置在後套頭內部前端,用以接合後套頭與接通管。
本實用新型的前套頭、後套頭也可一體成型,而在其前端接合處設有螺紋以供接合,墊圈位於接通管和套頭的接合面,使三者成面接觸,而以高頻波使三者接觸面熔合成一體。
圖1是一般利用螺紋鎖合方式組成的軟管接頭的分解圖。
圖2是
圖1的剖視圖。
圖3是一般採用的一體車削製成的軟管接頭的分解圖。
圖4是圖3的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
圖6是圖5的剖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樣式的分解圖。
圖8是圖7的剖視圖。
圖9是圖7的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參閱
圖1和圖2,30為接通管,31為六角螺母,32為後套頭,33為前套頭。
參閱圖3和圖4,20為後套頭,21為接通管,22為前套頭,222為前套頭的凸環,23為接通管的前凹槽,24為後套頭的凸環,25為接通管的後凹槽。
現在請參閱圖5和圖6,本實用新型可分為接通管(1)、前套頭(11)、後套頭(12)、銅墊圈(13),其組合是將接通管(1)套入前套頭(11)中,前套頭(11)內部後方具有凸環(110),與接通管(1)前方的凹槽(10)恰好卡住,因而前套頭(11)不至於從前方滑脫。
前套頭(11)套合後,將接通管(1)套入後套頭(12)內部,然後將銅墊圈(13)套在接通管(1)外部,當銅墊圈(13)推到最內部時,恰使接通管(1)、後套頭(12)與墊圈(13)三者成面接觸,然後經過高頻波熔接機,使受高熱(850℃以上)而熔解,而與接通管(1)、後套頭(12)焊接成一體,即完成。
後套頭(12)套在接通管(1)的外部後,與前套頭(11)的差距極小,因而前套頭(11)雖可活動但僅適於旋轉,即鎖合在機械上的轉動,又後套頭(12)與接通管(1)之間有一間隙,供油壓軟管擠入壓接。
請參閱圖7,本實用新型在另一樣式中可僅具有接通管(1)、套頭(2)及銅墊圈(3)等三項組件,其中接通管(1)、套頭(2)是由外徑相仿的鐵柱衝壓製成,鐵柱的長度約為成品的一半左右。由於採用衝壓製成,材料十分節省,且衝壓完成後只需略加修飾,並在套頭(2)前端車制螺紋面,因此生產十分快速,生產成本大為降低。
請參閱圖8,本實用新型各項組件組合後,可見到接通管(1)位於套頭(2)的內部,銅墊圈(3)襯墊在接通管(1)與套頭(2)之間,使接通管(1)、套頭(2)與銅墊圈(3)三者成面接觸,其結合手段是採用高頻波熔接技術在850℃的高熱下使銅墊圈(3)與接通管(1)及套頭(2)的接觸面熔接成一體,以致結構十分堅固,不會有脫落的現象發生。
請參閱圖9,接通管(1)的外部末端設有外斜槽(14),而套頭(2)的內側與之對應設有內斜槽(21),軟管(4)套插進入套頭(2)與接通管(1)之間(包含接通管(1)而又受套頭(2)所包容)壓固時,即藉此內、外斜槽(21)(14)的鉤合而將軟管緊密固定。
綜合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和一般的油壓軟管接頭相比較之下,可發現本實用新型有下列的優點1.成本低、安全性高。
2.可耐高壓(7,000磅左右)。
3.採用一體成型的樣式時,可節省許多材料,生產成本低,且接合方便、容易。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是由前套頭、接通管、後套頭等元件組合而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套頭的後部具有凸環,而套卡在所述接通管前頭,而所述後套頭與六角塊以冷衝壓一體成形,再套入所述接通管,用銅墊圈用高頻波熔焊,使整個接頭成為一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後套頭前端與所述前套頭的後端成一能使所述前套頭能左右轉動但不致於前後移動的極小的空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接通管、後套頭套合後,再將墊圈套於所述接通管的外部,推到最內側,使所述後套頭、接通管與墊圈成面接觸,而後利用高頻波熔接,所述接通管、後套頭、墊圈三個合為一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套頭和後套頭是一體成型且在其前端接合處有車制螺紋,銅墊圈位於所述接通管與套頭的接合面,使三者呈面接觸,而用高頻波使三者接觸面熔合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改進的油壓軟管接頭,由前套頭、後套頭、接通管、墊圈等元件組成。前套頭是套接在接通管的前方而可活動,其內側具有內螺紋,可以與機械接合;後套頭是套接在接通管的中後段,後套頭的前段是用高頻波熔接,後段則與接通管產生空隙,以供軟管插入接合;銅圈是放置在後套頭內部前端,用以接合後套頭與接通管。本實用新型的前套頭、後套頭也可一體成型,在其前端的接合處設有螺紋,墊圈位於接通管和套頭的接合面。
文檔編號F16L33/00GK2043701SQ8920080
公開日1989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1989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1989年1月17日
發明者黃政義 申請人:黃政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