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天(哪一天是一個星期的開始)
2023-09-14 12:45:07 1
——2009-7-7 (安安七歲)
昨天,開始帶著安安到辦公室上班了。心裡有些惴惴不安,因為這小子有時還是挺淘氣的,大叫大笑大鬧狂跑的情況以前出現過很多次。辦公室是個大通間,有時難免影響到他人,那就不好了。可是,也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
到了辦公室,安安想要玩20分鐘線上小遊戲。星期天晚上他剛玩過20分鐘——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玩過了,所以我就同意了,當時他說「一星期玩一次」。
昨天他一提,我就說:「你不是說一星期只玩一次嗎?」
安安說:「昨天是星期天,是上個星期,今天是星期一,是這個星期!」
貌似很有理。
我說:「好像不是這樣吧。」因為我記得關於哪一天是一周的開始,似乎並不一定是星期一。而且,這個「星期」的使用,似乎是個舶來品,似乎和宗教有關。
於是,我們藉助搜尋引擎,查到了好幾種說法。
維基百科的解釋如下:
「哪天才是一星期的第一天?
在不同地區,一星期的開始時間並不完全一致。英語國家,猶太教和日本一般認為一個星期開始於星期日,埃及人的一星期是從星期六開始的。多數歐洲國家都以星期一為一星期的第一天。而中國習慣上也認為星期一是開始時間。
但越來越多的英文(或美式英文)字典也開始以星期一定義為一星期的第一天,否則周末 (weekend) 這個字就很難說得通。
從宗教的觀點來看,聖經中認為,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萬物,在第七天休息,這七天是從星期日開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猶太教以星期六為安息日;基督教因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所以將禮拜日改為星期日;伊斯蘭教認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創造工作,這一天應該慶祝,所以將星期五定為重大禮拜的主日。
但無論如何,國際標準 ISO 8601 已將星期一定為一星期的第一天。」
然後我把前面的幾種觀點讀給安安聽(關於ISO8601的內容是今天才看見的,當然就沒有讀),不同意安安昨天就玩小遊戲,同電腦下圍棋倒是可以的。
可是,安安說:「中國不是說星期一是開始嗎?」
我說:「其他好多國家還是從周日開始呀,而且星期的說法還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呢。」我也不知道自己說得準不準,暫且這麼說吧。
安安還是不服,我說:「那你昨天玩,今天玩,不就變成天天玩了?還是一星期一次嗎?」
安安終於不再爭辯,但昨天一整天他也沒有在電腦上下圍棋。
附 維基百科上的其他背景知識:
星期,又作周或禮拜,是一個時間單位。一個星期為七天。
星期在中國古稱七曜。七曜在中國夏商周時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個主要星體,是當時天文星象的重要組織成份。後來借用作七天為一周的時間單位,故稱星期。在西方,古巴比倫人首先使用七天為一周的時間單位,後來猶太人把它傳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傳到羅馬,公元3世紀以後,就廣泛地傳播到歐洲各國。明朝末年,它也隨基督教傳入了中國,因而稱為禮拜。
中國、日本、朝鮮
在中國上古時代,古人就以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為七曜,亦作七耀。東晉範寧《榖梁傳序》中就有七曜為之「盈宿」的記載。可能是在8世紀時透過摩尼教的傳入,使中國有了星期的觀念,並以「七曜」來分別命名。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 中國在民國成立後改稱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這七曜,但在日本、韓國和朝鮮仍沿用此名字。
拉丁地方
一星期的七天是從拉丁語直接轉變過來的,拉丁語中星期日為「太陽日」,星期一為「月亮日」,星期二為「火星日」,星期三為「水星日」,星期四為「木星日」,星期五為「金星日」,星期六為「土星日」;法語直接採用拉丁語的名稱,只是將星期日改為「主的日」;因為五顆行星的名稱都是古羅馬神話中的神的名字。英語將其中幾個換成古日爾曼人神話中的神,如星期二變為日爾曼戰神「提爾」的日子,星期五變為日爾曼女神「弗麗嘉」的日子,星期三變為日爾曼神「奧丁」的日子、同樣地星期四也是日爾曼神「索爾」的名字;俄語、其他斯拉夫語言和葡萄牙語中,已變成「第一」、「第二」日……
教會
天主教每七天必要禮拜,是古巴比倫人創造的一個時間單位,一個禮拜亦為七天。
中文世界教會常以「禮拜一」、「禮拜二」、……稱呼星期諸日。受其影響,一般民眾也這麼用,亦將「禮拜」一詞等於「周」。如「下周」等於「下禮拜」。
廣東話(廣州話)、吳語、閩南話、武漢方言等地的口語也以「禮拜一」、「禮拜二」……方式稱呼星期,星期日則稱為「禮拜日」,簡稱「禮拜」。閩南話口語並使用如「拜一」的簡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