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2023-09-14 05:27:05
篇一: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這個假期我看了《平凡的世界》這部書,這部書從一個名為孫少平的高中生說起。講述了在文化大革命的前期,中期和後期黃土高原發生的一系列充滿人生酸甜苦辣的長篇小說。很遺憾我只讀了他的第一部。
不過這樣我就滿足了,給我帶的知識,教育就很豐富了。
我很欣賞這部著作裡面的孫少安,從小承擔家務,識大局,懂得為家人承擔,這一點值得我學習。
說起孫少平,這個略顯稚嫩的高中生,在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有感情,懂得自己的任務,知道要去學習,雖然不正規,但還是展示了他好學的性情。
少平一家祖輩都是面朝黃貝朝天的農民,日子非常不好過,但是這個家中的人都互相的幫助,這令我非常感動。
真是好書一本,一本好書!
篇二: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我讀了一本路遙著作的《平凡的世界》。自從我看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就不認為這個世界是平凡的了,而是浩瀚無窮的。這本書主要講了孫少平的堅苦日子,還有種種困難的歷程,但他最終還是渡過了所有的艱難困苦。他所吃的饃通常都是黑面做的,而且每頓飯只啃兩個黑傢伙,孫少平用唯一的錢給奶奶買了治眼疾的藥水和止痛藥。
瞬時間奶奶的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我看到這裡眼淚也落得稀裡譁啦的了。想到了自己我和孫少平完全沒有可比性,使我感到了深深地慚愧……我和他只能在物質上和他比,但在精神上我舉旗投降。平凡的世界,但並不平凡的人!
篇三: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這幾天,我讀完了《平凡的世界》這部書,有所感悟。
小說的作者是路遙,他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在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
這部書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這部書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篇四: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第三世界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路遙(1949—1992),陝西清澗人。當過農民,小學老師。1976年畢業於延安大學中文系。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說《驚心動魄》《人生》,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說集《當代記事》《姐姐的愛情》《路遙小說選》等。
「只有不喪失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我不否認,在拿到這本書讀到這段話時,的確不明白作者為什麼要在封面寫下這樣的句子,當然更不用說我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的含義。
讀了幾頁之後,我甚至覺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也不過如此,心裡雖這樣想,手卻忍不能住一頁頁的往下翻,漸漸地,我被書中主人公那跌宕起伏的命運,十年文化動亂中被束縛的社會,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等等這一切深深的吸引住了。「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很難想像在當時那樣的生活條件下,亦會有如此悽美熱烈而以執著的愛情。是啊,田曉霞是死了,但她的心依然存在,她那可愛而親切的笑臉將會永遠伴著他孫少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篇五: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的世界》這本書我已經讀完了,我懂得了一些東西。
在世界上!人要為家庭或社會做些貢獻,例如孫玉厚老漢的一家,大兒子發財了,二兒子在煤窯工作,一家人由貧困變成了富有,雖然沒有多福,但是我聽佩服他們的,特別是孫少安,他娶來了一個好老婆,小兩口日子過得幸福美滿,在他們的磚窯困難的時候,總是他老婆給他出主意,幫他翻身。
還有少平,他真的很可憐,在煤窯工作——雖然那個地方很危險,但是他卻堅持著,他在高中時,認識了一個女孩——田曉霞,當他們在熱戀之中時突然一個不幸的消息,南方發洪水,田曉霞記者去那裡報導了,結果為救一個女孩犧牲了……
其實,在那個艱苦的地方,能生活下來,真的很厲害,我很佩服他的,可是,當我讀到田曉霞犧牲的時候,我的心裡真的很……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至少我們還有夢……
篇六: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田洪豪
最近幾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讀《平凡的世界》。我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孫少平在讀高中時生活條件特別艱苦。
他穿的一身很舊很舊的衣服。在學校吃飯時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裡面有一些叫人嘴饞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其它內容和甲菜一樣,只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可就差遠了,清水煮白蘿蔔——似乎只是為了掩飾這過分的清淡,才在裡面放了幾滴辣子油花,菜價到很便宜,一份五分錢。
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饃、玉米面饃、高粱面饃;白、黃、黑,顏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別: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
而孫少平不僅吃這最差的主食和菜,而且是最後一個來取飯的,恐怕是害怕大家對他的嘲笑罷了。
這一天,剛打吃飯鈴,學生們爭先恐後的跑出來盛飯。分菜也不難,每個人的飯菜都是昨天登記好,付了飯票的,這次他還是最後,不過,突然,也有個女生來盛飯,她叫郝紅梅。孫少平感到由衷的高興,他們兩個人每人只能吃兩個黑傢伙,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些只夠四分之一罷了。
再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那麼優越,而他們即使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也一刻沒有放棄過努力,這激勵我今後更加腳踏實地的好好學習、好好生活!
篇七: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今天,懷著跌宕起伏的心情,讀完了《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主要圍繞老漢孫玉厚的貧困生活以及一家人的經濟展開敘述。其中,還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狀況,貧窮的人,即使再怎麼努力,也不如富家子弟走官路順當、直接。
我最喜歡的還是孫少平的吃苦耐勞,他可以在工地給別人扛石頭,空著手在煤礦井下贏得了班長的好名聲,他的生活好似在冰天雪地之中,但小霞的出現溫暖了他的內心,但很快,小霞這點光便消失了,給少平留下了無限悲痛,但少平還是從不幸中走了出來。雖說他活得艱苦,但這樣的生活還是有價值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給自己拓一條向前的路。
但雖說如此,少安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依然比少平過得好,把磚廠辦得紅紅火火的,利潤滾滾來,還建起了房子,弄得漂漂亮亮的,也不用像少平那樣過著幾乎於牛馬的生活。其實,若論財路的話,少平文化雖高,但較之少安卻失敗得多。
潤葉與少平是一個悲劇,但悲劇的本身,還是出身。當時的社會從不去評定一個人的能力,素養知識,就像少平一樣,明明憑自己便可在官場上混得如魚得水,步步高升,但因不再官家出身,搞得如此落魄。田福堂,一個沒眼光的人,使他的女兒帶著不幸與悲痛,嫁給了一個並不愛的人——李向前。俗話說的好:強扭的瓜不甜。潤葉的婚姻,沒有一絲甜蜜,儘是苦澀。直到幾年後的大事,她才和李向前完全融合,不再厭惡、排斥。
讀完了《平凡的世界》,我更明白了世事的艱辛與苦痛。你不努力,將來定淪落為於厚那樣的人,過著艱苦與不順的人生,被生活排斥在外。當然,現在的社會較之以前還是挺安定的,沒有舊社會的混亂與不公平,只要我努力,我相信,許多少平類的人,一定會脫穎而出的。
《平凡的世界》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使我懂得了一些人事艱辛,略懂了世事。
篇八: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劉夢欣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或許我們僅僅如同宇宙間渺茫的一顆小星星,也許只能散發出微弱的光芒,在宇宙中微不足道。但當我打開《平凡的世界》並一一細讀時,我頓悟,即使再普通,再平凡,我依然可以用我的堅持,我的奮鬥,走出一個不凡的人生。
書中寫的是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城鄉生活的巨大變化,通過複雜曲折的故事情節,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故事很平凡,卻讓我看到了那些直面苦難永不退縮的勇氣和頑強的精神。
書中最讓我震撼的是孫少安。他是一個家境貧寒的普通人,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這個只讀完高小的年輕人卻歷經痛苦和磨礪。從孫少安給每戶多分豬飼料的批判到他與潤葉愛情的阻礙,從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堅決制止到他妻子患上癌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讓他嘗盡了。他仍沒有低下頭顱,沒有被厄運打敗,反而頑強地站起來,越來越堅定。不禁讓我想起那句詩: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是的,他是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受盡折磨,但他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職業的高低貴賤,不能說明一個人生活的價值,恰恰相反,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書中曾這樣對苦難描述。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生活中的許多苦難讓我們學會了承受,學會了擔當,生活從來都是波瀾起伏的,也正因為有了它們,生活才會精彩。面對苦難我們需要「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氣;需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堅持;也需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也許你找不出「幸福」這個詞。可在我眼中,它們雖然窮可處處洋溢著幸福,少年時代的孫少安閱讀幸福;青年時代的孫少安奮鬥幸福;壯年時代的他為別人付出幸福,娶妻生子幸福。正如書中所說:在無數艱難困苦之中,又何嘗不包含人生的幸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幸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幸福;「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是幸福。
一個平凡的人,一段平凡的成長故事,曲折磨難卻讓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變得堅強,變得不屈,變成了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他用自己的雙手奮鬥,用身軀抵擋批判,用堅實的腳板踏出一個不凡的人生!
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是平凡的,沒有經歷太多的苦難,讓我們用雙手去創造一個不凡的自己,讓光芒照亮世界!我雖平凡卻能帶給世界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