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進風吸油煙機的風機系統輔助降噪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6:51:5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油煙機,尤其是涉及一種單進風吸油煙機的風機系統輔助降噪裝置。
背景技術:
單進風的風機系統作為吸油煙機風機系統常用的類型被廣泛地應用,特別是應用在近吸式吸油煙機領域。單進風風機系統的蝸殼後壁和葉輪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隙,這個間隙會導致回流,也就是風機實際工作的流量會減小,壓力降低,同時氣體回流形成湍流,進而產生噪聲。吸油煙機的噪音來源,有一部分來自流體機械產生的氣動噪音,另一部分來自驅動電機自身的噪音。
目前,為了降低風機系統的噪音,通常的做法是對風機進風口處的集流器結構進行改進,如專利號為201210230512.8(授權公告號為CN 102767541B)的中國發明專利所公開的《一種降噪集流圈以及使用該集流圈的油煙機》,其通過在集流圈的外圈和內圈之間形成一體式的空腔,通過改變聲波的傳播路徑和相互之間幹涉來降低噪音,由此可見,這種吸油煙機沒有考慮到因蝸殼後壁與葉輪之間的間隙而產生噪音的問題,對於風機電機工作時產生的噪音也沒有考慮。綜上所述,有待對現有的風機系統的降噪結構作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降低回流損失和湍流、噪聲較小的單進風吸油煙機的風機系統輔助降噪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單進風吸油煙機的風機系統輔助降噪裝置,包括蝸殼、葉輪和風機電機,風機系統前端進風,所述風機電機安裝在風機系統後端,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蝸殼後壁與葉輪後端部之間的空隙內設有降噪腔,所述降噪腔環繞設置在所述風機電機的周圍,在所述降噪腔的壁面上開有降噪孔。
優選地,所述降噪腔具有內壁面和前壁面,所述內壁面為環繞在風機電機周圍的圓環面,在所述內壁面和/或前壁面上開有所述的降噪孔。
降噪孔可以有多種結構,優選地,所述的降噪孔為通孔。採用通孔後,可以利用亥姆霍茲共振原理降低風機系統的氣動噪音,降噪效果更好。
為了進一步提高降噪效果,所述降噪腔的內部被分隔成多個獨立的消音腔,每個所述的消音腔均對應有至少一個所述的通孔。
為了進一步提高降噪效果,在所述的消音腔內填充有吸音棉。當然,除了填充吸音棉外,還可以填充其他消音材料。
降噪孔可以有多種結構,優選地,所述的降噪孔為盲孔,降噪腔內壁面上的盲孔的開口朝向內側,降噪腔前壁面上的盲孔的開口朝向前側。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在所述蝸殼後壁與葉輪後端部之間的空隙內安裝有前蓋板,所述前蓋板與蝸殼後壁之間形成所述的降噪腔,所述降噪孔設於所述前蓋板上。
前蓋板可以有多種結構,優選地,所述前蓋板的內側面構成所述的內壁面,前蓋板的前側面構成所述的前壁面,且所述前側面自內而外斜向後傾斜。
作為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蝸殼後壁的內側形成有前凸部,所述前凸部環繞在風機電機的周圍,在蝸殼後壁還安裝有後蓋板,所述前凸部與所述後蓋板圍成所述的降噪腔。
進一步優選,所述前凸部具有環繞在風機電機周圍的內側圓環面和靠近葉輪後盤的前側圓環面,所述內側圓環面構成所述的內壁面,所述前側圓環面構成所述的前壁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該單進風吸油煙機的風機系統輔助降噪裝置在蝸殼後壁與葉輪後端部之間的空隙內設置降噪腔後,可以減小葉輪後盤與蝸殼後壁之間的間隙,從而能有效降低回流損失,同時降低湍流,減小噪聲,且降噪腔環繞設置在風機電機周圍並在降噪腔上設置降噪孔後,可以有效減小電機本身的噪聲,進而使整個風機系統的噪聲大大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前蓋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前蓋板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消音腔和前蓋板分開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蝸殼與後蓋板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單進風吸油煙機的風機系統輔助降噪裝置包括蝸殼1、葉輪2和風機電機3,風機系統前端進風,風機電機3安裝在風機系統後端,在蝸殼1後壁與葉輪2後端部之間的空隙內設有降噪腔4,降噪腔4環繞設置在風機電機3的周圍,在降噪腔4的壁面上開有降噪孔。
以圖1箭頭A所示方向為前向,在蝸殼1後壁與葉輪2後端部之間的空隙內安裝有前蓋板5,前蓋板5與蝸殼1後壁之間形成降噪腔4,前蓋板5的內側面51構成降噪腔4的內壁面,內側面51為環繞在風機電機3周圍的圓環面,前蓋板5的前側面52構成降噪腔4的前壁面,前側面52自內而外斜向後傾斜。
本實施例中,降噪孔採用孔徑較小的通孔7,由此,蝸殼1後壁與前蓋板5之間形成亥姆霍茲共振腔,可以利用亥姆霍茲共振原理降低風機系統的氣動噪音,降噪效果更好,同時防止洩壓。其中,設置在降噪腔4內壁面上的通孔7主要用來降噪風機電機的噪音,設置在降噪腔4前壁面上的通孔7主要用來減小因湍流而產生的噪聲。
實施例二:
如圖4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改變了降噪腔的結構,該降噪腔內部被分隔成多個獨立消音腔41,且每個消音腔41均對應有一個通孔7。這樣,每個獨立的消音腔41均可以利用亥姆霍茲共振原理降低氣動噪音,從而獲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另外,在消音腔41內可以填充吸音棉等消音材料,以獲得更好的消音效果。
實施例三:
如圖6和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蝸殼1後壁的內側向前拉伸形成有前凸部11,前凸部11具有環繞在風機電機3周圍的內側圓環面111和靠近葉輪2後盤的前側圓環面112,其中,內側圓環面111構成內壁面,前側圓環面112構成前壁面。另外,在蝸殼1後壁還安裝有後蓋板6,前凸部11與後蓋板6圍成降噪腔。
實施例四:
如圖8和圖9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三的基礎上改變了降噪腔的結構,該降噪腔內部被分隔成多個獨立消音腔41,且每個消音腔41均對應有一個通孔7。這樣,每個獨立的消音腔41均可以利用亥姆霍茲共振原理降低氣動噪音,從而來獲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多種改型或改進,比如,降噪孔也可以採用盲孔,對於降噪腔內壁面上的盲孔,設計成開口朝向內側,對於降噪腔前壁面上的盲孔,設計成開口朝向前側,這些均被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