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與配電櫃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0:11:4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配電櫃內部除溼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與配電櫃。
背景技術:
傳統的配電環網櫃母排室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出現水汽滲入現象,滲入的水汽量過大時使得櫃體空氣溼度較高。而高溼空氣遇到櫃體內冷的絕緣部件或金屬構件時,容易凝結在絕緣部件或櫃體內金屬構件表面上。當水分吸附於絕緣部件或金屬構件的表面上時,由於水分能溶解離子類雜質或使強極性的物質解離,使得絕緣材料表面分散多點擊穿,從而將嚴重影響配電環網櫃母排室的電氣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本實用新型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與配電櫃,它能夠降低配電櫃內的空氣溼度,從而保證配電櫃的電氣性能。
其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設有第一通風口;半導體製冷件與冷凝機構,所述半導體製冷件與所述冷凝機構均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半導體製冷件用於製冷的側面與所述冷凝機構導熱相連;及風力循環機構,所述風力循環機構用於將所述殼體內部的空氣與所述殼體外部的空氣通過所述第一通風口循環流通。
上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可以裝設於配電櫃的櫃體外部,並使殼體的第一通風口與櫃體的第二通風口相應設置,半導體製冷件工作時,能帶走冷凝機構中的熱量使冷凝機構保持低溫。當通過風力循環機構使殼體內部的空氣與櫃體內部的空氣通過第一通風口、第二通風口循環流通後,空氣中水汽流經冷凝機構時遇冷凝結成水。如此便可以降低櫃體中的空氣溼度,避免低溼空氣對配電櫃體的電氣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還包括散熱機構,所述散熱機構均設置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半導體製冷件用於產熱的側面與所述散熱機構導熱相連。半導體製冷件的產熱端能將熱量傳遞至散熱機構並通過散熱機構向外界散發,如此半導體製冷件的製冷效果較好,從而能保證冷凝機構溫度較低,能便於發生冷凝現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半導體製冷件包括第一半導體製冷片與第二半導體製冷片,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與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分別設置在所述冷凝機構的兩側,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用於製冷的側面、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用於製冷的側面均與所述冷凝機構導熱相連;所述散熱機構包括第一散熱機構與第二散熱機構,所述第一散熱機構與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所述第二散熱機構與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通過第一半導體製冷片與第二半導體製冷片同時對冷凝片製冷操作,這樣能保證製冷效果,從而能保證冷凝機構溫度較低,能便於發生冷凝現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力循環機構包括第一風扇與導風管,所述第一風扇裝設於所述冷凝機構上,所述第一風扇的進風側與所述冷凝機構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風扇的出風側與所述導風管一端相連,所述導風管另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一通風口。第一風扇工作時,能使殼體內的空氣流經冷凝機構並通過導風管送入到櫃體內,而櫃體內空氣則通過第一通風口送入到殼體中,從而形成殼體與櫃體之間空氣相互循環流通。本實施例中,冷凝機構可以包括並列間隔設置的多個冷凝片,這樣空氣流經冷凝片時,由於與多個冷凝片同時接觸,接觸面較大,冷凝效果較好,從而能便於除去空氣中的水分。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熱機構包括多個第一導熱銅管與多個第一散熱片,所述第一導熱銅管一端與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所述第一導熱銅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散熱片導熱相連,所述第一散熱片並列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一導熱銅管上;
所述第二散熱機構包括多個第二導熱銅管與多個第二散熱片,所述第二導熱銅管一端與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所述第二導熱銅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散熱片導熱相連,所述第二散熱片並列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二導熱銅管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力循環機構包括第二風扇與第三風扇,所述第二風扇與所述第三風扇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散熱片兩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力循環機構包括第四風扇與第五風扇,所述第四風扇與所述第五風扇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散熱片兩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底部設有排水口,且所述殼體底部內側壁為朝向所述排水口的斜面。如此,冷凝片上產生的冷凝水掉落至殼體底部內側壁時,順著殼體底部斜面流入至排水口,並通過排水口順利向外排出。
一種配電櫃,包括:櫃體與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所述櫃體側壁設有第二通風口,所述第二通風口與所述第一通風口相應設置,所述殼體可拆卸裝設在所述櫃體上。上述的配電櫃,它既能夠通過除溼裝置對櫃體內的空氣進行除溼處理,又由於將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安裝在櫃體外部,並只在櫃體側壁開一個第二通風口即可,從而能夠避免改變櫃體內部電場分布,且櫃體的體積較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櫃體側壁的第二通風口處設有鋼絲網、鐵絲網或銅絲網。通過第二通風口處設置的鋼絲網、鐵絲網或銅絲網,能避免改變櫃體內部電場分布不被外界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中除去殼體後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中除去殼體後的仰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配電櫃的櫃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殼體,11、第一通風口,12、排水口,13、斜面,21、第一半導體製冷片,22、第二半導體製冷片,30、冷凝機構,41、第一風扇,42、導風管,43、第二風扇,44、第三風扇,45、第四風扇,56、第五風扇,51、第一散熱機構,511、第一導熱銅管,512、第一散熱片,52、第二散熱機構,521、第二導熱銅管,522、第二散熱片,60、保溫層,70、櫃體,71、第二通風口,72、鋼絲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包括:殼體10、半導體製冷件、冷凝機構30及風力循環機構。所述殼體10設有第一通風口11。所述半導體製冷件與所述冷凝機構30均設置在所述殼體10內,所述半導體製冷件用於製冷的側面與所述冷凝機構30導熱相連。所述風力循環機構用於將所述殼體10內部的空氣與所述殼體10外部的空氣通過所述第一通風口11循環流通。
上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可以裝設於配電櫃的櫃體70外部,並使殼體10的第一通風口11與櫃體70(如圖4所示)的第二通風口71相應設置,半導體製冷件工作時,能帶走冷凝機構30中的熱量使冷凝機構30保持低溫。當通過風力循環機構使殼體10內部的空氣與櫃體70內部的空氣通過第一通風口11、第二通風口71循環流通後,空氣中水汽流經冷凝機構30時遇冷凝結成水。如此便可以降低櫃體70中的空氣溼度,避免低溼空氣對配電櫃體70的電氣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還包括散熱機構。所述散熱機構均設置在所述殼體10內。所述半導體製冷件用於產熱的側面與所述散熱機構導熱相連。半導體製冷件的產熱端能將熱量傳遞至散熱機構並通過散熱機構向外界散發,如此半導體製冷件的製冷效果較好,從而能保證冷凝機構30溫度較低,能便於發生冷凝現象。
所述半導體製冷件包括第一半導體製冷片21與第二半導體製冷片22。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21與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22分別設置在所述冷凝機構30的兩側,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21用於製冷的側面、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22用於製冷的側面均與所述冷凝機構30導熱相連。所述散熱機構包括第一散熱機構51與第二散熱機構52。所述第一散熱機構51與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21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所述第二散熱機構52與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22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通過第一半導體製冷片21與第二半導體製冷片22同時對冷凝機構30製冷操作,這樣能保證製冷效果,從而能保證冷凝機構30溫度較低,能便於發生冷凝現象。
所述風力循環機構包括第一風扇41與導風管42。所述第一風扇41裝設於所述冷凝機構30上,所述第一風扇41的進風側與所述冷凝機構30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風扇41的出風側與所述導風管42一端相連。所述導風管42另一端設置於所述第一通風口11。第一風扇41工作時,能使殼體10內的空氣流經冷凝機構30並通過導風管42送入到櫃體70內,而櫃體70內空氣則通過第一通風口11送入到殼體10中,從而形成殼體10與櫃體70之間空氣相互循環流通。本實施例中,冷凝機構30可以包括並列間隔設置的多個冷凝片,這樣空氣流經冷凝片時,由於與多個冷凝片同時接觸,接觸面較大,冷凝效果較好,從而能便於除去空氣中的水分。冷凝機構30外側可以包裹設置有保溫層60,通過保溫層60能保證冷凝機構30達到較低的溫度。
所述第一散熱機構51包括多個第一導熱銅管511與多個第一散熱片512。所述第一導熱銅管511一端與所述第一半導體製冷片21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所述第一導熱銅管511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散熱片512導熱相連,所述第一散熱片512並列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一導熱銅管511上。
所述第二散熱機構52包括多個第二導熱銅管521與多個第二散熱片522。所述第二導熱銅管521一端與所述第二半導體製冷片22用於產熱的側面導熱相連,所述第二導熱銅管521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散熱片522導熱相連,所述第二散熱片522並列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二導熱銅管521上。
請參閱圖2與圖3,所述風力循環機構包括第二風扇43與第三風扇44。所述第二風扇43與所述第三風扇44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散熱片512兩端。所述風力循環機構包括第四風扇45與第五風扇46。所述第四風扇45與所述第五風扇46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散熱片522兩端。
所述殼體10底部設有排水口12。且所述殼體10底部內側壁為朝向所述排水口12的斜面13。如此,冷凝片上產生的冷凝水掉落至殼體10底部內側壁時,順著殼體10底部斜面13流入至排水口12,並通過排水口12順利向外排出。
請參閱圖4,一種配電櫃,包括:櫃體70與所述的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所述櫃體70側壁設有第二通風口71,所述第二通風口71與所述第一通風口11相應設置,所述殼體10可拆卸裝設在所述櫃體70上。上述的配電櫃,它既能夠通過除溼裝置對櫃體70內的空氣進行除溼處理,又由於將用於配電櫃的除溼裝置安裝在櫃體70外部,並只在櫃體70側壁開一個第二通風口71即可,從而能夠避免改變櫃體70內部電場分布,且櫃體70的體積較小。
其中,所述櫃體70側壁的第二通風口71處設有鋼絲網72、鐵絲網或銅絲網。通過第二通風口71處設置的鋼絲網72、鐵絲網或銅絲網,能避免改變櫃體70內部電場分布不被外界影響。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