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顯示清晰度的新型LED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21:03:5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LED支架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提高顯示清晰度的新型LED支架。
背景技術:
目前,LED(發光二極體)得到了廣泛應用,所謂發光二極體,是一種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可見光的固態的半導體器件,其具有節能、壽命長、適用性好、回應時間短、環保等優點。LED作為一種新型光源,其被廣泛應用於顯示屏背光模組,現有技術中,顯示屏的清晰度受局限,難以滿足更高要求。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中,申請人精心研究了一種新型的LED支架,其有效提高了顯示清晰度,從而,滿足更高設計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顯示清晰度的新型LED支架,其有效提高了LED光效,改善了顯示清晰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顯示清晰度的新型LED支架,包括有料帶及一體連接於料帶上的若干個LED單體;其中,所述料帶包括有上料帶、下料帶及連接於上料帶、下料帶之間的若干縱向連接帶,相鄰縱向連接帶之間形成有間隔槽;所述LED單體對應每個間隔槽布置;
所述LED單體包括有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及絕緣座,所述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自左往右依次間距布置,所述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的上、下端均分別連接於上料帶、下料帶;同一LED單體上的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位於同一間隔槽內;所述絕緣座鑲嵌成型於同一間隔槽內的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上;所述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的上、下端分別伸出絕緣座外側;所述絕緣座具有前側凹槽和自前側凹槽內後端面往後凹設的後側凹槽,所述後側凹槽未貫通絕緣座的後端面,所述左側導電板、右側導電板均具有露設於前側凹槽的第一固晶部,所述中間導電板具有露設於後側凹槽的第二固晶部。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後側凹槽對應前側凹槽的中間位置設置,所述前側凹槽呈圓形結構,所述後側凹槽呈四角導圓的長方形結構,所述左側導電板、右側導電板的第一固晶部對稱式位於後側凹槽左、右側。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中間導電板布滿整個後側凹槽內部後側面,所述中間導電板上沿上下間距布置有若干個第二固晶部;所述左側導電板、右側導電板的第一固晶部各設置有一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前側凹槽的內側對應前述左側導電板、右側導電板的第一固晶部均進一步形成有朝向前側凹槽外側凹設的輔助凹腔,輔助凹腔對稱式連通於前側凹槽。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輔助凹腔呈半圓形結構,所述第一固晶部設置於輔助凹腔所在半圓形結構的圓心處。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絕緣座外周緣呈矩形結構,絕緣座的一個角位設置有用於表示方位的三角形凹位標示。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的上、下段部位均於絕緣座內形成有波浪形防滲透結構。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縱向連接帶朝向間隔槽延伸有兩個以上的用於支承絕緣座的支承凸點。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其主要是結合杯中杯設計及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上相應第一固晶部、第二固晶部的設計,從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及杯深方向巧妙排布燈珠,有效提高了LED光效,改善了顯示清晰度,提高了產品質量。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技術手段及其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和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上料帶 20、下料帶
30、縱向連接帶 31、支承凸點
40、間隔槽 50、LED單體
51、左側導電板 52、中間導電板
53、右側導電板 54、絕緣座
541、三角形凹位標示 542、前側凹槽
543、後側凹槽 544、輔助凹腔
55、波浪形防滲透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2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所述LED支架包括有料帶及一體連接於料帶上的若干個LED單體50;其中,所述料帶包括有上料帶10、下料帶20及連接於上料帶10、下料帶20之間的若干縱向連接帶30,相鄰縱向連接帶30之間形成有間隔槽40;所述LED單體50對應每個間隔槽40布置。
所述LED單體50包括有左側導電板51、中間導電板52、右側導電板53及絕緣座54,此處,所述絕緣座54外周緣呈矩形結構,絕緣座54的一個角位設置有用於表示方位的三角形凹位標示541。所述左側導電板51、中間導電板52、右側導電板53的上、下段部位均於絕緣座54內形成有波浪形防滲透結構55,加強了與絕緣座54的結合牢固度。所述縱向連接帶30朝向間隔槽40延伸有兩個以上的用於支承絕緣座54的支承凸點,提高了絕緣座54成型穩定性,後續裁切製程也更為穩定、簡易,製程可控性好。
所述左側導電板51、中間導電板52、右側導電板53自左往右依次間距布置,所述左側導電板51、中間導電板52、右側導電板53的上、下端均分別連接於上料帶10、下料帶20;同一LED單體50上的左側導電板51、中間導電板52、右側導電板53位於同一間隔槽40內;所述絕緣座54鑲嵌成型於同一間隔槽40內的左側導電板51、中間導電板52、右側導電板53上;所述左側導電板51、中間導電板52、右側導電板53的上、下端分別伸出絕緣座54外側;所述絕緣座54具有前側凹槽542和自前側凹槽542內後端面往後凹設的後側凹槽543,所述後側凹槽543未貫通絕緣座54的後端面,所述左側導電板51、右側導電板53均具有露設於前側凹槽542的第一固晶部,所述中間導電板52具有露設於後側凹槽543的第二固晶部。
所述後側凹槽543對應前側凹槽542的中間位置設置,所述前側凹槽542呈圓形結構,所述後側凹槽543呈四角導圓的長方形結構,所述左側導電板51、右側導電板53的第一固晶部對稱式位於後側凹槽543左、右側。所述中間導電板52布滿整個後側凹槽543內部後側面,所述中間導電板52上沿上下間距布置有若干個第二固晶部;所述左側導電板51、右側導電板53的第一固晶部各設置有一個。所述前側凹槽542的內側對應前述左側導電板51、右側導電板53的第一固晶部均進一步形成有朝向前側凹槽542外側凹設的輔助凹腔544,輔助凹腔544對稱式連通於前側凹槽542。所述輔助凹腔544呈半圓形結構,所述第一固晶部設置於輔助凹腔544所在半圓形結構的圓心處。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其主要是結合杯中杯設計及左側導電板、中間導電板、右側導電板上相應第一固晶部、第二固晶部的設計,從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及杯深方向巧妙排布燈珠,有效提高了LED光效,改善了顯示清晰度,提高了產品質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