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耳機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21:22:55 1
專利名稱:多聲道耳機模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耳機模塊,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提供多聲道(Multi-Channel)的音源輸出的多聲道耳機模塊。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科技產業的突飛猛進,使得各種電子產品無不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加以設計,有助於使用者隨身攜帶及操作使用,或者是縮小電子產品的存放空間,就聲音輸出裝置而言,耳機即是最明顯的範例。依照耳機的固定於使用者頭部的方式,可將耳機約略分為頭戴式耳機、耳塞式耳機及耳掛式耳機等等。以頭戴式耳機為例,頭戴式耳機主要包括一頭箍組件、二罩體及二小型揚聲器,其中兩罩體分別連接於頭箍組件的兩末端,而兩小型揚聲器則分別配設於兩罩體之內,當使用者穿戴上頭戴式耳機時,可以利用頭箍組件將兩罩體及兩揚聲器分別定位於使用者的雙耳,用以讓使用者的雙耳能分別接收到兩揚聲器所產生的聲波,其中兩罩體更可分別提供作為兩揚聲器的共振器(音箱)。
然而,對於音樂愛好者或影片欣賞者而言,莫不追求臨場的音效呈現,為了達到原音重現及臨場感受,鮮少利用耳機來達到目的,原因在於公知的耳機僅配設有兩個揚聲器,用以提供二聲道的音源輸出,故僅可仿真出音源的左右方向的移動,但卻無法仿真出音源的前後方向的移動,所以無法有效仿真真實的音場狀態。此外,公知的耳機為了儘量提供較大的音域頻率範圍,故公知的耳機所採用的揚聲器其音域頻率範圍約略在300~15kHz(赫茲),使其在重低音的表現上無法完全展現。
就公知技術而言,為了仿真出真實的音場狀態,通常是將多個大型揚聲器分別擺設環繞在使用者的四周,用以仿真出真實的音場狀態。以5.1聲道的音源輸出為例,必須提供前置左聲道(Front/LeftChannel)揚聲器、前置右聲道(Front/Right Channel)揚聲器、後置左聲道(Rear/Left Cannel)揚聲器、後置右聲道(Rear/Left Channel)揚聲器、中置聲道(Center Channel)揚聲器及重低音聲道(SubwooferChannel)揚聲器,並將這些揚聲器分別擺設在使用者的所處空間的特定位置,同時利用聲音延遲的技術來仿真出真實的音場狀態,讓使用者獲得真實的臨場感受。然而,當使用者在戶外或有限的空間內聆聽音樂或觀賞影片,若欲同時獲得真實的臨場感受時,上述的大型揚聲器所組成的音響設備將無法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聲道耳機模塊,可提供至少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當使用者在聆聽音樂或觀賞影片時,能利用此多聲道耳機模塊來獲得真實的臨場感受,同時不受地點或空間的限制。
基於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聲道耳機模塊,其具有一頭箍組件及二耳機單元,其中兩耳機單元分別連接至頭箍組件的兩末端。此外,這些耳機單元分別具有一罩體、一前置聲道音箱、一後置聲道音箱、一重低音聲道揚聲器、一前置聲道揚聲器及一後置聲道揚聲器。其中此前置聲道音箱配設於罩體之內,且後置聲道音箱對應前置聲道音箱的位置,而同樣配設於罩體之內,且重低音聲道揚聲器同樣配設於罩體之內。此外,前置聲道揚聲器配設於前置聲道音箱上,而後置聲道揚聲器配設於後置聲道音箱上。另外,罩體具有一開口,而重低音聲道揚聲器配設於罩體的相對遠離開口的空間,且前置聲道音箱及後置聲道音箱則配設於罩體的相對接近開口的空間。
基於上述,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系利用單側的耳機單元來提供二聲道及一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所以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的兩耳機單元將可共同提供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的外觀示意圖;圖2為圖1的耳機單元的前視構造圖;以及圖3為圖1的耳機單元的側視構造圖。
100多聲道耳機模塊110頭箍組件120耳機單元121罩體121a開口122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3前置聲道音箱124前置聲道揚聲器125後置聲道音箱126後置聲道揚聲器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的外觀示意圖。多聲道耳機模塊100主要包括有一頭箍組件110及兩耳機單元120,其中兩耳機單元120分別連接至頭箍組件120的兩末端。因此,當多聲道耳機模塊100配戴於使用者的頭部時,頭箍組件110可以將兩耳機單元120分別定位於使用者的雙耳,以便於使用者的雙耳可分別接收到兩耳機單元120所發出的聲響。此外,頭箍組件110尚具有彈性夾持的功能及可對應調整符合使用者的頭型大小的功能等。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頭箍組件110的主要功能在於將兩耳機單元120分別定位於使用者的雙耳,所以任何具有相同功能的組件或結構均可與頭箍組件110相互置換,例如頭盔或帽子等帽體(未繪示),而上述的兩耳機單元120則對應於使用者的雙耳,而配置於帽體的內側。
請同樣參考圖1,為了使得多聲道耳機模塊100能夠仿真出逼真的音場狀態,例如仿真出音源的左右方向及前後方向的移動,故多聲道耳機模塊100必須提供至少四聲道的音源輸出讓使用者去感受,亦即分別提供至少二聲道的音源輸出至使用者的雙耳,且同時對應使用者的前後方向來設計這些聲道的音源輸出位置。此外,為了仿真出音源的低頻部分(重低音)的音效,多聲道耳機模塊100更提供左右二重低音聲道讓使用者去感受。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100是如何提供多聲道的音源輸出,下段將以單側(左側或右側)的耳機單元120為例作詳細說明。
請同時參考圖2、圖3,其分別為圖1的耳機單元的前視構造圖及側視構造圖。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為了提供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讓使用者去感受,所以兩個耳機單元120設計分別提供二聲道及一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至使用者的雙耳,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圖1的多聲道耳機模塊100的兩耳機單元120其主要構造均相同,故此處將以單側(左側或右側)的耳機單元120為例作詳細說明。耳機單元120主要包括一罩體121、一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一前置聲道音箱123、一前置聲道揚聲器124、一後置聲道音箱125及一後置聲道揚聲器126。其中罩體121的外形呈碗盆狀,並具有一開口121a,而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則是配設於罩體121之內。值得注意的是,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以罩體121作為其共振用的音箱。
請同樣參考圖2、圖3,前置聲道音箱123配設於罩體121之內,並對應於使用者的前方,用以提供前置聲道揚聲器124的容納及共振空間,而前置聲道揚聲器124則是配設於前置聲道音箱123上。另外,後置聲道音箱125也配設於罩體之內,並對應於使用者的後方(或前置聲道音箱123的位置),用以提供後置聲道揚聲器126的容納及共振空間,而後置聲道揚聲器126則配設於前置聲道音箱125上。因此,由於單側的耳機單元120可提供二聲道及一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所以兩個耳機單元120將可共同提供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100將可直接應用於4.1聲道的音源輸出,同時也可應用於5.1聲道的音源輸出,但需將5.1聲道的中置聲道的音源輸出分散至兩個耳機單元120的前置聲道揚聲器124,或是模仿前置聲道音箱123及前置聲道揚聲器124的配設方式,額外地增設另一中置聲道音箱(未繪示)及中置聲道揚聲器(未繪示)於罩體121之內。
請同樣參考圖2、圖3,為了將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前置聲道音箱123、前置聲道揚聲器124、後置聲道音箱125及後置聲道揚聲器126全部配設於罩體121的有限的空間內,可設計將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配設於罩體121的遠離開口121a的空間,並可設計將前置聲道音箱123及後置聲道音箱125配設於罩體121的接近開口121a的空間,使得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的位置與前置聲道音箱123及後置聲道音箱125的位置約略重疊,用以減少耳機單元120的面積及體積。此外,為了仿真出逼真的音場狀態,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的音域頻率範圍約略在80~2,000赫茲(Hz),而前置聲道揚聲器124的音域頻率範圍約略在150~20,000赫茲,而後置聲道揚聲器126的音域頻率範圍約略在500~18,000赫茲。
請同樣參考圖2、圖3,為了提供音源信號至個別的揚聲器,多聲道耳機模塊更具有一信號線路(未繪示),其電性連接至重低音聲道揚聲器122、前置聲道揚聲器124及後置聲道揚聲器126,用以傳送音源信號至各個揚聲器。此外,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100提供至少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故其信號線路必須對應具有至少六條信號線。另外,當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100來提供5.1聲道的音源輸出時,此信號線路將更具有一轉換電路(未繪示),用以將5.1聲道的中置聲道的音源輸出分配到左右二個前置聲道揚聲器124。
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主要包括一頭箍組件及兩個耳機單元,其中兩耳機單元分別連接至頭箍組件的兩末端,當使用者配戴此多聲道耳機模塊之後,頭箍組件可使兩個耳機單元分別定位於使用者的雙耳。此外,每一耳機單元主要由一罩體、一重低音聲道揚聲器、多個單聲道音箱及多個單聲道揚聲器所組成,其中這些單聲道音箱對應於使用者的前後方向,而配設於罩體之內,且重低音聲道揚聲器配設於罩體之內,並以罩體作為共振用的音箱,而這些單聲道揚聲器則分別配設於這些單聲道音箱上。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利用單側的耳機單元來提供至少二聲道及一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的兩耳機單元將可共同提供至少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
綜上所述,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多聲道耳機模塊可提供至少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除了可應用在2.1聲道的音源輸出以外,更可應用在4.1或5.1聲道的音源輸出,用以仿真出真實的音場狀態。因此,當使用者在聆聽音樂或觀賞影片時,能利用此多聲道耳機模塊來獲得真實的臨場感受,同時不受地點或空間的限制。
權利要求1.一種多聲道耳機模塊,其特徵是,該模塊包括一頭箍組件;以及二耳機單元,分別連接至該頭箍組件之兩末端,且該些耳機單元分別具有一罩體;一前置聲道音箱,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一後置聲道音箱,對應該前置聲道音箱的位置,而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一重低音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一前置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前置聲道音箱上;一後置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後置聲道音箱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聲道耳機模塊,其特徵是,該罩體具有一開口,而該重低音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遠離該開口的空間,而該前置聲道音箱及該後置聲道音箱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接近該開口的空間。
3.一種耳機單元,其特徵是,該耳機單元包括一罩體;一前置聲道音箱,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一後置聲道音箱,對應該前置聲道音箱的位置,而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一重低音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一前置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前置聲道音箱上;以及一後置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後置聲道音箱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耳機單元,其特徵是,該罩體具有一開口,而該重低音聲道揚聲器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遠離該開口的空間,而該前置聲道音箱及該後置聲道音箱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接近該開口的空間。
5.一種多聲道耳機模塊,其特徵是,該模塊包括一頭箍組件;以及二耳機單元,分別連接至該頭箍組件的兩末端,且該些耳機單元分別具有一罩體;多個音箱,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以及多個第一揚聲器,分別配設於該音箱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聲道耳機模塊,其特徵是,更包括一第二揚聲器,其配設於該罩體之內。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聲道耳機模塊,其特徵是,該罩體具有一開口,而該第二揚聲器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遠離該開口的空間,且該些音箱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接近該開口的空間。
8.一種耳機單元,其特徵是,該耳機單元包括一罩體;多個音箱,配設於該罩體之內;以及多個第一揚聲器,分別配設於該些音箱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聲道耳機模塊,其特徵是,更包括一第二揚聲器,其配設於該罩體之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聲道耳機模塊,其特徵是,該罩體具有一開口,而該第二揚聲器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遠離該開口的空間,且該些音箱配設於該罩體的相對接近該開口的空間。
專利摘要一種多聲道耳機模塊,其具有一頭箍組件及兩個耳機單元,其中兩耳機單元分別連接至頭箍組件的兩末端,而頭箍組件可將兩個耳機單元分別定位於使用者的雙耳。此外,每一耳機單元具有一罩體、一重低音聲道揚聲器、多個單聲道音箱及多個單聲道揚聲器,其中這些單聲道音箱對應於使用者的前後方向而配設於罩體之內,且此重低音聲道揚聲器也配設於罩體之內,並以罩體作為共振用的音箱,而這些單聲道揚聲器則分別配設於這些單聲道音箱上。因此,此多聲道耳機模塊的兩耳機單元可共同提供至少四聲道及二重低音聲道的音源輸出。
文檔編號H04R5/033GK2627776SQ02247750
公開日2004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27日
發明者林洽民 申請人:新眾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