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按鍵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3:24:20 1
專利名稱:鍵盤按鍵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鍵盤按鍵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通過鍵帽底面的斜面導引鍵帽上升至固定位置的鍵盤按鍵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現有的筆記本型計算機的鍵盤按鍵通常是通過架橋機構的運動方式來實現上下移動的,然而當這些按鍵處於未使用狀態時,也就是未被施加的外力按壓時,鍵帽本身仍能以微小的幅度朝鍵盤的水平方向稍稍搖動,這說明鍵帽未被完全抵緊,在其容許的偏差範圍內仍具有改善空間。
此外,隨著鍵盤按鍵尺寸越來越小,如何讓鍵盤按鍵在上升或下降的運動行程中能更加平穩也是相當重要的。為了縮小按鍵與按鍵的間的縫隙間隔,減少布置鍵盤按鍵時的空間浪費,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模式,必須要對現有的鍵盤按鍵結構加以改進,然而,現有技術中對於所述問題並未揭示任何技術解決手段。
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欲提出一種鍵盤按鍵結構,其可通過鍵帽底面的斜面導引鍵帽上升至固定位置,而能有效且快速地定位鍵帽,當鍵帽上升至固定位置後,則處於平衡狀態,使鍵帽不會出現錯位偏移的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鍵帽在上升的過程能夠平穩地定位到固定位置,以達到平衡狀態,且鍵帽本身不會出現錯位偏移。
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鍵盤按鍵結構包括鍵帽、架橋機構、彈性元件、薄膜電路板及底板。鍵帽的底面設有導滑部及樞接部;架橋機構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樞接成交叉狀,第一支架的上端及下端分別連接所述導滑部及底板,第二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所述樞接部及底板;該彈性元件的一端與鍵帽連接,並被置於薄膜電路板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滑部具有滑動空間,第一支架的上端可在該滑動空間中位移,導滑部的內側另設有斜面,當鍵帽受彈性元件擠壓而向上移動時,該斜面上升至固定位置且抵壓於第一支架的上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斜面與所述第一支架配合,其可為圓弧面,另外,第一支架的上端可為滑杆,而導滑部可為兩槽口向內的溝槽,用以容置所述滑杆。
大體而言,本實用新型鍵盤按鍵結構可藉助於鍵帽底面的斜面導引鍵帽上升至固定位置,當按壓鍵帽時,鍵帽可平穩地下降,以觸發薄膜電路板上的接點並產生電信號;當施加的力消失時,鍵帽可通過彈性元件的擠壓平穩地向上移動,並定位至固定位置。
圖1為本實用新型鍵盤按鍵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鍵盤按鍵結構的鍵帽結構示意圖;圖3A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鍵盤按鍵受按壓時通過架橋機構與鍵帽的連動機制而下降至一定位置的示意圖;圖3B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鍵盤按鍵在施加的按壓外力消失時通過架橋機構與鍵帽的連動機制而上升至固定位置的示意圖;圖4A為圖3A所示的鍵帽與滑杆的相對關係的示意圖;圖4B為圖3B所示鍵帽的斜面上升至固定位置並抵壓滑杆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 鍵帽11 導滑部111、112溝槽12 樞接部121、122樞接孔13 滑動空間14 斜面15 固定位置2 架橋機構
21第一支架211 滑杆22第二支架221 樞接軸3 彈性元件4 薄膜電路板5 底板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理解和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目的及功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鍵盤按鍵結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鍵盤按鍵結構的布置順序由上往下依序為鍵帽1、架橋機構2、彈性元件3、薄膜電路板4以及底板5。架橋機構2由第一支架21及第二支架22樞接成交叉狀,第一支架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鍵帽1的底面和底板5,第二支架22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鍵帽1的底面及底板5,第一支架21的上端為滑杆211,第二支架的上端為樞接軸221,彈性元件3被置於薄膜電路板4上,彈性元件3的上端穿過架橋機構2與鍵帽1相連接。
請參見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鍵盤按鍵結構的鍵帽結構示意圖。鍵帽1的底面設有導滑部11及樞接部12,導滑部11為兩槽口向內的溝槽111與112,用來容置滑杆211,樞接部12則為兩樞接孔121和122,它們用來與樞接軸221結合,兩溝槽111與112在內緣位置分別設有斜面14,並包括滑動空間13,以供滑杆211位移之用,其中,斜面14可為圓弧面。
請參見圖3A及圖3B。在圖3A中,當向鍵盤按鍵施加向下按壓的力時,通過架橋機構2與鍵帽1的連動機制,鍵帽1下降至一定位置,並通過彈性元件3觸發出電信號。在圖3B中,當施加於鍵帽表面的向下的外力消失時,同樣通過架橋機構2與該鍵帽1的連動機制,鍵帽1受到彈性元件3擠壓而上升至固定位置15。
請參見圖4A及圖4B,在圖4A中,圖示說明了鍵帽1受到按壓時,滑杆211向上移動至一定位置,在圖4B中圖示說明了當按壓鍵帽1的施力消失時,鍵帽1受到彈性元件3擠壓而向上移動,斜面14上升至固定位置15並抵壓滑杆211。
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鍵盤按鍵結構藉助於鍵帽導滑部的斜面導引鍵帽上升至一定位置,當按壓鍵帽時,通過架橋機構與鍵帽的樞接部及導滑部的連動機制,鍵帽可平穩地向下移動,以觸發薄膜電路板的接點並產生電信號;當施力消失時,鍵帽受彈性元件擠壓,鍵帽可向上移動並定位至固定位置。鍵帽在下降或上升時,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易產生晃動現象,也不會發生錯位偏移的情況。
以上僅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顯然,這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超出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範圍的前提下可對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等同變換及修飾,這些變換及修飾仍不失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徵所在,故都應視為是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1.一種鍵盤按鍵結構,包括鍵帽、架橋機構、彈性元件、薄膜電路板及底板,所述鍵帽的底面設有導滑部和樞接部,所述架橋機構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樞接成交叉狀,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所述導滑部和底板,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別連接所述樞接部和底板,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連接所述鍵帽,並被置於所述薄膜電路板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滑部具有滑動空間,以使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在該滑動空間中位移;所述導滑部的內側設有斜面,當所述鍵帽受彈性元件擠壓而向上移動時,該斜面上升至固定位置且抵壓於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鍵盤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斜面為圓弧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鍵盤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為滑杆。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鍵盤按鍵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滑部為兩槽口向內的溝槽,用以容置所述滑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鍵盤按鍵結構,其包括鍵帽、架橋機構、彈性元件、薄膜電路板及底板。鍵帽的底面設有導滑部和樞接部,架橋機構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樞接成交叉狀,第一支架的上端及下端分別與導滑部和底板連接,第二支架的上端及下端分別與樞接部和底板連接,彈性元件的一端與鍵帽連接,並被置於薄膜電路板上,導滑部具有滑動空間,以使第一支架的上端在滑動空間中位移,導滑部的內側設有斜面,當鍵帽受彈性元件擠壓而向上移動時,斜面上升至固定位置且抵壓於第一支架的上端。因此,鍵帽在下降或上升時,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易產生晃動,也不會發生錯位偏移。
文檔編號H01H13/20GK2831375SQ20052011303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9日
發明者趙令溪 申請人: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