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文筆怎麼樣(清流文豪村上春樹)
2023-09-19 11:09:58 1
「我們只是落向廣袤大地的眾多雨滴中那無名的一滴,即使是一滴雨水也有歷史,也有繼承那段歷史的責任,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
這是村上春樹於2019年5月10日發表文章中的一段話。
而這篇文章更是火遍整個中國,除去因為其作者是日本當紅作家村上春樹以外,還因為此書公開了村上春樹父親是侵華日軍的事實!
村上春樹
這個在中國享有巨大聲望的日本作家,向世界展示著「父親的『骯髒』行為」。
村上春樹在用自身的家庭告訴日本:學會正視歷史才是根本。
這本書雖在中國大受歡迎,但在日本卻是一度遭批,而這也並不是村上春樹第一次遭到日本攻擊,公民怒罵「叛國賊」,日本右翼公開唾棄,但其仍不退縮。
為了對日本扭曲歷史的反抗,村上春樹甚至與妻子決定此生絕育,並且一輩子不吃中國菜。
村上春樹與妻子
這本書是什麼?村上春樹對於中國的記憶是怎樣的?他又是為何一再堅持不生育,不吃中國菜?身為日本人的村上春樹,對於日軍侵華戰爭的態度又是如何?他父親的侵華經歷又為村上春樹帶來了怎樣的心理創傷?
父親帶來的枷鎖「我對於中國並不陌生,我就是在神戶長大,神戶有許多中國人,上學時候班裡有同學也是中國人。」
這是村上春樹曾經在一段採訪中表達的內容。
村上春樹
就連村上春樹自己都很奇怪,自己小說裡的人物設定很喜歡將其設定為中國人(除去日本人外),也不是韓國人或者其他。
「也許,和我的經歷有關吧。」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京都的一個教師家庭,村上春樹是家裡的獨生子,因此性格上比較乖癖,加上父母都是日本的高中語文老師,家裡的氛圍自是安靜許多。
也便造成了村上春樹喜好讀書的習慣。
村上春樹
然而少年時期的村上春樹很是頑皮,泡酒吧、交女朋友、看電影消磨時光都是常有的事情,可以說,那時的村上春樹是個不折不扣的不良少年。
參加高考也是一度落榜,直到1967年,村上春樹考上了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系戲劇專業。
但進入大學後的村上春樹,並沒有如願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於是便將自己再次沉溺在書籍和電影當中。
村上春樹
1968年10月21日,國際反戰日的大規模示威遊行在新宿爆發,甚至在1969年演變成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也就是所謂的「全共鬥」,
但是,政治的紛擾並未影響到上大學的村上春樹,因為其一向對政治不感冒且並不願意參加其中。
但其最大的原因是內心裡對「戰爭」有著排斥心理。
這還要從村上春樹的父親說起。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父親雖然是一名日本高中的語文老師,但是在1938年,其父親可並非是老師的身份,而是一名侵華者。
這是為何?
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出生於1917年,當時村上春樹的祖父是京都一座淨土宗寺院的住持。佛教的傳播令日本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日本的僧侶不同,其可以飲酒,可以結婚生孩子,而寺院也就成了家族事業繼承的外殼,而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也便成了祖父認為最適合的繼承人。
日本僧侶
雖然是僧侶,本應是遠離世俗,但還是要求必須應徵入伍,而此番前去,不僅改變了村上千秋的命運,也為後來村上千秋與村上春樹的相處埋下了隱患。
1938年,村上千秋上了戰場,作為一名侵略中國大地的日軍,村上千秋踏上了中國領土。
他本是僧侶出身,卻幹起了殺人大不敬的事情,據村上春樹後來回憶稱,自己從記事開始,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父親在早飯前專注誦經。
侵華日軍
而問其是在為誰做禱告時,村上千秋總是會說:「是為那些死在那場戰爭中的人們,這些人既包括當時的日軍,也包括當時的中國人。
每每誦經,村山千秋總是如此。
小時候本就是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年紀,知道父親參加戰爭的村上春樹希望父親能夠多講述一些細節,但村上千秋總是逃避。
小時候只是好奇,長大後的村上春樹才知道,父親所參加的戰爭導致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叔叔死在了中國的戰場上,加上父親的每日誦經,那個時候村上春樹便對中國有了一定的印象。
再後來去上學,班裡不少同學也來自中國。可以說,「中國人」的字眼對於村上春樹來說是自然的。
「我和父親之間,恐怕就像世上大多數父子一樣,既有開心的往事,也有不那麼愉快的回憶。」
村上春樹在《棄貓》中這樣描述自己和父親的關係。
村上春樹
「中國人」以及「中國」也便在村上春樹的心裡紮下了根。
隨著村上春樹考到戲劇系,與書本作伴,村上春樹開始明白父親當時去到中國是做了什麼,父親當兵又是做了什麼。
一股油然而生的罪惡感從村上春樹內心處湧出,甚至對父親有些反感和排斥。
他不願意正視這般模樣的父親,也不想生活在這般揮之不去的陰影裡,可終歸是逃不出,父親參與侵華戰爭的創傷也便成了村上春樹內心裡的一根刺。
村上春樹
三十歲,村上春樹發表處女作《且聽風吟》,並以小說家的身份出道,這時的村上春樹和父親之間的情感也是愈發冷淡。
《且聽風吟》講述的便是以二戰為背景的日本青年的故事。
隨著村上春樹了解得越多,父子兩人之間的隔閡和代溝也是逐漸加深,所以二人鮮少有來往,二十多年都未曾見過一面。
村上春樹曾表示,自己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學著要「成為一個日本人」。
村上春樹
因為父親的那段經歷,影響到了村上春樹對於中國以及中國人的態度,甚至滲透到他的生活,他的作品,他的人生。
這又從何說起?
我是日本人,但我要正視歷史因為父親侵華的經歷,村上春樹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態度、以怎樣的方式去教導自己的後代,所以他與妻子商量,一輩子不要孩子。
並且揚言自己一輩子不吃中國菜。
村上春樹
一次去到宴席,桌上擺的便是中國菜,村上春樹即使吃身邊自帶的冰冷罐頭,也不願意品嘗一口。
除此之外,村上春樹的作品也開始大膽抨擊起日本政府來,也開始勸誡日本政府能夠正面認識歷史,而不是一再躲避,滿口狡辯。
「對我來說,中日戰爭,或者所謂日本在東亞展開的戰爭,正在形成一個主題,了解得愈多,就愈覺得日本這個國家體制的可怕可怖,超越了時代集中在那戰爭中......想要從國家體制之類的東西中解脫的想法,以及身為作家不得不設計那戰爭主題的感覺,同時存在著。」
村上春樹
1978年9月,村上春樹所著《尋羊冒險記》正式發布。
村上春樹很是大膽,《尋羊冒險記》是對右翼極端分子以及大陸冒險主義的超越現實主義的一擊。
其中的「羊」便象徵日本政府具有強烈的軍國主義性質,其目標很直接,就是要發動侵略戰爭。
《尋羊冒險記》的發出並未影響村上春樹呼籲正視歷史的進程。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對於日本政府侵略戰爭的譴責仍舊在繼續。
文字也是越加直白。
1995年發行的《奇鳥行狀錄》被稱為是村上春樹的裡程碑式轉折點。
村上春樹用詞很是直接,直接用小說人物的對話正面攻擊日本政府對中國的侵略。
「在海拉爾秘密要塞設計和修建過程中,為了殺人滅口,我們不知殺了多少中國人!」
圖源網絡
行徑大膽地村上春樹,一直以文字的力量與「正視歷史」的口號相輔相行著。
《且聽風吟》、《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去中國的小船》等小說陸續發布。
他一直在選擇直面歷史。
2012年,村上春樹還就釣魚島問題發表評論,稱日本政府灌輸的民族主義就跟廉價酒一樣,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只會使境況變的更加危險。
日本右翼抨擊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作為日本當代的文學家當著全日本公開斥責日本政府,固然是遭到了日本政府的強烈斥責。
日本右翼公開譴責村上春樹,不少日本民眾也表示村上春樹是叛國賊。
但村上春樹不在意,依舊告訴大眾要正視歷史,而非狡辯搪塞而之。
2017年村上春樹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中揭露了日本軍隊實施南京大屠殺的罪行,更是直言日本軍隊的殘忍與狂妄。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有說法是中國人的死亡數達到了四十萬,也有說法是十萬,但四十萬與十萬又有何區別?」
可以說,村上春樹是離戰爭問題比較近的作家之一。
也是因為父親的關係,造成其如今內心對於戰爭的「創傷」。
而他的作品便是最好的體現。
村上春樹
曾經有記者採訪過村上春樹:「為什麼你們這一代人要為你們出生前就已結束的戰爭負責?」
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們是日本人,當我在書中讀到日軍對中國的暴行時,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我為之很是震驚。那樣的行為是如此愚蠢,如此荒謬和喪心病狂,並且那是我的父輩和祖輩的罪行。」
一輩子的創傷「父親去世了,其記憶,還沒等我搞清楚是怎樣的記憶,也徹底消失了。但是,那裡漂浮的死亡氣息仍舊留在我的記憶中。那是我從父親身上繼承的少數卻寶貴的事情之一。」
村上春樹公開
敢於向世人公開父親的參戰經歷,並說出這些歷史和過去,對於村上春樹來說絕非易事。
這種得知父親參與戰爭的創傷對於村上春樹的文學創作來講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因為良知的責備而產生痛苦,人格發生分裂,正義的良知與民族情緒之間相互衝突而產生內心痛苦。
對於村上春樹來說,中國對其的意義就像是一個既想接近又想逃避,既不愉快又不能迴避的話題,它刺激著村上春樹對這一問題的深度思考。
村上春樹
而對於父親那段參與戰爭的歷史,村上春樹直到父親去世五年後才有勇氣去調查那段從軍經歷。
之所以拖到2013年才開始進行調查,是因為村上春樹一直擔心其父親在從軍時隸屬於製造「南京大屠殺」的第二十聯隊,害怕父親是「南京大屠殺戰犯」的事實。
最後確認發現父親是1938年8月1日入伍,且進入的是十六聯隊,加上此前了解到南京大屠殺的時間是1937年12月,在了解到父親以一年之差,避開參與南京大屠殺的事實後,村上春樹才如釋重負。
村上春樹
可以說父親村上千秋侵華戰爭後返鄉的「每日打坐」雖是為了排解心中對於被害者的愧疚,但這份對於受害者侵略帶來的心理創傷卻是通過「繼承」的方式延續到了村上春樹身上。
而村上春樹用了近乎一生的時光來鼓起勇氣面對歷史的真相,正視戰爭,並呼籲日本政府要學會正視歷史。
雖遭到排擠,但村上春樹依舊在堅持,他用自己的文筆告訴世界:「自己是一名日本人,但他正視歷史。」
村上春樹
曾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村上春樹接受訪談表示:「日本應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中國、朝鮮半島以及其他國家的侵略歷史反覆道歉,直至受害方認為道歉已經足夠。」
村上春樹呼籲「正視歷史」的口號布滿了自己的一生。
直到2019年5月10日,發布《棄貓,提起父親時我要講述的事》引起海內外更多的關注。
以揭露「父親的罪行」的方式呼籲日本民眾。
圖源網絡
這樣的作家又如何不值得人尊重?
「歷史不是過去的東西,它存在於意識內部,或者潛意識內部,流成有溫度、有生命的血液,不由分說地被搬運到下一代人那裡。」
也如其在《棄貓》文章最後寫的那般:「我們只是落向廣袤大地的眾多雨滴中那無名的一滴,即使是一滴雨水也有歷史,也有繼承那段歷史的責任,我們不能忘記這一點。」
以史為鑑,繼承歷史,正視歷史,不能也不可忘掉過去才是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