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1:12:25 1
專利名稱: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尤其是一種具有降低振動幅度、增進機體穩定,提高使用方便性特點的自動換刀裝置。
現有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如圖7所示,主要是在基座50頂端面設數個突伸的導杆51,而於底端部形成一汽缸室52,該汽缸室52一側設有進氣孔53,並於內部穿設位於活塞座54一端的活塞55,其活塞座54內部穿設氣動扳手56一端,使設於氣動扳手56一端的套筒突伸於活塞55底部;該現有結構使用時,啟動馬達使氣動扳手運轉,同時部份氣壓會由進氣口53充入汽缸室52使活塞座54連同氣動扳手56下移,其套筒便隨之下移而與拉杆61的端頭套合,進而轉動拉杆61做與銑刀旋緊或鬆開的動作,藉以達到自動換刀的目的;然而,現有結構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仍存在以下缺點1.這種層疊式結構,是在基座50內設置活塞座54,再於活塞座54頂端加設氣動扳手56,使活塞55、活塞座54等控制升降的結構與氣動扳手形成層疊高起狀態,當氣動扳手56動作時,便會因重心較高而產生大幅振動,造成不穩定現象及使機件容易產生噪音、脫落、損壞等問題。
2.無位移定位調整裝置,因此適用性無法有效發揮;其活塞55行程為固定的,而氣動扳手56是固定於活塞座54上,故而套筒57下移的行程為固定,然而,因拉杆61端頭62因規格不同而有高低之分,此時若所使用的拉杆61端頭62較高,則套筒57下移時便會提前與端頭62完全套合,而套筒57與端頭62套合後,套筒57仍然會再繼續做下移的動作,此時便會產生套筒57與端頭62相互碰撞的現象,從而造成機件的損壞。
3.氣動動力源頭控制機構直接固設於機臺的結構,不僅更換不便,亦會破壞機臺的完整性;其除圖6所示主要機件外,尚設有如
圖1所示由濾筒47、油筒48等組成的控制氣動扳手正逆轉及做氣體過濾的氣動動力源頭控制機構,然而該機構的固定方式,是在機臺上攻螺孔,再將這些構件鎖固於機臺上,如此於機臺攻設螺孔不僅損壞機臺表面,而且,以多根螺栓鎖固亦造成拆裝上的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降低重心、增進穩定性,避免機件損壞、減低噪音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它是通過在底座上架設一固定座,並在固定座上設一氣動扳手與一活塞座,其活塞座上設有汽缸與活塞,使氣動扳手與活塞、汽缸組成體配合動作而可供銑床自動換刀,藉整體結構設計成並置方式來達到。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配合各式拉杆使用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它是通過在固定座底面處設一突伸的供調整突伸的長度調整栓,從而可控制套筒下移行程,使拉杆端頭高低可做調整,以提高使用各式拉杆的適用性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拆裝簡便、避免破壞機臺表面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它是在底座一側藉助一水平調整杆與垂直調整杆連設一定位座,而該定位座可供固設濾筒與油筒組成的氣動動力源頭控制機構,使該等機構形成垂伸形態,而無需直接固定於機臺上,從而增進拆裝更換方便性及維持機臺的完整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在其底座上設一中心孔,而於中心孔兩側各設一導杆與螺栓座,並於底座上方架設一固定座,該固定座上設有扳手孔,並於該扳手孔穿設氣動扳手,而扳手孔兩側設有一導杆孔與活塞座孔,其底座上的導杆是穿越固定座的導杆孔;另外,固定座的活塞座孔穿設有活塞座,該活塞座穿設有固定杆,並於頂端部套設有氣缸,其固定杆頂端設有活塞,而活塞是容置於氣缸內,又固定杆上套設有彈簧,且底端是螺鎖於底座的螺栓座上;使底座固定於機臺上,當套筒下移時可與拉杆端頭套合,以控制拉杆正反轉。
前述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固定座底面上設有一突伸的定位栓。
前述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底座側緣設有穿孔的凸耳,於穿孔處可連設一懸臂結構,該懸臂結構是由一直杆狀的水平調整杆、一L形垂直調整杆與一定位座組成,其水平調整一端設有突伸的連結部,是供嵌入凸耳的穿孔,另端設有套接部,是供垂直調整杆一端穿設,而垂直調整杆另端設有套接部,可供設於定位座上的連結杆穿設;該定位座可供濾筒、油筒等構件固定。
前述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的汽缸頂面上設有一開孔。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具有下列優點1.採用分離式並置結構形態,其各部分結構的相互配合,使氣動扳手24與氣缸、活塞等零件形成分離形態,藉以降低重心,減小振幅,提高穩定性,從而杜絕機件損壞、脫落及噪音的情形發生。
2.具有位移定位調整裝置機構,其是在固定座20底面設一突伸的定位栓35,藉定位栓35的長短控制套筒高度,因此可依拉杆端頭高低作適當調整,而適用於各式拉杆,可有效發揮拉杆的適用性。
3.採用懸臂式氣動動力源頭控制機構固定方式,其是以水平調整杆40、垂直調整杆43與定位座45組成懸臂結構,使氣動動力源頭控制機構無需鎖固機臺上,直接由連結部件41鬆開螺栓即可拆下,不僅拆裝容易,而且,因無需攻設螺孔鎖固,故不會破壞機臺表面,而保持機臺的完整性。
以下通過一具體實例並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及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外觀暨懸臂的動作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狀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的另一種形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三通接管示意圖。
圖7為現有換刀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如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在一圓形底座10中央處設一中心孔11(說明本實用新型時是以無級變速的底座10為例,其結構形態大致與有級變速相似,均可供固定其他構件,而有級變速底座10請參看圖5),於中心孔11周側環設數個螺孔12與一凸塊16,並於中心孔11兩側設一導杆13與一有螺孔140的螺栓座14,在底座10側緣設有突伸且有突杆150的凸耳15,可供連設一懸臂結構與安全裝置座17;其中,懸臂結構是由一水平調整杆40、一垂直調整杆43與一定位座45所組成,其水平調整杆40一端側設有突伸的連結部41,可插於凸耳15的突杆150並以螺鎖螺栓樞固,另端則設有套接部42,而垂直調整杆43呈L形狀,於一端設有套接部44,定位座45頂面設有突伸的連結杆46,該定位座45可供固定安裝由濾筒47、油筒48、扳杆(圖上未示)與安全裝置18等構件組成的氣動動力源頭控制機構;另設有一板片狀且底面螺設有一定位栓35的固定座20,該固定座20中央處設有一扳手孔21,可供底端固設套筒25的氣動扳手24穿設(請參看圖6,其中氣動扳手24頂端一側設有一必須呈直立狀的三通接管19,使來自氣動動力源頭的氣壓可分別供給氣動扳手24與下述的氣缸31),而扳手孔21兩側分別設有一導杆孔22與一活塞座孔23,其導杆孔22可供導杆13穿越,而活塞座孔23則可供活塞座30穿設;其中,活塞座30頂端可套接管狀且頂面有開孔310的氣缸31,該氣缸31內可容設活塞32,而活塞32是固定於固定杆33一端,該固定杆33帶有螺紋的底端可穿越活塞座30後並穿套一彈簧34,再與底座10上螺栓座14的螺孔140螺合。
請參看
圖1、圖2及圖3,本實用新型組合時,是先將氣動扳手24一端穿設於固定座20的扳手孔21內,並於氣動扳手24底端套設套筒25,再將活塞32連同固定杆33一端穿設於氣缸31內,再將固定杆33另端穿入活塞座30,並使氣缸31套設於活塞座30頂端部,再將活塞座30下端連同固定杆33穿設於固定座20的活塞座孔23中,再於固定杆33上套設彈簧34;然後,將固定座20移置於底座10上方,使導杆13穿越固定座20的導杆孔22,並使固定杆33底端部與螺栓座14的螺孔140螺固;再將垂直調整杆43一端穿設於水平調整杆40的套接部42鎖固,並將定位座45的連結杆46穿設於垂直調整杆43的套接部44鎖固,再將水平調整杆40的連結部41嵌設於凸耳15的突杆150並以螺栓鎖固即組合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銑床自動換刀裝置。
請參看
圖1、圖4,使用本實用新型時,是將底座10置於機臺60頂面拉杆61處,使拉杆61端面突伸於中心孔11內,並使控制機構垂伸於機臺一側,並於螺孔12處穿鎖螺栓,使底座10與機臺60固定;當欲更換銑刀時,可先上扳扳杆以控制氣動扳手24帶動套筒25逆轉(與現有使用方式相同),再啟開電源,其氣流流經濾筒47與油筒48而至氣動扳手24,其氣動扳手24呈反轉,同時部份氣壓充入氣缸31,此時因固定杆33固定不動,故而當氣缸31逐漸充入氣體時,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而下移,因此活塞座30會帶動使整個固定座20壓縮彈簧34下移,而當定位栓35底端觸及凸塊16時,其套筒25恰可套住拉杆61端頭62,而使拉杆61反轉並與銑刀脫離,此時便可取下銑刀;而欲裝上銑刀時,則可先下扳扳杆以控制氣動扳手24正轉,再啟開電源使氣動扳手24做下移與旋轉拉杆61的動作,即可使拉杆61與銑刀鎖固;使用相當方便,而且,因氣缸31與氣動扳手24呈分離並置形態,故而可減小重量與噪音,並增加機具的穩定性;如欲調整套筒25下移行程,可於氣缸31的開孔310穿入多角扳手63而轉動固定杆33,使活塞座30帶動固定座20相對固定杆33做上下移動,藉以控制套筒25行程。
另外,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懸臂結構可依機臺的形狀調整使用,即本實用新型可適當鬆開水平調整杆40而將整個結構做水平旋轉,而且亦可以垂直調整杆43做垂直旋轉,藉以配合機臺的形狀使用。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安全裝置18具有安全的功能,即當銑刀仍在旋轉狀態時,其安全裝置18因安全開關座的電路感應而使其內部結構抵住扳杆,使扳杆不致因外力扳動而在銑刀旋轉狀態下動作,因此具有保護操作員安全的作用,且安全開關座17電路控制的設計,可適用於世界各國不同的電壓。
權利要求1.一種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其特徵在於底座上設一中心孔,而於中心孔兩側各設一導杆與螺栓座,並於底座上方架設一固定座,該固定座上設有扳手孔,並於該扳手孔穿設氣動扳手,而扳手孔兩側設有一導杆孔與活塞座孔,其底座上的導杆是穿越固定座的導杆孔;固定座的活塞座孔穿設有活塞座,該活塞座穿設有固定杆,並於頂端部套設有氣缸,其固定杆頂端設有活塞,而活塞是容置於氣缸內,固定杆上套設有彈簧,且底端是螺鎖於底座的螺栓座上;使底座固定於機臺上,當套筒下移時可與拉杆端頭套合,以控制拉杆正反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其特徵在於固定座底面設有一突伸的定位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其特徵在於底座側緣設有帶穿孔的凸耳,於穿孔處可連設一懸臂結構,該懸臂結構是由一直杆狀的水平調整杆、一L形垂直調整杆與一定位座組成,其水平調整一端設有突伸的連結部,是供嵌入凸耳的穿孔,另端設有套接部,是供垂直調整杆一端穿設,而垂直調整杆另端設有套接部,可供設於定位座上的連結杆穿設;定位座可供濾筒、油筒等構件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其特徵在於氣缸頂面設有一開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銑床自動換刀裝置,其主要結構是在一底座上架設一固定座,於固定座上並設一氣動扳手與一活塞座,其活塞座上設有氣缸與活塞,使氣動扳手與活塞、氣缸組成體配合動作而可供銑床自動換刀,藉此並置的結構設計可降低重心、增進機體的穩定性;另外底座一側藉一水平調整杆與垂直調整杆連設一定位座,而該定位座上固設有濾筒與油筒,使該等結構形成垂伸形態,無需直接固定於機臺上,藉以增進拆裝更換的方便性,及維持機臺的完整性。
文檔編號B23C9/00GK2147920SQ9320165
公開日1993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199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1993年1月14日
發明者王鴻洲 申請人:王鴻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