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和crt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1:26:50 3
專利名稱:一種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和crt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尤其涉及一種CRT電視機或電腦顯示器的消磁方法。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能實現上述方法的CRT顯示裝置。目前,CRT顯示裝置雖然已經受到LCD顯示裝置的嚴峻挑戰。但是,CRT顯示裝置仍然具備技術成熟,價格低廉,可視角度大,響應時間短,色澤逼真等LCD顯示裝置不可替代的優點,受到一些用戶的青睞。但是,CRT顯像管內的陰罩板等鐵製部件,在每次工作後,由於各種磁場對它的磁化,會產生一些剩磁,其結果會導致CRT顯像管的色純和會聚誤差。為了消除這種影響,必須經常對CRT顯像管進行消磁。消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個相當強的、但逐步衰減的交變磁場,來使已磁化的磁性物體退磁。這種逐步衰減的交變磁場可以用一逐漸減小的交流電流流過一個線圈來得到。CRT顯像管環繞顯象管四周有一消磁線圈,顯示器在連接電源開關後,消磁線圈就會開始工作,以消除周圍磁場對顯像管(主要是陰罩板)的影響,保證顯示器不會因磁化導致影像及色彩失真。
參閱
圖1,現有CRT顯象管最傳統,最典型的消磁線圈是環繞顯象管與顯示屏和顯象管內的陰罩板平行設置。近年來雖然有所改進,產生了一些變型,但其原理都是通過線圈中的交變電流在線圈的幾何中心產生一個與陰罩板大致垂直或斜交的交變且逐步衰減的磁場,使用該交變磁場對處於磁場內的陰罩板部件進行消磁,從而達到消磁的目的。在這個方向上需要消磁部件的投影面積最大,而且還包容了軟磁材料構成的屏蔽罩,消磁磁場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屏蔽罩的磁屏蔽作用,進一步削弱了消磁磁場,所以,這些消磁方法的缺點在於形成的磁場面積大,單位磁通密度小,消磁效率不高,不但浪費消磁功率,而且為了達到足夠的消磁安匝數,用於產生磁場的消磁線圈耗材較多。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消磁效率較高,消磁功率較小的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
本發明另一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消磁效率較高,消磁線圈耗材較少的CRT顯示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採用消磁線圈產生逐步衰減的交變磁場,所述的交變磁場通過CRT顯像管陰罩板部件,交變磁場的磁場方向同CRT顯示器的主軸線垂直。
本發明採用同CRT顯示器的主軸線垂直的交變磁場通過對陰罩板部件來進行消磁,在這個方向上需要消磁部件的投影面積最小,而且交變磁場只需通過硬磁材料構成的陰罩板和陰罩板支架,不必包容軟磁材料構成的佔用空間很大的屏蔽罩,也不會受到屏蔽罩的磁屏蔽而削弱消磁磁場。所以本發明用於消磁的磁場面積小,單位磁通密度大,可以提高磁場利用效率,節約消磁功率。
本發明CRT顯示裝置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CRT顯像管和消磁線圈,所述的消磁線圈為2個,2個消磁線圈為扁長形,對稱地安裝在CRT顯像管錐體同螢光屏結合部的外面,通過2個消磁線圈長軸的平面垂直於CRT顯像管的主軸線。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所述的2個消磁線圈最好外廓形狀相同,磁場方向相同。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通過所述2個消磁線圈長軸的平面最好也通過CRT顯像管的陰罩板部件。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所述的2個消磁線圈所圍成的平面最好相互平行。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2個消磁線圈的形狀可以是矩形或橢圓形。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消磁線圈安裝在CRT顯像管防爆圈的外面。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所述的2個消磁線圈最好安裝在CRT顯像管的上、下方,也可以安裝在CRT顯像管的左、右側。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所述2個消磁線圈的匝數最好相同。
以上所述的CRT顯示裝置,所述消磁線圈內周沿磁場方向的投影面可以等於或小於CRT顯像管陰罩板部件在同方向的投影面。
本發明的消磁線圈對稱地安裝在CRT顯像管螢光屏同錐體結合部的外面,其內周的截面尺寸只要接近垂直於陰罩板部件主平面方向的截面尺寸,消磁線圈是扁長的,線圈內周面積可以做得很小。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消磁線圈的磁場面積小,單位磁通密度大,可以提高磁場利用效率,不但節約了消磁功率,而且可以減少線圈的長度和匝數,在達到足夠消磁安匝數的前提下,降低用於產生消磁線圈的耗材。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CRT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CRT顯示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的M向視圖。
圖4是本發明CRT顯示裝置實施例2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CRT顯示裝置實施例1消磁線圈外形圖。
圖6、圖7是本發明CRT顯示裝置消磁線圈另外2種外形圖。在圖1所示的現有技術CRT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中,CRT顯示器包括CRT顯像管和消磁線圈3。CRT顯像管在錐體5同螢光屏4結合部的外面套有防爆圈6。CRT顯像管內部靠近螢光屏4的部位裝有陰罩板1和陰罩板支架,兩者組成陰罩板部件。在圖1中可以看到,現有CRT顯象管的消磁線圈3是環繞顯象管外周且與顯示屏4和顯象管內的陰罩板1平行設置,在這個方向上需要消磁部件的投影面積最大。因為消磁線圈3套在顯像管之外,其內周的截面尺寸大於陰罩板1的外廓尺寸,而且它形成磁場還包容了軟磁材料構成的屏蔽罩7。所以現有技術的交變磁場B的面積較大,單位磁通密度較小,效率不高,消磁線圈長度大,匝數多,耗材也多。
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如圖2和圖3所示。該CRT顯示裝置,包括CRT顯像管和2個形狀、尺寸、匝數完全相同的矩形消磁線圈3,矩形消磁線圈3的外觀形狀如圖5所示,均為扁長矩形。矩形消磁線圈3沿長軸的外廓的長度同CRT顯像管螢光屏4的寬度基本相同,沿短軸的外廓的寬度略小於陰罩板部件在沿CRT顯像管軸線方向的寬度。2個消磁線圈3平行放置,上、下對稱地安裝在CRT顯像管錐體同螢光屏結合部防爆圈6的外面。通電後2個消磁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B方向相同且疊加,通過2個消磁線圈長軸C-C的平面A-A垂直於CRT顯像管的主軸線D-D,所以2個消磁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B的方向也垂直於CRT顯像管的主軸線D-D。而且,平面A-A通過CRT顯像管的CRT顯像管陰罩板部件的中部,所以2個消磁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B通過需要消磁的主要構件,陰罩板和陰罩板支架。
採用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形式,2個消磁線圈3上下對稱地安裝在CRT顯像管螢光屏同錐體結合部的外面,通電後2個消磁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B方向相同疊加。2個消磁線圈是扁長的,所產生的交變磁場B只需通過陰罩板部件,不必包容軟磁材料構成的佔用空間很大的屏蔽罩。2個消磁線圈在交變磁場B方向上的投影面積可以做得很小,其內周的截面尺寸只要接近垂直於陰罩板部件主平面方向的截面尺寸便可。即使消磁線圈內周沿磁場方向的投影面等於甚至略小於CRT顯像管陰罩板部件在同方向的投影面,由於陰罩板部件的導磁作用,陰罩板部件也可受到強磁場B的作用。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消磁線圈的磁場面積小,單位磁通密度大,可以提高磁場利用效率。本發明不但節約了消磁功率,而且可以減少線圈的長度和匝數,在達到足夠的消磁安匝數的前提下,降低用於產生消磁線圈的耗材。
扁長的消磁線圈3還可以是如圖6和圖7所示的橢圓形或兩端為圓弧的近似矩形。
如圖4所示,2個消磁線圈3也可以垂直放置,對稱地安裝在CRT顯像管的左、右側,其他結構要求同上述實施例1,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消磁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採用消磁線圈產生逐步衰減的交變磁場,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交變磁場通過CRT顯像管陰罩板部件,交變磁場的磁場方向同CRT顯示器的主軸線垂直。
2.一種CRT顯示裝置,包括CRT顯像管和消磁線圈,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消磁線圈為2個,2個消磁線圈為扁長形,對稱地安裝在CRT顯像管錐體同螢光屏結合部的外面,通過2個消磁線圈長軸的平面垂直於CRT顯像管的主軸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2個消磁線圈外廓形狀相同,磁場方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通過所述2個消磁線圈長軸的平面通過CRT顯像管的陰罩板部件。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2個消磁線圈所圍成的平面相互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2個消磁線圈的形狀為矩形或橢圓形。
7.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消磁線圈安裝在CRT顯像管防爆圈的外面。
8.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2個消磁線圈安裝在CRT顯像管的上、下方或安裝在CRT顯像管的左、右側。
9.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2個消磁線圈的匝數相同。
10.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CRT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消磁線圈內周沿磁場方向的投影面等於或小於CRT顯像管陰罩板部件在同方向的投影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和CRT顯示裝置。CRT顯示裝置的消磁方法採用消磁線圈產生逐步衰減的交變磁場,交變磁場通過CRT顯像管陰罩板部件,其磁場方向同CRT顯示器的主軸線垂直。本發明CRT顯示裝置包括CRT顯像管和消磁線圈,所述的消磁線圈為2個,2個消磁線圈為扁長形,對稱地安裝在CRT顯像管錐體同螢光屏結合部的外面,通過2個消磁線圈長軸的平面垂直於CRT顯像管的主軸線。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用於消磁的磁場面積小,消磁線圈尺寸小,單位磁通密度大,消磁效率高,不但節約了消磁功率,而且可以節約用於產生消磁線圈的耗材。
文檔編號H04N9/29GK1921633SQ20061006259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13日
發明者曹嘉燦 申請人: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