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3:44:10 2
專利名稱: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管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多向式熱管組合結 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散熱技術不斷發展,熱管因具有重量輕、耐久性佳、操作 容易、不需外加能量即能使其運作等優點,因此被廣泛地應用於消費
性電子產品的散熱裝置上(例如中央處理器的散熱裝置it顯示卡的散 熱裝置等)。
現有的熱管結構為 一 封閉管體構成,這種結構僅適用於小面積的 散熱區域。如果需要大面積且熱源分散的散熱區域進行散熱,現有的 熱管結構則不能滿足需求。也可利用多個熱管組合的結構來提供大面 積的散熱,但多個熱管組合的結構會增加成本而且也無法解決熱源分 散的散熱問題。此外,現有的熱管大多具有彎折的結構。然而,熱管 一旦彎折,其內部毛細組織則容易產生剝離的現象,使其內部的工作 流體無法正常作用,造成熱管的散熱效能降低。因此,如何不將熱管 彎折而又能使其具有較大的散熱面積,即是本申請人研究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其 具有多根熱管及一轉接座,因而能以最低的成本達到對具有分散熱源 的電子裝置進行散熱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 的散熱裝置,由於其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可對應具有分散熱源的電子 裝置,因而能解決大範圍的分散熱源的散熱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
包括至少三根熱管,所述熱管具有一開口端;以及轉接座,具有座 體,所述座體上設有至少三個相互連通的承接孔,各所述承接孔分別 與各所述熱管的開口端連接。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向式熱管的散熱裝置,包括多向 式熱管組合結構,包括至少三根熱管及一轉接座,所述熱管具有一開 口端,所述轉接座具有座體,所述座體上設有至少三個相互連通的承 接孔,各所述承接孔分別與各所述熱管的開口端連接;多個導熱塊, 分別與各所述熱管相互連接;以及多個散熱體,分別與各所述熱管相
互連接。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由於具有多根熱管 及一轉接座,因而能以最低的成本達到對具有分散熱源的電子裝置進 行散熱的目的。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的散熱裝置,由 於其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可對應具有分散熱源的電子裝置,因而能解 決大範圍的分散熱源的散熱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圖3為圖2的3-3剖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優選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 熱管
11 封閉端 12 開口端13 毛細組織
20 轉接座
21 座體 22 K接孔 30 導熱塊
40 散熱體
41 通孔
70 電子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進行詳細說明,然而附圖 僅供參考與說明之用,並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至3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立體組合圖及圖2的 3-3剖視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包括 至少三根熱管10及轉接座20。其中,熱管IO的一端為封閉端11,另 一端為開口端12。轉接座20具有座體21,座體21上設有至少三個相 互連通的承接孔22,各承接孔22分別與各熱管IO的開口端12連接。 熱管10嵌入承接孔22而與座體21相連"l妄。座體21具有三個承接孔 22,可使三熱管10相互連接,而各熱管10的外緣直徑小於各承接孔 22的內緣直徑,以使各熱管10嵌入各承接孔22,並使各熱管10的端 面相互貼接。熱管10內部具有毛細組織13,各熱管IO的毛細組織13 相互接觸。另外,也可使各熱管10的內緣直徑大於各承接孔22的外 緣直徑,以使各熱管10套入各承接孔22,並使各熱管10與座體21 相互連接。座體21為熱傳導性好的金屬材料,如銅、鋁等材料。
圖4和圖5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及第二優選實施 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應用時須再加裝導熱塊30及散熱體 40而成為一種具有多向式熱管的散熱裝置,並配置於主機板上。所述 主機板包括多個電子元件70,其中,該散熱裝置包括多向式熱管組合 結構、多個導熱塊30及多個散熱體40。
該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包括至少三才艮熱管10及轉4妄座20,熱管 IO的一端為封閉端ll,其另一端為開口端12。轉接座20具有座體21,座體21上設有至少三個相互連通的承接孔22,各承接孔22分別供各 熱管IO的開口端12連才妄。
多個導熱塊30與各熱管IO相互固定連接,進一步說,導熱塊30 的一面貼接於熱管IO的一處,導熱塊30的另一面貼接於所述的電子 元件70 導熱塊30由熱傳導性好的金屬(如銅、鋁等材料)製成。
多個散熱體40與熱管10相互固定連接,進一步說,散熱體40 上開設有通孔41,使散熱體50套設於熱管10上遠離導熱塊30的一 處。散熱體40由熱傳導性好的金屬(如銅、鋁等材料)製成。
導熱塊30的作用在於將電子元件70所散發的熱能吸收,並傳至 熱管10,再利用熱管10將熱量傳至散熱體40處,以排除熱量。該多 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導熱塊30及散熱體40的配置可對應主機板上的 電子元件70的位置。圖4中是對兩個電子元件70進行散熱,而圖5 的實施例即是對三個電子元件70進行散熱。
圖6至8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第三優 選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及第四優選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所示, 轉接座20可具有四個承接孔22,以連接四熱管IO並可使散熱區域擴 大,因而可根據主機板上的電子元件70的配置而做更有效率的應用。 另外,也可將具有三個承接孔22的轉接座20與具有四個承接孔22 的轉接座20結合使用,可構成一多點狀散熱區域。
再者,座體21可為T字型座體(如圖1所示)、人字型座體(如圖8 所示)或十字型座體(如圖6所示),因而該多向式熱管結構的散熱區域 可以有更多變化,便於使用者使用,以藉此達到最大的散熱功效。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散熱裝 置具有下列優點
1. 能針對具有分散熱源的電子裝置有效進行散熱。如果利用傳統 的多個熱管間隔排列的結構,雖可完全覆蓋需散熱的區域,但增加了 散熱裝置的體積。
2. 能以最少的熱管數量對具有分散熱源的電子裝置有效進行散 熱,可大幅減j氏成本。
3. 不需對熱管進行彎折的動作,不會使散熱效能降低。 一般傳統熱管彎折的結構,有可能產生熱管內部的毛細組織剝離的現象,而導 致散熱效能降低。
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 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所 做出的各種等效結構變化皆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三根熱管,所述熱管具有一開口端;以及轉接座,具有座體,所述座體上設有至少三個相互連通的承接孔,各所述承接孔分別與各所述熱管的開口端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 熱管遠離所述開口端的一端為封閉端。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其特徵在於,各所 述熱管的外緣直徑小於各所述承接孔的內緣直徑,以使各所述熱管嵌 入各所述承接孔,並使各所述熱管的端面相互貼接;所述熱管內部分 別具有毛細組織,各所述熱管的毛細組織相互4妻觸。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其特徵在於,各所 述熱管的內緣直徑大於各所述承接孔的外緣直徑,以使各所述熱管分 別套接各所述承接孔。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 座體為T字型座體、人字型座體和十字型座體的任一種。
6. —種具有多向式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包括至少三根熱管及一轉接座,所述熱管具有一開口端,所述轉接座具有座體,所述座體上設有至少三個相互 連通的承接孔,各所述承接孔分別與各所述熱管的開口端連接;多個導熱塊,分別與各所述熱管相互連接;以及多個散熱體,分別與各所述熱管相互連接。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向式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管遠離所述開口端的 一端為封閉端。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向式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 各所述熱管的外緣直徑小於各所述承接孔的內緣直徑,以使各所述熱 管嵌入各所述承接孔,並使各所述熱管的端面相互貼接,所述熱管內 部分別具有毛細組織,各所述熱管的毛細組織相互接觸。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向式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 各所述熱管的內緣直徑大於各所述承接孔的外緣直徑,以使各所述熱 管分別套接各所述承接孔。
10.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向式熱管的散熱裝置,其特徵在 於,所述座體為T字型座體、人字型座體和十字型座體的任一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及具有該結構的散熱裝置。該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包括至少三根熱管及一轉接座。其中,熱管具有一開口端,轉接座具有座體,該座體上設有至少三個相互連通的承接孔,各承接孔分別與各該熱管的開口端連接。因此,該多向式熱管組合結構可對應一具有分散熱源的電子裝置,因而可解決大範圍的分散熱源的散熱問題。
文檔編號H05K7/20GK201146660SQ200820000170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日
發明者楊宗翰, 王弋青 申請人: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