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病床的製作方法與工藝
2023-09-11 16:21:05 1
本發明涉及護理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病床。
背景技術:
在現實生活中,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因自身的原因,行動不便,當需要下床時,往往鞋子離床有一定距離,當身邊沒有護理人員而陪護人員又不在身邊時,患者就需要自己用腳去夠鞋子或者彎腰伸手去取鞋子,這對於患者本身來講是極大的安全隱患,極易從床上跌落,對自身或者腹中胎兒帶來損傷。如公告號CN201366036中國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床,它由床板、床架構成,床板的一側設有旋轉式垃圾桶和活動桌面,患者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活動轉頭、伸縮杆和軸承,來調節桌面傾斜與高度;且可翻轉至床板下做鞋架,這樣桌面不僅不影響患者休息,而且不佔用空間,得到合理利用,但是該結構的病床需要患者來調節鞋架,需要手動來拿鞋子,十分不方便,不方便擺放鞋子,而且該床結構單一,現在的患者越來越注重理療的效果,達不到患者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患者上下床穿鞋的多功能病床,同時增加電磁理療裝置,增加理療效果,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多項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病床,包括病床本體,所述病床的床頭兩側分別設有電磁理療裝置,該電磁理療裝置包括第一連杆機構和電磁頭,第一連杆機構的兩端分別與床頭和電磁頭相連接,第一連杆機構由3個連接杆首尾依次通過萬向節相連,床頭處設有固定電磁頭的收納盒,所述病床床底的一側設有可收納的鞋架,所述鞋架包括下底板、上底板以及設置在兩者之間的第二連杆機構,第二連杆機構分別設置在下底板和上底板相對應的兩側,病床的床頭設有通過控制線與第二連杆機構相連接的開關,該電磁頭為燈罩結構,敞口處設有由電阻絲組成的網狀結構,敞口處在電阻網的外側設有隔板。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該發明結構的多功能病床,設有電磁理療裝置,第一連杆機構由3個連接杆首尾依次通過萬向節相連,可以隨意調節電磁頭的位置,方便對患者的各個位置進行電磁療理療,床頭的收納盒,用來放置電磁頭,當不使用電磁理療裝置的時候,將電磁頭放置在收納盒內,不佔空間,也避免對電磁頭造成損壞,患者可以通過設置在病床床頭的開關,控制下底板的升降,方便穿鞋,尤其適合不方便彎腰的患者使用,電磁頭處設有加熱電阻絲網,起到遠紅外發熱理療的作用,將電磁療和遠紅外發熱理療裝置相結合,大大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優選的,所述床頭設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設有球槽,連接杆的端部設有轉動球,轉動球設置在球槽內。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球槽和轉動球的結構可以360°轉動,增加電磁理療裝置的旋轉角度,同時球槽和轉動球的結構磨損較低,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優選的,所述電磁頭的兩側設有綁帶,綁帶的端部設連接頭。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將電磁頭與理療的皮膚表面相接觸,透過綁帶纏繞身體一周,可以固定電磁頭的位置,防止患者在活動的過程中,電磁頭偏離理療的位置。優選的,所述收納盒的側壁設有弧形槽口,弧形槽口的的寬度與電磁頭端部的直徑一致。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使用電磁理療裝置時,可以將電磁頭固定在弧形槽口處,便於放置電磁頭。優選的,所述第二連杆機構包括分別與上底板和下底板鉸鏈連接的連杆,以及與連杆交叉設置,且分別與上底板和下底板鉸鏈連接的電動推桿,所述開關通過控制線與電動推桿相連接。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電動推桿的伸縮,可以實現下底板的升降,使得患者無需彎腰去取鞋,便於患者的修養。優選的,所述連杆與上底板的鉸接處為上底板側邊的端部連接,連杆與下底板鉸接處為下底板側邊相反一端的端部,上底板的邊部和下底板邊部中心位置設有凹槽,電動推桿與上底板和下底板的鉸接處設置在凹槽內。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連杆與下底板的中部鉸接,使得電動推桿收縮的時候,下底板升起,整個鞋架完全收納在床下,不佔空間。優選的,所述上底板的四周設有多個安裝孔,所述病床的床板下表面設有與安裝孔位置相對應的螺紋孔,上底板通過螺栓固定在床板下表面。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螺栓將整個鞋架固定在床的底部,提高了牢固性,防止鞋架脫落。優選的,所述下底板上設有一對鞋形凹槽。採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下底板上設有一對鞋形凹槽,方便放置鞋子。進一步的,在所述電磁頭處設有加熱電阻網,並在電阻網外側的敞口處設有隔板,使用時,在隔板上粘黏藥貼。優選的,所述電磁頭的電流強度為0.1-0.3mA/cm2。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明一種多功能病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電磁理療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鞋架完全放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鞋架處於收起狀態中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所述安裝板的俯視圖;圖6是圖2所述下底板的俯視圖;圖7是收納盒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電磁頭的剖視圖。其中、1--病床、2--第一連杆機構、3--電磁頭、4--連接杆、5--萬向節、6--收納盒、7--鞋架、8--下底板、9--上底板、10--第二連杆機構、11--控制線、12--開關、13--固定座、14--球槽、15--轉動球、16--綁帶、17--連接頭、18--弧形槽口、19--連杆、20--電動推桿、21--凹槽、22--安裝孔、23--螺栓、24--鞋形凹槽、25--電阻網、26--隔板、27--藥貼。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一種多功能病床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圖1和圖2出示了本發明的一種多功能病床具體實施方式:一種多功能病床,包括病床本體,所述病床1的床頭兩側分別設有電磁理療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連杆機構2和電磁頭3,第一連杆機構2的兩端分別與床頭和電磁頭3相連接,第一連杆機構2由3個連接杆4首尾依次通過萬向節5相連,床頭處設有固定電磁頭3的收納盒6,所述病床1床底的一側設有可收納的鞋架7,所述鞋架7包括下底板8、上底板9以及設置在兩者之間的第二連杆機構10,第二連杆機構10分別設置在下底板8和上底板9相對應的兩側,病床1的床頭設有通過控制線11與第二連杆機構10相連接的開關12,該發明結構的多功能病床,設有電磁理療裝置,第一連杆機構2由3個連接杆4首尾依次通過萬向節5相連,可以隨意調節電磁頭3的位置,方便對患者的各個位置進行電磁理療,床頭的收納盒6,用來放置電磁頭3,當不使用電磁理療裝置的時候,將電磁頭3放置在收納盒6內,不佔空間,也避免對電磁頭3造成損壞,患者可以通過設置在病床1床頭的開關12,控制下底板8的升降,方便穿鞋,尤其適合不方便彎腰的患者使用,床頭設有固定座13,固定座13上設有球槽14,連接杆4的端部設有轉動球15,轉動球15設置在球槽14內,球槽14和轉動球15的結構可以360°轉動,增加電磁理療裝置的旋轉角度,同時球槽14和轉動球15的結構磨損較低,大大延長了使用壽命。如圖2所示,電磁頭3的兩側設有綁帶16,綁帶16的端部設連接頭17,將電磁頭3與理療的皮膚表面相接觸,透過綁帶16纏繞身體一周,可以固定電磁頭3的位置,防止患者在活動的過程中,電磁頭3偏離理療的位置。如圖7所示,收納盒6的側壁設有弧形槽口18,弧形槽口18的寬度與電磁頭3端部的直徑一致,不使用電磁理療裝置時,可以將電磁頭3固定在弧形槽口18處,便於放置電磁頭3。結合圖3和圖4,第二連杆機構10包括分別與上底板9和下底板8鉸鏈連接的連杆19,以及與連杆19交叉設置,且分別與上底板9和下底板8鉸鏈連接的電動推桿20,所述開關12通過控制線11與電動推桿20相連接,通過電動推桿20的伸縮,可以實現下底板8的升降,使得患者無需彎腰去取鞋,便於患者的修養;連杆19與上底板9的鉸接處為上底板9側邊的端部連接,連杆19與下底板8鉸接處為下底板8側邊相反一端的端部,上底板9的邊部和下底板8邊部中心位置設有凹槽21,電動推桿20與上底板9和下底板8的鉸接處設置在凹槽21內,連杆19與下底板8的中部鉸接,使得電動推桿20收縮的時候,下底板8升起,整個鞋架7完全收納在床下,不佔空間。需要取鞋時,按下開關12,電動推桿20拉伸,下底板8向前且向下移動,當電動推桿20拉伸到最大距離,下底板8正好完全伸出病床1,且下底板8與地面正好接觸,當脫完鞋後,按下開關12,電動推桿20收縮,下底板8向後且向上移動,當電動推桿20收縮到最小距離,下底板8正好完全收納進病床1的底部。如圖5所示,上底板9的四周設有多個安裝孔22,所述病床1的床板下表面設有與安裝孔22位置相對應的螺紋孔,上底板9通過螺栓23固定在床板下表面,通過螺栓23將整個鞋架7固定在床的底部,提高了牢固性,防止鞋架7脫落。如圖6所示,下底板8上設有一對鞋形凹槽24,方便放置鞋子。如圖8所示,電磁頭3處設有加熱電阻網25,敞口處在電阻網25的外側設有隔板26,使用時,在隔板26上粘黏藥貼27,起到遠紅外發熱理療的作用,將電磁療和遠紅外發熱理療裝置相結合,大大提高了治療的效果。其中電磁理療裝置可以提高機體內各種酶的活性,促進機體對各種缺乏元素的吸收,修復和疏通微循環通道;激發機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促進機體腦啡吩呔的分泌,達到持續鎮痛目的等方面的作用。經過多年的臨床上億人次的理療結果充分顯示出電磁理療裝置具有:消炎、止痛、止癢、降脂、疏通微循環通道、清除機體深部淤血、促進上皮生長、加速傷口癒合等理療效果,且無任何毒副作用。電磁理療裝置能有效地推進微循環體系的加快修改,改進患部血液循環血液的流變;電磁理療裝置能增強機體的抗病才華;電磁理療裝置能添加患者體內腦啡呔的排洩,有耐久鎮痛的效果;電磁理療裝置能推進機體對缺少元素的吸收。遠紅外發熱理療可以引起身體中的細胞分子、原子間的水分子共振效應,結合藥貼使用後,其藥效最高且能被生物體所吸收,使皮下組織深層部位的溫度升高,產生的熱效應使水分子活化,處於高能狀態,加速人體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時活化蛋白質等生物分子,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和生物細胞的組織再生能力,加速供給養分和酵素,促進身體健康。遠紅外的熱作用,通過神經體液的回答反應,消除了炎症的病理過程,原來遭到破壞的生理平衡狀態得到恢復,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激活了免疫細胞功能,加強了白細胞和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達到消炎抑菌的目的。遠紅外的熱效應,使皮膚溫度增加,交感神經能力減低,使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循環改善,增強了組織營養,活躍了組織代謝,提高了細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區的供血氧狀態,加強了細胞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發展並使其局限化,加速了病灶修復。遠紅外的熱效應,改善了微循環,建立了側枝循環,增強了細胞膜的穩定性,調節了離子的深度,促進了有毒物質的代謝及廢物的排洩,加速了滲出物質的吸收,導致炎症水腫的消退。理療時,電流的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一般0.1-0.3mA/cm2,通電時電極下有震顫、抽動感或肌肉收縮,易於耐受。一般每個處方理療15-20分鐘,每日一次,7-15天為一個療程。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