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十年代上海灘電影(陳丹燕執導的電影薩瓦流淌的方向公布預告片)
2023-09-11 15:52:27 1
6月23日,中國和塞爾維亞首部合拍片《薩瓦流淌的方向》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發布了預告短片。
這部合拍片的導演是上海女作家陳丹燕。2014年,因為喜歡長篇小說《哈扎爾辭典》,陳丹燕前往小說作者帕維奇的故鄉塞爾維亞。在這個沒有想像中戰火連綿,卻有許多穿著美國牛仔短褲的小姑娘的地方,陳丹燕第一次動了用影像記錄的念頭。
在發布會上,陳丹燕坦言:「我們是外國人,在塞爾維亞拍一部紀錄片。拍紀錄片時我們不知道每天會發生什麼,團隊裡每個人都有很大壓力。我們這個團隊是兩個國家,說三種語言,為一部 『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片子進行拍攝。」
陳丹燕同時公布了幾張影片拍攝過程中記錄的照片。「這是一部非虛構電影,說的是一個作家在旅行中,如何感受、看待一個曾經存在的國家(南斯拉夫)。在今天,歷經戰亂與動蕩後,塞爾維亞人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
「我覺得凡事有個水到渠成的等待和積累的過程。如果沒有寫一本塞爾維亞小說地理閱讀筆記的經歷,我不會想到要用電影這種方式來表現我內心成長。用影像的方式探索和理解世界,給我打開了一個新的觀看和探索世界的方式。」陳丹燕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塞爾維亞教會她面對悲劇或宿命的頑強與樂觀,對生活本身的愛。「有句塞爾維亞歌詞:但願在我生命的最終,我相信這世界有真愛。」
影片導演周洪波、許思窈介紹,塞爾維亞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反差」。比如即便面臨書店生存困境,書店老闆也能在獲得一小筆資金後笑言:「我們還可以去夏威夷了」;又比如書店裡的人即便上午還在憂心能不能賣出十個歐的書,晚上朗誦經典時臉上又洋溢著另一種幸福的表情。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首部中塞合拍的影片,《薩瓦流淌的方向》旨在通過展現塞爾維亞獨特文化魅力和歷史特點的同時,讓中國乃至全球的觀眾更多、更深刻地了解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重要合作國的歷史、文化和藝術。
影片製片方、歆霖影業董事長兼CEO金仲波形容,《薩瓦流淌的方向》是一部將塞爾維亞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娓娓道來的電影。他還表示電影有望於今年年底上映。
塞爾維亞製片方視美工作室財務長Iva Vukmirovic透露,影片會圍繞一位收藏家、一家小書店這兩個故事展開,以獨特的視角呈現塞爾維亞自南斯拉夫解體後的生活狀態。據悉,《薩瓦流淌的方向》已經被塞爾維亞媒體和電影業界認為2018年塞爾維亞最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
「我寫了快三十年小說,電影於我而言是嶄新的領域。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文字這麼一種抽象想像力和電影這種具象想像力中間有沒有一條通道,能不能帶給觀眾新的想像空間。我們並不是為做電影而做電影,因為我們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專業領域,那麼在這種組合中我們是否可以做出一部特殊的、跨越文化語言障礙的、能展示遼闊世界觀的電影。」
在陳丹燕看來,這部電影說到底不是簡單介紹一個國家,而是試圖回答一個世界觀的問題——面對世界上的種種傷害,人們要靠什麼活下來。塞爾維亞提供了一個非常獨特的活下來的方式,即用狂歡來對待悲劇。
她感慨,中國常年位居海外旅遊市場第一名,還曾有報導說中國遊客是「行走的錢包」。「我希望這部電影可以讓大家知道,中國人也有自己的立場,自己的情懷去理解世界。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到,但是我們會盡力去做。即便我們失敗了,我們雖敗猶榮,沒有辜負大家對我們的幫助。」
「通過電影理解人心,了解世界之不同,世界因不同而優美,這是一的願望。因為理解人心而體會了千山萬水的意義,這是我想要的結果。」陳丹燕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