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兒童康復教師性別比例現狀(80後譚雯娟助聽障者追夢)
2023-09-11 08:37:03 1
聽障兒童康復教師性別比例現狀?來源:中國青年報位於武漢市江岸區苗慄路路口的「喜鵲」麵包店裡,一名顧客指了指櫃檯裡的全麥麵包,櫃檯後的店員小卉微笑著做出「OK」手勢並迅速打包收銀,全程寂靜無聲卻溫馨和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聽障兒童康復教師性別比例現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聽障兒童康復教師性別比例現狀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位於武漢市江岸區苗慄路路口的「喜鵲」麵包店裡,一名顧客指了指櫃檯裡的全麥麵包,櫃檯後的店員小卉微笑著做出「OK」手勢並迅速打包收銀,全程寂靜無聲卻溫馨和諧。
小卉是一名聽障人士,得益於80後老闆譚雯娟提供的愛心崗位,工作了一年半的她不僅能自食其力,還在這家武漢市內唯一的「無聲麵包店」裡「找到了家一樣的感覺」。
近日,譚雯娟在團武漢市委開展的「爭做新時代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題活動中脫穎而出,並作為「武漢青年講師團」首批四位成員之一登臺演講,她和「無聲麵包店」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知曉。
2015年9月,在一次烘焙主題的社工活動裡,譚婷接觸到了聽障人士這一群體,「當他們一臉笑意,捧著做好的點心讓我試吃的時候,我被感動了,被他們積極主動、樂觀的生活態度打動,那是我迄今為止吃過的最好吃的點心之一」。
能不能幫幫這個在社會上很受忽視甚至受歧視的群體?這個兩歲孩子的母親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開一家「無聲麵包店」。
譚雯娟發現,國內純公益的同類麵包店成本高,發展面臨瓶頸,她決心跳出「公益怪圈」,通過市場營利維持自身發展,「顧客能吃到好吃又健康的蛋糕,我們又能夠靠利潤支撐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一舉兩得」。
「喜鵲」是譚雯娟思前想後才定下的店名——喜鵲很熱鬧很喜氣,嘰嘰喳喳,這些有聽力障礙的人們雖然無聲但內心豐富而火熱。
2018年初,「喜鵲」麵包店正式營業了。開店至今,先後有6位聽障者到這裡工作。
小卉是伴隨「喜鵲」成長起來的一名聽障員工。畢業於長春大學動漫專業的她曾在就業時處處受阻,原供職於一家動畫公司,但由於交流不暢,出片效率低,掙不到多少錢。
面試通過紙筆完成,3個多小時的交流中,譚雯娟發現這個姑娘「從骨子裡透露著自信」。她順利過關,來店裡負責打包、收銀,學習烘焙。
譚雯娟在麵包店收銀臺旁貼上暖心提示:部分員工是聽障人士,效率可能降低,希望予以耐心。
不過,意外也時有發生。曾有店員沒明白顧客的意思,顧客不耐煩地連說三遍「我要三明治」。譚雯娟提醒他們,「遇到處理不了的事情不要慌張,及時在群裡通知。」
但她們收穫更多的是溫暖和信心。有位70多歲的奶奶,在廣播裡聽到對「喜鵲」的介紹後,專門坐3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來鼓勵她們。一位視障孩子的母親常來這裡,從店員臉上洋溢的笑容裡找到希望。
「打鐵還需自身硬。」譚雯娟希望每一個來「喜鵲」的人是來買好吃的麵包,而不是出於同情。
無聲者學習烘焙的一大障礙是聽不到烤箱提示音,火候控制不好,很容易燙傷。她們就用笨辦法,頻繁回頭看烤箱,漸漸掌握了使用技巧。
即便在遇到「經濟危機」發不出工資的4個月裡,也沒有一個店員離開。
那是去年5月到9月的麵包店淡季,營業額最少的一天只有90多元。其實早在開店前譚雯娟就有過預想,如果經營不善,手上的資金最多能維持一年開支,一年後「關門找工作」。
幸運的是,「中秋節」促銷讓「喜鵲」重煥生機。如今「喜鵲」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已具備相對穩定的客源,並承接部分團體的線上訂單,「經濟危機」成為過去式。
回想起來,艱難時期大家的默默支持讓譚雯娟感動。但是,更讓她感動的是店員的成長。
一開始,小卉4個小時只能做出6罐小餅乾,而今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看到「晚上下班仍不想走」的小卉工作得很快樂,操勞多年的奶奶也終於放心了。
也有人學有所成回老家開店,這讓譚雯娟很欣慰。正如每個人面試到最後都會被問到,「有沒有自己的夢想」。
譚雯娟覺得,人不應該因為自己先天的不足而放棄擁有夢想的權利,「『喜鵲』是一個開始的地方,不是永久的避風港」。
閒暇時,他們會定期參加公益活動,在七八十人的微信群裡推廣「手語小課堂」,組織聽障者線下開展「無聲讀書會」,幫助大家與人交往、融入社會。譚雯娟鼓勵大家,哪怕只看了幾頁,有感悟、有反思,這就是進步。
店員們把譚雯娟的默默付出看在眼裡,也將感恩之情常懷心上。
上個月過生日時,譚雯娟收到了一份珍貴的生日禮物。那是一個黑色硬紙本,上面貼著一年來的各種照片,寫滿了大家對譚雯娟的感謝。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聽力障礙人群高達2780萬,交流障礙成為他們融入社會的攔路虎。譚雯娟覺得自己的試驗或許提供了一種可能,如果每個人不吝惜小小的善意,「就可能讓更多的聽障者有尊嚴地就業」。(劉振興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