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紅綠燈圖畫兒童(我想在胡同裡畫條線)
2023-08-13 10:17:01 1
北京胡同有個特點就是「窄」。胡同裡住著居民,也有學校。北京東交民巷小學(東校區),就在小報房胡同內。這個胡同長只有170米左右、寬不過3.5米。
「校門口太堵啦!」四(1)中隊的學生杜沐笛說,這是她和同學們每天上下學遇到的最大難題。
7:40分左右,正值早上上學尖峰時間段,沐笛帶著《中國少年報》的記者來到校門口——
上下學,胡同裡水洩不通
校門口,校園保安、值周老師、片區治安警早已就位,一起護送學生們進校。學校目前有500多名學生,7:40-7:55,僅15分鐘內,有近七成的學生和家長從胡同兩側一起湧來。家長們有的步行,還有的騎自行車、電動車、老年代步車等,偶爾有一、兩輛外賣車穿胡同而過。
「上下學時間段,這兒是不允許進汽車的,但電動車沒有規定呀。」孫警官嘆息。
「我們送孩子得躲著電動車,萬一碰著呢!」一位一年級的家長走路時側身護著孩子。
「我有點兒害怕!」一個三年級的小男生說,爸爸把他放在胡同口,他自己走進來的。
「其實家長們很注意了,就是胡同太窄了!」德育主任劉老師很無奈。
這個難題怎麼解決?
我來寫個小提案
「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2021年6月中旬,沐笛報名參加了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公益支持的「小孩說話也管用」交通安全兒童提案徵集活動,她決定把自己的想法寫進小提案。
在小提案裡,沐笛這樣寫道:我建議設置「學生專用步行道」。在胡同道路三分之一處的位置畫一條線,大約70釐米,將路分為「行車道」和「步行道」,實行人車分流。這樣既有序又安全。
很快,沐笛的小提案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宣教室副主任叢浩哲叔叔點評:「一條標線將人車分離是很好的建議。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愛行人的理念,而且也符合人車分離、減少交通衝突的安全設計原則。」這個提案也在全國的作品徵集中被評為最佳提案之一。
可是,小提案最後能變成現實嗎?星願基金「安全童行」項目組的老師們和《中國少年報》的記者、知心姐姐團隊一起走訪了學校和北京東城區建國門街道及管轄的崇內社區。
「這個小提案很棒!」東交民巷小學的王文利校長得知後,大加讚賞,還建議沐笛錄製宣講小視頻,向學生、家長,及胡同居民講述設置學生專用步行道的意義和好處。同時建議家長不要將自行車、電動車停放在校門口。
終於,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小提案終於要變成了現實。
胡同裡畫起一條「陽光彩虹線」
2021年10月9日早上7點半,北京東交民巷小學(東校區)的隊員們像往常一樣來上學,剛走到胡同口,一條「陽光彩虹線」突然出現在他們的眼前——真亮眼!
這條線位於胡同右側,從胡同口一直延伸到校門口,近100米長,約70釐米寬,線的內側地上印著幾個大字——「學生專用步行道」。有了線的引導,隊員們自覺排成一縱隊,有序向校門口走去……
是誰「畫」了這條線?
上下學不堵了,杜沐笛特別開心:「沒想到這條線成真了,它比我想像的更漂亮!」
自從杜沐笛提出了設置「學生專用步行道」的提案後,全校隊員都積極參與了步行道的設計。步行道由陽光和彩虹組成,寓意「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我們的未來充滿陽光。」國慶節期間,在社區的支持下,學校請工人叔叔們噴繪完整。一條步行道凝聚著社會各界對孩子們安全問題的關心和支持。
10月9日上午10點,「我想在胡同裡畫條線」實施儀式正式舉行。學校王文利校長還請來了著名教育專家「知心姐姐」盧勤老師、北京東城區建國門街道副主任高海雁叔叔等。
高叔叔誇獎隊員們:「這是一個不得了的創意!」他說,「小報房胡同很窄,上下學擁堵問題是我們社區一直想解決的一個難題。街道社區方面嘗試過很多方法,但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都沒有能夠達到完美的效果,這次『學生專用步行道』設計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而且這是通過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方案……我們會把這個方案推薦到胡同裡的其他學校,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受益。
盧勤老師鼓勵隊員們都要像沐笛一樣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做國家的小主人,因為「在我們國家,小孩說話也管用。」
最後,全體隊員發出了一個小倡議。
給北京「胡同小學「全體隊員的一封倡議書
親愛的隊員們:
從今天開始,我們每天上下學都不用擔心擁堵和安全問題了。但是,我們又想到,在北京,還有很多學校跟我們學校一樣,都是「胡同小學」那些學校的隊員們可能也和我們有過同樣的煩惱:上下學時,人和車混在一起,胡同裡非常堵,不安全。
在這裡,我們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北京其他「胡同小學」可以像我們學校一樣,在胡同裡畫出一條線,設立「學生專用步行道」。
在這裡,我們呼籲,「胡同小學」的隊員們都來細心觀察、開動腦筋,為自己的學校上下學擁堵問題想出好的解決辦法。
在這裡,我們希望,社會各界的叔叔阿姨們,一起幫助「胡同小學」的隊員們解決校門口擁堵的問題。
大家一起努力,讓我們上下學不再擁堵!
北京東交民巷小學全體隊員
更多「小孩說話也管用」交通安全提案
杜沐笛同學的「學生專用步行道」提案,只是眾多「小孩說話也管用」交通安全提案中的代表。自2021年5月起,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梅賽德斯-奔馳星願基金公益支持的首屆「小孩說話也管用」交通安全兒童提案徵集活動面向全國6-12歲的少年兒童啟動。
活動引導少年兒童針對交通行為、交通宣傳、交通設施、交通暢想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觀察、想法和建議,幫助少年兒童在實踐中「知危險、會避險」,培養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環境做出少年兒童應有的貢獻。活動共收到1,000餘份兒童提案,其中40份提案獲得全國最佳提案。
在交通行為方面,孩子們提出的「上下學學校門口出現交通擁堵、不安全交通行為」的問題佔比27%,成為最熱話題。而「行人不遵守交規,闖紅燈,不安全過馬路」以及「電動自行車騎行者(例如外賣小哥等)的不安全騎行行為」成為緊隨其後的重要問題。
在交通設施方面,孩子們提出的「智能優化交通信號燈,重視校園周邊的紅綠燈問題」佔比27%,成為他們最關注的話題。孩子們建議通過「調整交通信號燈的時間、增設避免行人闖紅燈的輔助設施」等,來改善行人、車輛闖紅燈現象。「通過增加和優化交通信號燈的語音提示作用」來解決特殊人群(老幼病殘)過馬路的安全需求。
在智能裝備、道路建設方面,孩子也創意多多。例如:針對盲人設計智能語音手杖;針對外賣小哥,設計藍牙智能頭盔,解決騎行中看手機的問題;針對校園門口的安全隱患,提出設置「學生專用步行道」的建議等。
在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面,孩子們期待「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普及交通安全教育知識」,此類提案佔比高達49%。他們希望通過交通安全小課堂、交通安全動畫片、交通安全小遊戲、VR技術、交通安全宣傳畫、「有獎問答」等豐富的形式獲得知識。孩子們也非常期待作為「小小交通安全志願者」「交通安全小輔警」等身份參與到教育中。
在未來交通創想方面,「設計空中交通,發明海陸空都可行駛的交通工具」和「開發智能汽車,實現無人駕駛」兩類設想佔比最高,分別為28%和13%。集中體現孩子們對於智能解決交通擁堵、出行安全和節能環保的美好願望。
綜合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團隊公眾號
來源: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