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的製作方法
2023-08-13 12:19:31 1
專利名稱: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特別指一種可容易更換及耐久使用的泵閥門結構。
隨著現代化工程逐漸的拓展,各種超高樓、超長水平距離及大面積特殊工具難以施工的工程一件件的被克服了;在這些工程中免不了要以灌漿的方式來構築連續壁、地基或樓板、梁柱等,當然這些構築物都是屬於上述那種超高樓、超長水平距離及大面積特殊工具難以施工的工程,而傳統利用人攪拌混凝土的方式已不能符合這些工程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凝土泵車,其是一種具有可伸縮管路及車尾漏鬥的專用車,這種車是將混凝土由預拌混凝土車中倒入其車尾漏鬥內,然後以泵將混凝土高壓由管路輸送,再經由管路尾端送至欲施工的工地上;由於它的管路好似消防雲梯車般可伸長至較高或較深、較遠的地方,然後可順利將混凝土快速的送到每一個地方,所以在現代這種缺工及工資高漲的時候,其無非是一種節省人力、降低成本,並可使工期縮短進而提高經濟效益的設備。
這種混凝土泵車的施工原理如圖1、2所示,亦即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泵車的泵送閥門構造,其將混凝土由漏鬥H送入後,由兩活塞P的來回抽送及一S型彎管S的變換閥門,將混凝土高壓地由管路A輸送出去;在上述的動作中,該彎管S是由其一端的曲柄頭R受一汽缸C抵頂而產生擺動的動作,當彎管S接合的一面可把混凝土壓送出去時,另一開口則瞬間將混凝土吸入,如此當彎管S再移動到剛才吸入混凝土的開口時,活塞P則又把吸入的混凝土壓送出去,所以,經由這種以彎管S在泵閥門V上的閥門切換即可把混凝土高壓輸送出去;此外,另一種泵送閥門構造如圖3、圖4所示,即於一滑杆d上結合一切板d1,並且使該滑杆d套置於兩閥門V中,利用滑杆d前後端的油壓缸O的來回推送作用使切板d1在兩閥門V間移來移去,且配合兩活塞P的來回抽送,將混凝土高壓地由管路A輸送出去;而由於泵閥門構造是混凝土泵車泵送混凝土至工地的主要動力來源所在心臟之處,亦即整部混凝土泵車之所以能泵送混凝土的心臟部位,因此,無論是如前述的彎管切換泵閥門或是如圖3、4的平面切板式切換泵閥門構造,其切換件(即彎管及滑杆)的來回移動的速度必須很快,而且與其相關的配合件亦必須具有高度的耐磨及耐衝擊性,然而,以一般的金屬材料特性可知,耐磨性與耐衝擊性是成反比存在的,而且與泵閥門的形狀、構造亦有極大的關係,誠如前述傳統的彎管切換泵閥門構造,固然其使用的磨耗壽命可達12,000至15,000立方公尺,是要比平面切板式泵閥門的磨耗壽命來得長,然其製造不易、耐磨耗不盡理想及磨耗後無法調整閥門、彎管兩元件間隙和造價昂貴等缺失,仍是不爭的事實,而平面切板式泵閥門構造,更因限於其形狀構造的關係,其實際使用測得,其在高速滑動切換摩擦及混凝土衝擊約8,000至12,000立方公尺後,不但其兩閥門V與切板d1間已產生極大的間隙F,而且就連其滑杆d與閥門V的套頭間亦產生縫隙f,且拆卸組制亦不易,如圖5所示,因此,泛見於現今的泵車均會有泵閥門不耐磨及磨耗後無法作調整等缺點;由於泵閥門的不耐磨所以產生閥門與切換元件間的縫隙加大,此一現象造成泵送混凝土時泥漿及水份會從此縫隙流失而產生混凝土硬化、阻塞,影響泵送的進行;由於混凝土泵送時必須由泥漿及水份拌成流體狀始可泵送,而一旦水份及泥漿由縫隙中滲漏出,則不但泵送壓力不足而影響高垂直及高水平的高壓泵送,連帶地因此而使混凝土硬化阻塞管路,最後必須常常更換泵閥門,此舉不但引來零件費用的增加,而且拆裝過程也耗時費力,使工期增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分離式設計及簡單形狀元件而組裝成的簡單的泵閥門,使其耐磨性能符合實際需求而有輕重之分,不但降低製造成本,亦大大提高其使用的耐磨性,增加其使用壽命;在簡化結構上亦能達到拆裝容易、製造容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主要由一閥體及一S型彎管所組成,該閥體為於一本體套合兩耐磨環件和銷合一前接耐磨片,而該彎管則利用端頭套合一耐磨環件,端頭上方設有一螺杆,螺杆上並設有軸向齒紋,該螺杆中心位置與該彎管另一埠同中心,組合時,由數支固定螺絲將本體鎖固於兩活塞埠處,而該彎管則利用螺杆上的軸向齒紋部位鎖固於曲柄頭上,另一端則軸合在輸送管的接頭軸承內,使彎管上的耐磨環件與本體上的耐磨環件密接,使其摩擦面均是耐摩擦件及耐磨前接片,以達到耐磨耗結構簡單、成本低,同時可由調整螺杆使該彎管上的耐磨環件與本體上的耐磨環件作間隙微調。
其中,該本體套合的兩耐磨環件及銷合的前接耐磨片和套於該彎管端頭上的耐磨環件由鎢鋼材質製成為佳。
本實用新型為達成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配合
如下,以使有關人員對其構造、特徵能更深入而具體的了解。
圖1、2為習用S型彎管切換式泵閥門立體圖。
圖3為習用平面切板式泵閥門立體圖。
圖4為習用平面切板式泵閥門的應用實施例圖。
圖5為習用平面切板式泵閥門使用12,000立方公尺後所產生磨耗的狀態圖。
圖6、7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施例圖。
首先請參閱圖6至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及組合剖視圖,其主要由一閥體1及S型彎管S所組成;該閥體1為一本體10套合兩鎢鋼環11和銷合一前接鎢鋼片12,而彎管S則利用端頭套合一鎢鋼環S1,端頭上方設有一螺杆S2,螺杆S2上並設有軸向齒紋S3,而該螺杆S2的中心位置同在彎管S另一埠中心線上;使用時,只要利用數支螺絲將本體10鎖固於兩活塞P開口處,使本體10壓著兩鎢鋼環11與兩活塞P端頭成一體,不會移動,而彎管S則利用螺杆S2上的軸向齒紋S3部位鎖固於曲柄頭R上,另一端則軸合在輸送管A的接頭軸承內,使其上的鎢鋼環S1與套於本體10上的鎢鋼環11密接,如圖8所示,因此,當兩活塞P來回抽送及左右兩汽缸C左右推送作用使彎管S左右擺動時,在漏鬥H內的混凝土即被其中一活塞P吸入,而另一活塞P則將已吻合的兩鎢鋼環(本體上的鎢鋼環及彎管上的鎢鋼環)內混凝土高壓地由管路A輸送出去,如圖9所示,如此重複動作,即可將混凝土連續且快速輸送出去,由於其摩擦面均是耐磨性極佳的鎢鋼環及鎢鋼片,故能大大提升其耐磨性,減少泵送閥門的磨損速度(根據截至目前測試結果顯示,使用約50萬立方公尺後,磨耗程度約0.05mm左右,換言之,其耐磨性約為平面切板式泵閥門的50倍,約為傳統的彎管切換泵閥門的35倍),即使有一點點的磨耗亦可由調整彎管S上的螺杆S2,達到使彎管S的鎢鋼環S1與本體10上的鎢鋼環11再度密接,恢復如新的泵送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實能改進傳統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存在已久的耐磨耗不盡理想及結構複雜、拆裝不易、造價昂貴及磨耗後無法調整磨耗件間隙等缺失,故而利用分離式及簡單形狀元件組裝成簡單的泵閥門構造,使其耐磨性能完全符合實際需要而有輕重之分,不但能降低製造成本,且亦大大提高其使用的耐耗性,增加其使用壽命,同時亦能由彎管上的調整螺杆,達到調整耐磨件間的間隙等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其特徵在於包括一閥體及一S型彎管,該閥體為於一本體套合兩耐磨環件和銷合一前接耐磨片,而該彎管則在端頭套合一耐磨環件,端頭上方設有一螺杆,螺杆上並設有軸向齒紋,該螺杆中心位置與該彎管另一埠同中心,該本體由數支固定螺絲鎖固於兩活塞埠處,而該彎管則由螺杆上的軸向齒紋部位鎖固於曲柄頭上,另一端則軸合在輸送管的接頭軸承內,該彎管上的耐磨環件與本體上的耐磨環件密接作間隙微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其特徵在於該套合於本體上的兩耐磨環件及銷合的前接耐磨片和套於該彎管端頭上的耐磨環件由鎢鋼材質所製成。
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泵車的泵閥門,其包括一閥體及一S型彎管,該閥體為於一本體套合兩耐磨環件和銷合一前接耐磨片,該彎管的端頭套合一耐磨環件,端頭上方設有一調整間隙用的螺杆,螺杆上設有軸向齒紋,該螺杆中心位置與該彎管另一埠同中心組合時,由數支固定螺絲將本體鎖固於兩活塞埠處,該彎管的軸向齒紋鎖固於曲柄頭上,另一端軸合在輸送管的接頭軸承內,使該彎管上的耐磨環件與本體上的耐磨環件密接並可作間隙調整。
文檔編號F04B53/10GK2242982SQ95222790
公開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1995年11月15日
發明者高進炎 申請人:高進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