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理條的製造方法
2023-08-13 11:02:11 1
茶葉理條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於茶葉自動化生產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理條機,包括:機架上滑動設置的理條鍋;用於驅動理條鍋做往復運動的驅動機構;用於對理條鍋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放置在理條鍋內用於擠壓茶葉的壓棒;用於牽引壓棒抬升的牽引機構,所述理條槽上方設有當壓棒抬起時用於收納壓棒的卡槽,所述卡槽與機架固定連接。當壓棒位於抬升狀態時,用卡槽將壓棒固定,避免壓棒產生擺動,當需要加壓棒時,只需迅速的將壓棒放下,壓棒會筆直的落入理條槽中,無需將理條機停機即可完成加壓棒的過程。
【專利說明】茶葉理條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茶葉自動化生產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理條機。
【背景技術】
[0002]茶葉在經過殺青之後要將其捲曲成規整的形狀,這一過程稱之為理條,傳統制茶工藝中都是採用人工理條,生產效率較低。為了適應現代化生產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種類繁多的茶葉理條機,某些茶葉理條機只是通過讓茶葉在條槽內翻滾同時對茶葉進行加熱的方式進行理條,這種理條機的缺陷在於:茶葉製作過程中在理條槽內來回翻滾很難使茶葉達到條索扁直,為此人們在理條槽內放入壓棒來輔助茶葉條索扁直。例如專利號為201210372042.9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動化水平式茶葉連續理條機組,該理條機在理條槽內設置了壓棒,壓棒懸掛在框架上,框架可以上下移動進而能夠帶動壓棒抬升或下降,這種理條機的缺陷在於:在理條過程中,如果不需要加壓棒,那麼壓棒就一直處於懸掛狀態,此時由於理條槽的往復運動會使機架產生一定振動,那麼處於懸掛狀態的壓棒就會產生擺動,尤其是壓棒的擺動頻率與機架的振動頻率產生共振現象時,壓棒的擺動幅度會非常巨大,這樣以來不僅會使理條機產生巨大晃動和噪音,而且當需要加壓棒時,必須停機然後將壓棒重新擺正,這會嚴重影響到茶葉的品質。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不停機的狀態下自動加壓棒的茶葉理條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茶葉理條機,包括:機架上滑動設置的理條鍋;用於驅動理條鍋做往復運動的驅動機構;用於對理條鍋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放置在理條鍋內用於擠壓茶葉的壓棒;用於牽引壓棒抬升的牽引機構,所述理條槽上方設有當壓棒抬起時用於收納壓棒的卡槽,所述卡槽與機架固定連接。
[0005]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於:當壓棒位於抬升狀態時,用卡槽將壓棒固定,避免壓棒產生擺動,當需要加壓棒時,只需迅速的將壓棒放下,壓棒會筆直的落入理條槽中,無需將理條機停機即可完成加壓棒的過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0007]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0008]圖3是圖1的I局部放大視圖;
[0009]圖4是圖1的II局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一種茶葉理條機,包括:機架10上往復運動的理條鍋20 ;用於驅動理條鍋20做往復運動的驅動機構50 ;用於對理條鍋20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放置在理條鍋20內用於擠壓茶葉的壓棒21 ;用於牽引壓棒21抬升的牽引機構,所述理條鍋20上方設有當壓棒21抬起時用於收納壓棒21的卡槽30,所述卡槽30與機架10固定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理條鍋20包括至少兩個並排布置的條形理條槽,所述理條槽的槽長方向與理條鍋20的運動方向垂直,所述理條槽的截面形狀呈U型或斜U型,所述卡槽30、壓棒21、理條槽 對應布置,所述卡槽30豎直向下的投影位於與之對應的理條槽的行程範圍以內,所述壓棒21為圓柱狀或圓管狀,所述壓棒21的軸線沿理條槽的槽長方向布置。
[0012]進一步的,所述牽引機構包括至少牽引著壓棒21兩端上下同步運動的繩索41,所述卡槽30位於繩索41的牽引路徑上且卡槽30的槽口朝下設置。
[0013]當壓棒21處於抬起狀態時,在繩索41的拉力作用下,壓棒21會緊緊的抵靠在卡槽30內,保證了理條機在運轉過程中壓棒21不會產生擺動,進而保證下一步需要壓棒21下壓時,壓棒21能夠筆直的落入理條槽內。
[0014]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牽引機構還包括兩根相互平行且水平放置的導杆42,所述兩導杆42位於理條鍋20上方的同一水平面內且分別沿理條鍋20的兩條側邊布置,所述導杆42與機架10上的導套11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所述兩導杆42之間通過橫梁43固定連接,機架10上設有用於驅動導杆42沿軸向滑動的氣缸46,所述各壓棒21通過繩索41均勻吊掛在導杆42上,所述機架10上還設有用於改變繩索41牽引方向的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位於卡槽30正上方,所述壓棒21的兩端沿軸向向外延伸設置有耳軸,所述繩索41固接在耳軸上。
[0015]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卡槽30的截面形狀呈圓弧狀且圓弧半徑與壓棒21的截面半徑相等,所述卡槽30的槽口斜向下設置,所述卡槽30的槽底處設有供繩索穿過的通孔31,該通孔31即構成所述限位單元。卡槽30與壓棒21的尺寸一致,能夠保證壓棒21與卡槽30完美貼合,進一步避免了壓棒21產生晃動。另外,本實施例中導杆42的運動方向是水平的,為了將導杆42的水平運動轉化成豎直方向的提拉動作,就必須設置限位單元,其中通孔31以上的繩索41受導杆42牽引做斜向拉伸動作,通孔31 —下的繩索41大體保持豎直提拉動作。
[0016]作為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所述卡槽30為半圓環,所述卡槽30包括至少兩個沿壓棒21的軸向間隔布置。
[0017]所述橫梁43上鉸接設置有擺杆44,所述擺杆44的擺動端與連杆45的一端鉸接,所述連杆45另一端與機架10鉸接,所述連杆45的杆體與氣缸46的活塞杆鉸接,所述氣缸46的缸體與機架10鉸接。
[0018]所述導杆42上設有徑向臺肩421,所述徑向臺肩421與導套11之間設有用於驅使導杆42復位的彈性單元43。所述導杆42的前後兩端分別穿過導套11向外懸伸設置,所述徑向臺肩421位於導杆42的後端懸伸端,所述彈性單元43為壓縮彈簧。壓縮彈簧的主要作用是使導杆42快速復位,進而使壓棒21能夠迅速下落,避免在下落過程中壓棒21產生擺動。
[0019]所述驅動機構50、加熱裝置和氣缸46均與PLC自動控制系統60相連。本發明的上述硬體結構受PLC自動控制系統控制,操作人員可以通過編程實現整個理條過程的全自動化實施,也可以手動控制各個動作單獨實施,具有很高的靈活性。
[0020]本發明最突出的有益效果在於:精準控制了壓棒21的工位,使得理條機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就能實施加壓棒21的操作。
【權利要求】
1.一種茶葉理條機,包括:機架(10)上往復運動的理條鍋(20),所述理條鍋(20)包括至少兩個並排布置的條形理條槽,所述理條槽的槽長方向與理條鍋(20)的運動方向垂直;用於驅動理條鍋(20)做往復運動的驅動機構(50);用於對理條鍋(20)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放置在理條鍋(20)內用於擠壓茶葉的壓棒(21);用於牽引壓棒(21)抬升的牽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理條鍋(20)上方設有當壓棒(21)抬起時用於收納壓棒(21)的卡槽(30),所述卡槽(30)與機架(10)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理條槽的截面形狀呈U型或斜U型,所述卡槽(30)、壓棒(21)、理條槽一一對應布置,所述卡槽(30)豎直向下的投影位於與之對應的理條槽的行程範圍以內,所述壓棒(21)為圓柱狀或圓管狀,所述壓棒(21)的軸線沿理條槽的槽長方向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牽引機構包括至少牽引著壓棒(21)兩端上下同步運動的繩索(41),所述卡槽(30)位於繩索(41)的牽引路徑上且卡槽(30)的槽口朝下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牽引機構還包括兩根相互平行且水平放置的導杆(42),所述兩導杆(42)位於理條鍋(20)上方的同一水平面內且分別沿理條鍋(20)的兩條側邊布置,所述導杆(42)與機架(10)上的導套(11)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所述兩導杆(42)之間通過橫梁(43)固定連接,機架(10)上設有用於驅動導杆(42)沿軸向滑動的氣缸(46),所述各壓棒(21)通過繩索(41)均勻吊掛在導杆(42)上,所述機架(10)上還設有用於改變繩索(41)牽引方向的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位於卡槽(30)正上方,所述壓棒(2 1)的兩端沿軸向向外延伸設置有耳軸,所述繩索(41)固接在耳軸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槽(30)為截面形狀呈圓弧狀的條形槽且圓弧半徑與壓棒(21)的截面半徑相等,所述卡槽(30)的槽口斜向下設置,所述卡槽(30)的槽底處設有供繩索穿過的通孔(31),該通孔(31)即構成所述限位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槽(30)為半圓環,所述卡槽(30)包括至少兩個沿壓棒(21)的軸向間隔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橫梁(43)上鉸接設置有擺杆(44),所述擺杆(44)的擺動端與連杆(45)的一端鉸接,所述連杆(45)另一端與機架(10)鉸接,所述連杆(45)的杆體與氣缸(46)的活塞杆鉸接,所述氣缸(46)的缸體與機架(10)鉸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杆(42)上設有徑向臺肩(421),所述徑向臺肩(421)與導套(11)之間設有用於驅使導杆(42)復位的彈性單元(43)。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杆(42)的前後兩端分別穿過導套(11)向外懸伸設置,所述徑向臺肩(421)位於導杆(42)的後端懸伸端,所述彈性單元(43)為壓縮彈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茶葉理條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機構(50)、加熱裝置和氣缸(46)均與PLC自動控制系統(60)相連。
【文檔編號】A23F3/14GK104012706SQ201410273325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8日
【發明者】張祖德, 何六福, 黃菊芬, 汪暉, 包小平 申請人:宣城綠源機械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