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層鏡框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8-13 10:55:56 2
專利名稱:雙層鏡框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雙層眼鏡結構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能夠使得後鏡框和前鏡框牢固結合在一起,並且結構簡單,易於成型和裝配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具有雙層鏡片的眼鏡,簡稱雙層眼鏡,例如常見的近視鏡+墨鏡,其包括兩層鏡框,每層鏡框分別鑲嵌不同功能的鏡片。配戴者可以單獨配戴其中一·層或雙層重疊使用。現有的雙層眼鏡的兩層鏡框製成後便不可分離,即使其中一層鏡片已經不適合配戴,配戴者因無法單獨更換其中一層鏡片(連鏡框),而不得不棄用整副眼鏡,這樣就浪費了仍適合配戴的另一層鏡片和鏡框。現有技術中雖然提出了便於配戴者更換其中一層鏡框和鏡片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該技術主要特徵是在兩層鏡框上分別設有可相互嵌合的嵌合件,其中一個嵌合件包括彈性件,當嵌合件相互嵌入時,彈性件受另一嵌合件擠迫形變使兩嵌合件相互貼緊,兩嵌合件在貼緊產生的摩擦力作用下嵌緊;然而該連接結構,配件複雜,結構繁瑣,不利於生產裝配,而且僅靠摩擦力來嵌緊兩配件不夠牢固,容易晃動和脫落。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使得後鏡框和前鏡框牢固結合在一起,並且結構簡單,易於成型和裝配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包括前鏡框和後鏡框,前鏡框設置有一插接部,後鏡框設置有一卡掣部,該插接部中間設置一插槽,在該插槽兩側分別設置有勾槽,該卡掣部包括有一凸體和設置於該凸體兩側的卡勾,當卡掣部扣接於插接部上時,該凸體伸入前鏡框插接部的插槽內,兩卡勾卡住前鏡框插接部的兩勾槽。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前鏡框包括有上框條和下框條,下框條向上一體延伸至上框條設置有連接條,所述插接部設置於連接條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下框條包括有一鼻梁槽框條,所述連接條系鼻梁槽框條中部向上一體延伸至前鏡框上框條形成。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插接部設置於前鏡框連接條的上半部分。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卡掣部為後鏡框一體延伸形成。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後鏡框包括有左鏡框、右鏡框以及一體連接於左鏡框和右鏡框之間的橫梁,所述卡掣部設置於橫梁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卡勾包括後鏡框一體延伸的彈性臂體以及該彈性臂體尾部橫向一體延伸形成的勾部。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兩側卡勾的勾部相向延伸而成。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勾槽與插槽橫向平行設置。[0015]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有上述方案可知通過插接部和卡掣部的巧妙設計,後鏡框卡掣部的凸體與前鏡框插接部的插槽緊配,使得後鏡框不至於上下左右晃動,後鏡框卡掣部的卡勾與前鏡框插接部的勾槽相配合,使得後鏡框不易從前鏡框脫落,如此實現後鏡框與前鏡框牢固結合。由於卡掣部設置在後鏡框的橫梁上,合理利用了後鏡框與前鏡框的連接空間,使得前鏡框與後鏡框結合更加緊湊,同時卡掣部與後鏡框一體連接,可以一體注塑成型,生產工藝簡單,並後鏡框易裝配於前鏡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後鏡框扣接於前鏡框連接條的上半部分,增強人們佩戴該運動眼鏡的舒適度。
圖I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組裝正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組裝剖面圖;圖5是圖4中A處的放大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中後鏡框卡掣部放大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中前鏡框插接部放大視圖。附圖標識說明10、前鏡框11、插接部12、鼻梁槽框條13、上框條14、連接條15、溝槽16、插槽20、後鏡框21、卡掣部22、凸體23、卡勾231、勾部232、彈性臂體24、橫梁25、左鏡框26、右鏡框。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I至圖7所示,其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前鏡框10和後鏡框20,後鏡框20扣接在前鏡框10上。其中,該前後鏡框和鏡片的結構及組裝為現有成熟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敘述結合圖3、圖5和圖7所示,該前鏡框10中設有上框條12和鼻梁槽框條13,並在中部設置有一連接條14,該連接條14為鼻梁槽框條13中部向上一體延伸至前鏡框上框條12形成,在連接條14上半部分設置有一插接部11,該插接部11中間設置一插槽16,在該插槽16兩側分別設置有勾槽15,該勾槽15與插槽16橫向平行設置,並靠近鏡片。結合圖3、圖5和圖6所不,該後鏡框20包括有左鏡框25、右鏡框26以及一體連接於左鏡框25和右鏡框26之間的橫梁24,橫梁24中部一體延伸設置有 ^入前鏡框10插接部11的卡掣部21,該卡掣部21包括有一凸體22和設置於該凸體22兩側的卡勾23,該卡勾23由橫梁24 —體延伸的彈性臂體232和該彈性臂體232尾部橫向一體延伸形成的勾部231所組成,該凸體23用於和前鏡框10插接部11的插槽16相配合,兩卡勾23則用於和前鏡框10插接部11的兩勾槽15相配合,卡住前鏡框10的連接條13,使得後鏡框20牢固的連接於前鏡框10。詳述本實施例的使用過程如下組裝時,操 作人員只需將後鏡框20的卡掣部21與前鏡框10的插接部11對準後輕輕一推,後鏡框20卡掣部21中卡勾23的彈性臂體232發生彈性形變,勾部231滑入前鏡框10插接部11的勾槽15,彈性臂體231夾緊於連接條14上,同時,後鏡框20卡掣部21的凸體22也剛好插入前鏡框10插接部11的插槽16中,組裝完成。拆分時,操作人員只需分別拿穩前後鏡框用力一拉,後鏡框20卡掣部21中卡勾的彈性臂體232發生彈性形變,後鏡框20卡掣部21的凸體22和卡勾23分別從前鏡框10插接部11的插槽16和勾槽15中脫出,拆分完成。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通過插接部和卡掣部的巧妙設計,後鏡框卡掣部的凸體與前鏡框插接部的插槽緊配,使得後鏡框不至於上下左右晃動,後鏡框卡掣部的卡勾與前鏡框插接部的勾槽相配合,使得後鏡框不易從前鏡框脫落,如此實現後鏡框與前鏡框牢固結合。由於卡掣部設置在後鏡框的橫梁上,合理利用了後鏡框與前鏡框的連接空間,使得前鏡框與後鏡框結合更加緊湊,同時卡掣部與後鏡框一體連接,可以一體注塑成型,生產工藝簡單,並後鏡框易裝配於前鏡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後鏡框扣接於前鏡框連接條的上半部分,增強人們佩戴該運動眼鏡的舒適度。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和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包括前鏡框和後鏡框,其特徵在於前鏡框設置有ー插接部,後鏡框設置有ー卡掣部,該插接部中間設置一插槽,在該插槽兩側分別設置有勾槽,該卡掣部包括有ー凸體和設置於該凸體兩側的卡勾,當卡掣部扣接於插接部上時,該凸體伸入前鏡框插接部的插槽內,兩卡勾卡住前鏡框插接部的兩勾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前鏡框包括有上框條和下框條,下框條向上一體延伸至上框條設置有連接條,所述插接部設置於連接條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框條包括有一鼻梁槽框條,所述連接條系鼻梁槽框條中部向上一體延伸至前鏡框上框條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插接部設置於前鏡框連接條的上半部分。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掣部為後鏡框一體延伸形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後鏡框包括有左鏡框、右鏡框以及一體連接於左鏡框和右鏡框之間的橫梁,所述卡掣部設置於橫梁上。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勾包括後鏡框一體延伸的彈性臂體以及該彈性臂體尾部橫向一體延伸形成的勾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兩側卡勾的勾部相向延伸rfu 。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勾槽與插槽橫向平行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雙層鏡框連接結構,其包括前鏡框和後鏡框,前鏡框設置有一插接部,後鏡框設置有一卡掣部,卡掣部扣接於插接部上,該插接部中間設置一插槽,在該插槽兩側分別設置有勾槽,該卡掣部包括有一凸體和設置於該凸體兩側的卡勾。通過插接部和卡掣部的巧妙設計,後鏡框卡掣部的凸體與前鏡框插接部的插槽緊配,使得後鏡框不至於上下左右晃動,後鏡框卡掣部的卡勾與前鏡框插接部的勾槽相配合,使得後鏡框不易從前鏡框脫落,如此實現後鏡框與前鏡框牢固結合。由於卡掣部與後鏡框一體連接,可以一體注塑成型,生產工藝簡單,並後鏡框易裝配於前鏡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文檔編號G02C9/04GK202522790SQ20122012238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8日
發明者劉蓉君 申請人:劉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