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過敏食療方法(發物是場江湖騙局)
2023-08-13 08:57:30 1
寶寶生病,家長最苦惱的除了治療,還有個頂頂勞神的:怎麼吃?
發物,一個民間飲食中口口相傳,但很少有人能真的說明白的存在。
蔥姜蒜魚肉蛋,到底什麼是發物?生病真的不能吃嗎?
在「全民營養周」的第一日,科大大就聊聊「發物」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存在!
關於發物的幾大傳言
關於發物的傳言,你一定聽過這些!
①寶寶生病,不能吃雞蛋
✘ 這個謠言的起源,想必是哪只偷懶不想下蛋的雞媽媽!
其實,只要寶寶之前吃過雞蛋、對雞蛋沒有過敏反應,完全可以吃。
②咳嗽不能吃甜食或含糖的東西,以免喉嚨生痰。
✘ 各種止咳糖漿、蜂蜜水,不都是甜的麼?而且,蜂蜜對夜咳尤其有效,不但可以減少刺激性咳嗽的頻率和程度,還有利於夜間安穩入睡。
照顧咳嗽寶寶,重要的是多喝水。避免吃堅果類、酸甜類和過涼類的食物,以防刺激呼吸道。
注意,1 歲以下的寶寶禁食蜂蜜。
③寶寶得了溼疹,一定要忌口!
✘溼疹是皮膚過敏,而不是食物過敏。與其限制孩子的飲食,不如趕緊排查皮膚的過敏原。
飲食上,要給孩子多吃肝、胡蘿蔔、雞蛋黃,補充維生素A、B。
揭秘!「發物」到底何方神聖?
那麼,到底什麼是發物?能不能吃呢?
查閱現代醫學和中國傳統醫學,都沒有「發物」的說法。
發物更多還是民間定義:「發」可以理解成引發、誘發。說白了,就是本來身體有慢性疾病的人,吃了某種食物,才導致疾病反覆發作。
而不同地區、不同的人對發物的定義也五花八門。流傳比較廣的有這幾類:
海鮮、牛羊肉、高糖水果、香辛料等。
甚至有一些更謹慎的,把牛奶雞蛋、雞鴨蘑菇等,都列入了發物之類。那科大大想問一句:
其實,以上「發物」總結起來,無非以下四點!科大大逐個擊破:
➤過敏反應
嬰幼兒食物過敏診治建議中指出:嬰幼兒發生食物過敏,90%與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魚、蝦、堅果類食物有關。
其中,花生和堅果類過敏可持續多年。
2歲以下的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更容易對這些含有異體蛋白的食物有過敏反應。
所以,在初次給寶寶添加上述輔食後,注意觀察寶寶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身體部位,是否有異常變化。
而對於大多數海鮮不過敏的人來說,只要魚蝦新鮮衛生,高溫烹煮之後,可以放心吃!
對於術後寶寶來說,魚蝦也是非常好的營養來源,有利於傷口癒合。
➤高蛋白食物
有些人認為羊肉、狗肉是發物,這主要是因為是這些食物含有高蛋白。
吃太多身體消化蛋白質時消耗大量水分及散熱增加,會使人感覺燥熱、口渴或者出現便秘。
➤高糖水果
荔枝、龍眼等高糖水果也被視為發物,吃多會「上火」。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適量食用並沒有問題。之所以有「上火」的情況,是因為:
① 這些手剝的帶殼水果,如果沒洗乾淨,果殼上的塵土、細菌容易進入口腔;
② 糖作為細菌的良好養分,如果吃的太多、吃完還不漱口的話,就很容易滋生細菌。
所以,吃前洗乾淨,吃後快漱口,一次別吃太多=完全沒問題!
➤刺激性強
對於寶寶來說,1歲以下不適合吃各種調味品。
即使是1歲以上的寶寶,也別吃得太重口。
辣椒、韭菜、蔥姜蒜等刺激性食物,會讓咽部黏膜充血,因此會覺得口腔不舒服。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辛辣刺激就是「發物」,就是絕對禁忌。不同人對辣度的承受能力不同,甚至低劑量的辣椒素還能對某些消化不良有一定改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有時候生病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忌食」而是「進食」。
生病到底怎麼吃?
➤小小毛病
沒什麼特別需要忌口的,遵循平時的營養規則即可。
寶寶生病的時候,沒有胃口很正常,別逼迫孩子。
➤術後飲食
①適當提高蛋白質的攝入,補充創傷修復需要的重要原料(患有肝硬化、腎衰等慢性病除外);
②飲食多樣化,注意營養均衡;
③少喝湯,多吃肉。乳白色的湯看似大補,其實是乳化的脂肪、調味料、嘌呤加上少量的胺基酸,營養還是都在肉裡;
④易消化。烹飪方法以燉、煮、蒸為主,少用油炸和燒烤;
⑤白粥好消化,但沒營養啊!建議別長期吃,還是要恢復多樣化飲食。
最後,科大大特別提醒一句:該不該吃,謹遵醫囑!
醫生說禁食的,一口都不能吃。更別因為「發物」這種「傳說」,造成寶寶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