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6:30:40 2
專利名稱:複合組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在刮刀構件上的複合組合物。具體來說,本發明涉及用於刮刀構件的複合組件,所述的製品具有一層或多層內層,該內層包含用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如碳纖維或芳綸)填充的熱塑性工程樹脂;一層或多層碳纖維中間層;以及一層或多層罩面用外層。
背景技術:
刮刀與造紙機械的旋轉輥表面接觸達到各種各樣用途,如輥清潔或紙張脫落。傳統的刮刀一直是用包括金屬和各種複合材料在內的各種材料製成的。
多年來複合材料一直用於製造造紙機械上的刮刀。通常,這些複合材料由兩部分組成,即基材和將各基材層壓在一起所用的膠粘劑。常用的基材材料為紙、棉織物、玻璃纖維織物、碳纖維精紡織物或無紡織物、單向碳層布或條和合成纖維織物。後者包括聚酯纖維、尼龍和丙烯酸類聚合物。常用的膠粘劑為酚醛樹脂或環氧樹脂這樣的熱固性塑料。
在選擇基材與膠粘劑合適組合方面存在幾個棘手的問題。首先,耐熱性較好的膠粘劑可能更容易導致層間粘合強度差;其次,既有較優的耐水性又有良好的耐化學性的膠粘劑所產生的層間粘合強度往往較低;第三,相對於較厚的材料優選較薄的刮刀構件,但最適用於較薄構件的剛性基材(如纖維玻璃)更易磨損,因而刮刀在操作中更容易損傷輥。因此,適合刮刀用的複合材料的選擇一直是困難的,在很多情況下要根據應用具體選擇。
1985年10月29日授權給Judd等人的美國專利US4,549,933所描述的複合刮刀具有許多包封在環氧樹脂中的並列纖維層。這些纖維層包括被單向石墨中間層包圍的纖維芯層和纖維外層。該專利所包含的發明特徵在於單向石墨中間層必須在(刮刀)縱向取向。在此該專利全文用作參考。
近年來,有些熱塑性工程樹脂一直被用作刮刀用膠粘劑。它們的層間粘合強度和耐熱性都很好。它們本身還能更好去支撐長纖維基材的纖維,其性能優於普通熱塑性材料如常用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等。
一些可以用酚醛或環氧型膠粘劑粘合的基材並非都對熱塑性工程樹脂有用,因為將後面這些樹脂轉變成複合材料所需的加工溫度較高。例如,在某些熱塑性工程樹脂加工生產複合材料時,象棉花、紙和某些合成纖維(如聚酯纖維)這樣的基材會發生燃燒或熔融。
以往使用熱塑性工程樹脂的基材要麼是玻璃纖維,要麼是碳(如紡織纖維或單向碳層)。玻璃纖維基材並不盡如人意,因為它們容易吸水,而且對某些材料來說它們非常易磨損。因此,包含玻璃纖維的刮刀僅限於在造紙機乾燥的一端使用,而不能在造紙機溼潤的一端使用,在溼端的分類輥(sorer roll)容易時就很難與輥的形狀相順應。因此,操作時它們要化過長的時間來與輥相吻合。在這段磨合時間內,刮刀和造紙機的運轉效率不理想。
最近,人們將單向碳層、聚酯纖維織物和環氧樹脂膠粘劑組合起來製成在造紙機溼端使用的薄刮刀。而這一組合是剛性的,而且非磨損的,但由於其對水、熱和化學腐蝕敏感,其用途受到限制。
發明概要因此,本發明一方面旨在提供一種用於刮刀構件的複合組件,上述複合組件包括(a)一層或多層中心層,該中心層包含用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填充的熱塑性工程樹脂;(b)位於一層或多層中心層之上的一層或多層中間層,所述各中間層包含至少一層碳層;和(c)位於一層或多層中間層之上的一層或多層表面片材。
本方面另一方面旨在提供有一側緣結構的加長刮刀構件,其構造適合在造紙機輥表面使用,所述刮刀包含以上定義的複合組件。
本發明複合組件有一些比以往用於刮刀的複合組件的重要優點。與所有包含單向碳基材的複合材料相比,本發明複合組件能更快地順應造紙機輥形狀,而且在要求的長時間內不會磨損,這樣就無需頻繁更換(刮刀)。本發明複合組件還可避免使用的纖維玻璃,因為纖維玻璃用在刮刀上就會造成輥磨損。而且,本發明複合材料比使用玻璃纖維的複合層疊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水性,並比含環氧樹脂的複合材料具有更好的耐化學性。本發明複合組件還可以製成具有合理的總厚度(如厚度為0.008到0.2英寸)的刮刀構件,這些刮刀構件在運行時不需要不合理的高扭距和過度的能量損耗。本發明這些複合刮刀的刮刀緣在縱向上有足夠的剛度,在運行過程中不易向外偏轉,因此可以避免正在被刮的漿料在刮刀與被刮的輥表面之間流動。此外,本發明複合刮刀構件在通常與造紙機溼潤端對應的高溫下運行時(如約70-100℃)所用材料的耐熱性不會下降、剛性降低或產生結疤。
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的術語「複合材料」定義為一種或多種材料合成組合而產生的材料,其中包括選定的填料或增強元件(也稱為「基材」)和相容的基材膠粘劑(也稱為「膠粘劑」)以獲得刮刀構件所用的特殊性質和性能。最好將一種先進的複合組件用於本發明,這種複合組件既包含熱塑性工程樹脂膠粘劑基質,又包含增強元件,二者均具有不同尋常的高性能。
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術語「層壓件」定義為一種較好的複合材料構件,其製造方法是用膠粘劑將多層扁平基材層或片粘合在一起,通常還結合加壓和加熱,從而形成複合組件。
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術語「熱塑性工程樹脂」一詞定義為具有綜合了優異的強度、耐熱性、低吸水性和耐化學性的熱塑性樹脂。
本發明所用的熱塑性工程樹脂不包括傳統的熱塑性樹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聚酯。一般來說,熱塑性工程樹脂具有適合製造刮刀構件所用的相對高的熔點(如200℃以上)。相反,聚乙烯和聚丙烯沒有足夠的耐熱性、韌性、剛性和良好的粘結性,不能成為製造刮刀所用的理想樹脂。適用於本發明的熱塑性工程樹脂的吸水性低於0.5重量%、最好低於0.3重量%。這些熱塑性工程樹脂膜較好的強度約為5,000-30,000p.s.i,撓曲模量約為300-2000×103p.s.i。彎曲強度和撓曲模量不是確定一種樹脂是否為本發明熱塑性工程樹脂的關鍵參數。
較好的熱塑性工程樹脂包括聚苯硫醚(laps);聚醚醚酮(PEEK);聚苯醚;聚醚醯亞胺和聚醯亞胺。這些熱塑性工程樹脂因具有足夠的耐熱性、韌性、剛性、耐熱水性、耐化學性和良好的粘合性而成為製造刮刀所用理想的樹脂。
下面的表1給出了這些樹脂具有代表性的公開的物理性能(即來自於現代塑料手冊McGraw-Hill 2000),這些性能使得它們能夠用於這一用途。
表1
下面的表2給出了這些用30重量%長絲碳纖維填充的樹脂的代表性的公開物理性能(即來自於現代塑料手冊McGraw-Hill 2000)。
表2
1-彎曲強度按照ASTM測試方法D-790測得。
2-撓曲模量按照ASTM測試方法D-790測得。
3-吸水性按照ASTM測試方法D-590測得。
*聚苯醚中通常混有少量用作加工助劑的聚苯乙烯。
較好的熱塑性工程樹脂為聚苯硫醚,因為它具有相對較高熔點(即具有非常好的耐熱性)、耐化學性(即很少有材料對它有化學侵蝕作用),而且吸水性非常低。
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短語中的術語「耐熱」一詞定義為一種纖維在包含它的熱塑性工程樹脂的加工溫度下不發生熔融的性質或能力。
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短語中的術語「非玻璃」一詞定義為一種性質,其中不含數量明顯的玻璃纖維、石英或陶瓷纖維,這種複合材料就不會導致造紙機輥發生不希望出現的磨損。
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短語中的「長絲」一詞定義為所述纖維的最小長度至少約為0.25英寸,(如最小長度為0.50左右為好)。本「長絲」定義不包括單向碳層中的材料。
本發明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短語定義為具有該上述定義的「耐熱」、「非玻璃」和「長絲」性質組合纖維。
每種產生的樹脂/填料層最好約含35重量%-95重量%的樹脂和約65重量%-5重量%的填料。當然,對特定中心層最理想的百分比將取決於所用的具體樹脂和填料劑以及該複合材料的具體用途。
較好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是碳纖維。這些材料的吸水性明顯低於玻璃纖維,而且對造紙機潤端上的金屬輥的摩擦力低於玻璃纖維。其他適用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是能與所用的熱塑性工程樹脂相容的芳族聚醯胺。
本發明複合組件的中心層包含至少一種熱塑性工程樹脂和至少一種耐熱型非玻璃長絲纖維。這些樹脂/填料中心層可以用幾種不同工藝製造。製造各層的一種較好的方法是將一片碳纖維無紡布與一片熱塑性工程樹脂纖維布疊合,或者將一片碳纖維無紡布夾在兩片熱塑性工程樹脂纖維布之間,同時對整個複合組件進行擠壓和加熱以形成層壓結構。或者在製作完整的複合組件較好是擠壓和加熱之前可以預先製作這些層中的各層。這些中心層的層數並不是關鍵。用熱塑性工程樹脂和填料製成的一層、兩層或三層中心層都是適用的。
還要求在這些中心層之間放上其他材料。例如,要求在被兩層或三層熱塑性工程樹脂/填料的夾在中間的複合材料中心放上一層或多層單向碳層或碳纖維織物或它們的混合體。可以在中心層的上面和下面放上碳中間層及其外表面片材,以便將複合材料的這一中心部分夾在中間。
如果用疊合的方法製造各樹脂/填料中心層的話,最好採用這樣的方法,即將碳纖維無紡薄片放在兩片熱塑性工程樹脂之間。碳纖維無紡層的厚度以0.004-0.030英寸左右為宜。每片熱塑性工程樹脂的厚度以約0.002-0.025英寸為好。當對整個複合組件進行加壓和加熱而形成層壓件時,可以將無紡碳布放到一片或多片樹脂片上形成中心層。各中心層最終的總厚度略大於單片或多片熱塑性工程樹脂原先的厚度。在另一種方法中要求使用預先製成的單層或多層中心層,其中的填料和樹脂已經擠壓或層壓在一起形成了一層材料片。該中心層的厚度應與所有層壓層一起加壓或加熱時的厚度保持相同。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在一層或多層單向碳層或碳纖維織物(它在整個複合材料的中心線)的上面放上一層或多層樹脂/填料中心層,並在其下面放上一層或多層樹脂/填料中心層。在後一種情況下,夾在中間的無紡碳將轉移到樹脂膜中,複合材料的中間部分總厚度基本上等於以下幾項的總和(1)在中間單向碳或碳織物片一面的樹脂膜片的厚度;(2)中間單向碳或碳纖維織物的厚度以及(3)在中心單向碳或碳織物片另一面上的樹脂膜片的厚度。這些中間單向碳或碳織物中可以放在縱向上(MD),也可以與縱向成任何角度,垂直或與縱向相反(CMD)。較好的方向將取決於中間碳纖維的方向和被刮輥的具體結構。
本發明複合材料的中間部分由至少一片或一層碳組成。該碳層可以是單向碳層,也可以是碳纖維織物或二者的混合體。本發明複合材料的最好的中間層包括至少一層單向碳層。單向碳層各自方向並不重要。可以包含縱向的碳層和橫向(與縱向成90°)或其間任何角度(如45°或135°)的碳層。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術語「縱向」和「橫向」的定義與以上討論的美國專利US4,549,933(Judd等人)所示的定義相同。這些單向碳中間層的每一層都可以由在熱塑性工程樹脂基質中的單向碳組成。這樣的碳層的各碳層中的百分比約為30重量%-70重量%為宜,因而樹脂量約為70重量%-30重量%左右為宜。要求的重量將取決於所用的具體樹脂和需要的單向碳量。
在一個較好的實施方案中,宜使用2-5片單向碳中間片,其中,各單向片疊放,使一片上的碳的方向與其他碳層中的碳成不同定角度(即非平行方式)。例如將一層碳纖維層放置在縱向上,一層碳層放置在與縱向垂直成90°的橫向(CMD)上。利用多層呈非平行排列的單向碳層片可增加強度。如果使用多層單向碳層,應使所採用的所有角度達到平衡。或者,在某些應用中也可以僅用一片或一層單向碳層作為中間部分。無論那種情況,中間層的厚度應為0.003-0.030英寸左右。
複合材料的外部為一片或多片表面片。這些表面片放在碳中間層之上從而夾住中間碳層為好(即有助於防止單向碳片裂開)。適用的表面片材可以是精紡碳片或無紡碳片。這些片相對較薄(如它們的厚度通常小於0.008英寸)。
較好的要求至少一片熱塑性工程樹脂與至少一片表面片接觸。這種熱塑性工程樹脂片較好可以(1)處在碳中間層之間或表面片之間;(2)位於表面片上;或(3)位於兩塊表面片之間。如果需要,最好將熱塑性工程樹脂片放在表面片上(這樣樹脂片就處在複合材料的外面),以便更好地確保表面片本身不致與複合材料的其他部分分離,並使整個複合組件有一個光滑的富含樹脂的表面。
在另一個實施例方案中,要求預製表面片/樹脂組合體,其中的樹脂浸透了表面片材。然後將這種浸透樹脂的表面片材施用到複合材料的其他組成部分中,以代替未浸透樹脂的表面片。在任何情況下,本發明說明書和權利要求中所用的「表面「一詞定義為未浸透或浸透樹脂的材料。
本發明複合組件中,在各層疊合在一起之後,在熱水壓機中同時加熱和加壓進行壓縮以形成需要的複合組件。由於這種用途的熱水壓機的使用方法對普通專業人員來說是人所共知的,顯然在不進行過度的實驗就可以選擇最佳的溫度和壓力條件。或者,本發明複合組件的各層可以這樣壓縮在一起,即在疊合後的多層材料上放置重物,然後在自動熱軋機中對加載的組件進行加熱,形成整體複合組件。此外,這種技術的工藝條件同樣為該專業人員所共知,不需要做過多的實驗就能製造出適用的複合組件。除了這兩種眾所周知的複合組件製造工藝外,也可選用其他傳統工藝。
本發明複合組件較好的整體厚度變化範圍為0.008-0.2英寸,這取決於所用層數和所用各層的類型;所用的具體材料和加壓量。
本發明複合材料的優選結構之一是五(5)層複合材料,其中,從頂層(1)到底層的(5)各層排列如下(1)一層或多層表面片;(有時稱為罩面)(2)至少一層中間單向碳層或碳片;(3)至少一層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中心層;(4)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片(5)一層表面片(或罩面)。
另一種較好的結構為七(7)層複合材料,其中,由層(1)到底層(7)的各層排列如下(1)一層或多層表面片(或罩面);(2)至少一層中間單向碳層或碳層;(3)至少一層熱塑性工程樹脂/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層;
(4)至少一層單向碳層布或碳片中心層;(5)至少一層熱塑性工程樹脂/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層;(6)至少一層中間單向碳層或碳片;(7)一層或多層表面片(或罩面)。
後一種結構的中心單向碳層(4)可以用來進一步提高複合組件的強度,使複合組件的芯層具有熱穩定性,彎曲應力分布更均勻。該中心單向碳層中的碳材料應垂直於(也稱為橫向CMD)單向碳外層中的碳纖維方向(也稱為縱向或MD),以提高穩定性。
還有一種較好的複合材料為九(9)層複合組件,由頂層(1)到底(9)各層排列如下(1)一層或多層外表面片(或罩面);(2)至少一層中間單向碳層或碳片;(3)至少一層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層;(4)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片;(5)至少一層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中心層;(6)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片;(7)至少一層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層;(8)至少一層中間單向碳片;和(9)一層或多層表面片(或罩面)。
這種特定的九層或更多層構件提供了製造相對較厚的複合型刮刀的方法,其中各層的磨損可能會更均勻。
希望使用碳纖維織物或單向碳纖維布與碳纖維織物的組合體作為上述三種較好的實施方案中的中間部分,取代僅以單向碳纖維層作為中間部分。因此,除取代部分外,其他較好的實施方案與上述三種較好的實施方案相同。
上述中心層、中間層和表面板片最好都是加長片(即長度大於寬度),以便形成用熱塑性工程樹脂粘合在一起的拉長型複合材料,各層最好能同延伸,將一層疊合到另一層上形成三明治結構,形成方式與美國專利US4,549,933(Judd等人)所描述的相同。
本發明複合材料一旦製成,就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轉變成用於造紙操作的刮刀。例如,美國專利US4,549,933可視為是如何操作的說明。同樣,可以將上述複合組件切割成一定的尺寸、進行邊緣成形和裝配(如對它們進行打孔、打鉚釘或加上螺栓),以便固定在刮刀支架上。本發明刮刀可以用來刮除各種類型輥上的各種材料,輥包括由金屬、橡膠、花崗巖和其他複合材料製成的輥。加長型的刮刀通常固定在結構梁上,該梁在造紙機上的支撐形式可以調節,刮刀支架和可調換的刮刀安裝於其上。加長型的刮刀與輥進行直接接觸,從而刮掉輥表面的任何汙物或剝下一片。
本發明刮刀可以用在造紙機的溼端或幹端的區域。
用下列實施例和比較例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除非另作說明,所有份數和百分比均以重量計,所有溫度均為攝氏度。
實施例1將下列材料層或膜疊合在一起,然後進行整體加熱和加壓以形成能用作刮刀的複合組件。這些層或膜的頂層編號為1,底層編號為7。
1.聚苯硫醚膜(0.006英寸厚)2.無紡碳布(密度為每平方米17克)3.單向碳帶(在聚苯硫醚樹脂中的單向碳-47%碳/53%樹脂)(縱向)(0.007英寸厚)4.用8.8%長絲碳纖維填充的聚苯硫醚樹脂膜(0.022英寸厚)5.單向碳帶(在聚苯硫醚樹脂中的單向碳-47%碳/53%樹脂)(縱向)(0.007英寸厚)6.無紡碳布(密度為每平方英尺17克)7.聚苯硫醚膜(0.006英寸厚)2和6層為表面片層。3和5層為碳中間層。4層為中心層。
將這些層疊合起來後,在循環加熱和加壓的平板熱軋機中壓制在一起,使聚苯硫醚膜熔融和流動。在這些溫度和壓力下聚苯硫醚膜熔入鄰近相鄰各層並與這些層粘合在一起形成層壓複合結構。然後將所產生的複合組件從壓機中取出,切割成適合用作刮刀的部分。
鑑於以上通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已經對本發明作了描述,顯然在不違背在此處公開的發明原理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更改、改進和變化。因此,旨在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寬範圍內的所有更改、改進和變化。在此列舉的所有專利申請、專利和其他出版文獻全文用作參考。
權利要求
1.一種要用在刮刀件中的複合組件,所述的複合結構包括(a)一層或多層包含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的中心層;(b)位於一層或多層中心層上面的一層或多層中間層,所述各中間層包含碳層;和(c)位於一層或多層中間層上面的一層或多層表面片。
2.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是碳纖維;
3.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為芳族聚醯胺;
4.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表面片為一層或多層碳纖維精紡織物或無紡織物。
5.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塑性工程樹脂選自聚苯硫醚(laps);聚醚醚酮(PEEK);聚苯醚;聚醚醯亞胺和聚醯亞胺以及它們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6.權利要求5所述的複合組件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熱塑性工程樹脂是聚苯硫醚。
7.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在一層或多層中間層中的碳層是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至少一層碳纖維織物層。
8.權利要求7所述的複合組件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至少一層碳中間層為多層非平行排列的單向碳層片。
9.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複合組件由五層材料構成,從頂層(1)到底層(5)的排列如下(1)一層或多層表面片;(2)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織物片的中間層;(3)至少一片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中心片;(4)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纖維織物中間層;和(5)一層或多層表面片。
10.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複合組件由七層材料構成,從頂層(1)到底層(7)的排列如下(1)一層或多層表面片;(2)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織物片中間層;(3)至少一片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中心片;(4)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纖維織物中心層;(5)至少一片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複合熱塑性工程樹脂中心片;(6)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纖維織物中間層;和(7)一層或多層表面片。
11.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複合組件由九層材料構成,從頂層(1)到底層(9)的排列如下(1)一層或多層外表面片;(2)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纖維織物中間層;(3)至少一層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複合熱塑性工程樹脂層;(4)至少一層單向碳片;(5)至少一層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熱塑性工程樹脂中心層;(6)至少一層單向碳片;(7)至少一層填充有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的複合熱塑性工程樹脂層;(8)至少一層單向碳層或碳纖維織物中間層;和(9)至少一層表面片。
12.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層或多層中心層包含約35重量%到95重量%的樹脂和約65重量%到5重量%的填料;
13.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至少一層表面片與熱塑性工程樹脂膜接觸。
14.一種用於刮刀構件的複合組件,所述的複合結構包括(a)一層或多層中心層,該中心層包含用選自碳纖維和芳族聚醯胺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填充的聚苯硫醚;(b)一層或多層中間層,所述各中間層包含包封在聚苯硫醚樹脂中的單向碳層或無紡碳層;(c)位於一層或多層中間層上面的一層或多層表面片,所述表面片包含無紡碳層或精紡碳層;和(d)與至少一層表面片接觸的一層或多層聚苯硫醚膜。
15.權利要求14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耐熱非玻璃長絲纖維為無紡碳纖維;
16.權利要求15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在一層或多層中心層中的無紡碳纖維的最小長度為0.25英寸;
17.權利要求15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層或多層中間層包含多層非平行排列的單向碳層片;
18.權利要求17所述的複合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一層或多層表面片包含碳無紡織物;
19.一種具有側緣構造,適用於造紙機輥表面的加長刮刀構件,所述的刮刀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組件。
20.一種具側緣構造,適用於造紙機輥表面的加長刮刀構件,所述的刮刀包括權利要求13所述的複合組件。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刮刀構件的複合組件,所述的複合層壓件的結構包括(a)一層或多層中心層,該中心層包含用耐熱的、非玻璃的絲長纖維填充的熱塑性工程樹脂;(b)一層或多層位於該一層或多層中心層上面的中間層,上述各中間層包含一層碳層;和(c)一層或多層位於該一層或多層中間層上面的面板。
文檔編號D21G3/00GK1518495SQ02812551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17日
發明者P·林登非爾瑟, P 林登非爾瑟 申請人:林戈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