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貨櫃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4:14:15 1
裝配式貨櫃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貨櫃,包括底部框架,其頂面設有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上設有第一連接孔;頂部框架,其底面設有第二連接件,第二連接件上設有第二連接孔;立柱,其底端形成有第一安裝部,第一安裝部上形成有第一安裝孔,其頂端形成有第二安裝部,第二安裝部上形成有第二安裝孔,其通過第一安裝部套設於第一連接件,第二安裝部套設於第二連接件,並通過第一固定件穿設於第一安裝孔和第一連接孔,第二固定件穿設於第二安裝孔和第二連接孔,可拆卸地連接於底部框架和頂部框架;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和後框架,均可拆卸地連接於底部框架和頂部框架。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貨櫃的可拆卸式,降低成本,提高貨櫃整體使用時間和周轉次數。
【專利說明】裝配式貨櫃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施工領域,尤其是指一種裝配式貨櫃。
【背景技術】
[0002]一般貨櫃分為底架、頂架、前端、後端、側壁或側門幾大部件,幾大部件通過焊接方式組成一個不可拆卸式的貨櫃,因此無法做到現場拆卸、組裝,只能整體運輸,現場進行裝、卸車和二次倒運時必須依靠吊車等起重機械,單車運輸量少,操作不方便,施工成本高,並且現貨櫃運輸過程中存在回程空箱或等貨時間長等現象,因為空箱體積大,不裝貨物也要佔用空間,不便於運輸造成供箱的成本較高,這樣貨櫃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上升。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鑑於上述傳統貨櫃為整體式結構,無法做到現場拆卸、組裝,只能整體運輸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式貨櫃,包括:
[0004]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頂面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上開設有第一連接孔;
[0005]頂部框架,所述頂部框架的底面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相對應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
[0006]立柱,所述立柱底端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相配合的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對應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立柱通過所述第一安裝部配合於所述第一連接件,並通過穿設於所述第一安裝孔以及所述第一連接孔的第一固定件而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底部框架;
[0007]所述立柱頂端形成有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相配合的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二連接孔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立柱通過所述第二安裝部配合於所述第二連接件,並通過穿設於所述第二安裝孔以及所述第二連接孔的第二固定件而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頂部框架;
[0008]位於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頂部框架之間、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頂部框架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
[0009]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貨櫃,通過立柱將底部框架與頂部框架可拆卸地相互連接,再將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可拆卸地連接於底部框架和頂部框架,使貨櫃變成可拆卸式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吊裝機械的使用,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對於個別構件可單獨替換,提高貨櫃整體使用時間和周轉次數,降低施工成本,安全性可
O
[0010]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第一連接件分別設於所述底部框架的頂面的邊角及中段,所述第二連接件分別設於所述頂部框架的底面的邊角及中段。
[0011]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
[0012]所述底部框架的頂面設有第一卡接件;
[0013]所述頂部框架的底面設有第二卡接件;
[0014]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的底面均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一卡接部卡設於所述第一卡接件;
[0015]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的頂面均形成有與所述第二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二卡接部卡設於所述第二卡接件。
[0016]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左框架包括兩第一分框架,所述右框架包括兩第二分框架,所述兩第一分框架之間和所述兩第二分框架之間均通過一所述立柱隔開。
[0017]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面設有第一插接件,所述頂部框架的頂面設有與所述第一插接件相對應的第二插接件。可以將兩個貨櫃通過各自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的配合進行壘加,達到貨櫃累積布放的目的。
[0018]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第一插接件與所述第二插接件上開設有相互對應的連接孔。
[0019]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位置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位置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位置相對應。
[0020]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底部框架與所述頂部框架的內部均設有沿水平方向排列的水平梁,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的內部均設有沿豎直方向排列的豎直梁。
[0021]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後框架的內部均設有窗扇結構。
[0022]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前框架的內部設有門扇結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立體示意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分解示意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底部框架的立體示意圖。
[0026]圖4是圖3中底部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7]圖5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頂部框架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6是圖5中頂部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9]圖7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
[0030]圖8是立柱與底部框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1]圖9是立柱與頂部框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2]圖10是將兩個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貨櫃壘加後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4]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分解示意圖。配合參看圖1與圖2,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貨櫃1,包括:底部框架10、頂部框架20、支撐連接底部框架10和頂部框架20的立柱30、以及位於底部框架10和頂部框架20之間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
[0035]圖3為圖3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底部框架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3中底部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結合圖3與圖4所示,底部框架10的頂面(例如各個邊角及中段處)設有第一連接件110,第一連接件110優選但不限於採用方管,第一連接件110上開設有第一連接孔111。另外,底部框架10的頂面(例如位於第一連接件110之間)還設有第一卡接件120。
[0036]請參閱圖5和圖6,圖5為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頂部框架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5中頂部框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結合圖5與圖6所示,頂部框架20的底面(例如各個邊角及中段處)設有與底部框架10的第一連接件110相對應的第二連接件210,第二連接件210優選地採用方管,第二連接件210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211。另外,頂部框架20的底面(例如位於第一連接件110之間)還設有第二卡接件220。
[0037]請參閱圖7,為本實用新型裝配式貨櫃的立柱的立體示意圖。如圖7所示,立柱30的底端形成有與底部框架10的第一連接件110相配合的第一安裝部310,立柱30優選地採用方形立柱,第一安裝部310優選地採用尺寸大於第一連接件110的方管,第一安裝部310上形成有與第一連接件110的第一連接孔111相對應的第一安裝孔311。立柱30的頂端形成有與頂部框架20的第二連接件210相配合的第二安裝部320,優選地採用尺寸大於第二連接件210的方管,第二安裝部320上形成有與第二連接件210的第二連接孔211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孔321。
[0038]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的底面均形成有與底部框架10的第一卡接件120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圖中未示出),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的頂面均形成有與頂部框架20的第二卡接件220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圖中未示出)。優選地,所述左框架包括兩第一分框架50,所述右框架包括兩第二分框架60,兩個第一分框架50之間和兩個第二分框架60之間均通過一立柱30隔開。
[0039]底部框架10與頂部框架20的內部均設有沿水平方向排列的水平梁910,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的內部均設有沿豎直方向排列的豎直梁920。前框架70和後框架80的內部均設有窗扇結構930。前框架70的內部還設有門扇結構940。底部框架10與頂部框架20上安裝有木板,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上安裝有彩鋼板。優選地,所述的底部框架10、頂部框架20、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作為貨櫃的主要受力結構,所述的水平梁910、豎直梁920、窗扇結構930以及門扇結構940作為貨櫃的次要受力結構。
[0040]具體地,各部件之間的連接方式如下所述:
[0041 ] 結合圖8所示,立柱30通過第一安裝部310套設於底部框架10的第一連接件110,並通過第一固定件410穿設於第一安裝部310的第一安裝孔311以及第一連接件110的第一連接孔111而可拆卸地連接於底部框架10。第一固定件410優選地採用銷軸。
[0042]結合圖9所示,立柱30通過第二安裝部320套設於頂部框架20的第二連接件210,並通過第二固定件420穿設於第二安裝部320的第二安裝孔321以及第二連接件210的第二連接孔211而可拆卸地連接於頂部框架20。第二固定件420優選地採用銷軸。
[0043]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一卡接部卡設於底部框架10的第一卡接件120。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二卡接部卡設於頂部框架20的第二卡接件220。
[0044]再次結合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貨櫃的安裝順序為:
[0045](I)先將各立柱30通過各自的第一安裝部310套設於底部框架10的第一連接件110,並通過第一固定件410穿設於第一安裝部310的第一安裝孔311以及第一連接件110的第一連接孔111而連接於底部框架10上。
[0046](2)再將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一卡接部卡設於底部框架10的第一卡接件120而連接於底部框架10上。
[0047](3)最後通過將立柱30的第二安裝部320套設於頂部框架20的第二連接件210,並通過第二固定件420穿設於第二安裝部320的第二安裝孔321以及第二連接件210的第二連接孔211,使頂部框架20連接於各立柱30上。同時通過將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二卡接部卡設於頂部框架20的第二卡接件220,使頂部框架20連接於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70以及後框架80上,進而完成整個貨櫃的安裝。
[0048]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貨櫃,通過立柱將底部框架與頂部框架可拆卸地相互連接,再將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可拆卸地連接於底部框架和頂部框架,使貨櫃變成可拆卸式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吊裝機械的使用,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對於個別構件可單獨替換,提高貨櫃整體使用時間和周轉次數,降低施工成本,安全性可
O
[0049]進一步地,再次結合圖3至圖6所示,底部框架10的底面設有第一插接件130,頂部框架20的頂面設有與底部框架10的第一插接件130相對應的第二插接件230,第一插接件130的尺寸可以大於第二插接件230,第一插接件130的尺寸也可以小於第二插接件230,只要能實現第一插接件130與第二插接件230之間的相互插接配合即可,第一插接件130與第二插接件230優選地選用方管。進一步地,第一插接件130與第二插接件230上開設有相互對應的連接孔131、231。並且第一插接件130的位置與第一連接件110的位置相對應,第二插接件230的位置與第二連接件210的位置相對應。
[0050]圖10是將兩個本實用新型的裝配式貨櫃壘加後的示意圖,參見圖10,位於上方的裝配式貨櫃2通過其底部框架10的第一插接件130插接於位於下方的裝配式貨櫃3的頂部框架20的第二插接件230內(或位於下方的裝配式貨櫃3的頂部框架20的第二插接件230插接於位於上方的裝配式貨櫃2通過其底部框架10的第一插接件130內),達到貨櫃累積布放的目的。另外還可以進一步通過固定件穿過第一插接件130與第二插接件230上開設的相互對應的連接孔131、231使兩個貨櫃2、3的連接更加的牢固。
[005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包括: 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頂面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上開設有第一連接孔; 頂部框架,所述頂部框架的底面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相對應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上開設有第二連接孔; 立柱,所述立柱底端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相配合的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連接孔相對應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立柱通過所述第一安裝部配合於所述第一連接件,並通過穿設於所述第一安裝孔以及所述第一連接孔的第一固定件而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底部框架;所述立柱頂端形成有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相配合的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二連接孔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立柱通過所述第二安裝部配合於所述第二連接件,並通過穿設於所述第二安裝孔以及所述第二連接孔的第二固定件而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頂部框架; 位於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頂部框架之間、可拆卸地連接於所述底部框架和所述頂部框架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件分別設於所述底部框架的邊角及中段,所述第二連接件分別設於所述頂部框架的邊角及中段。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 所述底部框架的頂面設有第一卡接件; 所述頂部框架的底面設有第二卡接件; 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的底面均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一卡接部卡設於所述第一卡接件; 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的頂面均形成有與所述第二卡接件相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分別通過各自的第二卡接部卡設於所述第二卡接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框架包括兩第一分框架,所述右框架包括兩第二分框架,所述兩第一分框架之間和所述兩第二分框架之間均通過一所述立柱隔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框架的底面設有第一插接件,所述頂部框架的頂面設有與所述第一插接件相對應的第二插接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插接件與所述第二插接件上開設有相互對應的連接孔。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位置與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位置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位置相對應。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框架與所述頂部框架的內部均設有沿水平方向排列的水平梁,所述的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以及後框架的內部均設有沿豎直方向排列的豎直梁。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後框架的內部均設有窗扇結構。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配式貨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框架的內部設有門扇結構。
【文檔編號】B65D21/032GK204150484SQ201420506758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4日
【發明者】徐啟功, 馮國軍, 嚴從付, 樊警雷, 李興國, 李強, 張洋 申請人: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