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
2023-09-17 18:12:15
專利名稱:一種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養分的方法,是生態農業領域 中用於提高稻田土壤速效養分的一種生物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與稻米消費國,全國有2/3的居民以大 米為主食,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約佔我國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的30%和 40% (陳武等.淺凌我國水稻產業iL艮前景與策略.老區建設,2008年 第20期)。從當前水稻生產實踐來看,稻田施肥一般採用化肥與農家肥 相結合,在耙地前施入基肥,然後在水稻不同生長階段根據實際情況進 行追肥,包括返青肥、分櫱肥、穗肥、粒肥等(艾天成等.水稻流入施 肥法及流入肥料效果研究.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年第2期)。這種 大量、集中施用肥料的傳統方式導致化肥用量不斷增加,土壤板結,耕 性變劣,土壤結構惡化,肥力下降(楊曾平等.不合理施肥引起高產稻 田土壤退化研究.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2期),降低 水稻抗性和稻米品質,水稻產量不穩定(王西國.淺談水稻優化施肥技 術對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北方水稻,2008年第3期),汙染環境,使稻 田成為面源汙染的重要來源(倪四良.當前水稻施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 決對策.作物研究,2008年第2期;顏 等.稻田土壤養分的遷移規律 及其環境風險.土壤學寺艮,2008年第6期),農業生產成本上升,陷入了 肥料施用越來越多、施肥效益卻越來越低的惡性循環。
20世紀80年代以來,很多國家陸續提出並實踐多種替代常規農業的 模式,如生態農業、立體農業、有機農業等(孫浩然.我國生態農業發 展的問題與對策.理論前沿,2008年第4期)。生態農業要求按照生態學 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 農村經濟,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將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 作物生產結合起來,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周集體等.生 態農業理論及其m初探.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8年第2期;楊武 德.可持續m與中國生態農業.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年第5期)。本發明利用天然食物鏈的良性循環機制,在稻田中適時放養 水絲蚓,提高稻田速效養分,達到減少化肥施用、增產增收的有益效果。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施肥方式中大量集中施肥、肥效 低、肥料嚴重流失和殘留、土壤質量降低、水稻抗性和品質下降等弊端, 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稻田土壤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通過放養水絲蚓形 成一個速效養分供應源,供水稻使用,達到節肥、緩釋、減輕化肥依賴 度、降低生產成本、增產增收、保護環境的目的。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選擇底土
質地均一、肥力相當、進排水方便的稻田0.12hm2,分為12個小區,每 小區面積100 m2, 6個小區放養水絲頓("/mwrfW/"s At ^附eZsteri'), 6個 小區對照(CK)。小區之間作泥埂隔離,單排單灌。4月初翻地、泡田, 每0.067 hi^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糞肥2000 kg,在稻田底土中加入稻草等, 讓其腐爛發酵為基肥。.在稻田中挖2-3條寬50 cm、深30 cm的排水溝, 用於降水和操作,畦面用於培育水絲頓,在進、排水口加裝60目防護網。 5月初施撒丁草胺2.25kg/hm2。 5月中旬移栽秧苗。水稻返青一周後,選 擇陰雨天傍晚,在每0.067 hn^稻田中放養體質健壯的水絲蚓種30 kg, 水深5 cm。水溫偏低時,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溫,促進水絲頓生長;水 溫偏高時,將水加深至10cm,以減少陽光直射,並防止水質汙染。6月 中旬人工除草。追肥(包括返青肥、分櫱肥、穗肥和粒肥)以腐熟的畜 禽糞肥為主,分4次施放,在每0.067 11 12對照稻田中施放2000 kg腐熟 畜禽糞肥和500 kg水稻專用肥(無機總養分^45%, N: P205: K2O=20: 13: 12),在每0.067 1m^放養水絲蚓的稻田中施放2000 kg腐熟畜禽糞 肥和250kg水稻專用肥。水絲蚓放養60天後第一次收穫成蚓,水稻收割 前第二次收穫成蚓。9月末水稻收割。
在水稻分櫱始期、分櫱盛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齊穗期、成熟 期,測定了對照稻田和放養水絲蚓稻田的土壤速效氮(鹼解氮)、速效 磷(P2Os)、速效鉀(K20)含量,結果見表1。
表l養蚓稻田與對照稻田土壤速效養分的含量對比(mg/kg)
速效養分稻田分櫱始期分櫱盛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齊穗期成熟期
速效氮養蚓134.62137.85138.52141.63140.24134.57
對照(CK)132.47135.23137.75138.60133.82129.05
速效磷養蚓10.4012.3813.6414.5115.2614.63
對照(CK)10.1611.8212.4813.2414.0813.74
速效鉀養蚓69.3375.6972.3677.4582.3478.03
對照(CK)68.5273.4770.2273.5078.5475.27水絲蚓營底棲生活,通過生理代謝活動,加速了稻田土壤養分循環, 通過遊泳、掘穴、覓食等擾動行為,疏鬆表土,提高地溫,起到中耕的 作用,增加了養蚓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的含量,使其高於 對照稻田中的相應含量。同時,放養的水絲蚓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大 土壤孔隙度和通氣性,起到生物保肥、增肥和提高肥效的作用,養蚓稻 田節省50%水稻專用肥,水稻增產24 kg/hm2,總產值增收5853.5元/hm2, 純收入增收3894.3元/hm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施肥效益, 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輕化肥流失、殘留和農業面源汙染,有利於稻田 生物多樣性保護,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量和綜合經濟效益,操作簡單。.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具體實施例於2007年4月-9月在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奢嶺鎮徐家村 的稻田進行,稻種選用"吉粳88"(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 5月下旬,在每0.067 hi^稻田中放養水絲蚓種30 kg,做好水位管理、安 全防護和水溫控制。水絲蚓放養60天後第一次收穫成蚓出售,水稻收割 前第二次收穫成蚓出售。9月末水稻收割。
在水稻分櫱始期、分櫱盛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齊穗期、成熟 期,養蚓稻田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別高於對照稻田(CK) 1.62%、 1.94%、 0.56%、 2.19%、 4.80%、 4.28%,養蚓稻田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別高於 對照稻田(CK) 2.36%、 4.74%、 9.29%、 9.59%、 8.38%、 6.48%,養 蚓稻田的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別高於對照稻田(CK) 1.18% 、 3.02% 、 3.05% 、 5.37%、 4.84%、 3.67%。養頓稻田節省50。/。水稻專用肥,水稻增產24 kg/hm2,總產值增收5853.5元/hm2,純收入增收3894.3元/hm2。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其特徵是在稻田中放養水絲蚓,通過其生理代謝和擾動行為提高稻田土壤速效氮、磷、鉀養分。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其 特徵是在面積100n^的稻田中挖50cm寬、30cm深的排水溝2-3個, 在進、排水口加裝60目安全防護網。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其 特徵是在秧苗返青一周後,每0.067 hn^稻田中放養水絲蚓種30 kg, 根據溫度進行水位管理,水深3-10 cm,水絲蚓放養60天後第一次收穫 成蚓,水稻收割前第二次收穫成蚓。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其 特徵是每0.067 1m^放養水絲蚓的稻田中施放2000 kg腐熟畜禽糞肥和 250kg水稻專用肥(無機總養分^45%, N: P2Os: K2O=20: 13: 12)作 為追肥,節省水稻專用肥5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生態農業領域中的養分調控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水絲蚓提高稻田土壤速效養分的生物方法。為解決現有的稻田集中施肥、肥效低、肥料嚴重流失和殘留、汙染環境等弊端,在稻田中適時放養水絲蚓,進行水位管理和安全防護,通過水絲蚓的生理代謝和擾動行為,形成速效養分供應源,加速土壤養分循環,增加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實現生物保肥、節肥和增產增收。本發明有效減少了化肥施用量,保護了稻田生物多樣性,充分利用土地及水資源進行生態調控,減少環境汙染,增加了稻田的綜合經濟效益。本發明投入成本低,原料資源豐富,簡單易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適用於水稻生產中速效養分的調節和控釋。
文檔編號A01C21/00GK101554127SQ20091006684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7日
發明者付豔蘋, 劉保垣, 剛 孫, 孫振雷, 安永輝, 巖 房, 胡佳林, 韓國軍 申請人:長春師範學院;孫 剛;劉保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