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回式同軸緩降器的製造方法
2023-09-18 04:48:15 1
自回式同軸緩降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回式同軸緩降器,包括底座、外殼、中心軸、驅動繩輪、太陽齒輪、單向超越離合器、摩擦制動輪、卷簧、齒圈和行星齒輪;驅動繩輪中間設有用於纏繞緩降繩的繩槽,驅動繩輪的左面裝有卷簧,驅動繩輪的右面設有太陽齒輪,太陽齒輪與驅動繩輪為一體構件,且同軸同步轉動;3個行星齒輪通過固定軸與行星齒輪支撐板連接,行星齒輪支撐板與外殼連接固定;太陽齒輪與3個行星齒輪嚙合,3個行星齒輪與齒圈嚙合,齒圈延伸結構松套在中心軸上;齒圈通過單向超越離合器與摩擦制動輪連接。本發明採用轉動部件同軸設計,整體結構更加緊湊且運轉平穩,利用卷簧及時回收緩降繩,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專利說明】自回式同軸緩降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緩降救生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自回式同軸緩降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樓建築不斷增多,但是同時各種高樓災害事故也頻繁發生。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們對生活質量、生命安全的意識和措施也上升到一個全新的要求,對實用、經濟、易於操作的緩降設備需求日益迫切,同時對緩降裝置的性能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現有的摩擦制動式緩降裝置的驅動繩輪與摩擦制動輪是分設在二根軸上,缺點是運轉不夠平穩,體積較大。
[0004]在使用緩降器時,先要將緩降繩的一端扔到地面上,然後逃生者抓住緩降繩另外一端下降,到達地面後放開緩降繩,由下一個逃生者抓住下滑。由於緩降繩的一端飄在空中,很容易被樹枝或建築物突出部掛住而影響使用。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回式同軸緩降器。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自回式同軸緩降器,包括底座(3)、外殼(I)、中心軸(11)、驅動繩輪(4)、太陽齒輪(13)、單向超越離合器、摩擦制動輪、卷簧
(2)、齒圈(6)和行星齒輪(7);
[0007]中心軸(11)固定在底座(3)上,驅動繩輪⑷、卷簧⑵、太陽齒輪(13)套裝在中心軸11上;
[0008]驅動繩輪(4)中間設有用於纏繞緩降繩(5)的繩槽,驅動繩輪的左面裝有卷簧
(2),驅動繩輪(4)的右面設有太陽齒輪(13),太陽齒輪(13)與驅動繩輪(4)為一體構件,且同軸同步轉動;3個行星齒輪(7)通過固定軸(8)與行星齒輪支撐板(16)連接,行星齒輪支撐板與外殼(I)連接固定;太陽齒輪(13)與3個行星齒輪(7)嚙合,3個行星齒輪(7)與齒圈(6)嚙合,齒圈(6)延伸結構松套在中心軸(11)上;
[0009]摩擦制動輪包括凸塊輪(10)、連杆(15)和摩擦塊(14);凸塊輪(10)、與連杆(15)連接,摩擦塊(14)滑套在連杆上並可使摩擦塊(14)沿凸塊輪(10)的徑向滑動;凸塊輪
[10]松套在中心軸上,凸塊輪(10)上設有凸塊(12);
[0010]單向超越離合器由設在齒圈(6)延伸結構上的凹槽(9)與凸塊輪(10)上的凸塊(12)構成;當凹槽(9)逆時針轉動與凸塊(12)卡合併驅動摩擦制動輪轉動;當凹槽(9)順時針轉動,則與凸塊(12)脫離且不能驅動摩擦制動輪轉動。
[0011]作為優選,卷簧(2)的內端與中心軸(11)固定連接,卷簧(2)的外端與驅動繩輪
(4)連接。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採用轉動部件同軸設計,整體結構更加緊湊且運轉平穩,利用卷簧及時回收緩降繩,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自回式同軸緩降器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16]圖中:1-外殼,2-卷簧,3-底座,4-驅動繩輪,5-緩降繩,6-齒圈,7-行星齒輪,8-固定軸,9-凹槽,10-凸塊輪,11-中心軸,12-凸塊,13-太陽齒輪,14-摩擦塊,15-連杆。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0018]圖1中,自回式同軸緩降器由底座3、外殼1、中心軸11、驅動繩輪4、太陽齒輪13、單向超越離合器、摩擦制動輪、卷簧2、齒圈10和行星齒輪7組成。
[0019]驅動繩輪4中間設有用於纏繞緩降繩5的繩槽,驅動繩輪的左面裝有卷簧2,驅動繩輪4的右面設有太陽齒輪13,太陽齒輪13與驅動繩輪4為一體構件,且同軸同步轉動;3個行星齒輪7通過固定軸8與行星齒輪支撐板16連接,行星齒輪支撐板與外殼I連接固定;太陽齒輪13與3個行星齒輪7嚙合,3個行星齒輪7與齒圈6嚙合,齒圈6延伸結構松套在中心軸11上;齒圈6通過單向超越離合器與摩擦制動輪連接。
[0020]當驅動繩輪4轉動,太陽齒輪13也同步沿中心軸11同軸轉動,太陽齒輪13帶動三個行星齒輪7轉動,行星齒輪7隻繞其固定軸8自轉且不繞中心軸11作公轉,行星齒輪7帶動齒圈6轉動,齒圈6通過單向超越離合器帶動摩擦制動輪轉動。
[0021]摩擦制動輪由凸塊輪10、連杆15和摩擦塊14組成。凸塊輪10松套在中心軸11上可自由轉動,3根連杆沿徑向與凸塊輪固定連接並向外伸出,3塊弧形的摩擦塊14滑套在連杆15上並可沿連杆滑動。當凸塊輪轉動時,因離心力作用,弧形摩擦塊會沿連杆向外滑動並緊貼在外殼的側壁上,由此產生阻止摩擦塊快速轉動的摩擦力。
[0022]在圖2中,超越離合器由設在太陽齒輪13中心的凹槽9與凸塊輪上的凸塊12構成。凹槽9的輪廓為由3條曲線構成三角形,凹槽9逆時針轉動時會卡住凸塊12的三角形凸起的直角邊,由此凸塊12會被帶動也做逆時針轉動,從而使凸塊12帶動摩擦塊14轉動。當卷簧收回緩降繩時,帶動凹槽9順時針轉動,凹槽的輪廓這時與凸塊12的三角形斜邊接觸,凸塊無法與凹槽9的內凹槽有效卡合,凹槽並不能夠帶動凸塊轉動,摩擦塊也不會轉動。
[0023]緩降繩5纏繞於驅動繩輪4的V型繩槽上,其內端固定在驅動繩輪上,外端從外殼伸出。
[0024]當出現緊急情況時,由於緩降繩5完全纏繞在緩降器內的驅動繩輪上,只是外端從外殼伸出,高樓上逃生者只需抓住緩降繩5的外端,向下跳出,在逃生者的重力的作用下,緩降繩5使得驅動繩輪4旋轉,使太陽齒輪13通過行星齒輪7與齒圈10嚙合傳動,由於位於齒圈10中心的凹槽9與摩擦制動輪的凸塊12構成了超越離合器,齒圈10上的凹槽9逆時針高速旋轉時通過超越離合器帶動摩擦制動輪同速轉動,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使摩擦制動輪外緣處的摩擦塊14與外殼I的側壁接觸並相對滑動產生摩擦力,摩擦力能夠使摩擦制動輪減緩轉動速度,使得抓住緩降繩的逃生者以相對均勻的速度緩緩降落到地面,確保逃生者安全落地。
[0025]為避免緩降繩在救生時發生纏繞或被卡住的現象,本實施例還在驅動繩輪的側面設計了卷簧2。卷簧2的內端與中心軸11固定連接,卷簧2的外端與驅動繩輪4連接。緩降繩5的內端與驅動繩輪連接,緩降繩纏繞在驅動繩輪4的繩槽上後,其外端從外殼的開口向外伸出並從繞過。
[0026]如有逃生者抓住緩降繩5外端下滑時,向外拉出的緩降繩5帶動驅動繩輪4轉動,同時帶動卷簧2收緊蓄能。
[0027]當逃生者到達地面後鬆開緩降繩後,則已經收緊的卷簧2帶動驅動繩輪4反向迴轉,將緩降繩5收回並重新纏繞到驅動繩輪的V型繩槽內。由於驅動繩輪通過太陽齒輪13帶動凹槽順時針反向轉動,使得單向超越離合器與摩擦制動輪脫開嚙合。因此驅動繩輪4隻受到卷簧2的彈力作用而快速迴轉,而此時凸塊輪10不會轉動,因此摩擦塊也不會轉動,也就不會影響驅動繩輪快速迴轉將緩降繩重新纏繞在驅動繩輪的繩槽上。
[0028]由於與驅動繩輪連接的緩降繩通過卷簧的彈性自動而快速回復原來的狀態,可以方便地讓下一個逃生者使用。避免了使用傳統緩降器時緩降繩一端隨逃生者緩慢下降,緩降繩另一端緩慢上升容易被卡套住的問題。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
【權利要求】
1.自回式同軸緩降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3)、外殼(I)、中心軸(11)、驅動繩輪(4)、太陽齒輪(13)、單向超越離合器、摩擦制動輪、卷簧(2)、齒圈(6)和行星齒輪(7); 所述中心軸(11)固定在底座(3)上,驅動繩輪(4)、卷簧(2)、太陽齒輪(13)套裝在中心軸11上; 所述驅動繩輪(4)中間設有用於纏繞緩降繩(5)的繩槽,驅動繩輪的左面裝有卷簧(2),驅動繩輪(4)的右面設有太陽齒輪(13),所述太陽齒輪(13)與驅動繩輪(4)為一體構件,且同軸同步轉動;3個所述行星齒輪(7)通過固定軸⑶與行星齒輪支撐板(16)連接,所述行星齒輪支撐板與外殼(I)連接固定;所述太陽齒輪(13)與3個行星齒輪(7)嚙合,3個行星齒輪(7)與齒圈(6)嚙合,齒圈(6)延伸結構松套在中心軸(11)上; 所述摩擦制動輪包括凸塊輪(10)、連杆(15)和摩擦塊(14);所述凸塊輪(10)、與連杆(15)連接,所述摩擦塊(14)滑套在連杆上並可使摩擦塊(14)沿凸塊輪(10)的徑向滑動;所述凸塊輪(10)松套在中心軸上,凸塊輪(10)上設有凸塊(12); 所述單向超越離合器由設在齒圈(6)延伸結構上的凹槽(9)與凸塊輪(10)上的凸塊(12)構成;當凹槽(9)逆時針轉動與凸塊(12)卡合併驅動摩擦制動輪轉動;當凹槽(9)順時針轉動,則與凸塊(12)脫離且不能驅動摩擦制動輪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回式同軸緩降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卷簧(2)的內端與中心軸(11)固定連接,卷簧(2)的外端與驅動繩輪(4)連接。
【文檔編號】A62B1/10GK103830853SQ201410080376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日
【發明者】姜豐林, 張旭明, 黃濤 申請人:青島億和海麗安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