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蓋鎖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10:32:05
專利名稱:電池蓋鎖持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電池蓋鎖持結構,尤其是關於一種應用於行動電話等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電池蓋鎖持結構。
背景技術:
行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應用日益廣泛,這些可攜式電子裝置多採用電池作為其能量來源。這些電池一般是通過一與可攜式電子裝置機殼機體插接的電池蓋將其裝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中,以給可攜式電子裝置提供電量。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使用過程中,經常需要對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電池進行更換,因此現有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電池蓋一般需要能夠方便地拆卸和裝配,以便更換電池。
現有電池蓋,其形狀一般大致為罩狀,其包括一主片體、 一端部、二側壁及一底壁。所述主片體大致呈矩形板狀,所述二側壁及一底壁分別由該主片體邊緣彎折形成。該底壁兩端分別與所述二側壁相接。該底壁上凸設有二卡鉤,可與行動電話機體的凹槽相卡合;電池蓋相對底壁的端部上延伸有二卡塊,可與行動電話機體卡槽配合。裝配時,先將電池蓋端部、二側壁對準行動電話機體,二卡塊則對準機體的卡槽,再向二卡塊方向推動電池蓋,電池蓋的二卡塊卡於卡槽內,同時側壁貼合於行動電話機體周壁上,電池蓋底壁的二卡鉤卡合於機體的凹槽內。需要拆下電池蓋時,則推動電池蓋,反向進行上述操作步驟即可。
然而,該種結構雖然可以實現隨時拆卸和裝配的功能,但是在蓋體裝置於機體上後,在蓋體相對機體安裝方向上容易出現蓋體與機體的相對滑動現象,鎖持不夠穩定可靠。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防止電池蓋滑動且結構簡單的電池蓋鎖持結構。一種電池蓋鎖持機構,用於可拆卸地安裝一電池蓋於一殼體上,其包括一設於殼體的第一安裝部、 一設於電池蓋的第二安裝部、 一鉸接體和一操作件。該第一安裝部包括一卡合部,該第二安裝部包括一卡合塊,該電池蓋鎖持機構還包括,該鉸接體包括一第一鉸接軸和一與第一鉸接軸相對的二第二鉸接軸,該操作件包括設有二鉸接孔的鉸接端和一與卡合塊卡合的卡扣。該第一鉸接軸可旋轉地裝卸於卡合部內,該二第二鉸接軸可旋轉地裝於鉸接孔內,該操作件蓋於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對合形成的空間內,通過操作件圍繞該第一鉸接軸和第二鉸接軸的轉動完成電池蓋與殼體的鎖持與開啟。相較於現有技術,所述電池蓋鎖持結構通過開啟或閉合所述與鉸接體的配合可旋轉地裝設於殼體和電池蓋的操作件,以實現所述電池蓋與殼體上的拆卸與鎖持,並且電池蓋裝配時較為牢固,在蓋體相對機體安裝方向上不易產生蓋體與機體的相對滑動現象。所述電池蓋鎖持機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圖l是本發明電池蓋鎖持機構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行動電話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圖1所示電池蓋鎖持機構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電池蓋鎖持機構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行動電話的立體組裝圖。圖4是圖3所示的電池蓋鎖持機構沿IV-IV方向的剖視圖,其中電池蓋鎖持機構處於鎖合狀態。
圖5是圖3所示的電池蓋鎖持機構的一解鎖過程剖視圖。
圖6是圖5所示的電池蓋鎖持機構的另一解鎖過程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池蓋鎖持機構,其適用於行動電話、PDA等可攜式電子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將以電池蓋鎖持機構應用於行動電話為例加以說明。
請參閱圖l, 一行動電話100包括一殼體10和一與殼體10相配合的電池蓋20。本發明電池蓋鎖持機構的一較佳實施例包括一設於殼體10上的第一第一安裝部12、 一鉸接體13、 一操作件14和一設於電池蓋20上的第二安裝部121。
所述殼體10大致呈長方體,其具有一面板IOI、沿該面板101周緣垂直彎折的一頂壁102、與該頂壁102相對的一底壁103、 二相對的側壁104、 一配合面106和一容置部108。所述二側壁104均與該頂壁102和底壁103相連接。該配合面106由面板101的一部分外緣凹陷一具有圓滑邊緣的臺階面而形成,以用於配合裝設所述電池蓋20。該容置部108大致呈矩形,凹設於配合面106中部,用於收容電池(圖未示)。該面板101在與容置部108相鄰的一側間隔凹設一對與108相同的凹槽107。該配合面106與殼體10的底壁103相連處的橫向截面上相鄰間隔地凹設有二卡合凹槽109。
所述第一安裝部12設於所述殼體10的面板101鄰近配合面106邊緣中部,其包括一第一容置槽121和設於該第一容置槽121的卡合部122。所述第一容置槽121為一三端封閉一端開口的長方形凹槽,其凹設於面板101上。第一容置槽121設有一第一開口端1211和一缺口1212。該第一開口端1211設於面板101—端與配合面106連接處並與容置部108相通。該缺口1212凹設於第一容置槽121與第一開口端1211相對的槽壁端部。該卡合部122包括二卡持塊1220,該二卡持塊1220為長方形塊狀,相對凸設於第一容置槽121槽底中部位置並與開口端1211平行設置。該二卡持塊1220相對的表面上分別凹設有一卡槽1221,該二卡槽1221為半圓柱形凹槽並相對設置,從而形成一圓柱形容置空間,該圓柱形容置空間軸向貫通該二卡持塊1220,用於與所述鉸接體13配合。
所述鉸接體13大致為一具有缺口的矩形框體,由一具有彈性的橡膠圓柱體彎折而成。其包括一第一鉸接軸131、與該第一鉸接軸131平行的一對第二鉸接軸132、 二相對的連杆133和一缺口134。第一鉸接軸131為一圓柱形杆體,該二連杆133由第一鉸接軸131的兩端向相同方向垂直彎折形成。該二第二鉸接軸132為圓柱形杆體,由該二連杆133遠離第一鉸接軸131的端部相對垂直彎折而成。該二第二鉸接軸132之間形成所述缺口134。該第一鉸接軸131能夠可旋轉地裝設於該二卡槽1221形成的容置空間內。
請一併參閱圖2,所述操作件14為一翻蓋,其包括一大致呈弧形板狀的主體板140、 二鉸接端142和一設於與該二鉸接端142相對的另一端的弧形卡扣143。所述二鉸接端142大致呈矩形塊體狀,相對間隔凸設於主體板140 —端內表面上,該二鉸接端142分別軸向貫通相對開設有一鉸接孔1431。
所述電池蓋20包括一大致呈矩形片狀的主片體201和由主片體201的三個端部彎折延伸形成的二相對側壁202、 一底端壁203。該底端壁203相對兩端均與二側壁202相連接。該電池該的內表面的輪廓與所述配合部106的輪廓相吻合。該電池蓋20還包括一與底端壁203相對的端部204,該主片體201內表面臨近該端部204對應於殼體10上的二凹槽107凸設有二凸塊205。所述電池蓋13的底端壁203上對應於所述殼體10上的二卡合凹槽109間隔地凸設有二卡爪206。所述電池蓋20可拆卸地裝設並罩設於所述殼體10的面板101和容置部108上,所述電池蓋20的側壁202和底端壁203抵持裝設於所述配合面116上。
該第二安裝部21設於所述電池蓋20的主片體201上。該第二安裝部21包括一第二容置槽211和一卡合塊212。該第二容置槽211為一大致呈長方形的凹槽,其對應第一安裝部12的第一容置槽121凹設於主片體201—端中部,該第二容置槽211在端部204的邊緣相對所述第一開口端1211設有一第二開口端2111。該卡合塊212為一長方形塊體,凸設於該第二容置槽211底壁上並擋止第二開口端2111的中央位置。該卡合塊212高度尺寸與所述二卡持塊1220高度相當,用於與所述操作件14的卡扣142卡合。該第二容置槽211的第二開口端2111與第一安裝部12的第一容置槽121的第一開口端相對合,使該第二安裝部21和第一安裝部12形成一空間。操作件14蓋設於第二安裝部21和第一安裝部12形成的空間內將電池蓋20相對殼體10鎖持。
請參閱圖3和圖4,組裝時,先裝配該鉸接體13和操作件14於該殼體10內,將鉸接體13的第一鉸接軸131可旋轉地安裝於第一安裝部12的二卡持塊1220的二卡槽1221。再將該二第二鉸接軸132分別從釋放體14的二鉸接端142的外側可旋轉地裝入鉸接孔1431內,並且該操作件14的設有卡扣142—端與第一安裝部12的第一開口端位於1211同一側。由於第一鉸接軸131相對卡合部122可旋轉帶動第二鉸接軸132相對操作件14可旋轉,從而操作件14便可旋轉地裝設於殼體10的第一安裝部12內。該操作件14的鉸接端142可容置於所述第一容置槽121內,並且與二卡持塊1220呈一定傾斜角度。
然後,將電池蓋20裝配至所述殼體10上,使電池蓋20的端部204的二凸塊205對應插入殼體10面板101—端的二凹槽107,同時下壓並滑動電池蓋20,使設於所述電池蓋20底端壁203上的二卡爪206對應地卡入到殼體10上的二卡合凹槽109內。電池蓋20的二側壁202和底端壁203與殼體10的配合面106相卡持,此時電池蓋罩於容置部108上,並且使所述第二安裝部21上的第二容置槽211的第二開口端2111與所述第一安裝部12上的第一容置槽121的第一開口端1211相對合形成一空間,所述二卡持塊1220與所述卡合塊212平行相對。
最後,旋轉並按壓操作件14使其卡扣142卡於卡合塊212上並蓋於二卡持塊1220上,此時二連接杆133與操作件14的主體板140處於平行狀態,該二第二鉸接軸132將給鉸接端143向遠離卡扣142方向一個力,使鉸接端143帶動主體板140將卡扣142和卡合塊212卡緊,由於從而該操作件14蓋設於第二安裝部21和第一安裝部12形成的空間內並將電池蓋20鎖持於殼體10上
請一併參閱圖5和圖6,當開啟所述電池蓋20時,從第一安裝部12的缺口1212處提起操作件14主體板140設有鉸接端143的一端,此時,第一鉸接軸131和二第二鉸接軸132相對二卡持塊1220旋轉,並且操作件14相對第二鉸接軸132旋轉使鉸接端143轉出第一容置槽121。使操作件l4向電池蓋20方向移動,從而使操作件l4的卡扣142與第二安裝部21的卡塊212解鎖;再從操作件14的卡扣142—端提起並旋轉操作件14,使操作件14遠離電池蓋20的第二安裝部21。該電池蓋20相對殼體10解鎖。最後向殼體20底壁方向滑動電池蓋20,使電池蓋20的二凸塊205從殼體10的二凹槽107中滑出,同時所述電池蓋20底端壁203上的二卡爪206從殼體10上的二卡合凹槽109內滑出,便可取下電池蓋20。
可以理解,所述二卡持塊1220可以為彈性材質;所述每一個卡持塊1220可以由多個間隔排列的凸塊組成,其上屆開設有半圓形凹槽。
所述電池蓋鎖持結構通過開啟或閉合所述與鉸接體13的配合可旋轉地裝設於殼體10和電池蓋30的操作件l4,實現所述電池蓋20與殼體10上的開啟與鎖持。所述電池蓋鎖持機構可防止蓋體相對機體安裝方向上出現的蓋體與機體的相對滑動現象,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池蓋鎖持機構,用於可拆卸地安裝一電池蓋於一殼體上,其包括一設於殼體的第一安裝部和一設於電池蓋的第二安裝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安裝部包括一卡合部,該第二安裝部包括一卡合塊,該電池蓋鎖持機構還包括一鉸接體和一操作件,該鉸接體包括一第一鉸接軸和一與第一鉸接軸相對設置的二第二鉸接軸,該操作件包括設有二鉸接孔的鉸接端和一與卡合塊卡合的卡扣,該第一鉸接軸可旋轉地裝設於卡合部內,該二第二鉸接軸可旋轉地裝於鉸接孔內,該操作件蓋於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上,操作件可繞該第一鉸接軸和第二鉸接軸的轉動,以實現電池蓋與殼體的鎖持與開啟。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合部包 括二相對的卡持塊,該二卡持塊相對的表面上分別凹設有一卡槽,該二卡槽為半圓柱形凹槽 並相對設置,從而形成一圓柱形卡持空間,所述鉸接體的第一鉸接軸可旋轉地裝卸於圓柱形 卡持空間內。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該鉸接體還包 括二相對的連杆和一缺口,第一鉸接軸和第二鉸接軸為圓柱體且具有彈性,該二連杆由第一 鉸接軸的兩端向相同方向垂直彎折形成,該二第二鉸接軸由該二連杆遠離第一鉸接軸的端部 向相同方向垂直彎折而成,所述缺口設於該二第二鉸接軸之間形成。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操作件為 一翻蓋,其還包括一主體板,該二鉸接端間隔凸設於主體板一端內表面上,該鉸接孔分別軸 向貫通開設於二鉸接端上,該卡扣設於主體板與該二鉸接端相對的另一端。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還包 括一面板和一配合面,該配合面凹設一容置部,用以裝設電池;該第一安裝部還包括一凹設 於該面板一端中部的第一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設有一第一開口端,該第一開口端與容置部 相貫通;該二卡持塊凸設於該第一容置槽槽底部中部位置並與開口端平行。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池蓋還 包括一主片體和一端部,該第二安裝部還包括一第二容置槽,該第二容置槽為相對於第一安裝部的第一容置槽凹設於主片體一端中部的凹槽,其相對所述第一開口端設有一第二開口端,該第二開口端設於端部邊緣,該卡合塊凸設於該第二容置槽底壁上並位於第二開口端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還包括沿該面板周緣垂直彎折的一頂壁、與該頂壁相對的一底壁和二相對的側壁,所述二側壁均與該頂壁和底壁相連接;該配合面由面板一端凹陷一臺階面形成,以用於配合裝設所述電池坐皿。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該配合面上凹設一容置部,用以容置電池,該面板與該容置部相鄰的一側間隔凹設二凹槽,該電池蓋的主片體內表面臨近該端部對應於該二凹槽凸設有二凸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池蓋鎖持機構,其特徵在於該殼體的底壁的配合面的橫向截面上相鄰間隔地凹設有二卡合凹槽;該電池蓋還包括一由主片體的三個端部彎折延伸形成的二相對側壁和一底端壁,該底端壁相對兩端均與二側壁相連接,該底端壁上對應於該二卡合凹槽間隔地凸設有二卡爪。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池蓋鎖持機構,其包括一設於殼體的第一安裝部、一設於電池蓋的第二安裝部、一鉸接體和一操作件。該第一安裝部包括一卡合部,該第二安裝部包括一卡合塊,該鉸接體包括一第一鉸接軸和一與第一鉸接軸相對的二第二鉸接軸,該操作件包括設有二鉸接孔和一與卡合塊卡合的卡扣。該第一鉸接軸可旋轉地裝卸於卡合部內,該二第二鉸接軸可旋轉地裝於二鉸接孔內,該操作件蓋於第一安裝部和第二安裝部上,以實現將電池蓋鎖持於殼體上。該電子裝置的鎖持結構使蓋體相對殼體鎖持穩定,又方便蓋體開啟。
文檔編號H05K7/18GK101686272SQ200810304700
公開日2010年3月3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6日
發明者李昌志 申請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