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0:25:15 2
一種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該系統包括提升設備、工作繩、非地面錨點和地面錨點;所述的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機、操控臺及懸吊裝置;所述的工作繩貫穿所述提升設備,其兩端設有連接裝置,通過該連接裝置分別與非地面錨點、地面錨點連接;該救援系統具有結構簡單、穩定,可對超高層建築火場上方的人員物資進行快速救援。
【專利說明】一種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援系統,特別是一種可實現100米以上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的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用地的增加、土地價格的上漲,城市建築不斷升高,100米甚至2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越來越多,空間的開發和利用在帶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建築火災撲救中發揮極其重要作用的外部滅火救援,對於高層建築尤其是超高層建築仍是難以攻克的世界性難題。目前的消防高空救援的雲梯只能達到100米左右,所以超高層建築的消防安全主要依賴於自防自救,這無疑給處於超高層內的人員物資增加了安全風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實現對超高層建築的消防救援,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方便快捷、可實現300米以上高空救援的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超高層救援系統,該救援系統包括提升設備、工作繩、非地面錨點和地面錨點;所述的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機、操控臺及懸吊裝置,該懸吊裝置懸吊於提升機下方,所述操控臺固接於提升機的側面;所述的工作繩貫穿所述提升設備,其兩端設有連接裝置,通過該連接裝置,所述工作繩分別與非地面錨點及地面錨點相固接。
[0006]上述救援系統結構簡單,易於安裝,可在20分鐘內完成使用準備,可根據建築高度選用相應長度工作繩,不受建築高度的限制,可實現300米以上的消防、救援。
[0007]所述的提升設備還設有安全鎖,該安全鎖與提升機相固接,上述的工作繩貫穿該安全鎖;當安全鎖啟動時,該提升設備即被該安全鎖固定在所述工作繩上。即,當提升機失控或超過安全鎖預設的速度時,安全鎖便會啟動,將提升設備鎖死在(工作繩)鋼絲繩上,以保障懸吊裝置中人員、物資的安全。
[0008]上述的工作繩為鋼絲繩,可以為I根或2根,當該工作繩為2根時,其中I根為安全繩。所述的安全繩貫穿安全鎖,其兩端分別通過連接裝置與地面錨點和非地面錨點相固接,所述安全鎖與提升機側面固接,此時,工作繩只貫穿提升機,與安全鎖不發生連接。一旦工作繩意外斷裂,提升機及懸吊裝置會被安全鎖鎖在安全繩上,避免意外發生。當工作繩為I條時,所述安全鎖固接於所述提升機的頂部。
[0009]所述的非地面錨點是指樓頂預設的錨點、或樓頂其他具有一定強度的固定物、及火場上方樓層的牆體,所述的連接裝置可以是連接環,所述的工作繩端頭摺疊,用緊固件將重疊處固定,使工作繩端頭形成環狀套,該環狀套與連接環套設固接。為減小工作繩的磨損,優選在工作繩與連接環間設有墊環,如雞心環。當以牆體或其他固定物為錨點時,可以採用吊帶等物將其纏繞,再將連接裝置與該吊帶連接。
[0010]所述的地面錨點為可移動錨點,如可移動絞盤或載重汽車。可移動錨點便於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工作繩的傾斜角度,靈活方便。所述的工作繩與非地面錨點及地面錨點相固接後,該工作繩與地面間夾角為90?75°。該角度是兼顧工作繩的承重能力及提升設備的爬升距離(即,救援效率),通過大量實驗最終確定的。
[0011]工作繩兩端分別與非地面及地面錨點連接後,根據險情救援需求,移動地面錨點,使工作繩與地面成垂直或具有適當角度的傾斜狀態。傾斜的工作繩可使提升設備遠離火源處,以避免提升設備內的人員被門窗出來的火或煙所傷。
[0012]所述的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機、操控臺及懸吊裝置。其中,所述的提升機由卷繩機、電磁製動電機、減速箱組成(電磁製動電機連接減速箱,減速箱連接卷繩機),為本領域公知設備,具體結構不在贅述。所述的操控臺固接於提升機的側面,工作人員通過該操控臺控制所述提升機的上升、下降或停止。該操控臺還設有遠程遙控接收器,工作人員可在地面遙控提升機工作。所述的懸吊裝置是指掛鈎或吊籃、轎廂等,可根據運送需求選擇使用,該懸吊裝置通過連接環及緩衝裝置懸吊於提升機下方。
[0013]所述的提升機的動力來源可以是蓄電池、燃油或連接電纜,優選更為方便、安全的蓄電池方式供電。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5]1、本實用新型的救援系統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組裝簡便;
[0016]2、本實用新型的救援系統不受建築高度限制,可以完成300米以上建築的消防及救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超聞層救援系統應用不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超高層救援系統的提升設備局部放大圖;
[0019]圖3為本實用超高層救援系統另一實施方式的提升設備局部放大圖。
[0020]附圖標記:
[0021]1-工作繩2-提升機3-操控臺4-懸吊裝置5-安全鎖6_安全繩
[0022]7-地面錨點A-部分提升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1 (本實用超高層救援系統應用示意圖)、圖2(本實用超高層救援系統的提升設備局部放大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超高層救援系統包括提升設備、工作繩1、非地面錨點和地面錨點7 ;所述的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機2、操控臺3、懸吊裝置4及安全鎖5 ;所述的工作繩I有一條,先後貫穿所述的安全鎖5和提升機2,其兩端設有連接環,通過該連接環分別與非地面錨點及地面錨點7固接。
[0026]其中,所述的提升機2由電磁製動電機、減速箱和卷繩機組成。該提升機2頂部固接有安全鎖5,底部通過連接環及緩衝裝置固接有懸吊裝置4,側面設有操控臺3,該操控臺3設有遠程遙控接收器。所述的工作繩I為鋼絲繩,所述懸吊裝置4為吊籃。
[0027]所述的地面錨點7為載重汽車,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可通過該地面錨點7的移動來調整所述的工作繩I與地面間夾角,該角度範圍為90°?75°,以便提升設備遠離危險區域。
[0028]當高層建築發生火情需要救援時,根據高度需要選用適當長度的鋼絲繩,將其一端通過連接環與樓頂固設錨點固接,或先用吊帶纏繞樓頂承載力強的固定物或火場上方樓層的牆體,再將連有鋼絲繩的連接環與吊帶固接;另一端先後貫穿安全鎖5與提升機2後,將其端頭摺疊,用緊固件將重疊處固定,使工作繩端頭形成環狀套,該環狀套與連接環套設固接,所述環狀套與連接環間設有雞心環。通過連接環與載重汽車相固接。根據火災情況,移動載重汽車調整鋼絲繩與地面的夾角(即,使經過火災處鋼絲繩處於安全位置)。救援人員及工具置於吊籃內,通過人工操控或遙控操控臺3使提升設備沿鋼絲繩上升至火災層或火場上方樓層,將被救援人員或物品運至安全地帶,通過所述提升設備的往復運動,完成全部救援工作。
[0029]實施例2
[0030]如圖1 (本實用超高層救援系統應用示意圖)、圖3(本實用超高層救援系統另一實施方式的提升設備局部放大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超高層救援系統包括提升設備、工作繩1、非地面錨點和地面錨點7 ;所述的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機2、操控臺3、懸吊裝置4及安全鎖5 ;所述的工作繩I有兩條,一條貫穿所述的提升機2,另一條貫穿所述的安全鎖5,所述兩條工作繩的兩端均設有連接環,通過該連接環分別與非地面錨點及地面錨點7相固接。
[0031]其中,所述的提升機2由電磁製動電機、減速箱和卷繩機組成。該提升機側面固接有安全鎖5,底部通過連接環及緩衝裝置固接有懸吊裝置,另一側面設有操控臺3。
[0032]所述的地面錨點7為可移動絞盤,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可通過該地面錨點7的移動來調整所述的工作繩與地面間夾角,該角度範圍為90°?75°,以便提升設備遠離危險區域。
[0033]該實施方式的超高層救援系統的應用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工作繩在於地面錨點固接前,安全繩貫穿安全鎖,另一根工作繩貫穿提升機。
【權利要求】
1.一種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系統包括提升設備、工作繩、非地面錨點和地面錨點;所述的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機、操控臺及懸吊裝置,該懸吊裝置懸吊於提升機下方,所述操控臺固接於提升機的側面;所述的工作繩貫穿所述提升設備,其兩端設有連接裝置,通過該連接裝置,所述工作繩分別與非地面錨點及地面錨點相固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提升設備還設有安全鎖。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安全鎖與所述提升機相固接,所述的工作繩貫穿該安全鎖;當安全鎖啟動時,所述提升設備即被該安全鎖固定在所述工作繩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提升機由電磁製動電機、減速箱和卷繩機組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地面錨點為可移動錨點。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地面錨點為可移動絞盤或載重汽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工作繩與非地面錨點及地面錨點相固接時,該工作繩與地面間夾角為90°?75°。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操控臺設有遠程遙控接收器。
【文檔編號】B66B9/06GK204038910SQ201420465518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8日
【發明者】劉志欣 申請人:中際聯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