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角柱狀人工魚礁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6:05:30 1
一種三角柱狀人工魚礁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角柱狀人工魚礁,包括填充框架和支柱,填充框架的底部接有底板,支柱垂直底板並連接在底板底部,填充框架圍成的透水空間內填充有貝殼,填充框架包括兩端的三角錐框架和連接三角錐框架的三角柱框架。本實用新型構成填充框架的三角錐框架和三角柱框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以很好的抵抗海區風浪,而填充的貝殼作為魚礁的主體提升了魚礁的透水性,同時減少了水泥的使用,降低水泥析出物對投礁海區小生境的環境改變,而支柱可以防止貝殼礁的下陷,使其可用空方體積儘可能大,海底與填充框架之間由支柱撐起的空間形成陰影,可以被底棲生物和底層魚類利用,形成一個很好的棲息、繁殖場所。本實用新型可應用於水產養殖。
【專利說明】一種三角柱狀人工魚礁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特別是涉及一種三角柱狀人工魚礁。
【背景技術】
[0002] 人工魚礁是人工投放在水域中,用來改善水域環境、誘集魚類棲息或者繁殖的水 中固定設施。人工魚礁種類繁多,按材料分可為鋼筋混凝土魚礁、鋼製魚礁、玻璃鋼魚礁、竹 制魚礁、木製魚礁和廢棄物魚礁等,此外還有塑料魚礁和石料魚礁等。早期的廢棄物魚礁主 要為廢舊輪胎、廢舊汽車和廢舊船體等,但是這些材料中含有油漆等對環境造成汙染的物 質,因此在一些國家,廢棄物魚礁的使用正在減少甚至被禁止,在材料方面給人工魚礁的建 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 貝殼礁是一種新型環保的人工魚礁,是將廢棄扇貝殼投入海底作為人工魚礁,不 僅可以解決貝殼堆積破壞環境的問題,還可以為海區的漁業貢獻力量。利用貝殼以及其他 輔助材料製作而成的貝殼礁,其原材料取之於海用之於海,增加人工與自然的親和力,遵循 了材料綜合化的原則同時還防止二次汙染的發生。我國的海水貝類養殖歷史非常久,以牡 蠣有代表的貝類養殖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2012年我國海水養殖貝類產量繼續增 長,達到1208. 44萬噸,屬於海水養殖的主要種類。然而現有技術中的貝殼礁主體一般是直 接投放於水體底部,雖然其餌料的附著性較好,但是其形成的陰影效果欠佳,對於魚類的庇 護效果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穩定、有較好庇護 效果三角柱狀人工魚礁。
[0005]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 -種三角柱狀人工魚礁,包括填充框架和支柱,所述填充框架的底部接有底板,所 述支柱垂直底板並連接在底板底部,所述填充框架圍成的透水空間內填充有貝殼,所述填 充框架包括兩端的三角錐框架和連接三角錐框架的三角柱框架。與單純的三角柱框架相 t匕,兩端的三角錐框架更有利於提高結構穩定性,對於抵抗海區風浪和防撞擊有額外的效 果。
[0007]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柱沿填充框架的長度方向布置,且所述 三角錐框架底面的三個端點均對應設有一根支柱,增加魚礁的結構穩定性,所述支柱內設 有鋼筋,提高支柱的支撐力。
[0008]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板上放置有若干網袋,所述網袋中裝載 有貝殼且所述網袋固定連接在填充框架上。
[0009]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三角錐框架和三角柱框架上均連接有所述 網袋,充分利用填充框架的空間。
[0010]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填充框架表面覆蓋有透水網,所述透水網 與底板圍成的空間內填充貝殼。
[00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構成填充框架的三角錐框架和三角柱框架 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以很好的抵抗海區風浪,而填充的貝殼作為魚礁的主體提升了魚礁 的透水性,同時減少了水泥的使用,降低水泥析出物對投礁海區小生境的環境改變,而支柱 可以防止貝殼礁的下陷,使其可用空方體積儘可能大,海底與填充框架之間由支柱撐起的 空間形成陰影,可以被底棲生物和底層魚類利用,形成一個很好的棲息、繁殖場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3] 圖1是填充框架的示意圖;
[0014]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三角柱狀人工魚礁,為上、下兩側結構,上層為填充框架,下層 為支柱1。填充框架的底部接有混凝土底板2,填充框架與底板2圍成透水空間用來填充貝 殼,其包括兩端的三角錐框架3和連接三角錐框架3的三角柱框架4。三角柱框架4是截 面為1. OmX 1. OmX 1. 0m的三角形柱狀結構,長度為20m,每間隔數米設有三角形框架梁8。 支柱1垂直底板2並連接在底板2底部。沿三角柱框架4的長度方向,每個三角形框架梁 8的下方均設有一組支柱1,其長度為lm,內嵌兩根鋼筋以增加強度。同時三角錐框架3底 面的三個端點均設有支柱1。
[0017] 如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例,貝殼的填充方式為網袋式填充。底板2上放置有若干 由漁網編織的網袋5,網袋5中裝載有貝殼且網袋5固定連接在填充框架上。三角錐框架3 和三角柱框架4上均連接有網袋5,充分利用填充框架的空間。
[0018] 如圖3所示的第二實施例,貝殼的填充方式如下:填充框架表面覆蓋有透水網6, 透水網6與底板2圍成的空間內填充貝殼。
[0019] 上述的實施例具有如下優點:
[0020] 1、貝殼礁由廢棄貝殼和少量水泥構成,做到因地制宜將廢棄的貝殼加以利用,同 時還減少了廢棄貝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0021] 2、由於貝殼加入,很大的減少了水泥的使用量,從而減弱水泥對海水環境的改變 (如礁石投放區海水pH的變化),同時可以降低造礁成本,提高效益;
[0022] 3、貝殼是海水貝類生物的外殼,本身就是海洋產物的一種,利用貝殼製作而成的 貝殼礁可以很好的增強人工與海洋的親和性,縮短貝殼礁發揮作用的周期;
[0023] 4、貝殼形狀各式各樣,表面紋路千變萬化,這就大大增加貝殼礁的表面積,為附著 生物提供了很大的附著空間,提升單位礁體附著生物附著量,進而增加餌料生物的生物量, 乃至增加日漸減少的漁業資源量;
[0024] 5、貝殼礁製成三角柱和三角錐形態,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可以很好的抵抗海區風 浪;
[0025] 6、支柱可以減弱貝殼礁的下陷,使礁體的可用空方體積儘可能大;
[0026] 7、海底與填充框架之間由支柱撐起的空間可以很好的被底棲生物和底層魚類利 用,形成一個很好的棲息、繁殖場所;
[0027] 8、貝殼礁相對於混凝土製成的魚礁,提升了礁體的透水性,同時減少了水泥的使 用,降低水泥析出物對投礁海區小生境的環境改變;
[0028] 9、支柱結構增強了在軟質海底的適應性,避免礁體過度下限降低其生態效果。
[0029]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其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 限制。
【權利要求】
1. 一種三角柱狀人工魚礁,其特徵在於:包括填充框架和支柱(1),所述填充框架的底 部接有底板(2),所述支柱(1)垂直底板(2)並連接在底板(2)底部,所述填充框架圍成的 透水空間內填充有貝殼,所述填充框架包括兩端的三角錐框架(3)和連接三角錐框架(3) 的三角柱框架(4)。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柱狀人工魚礁,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柱(1)沿填充框架 的長度方向布置,且所述三角錐框架(3)底面的三個端點均對應設有一根所述支柱(1),所 述支柱(1)內設有鋼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柱狀人工魚礁,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2)上放置 有若干網袋(5),所述網袋(5)中裝載有貝殼且所述網袋(5)固定連接在填充框架上。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三角柱狀人工魚礁,其特徵在於:所述三角錐框架(3)和三 角柱框架(4)上均連接有所述網袋(5)。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柱狀人工魚礁,其特徵在於:所述填充框架表面覆 蓋有透水網(6),所述透水網(6)與底板(2)圍成的空間內填充貝殼。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884433SQ201420158604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明者】王蓮蓮, 陳丕茂, 黎小國, 秦傳新, 袁華榮, 李國迎, 李娜, 羅虹霞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