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鎖式離心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20:06:2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絕緣子更換工具,具體為一種自鎖式離心卡具。
背景技術:
離心卡具是用於輸電線路檢修中更換單片玻璃或瓷質絕緣子的一種金屬卡具,包括用於安裝絕緣子的前卡和後卡,前卡和後卡間設置兩個收緊絲槓,使用時,只需將前卡和後卡卡在待更換絕緣子前後兩片絕緣子鋼帽上,收緊絲槓將待更換絕緣子上的荷載轉移至離心卡上,從而進行絕緣子的更換。
目前,現有的離心卡在用於更換絕緣子過程中,由於絕緣子承受的荷載大,在更換絕緣子時,當絕緣子串鬆弛後,絲槓與前後卡承受絕緣子的全部荷載,取出絕緣子鋼腳側後,需不停旋轉調整絲槓,使前卡和後卡間距增大,才能取出絕緣子的鋼帽側,然而實際操作中,在絕緣子鋼腳側取出後,調整旋轉絲槓,當絲槓在絲槓套筒內的行程移動完後,絲槓容易從絲槓套筒內脫落,致使絕緣子串、導線脫落,將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事故和電網設備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自鎖式離心卡具,該卡具能夠有效防止絲槓脫落,避免絕緣子串斷裂,提高絕緣子更換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自鎖式離心卡具,包括前卡、後卡和收緊絲槓,所述收緊絲槓兩端通過卡具接頭分別與前卡和後卡相連,且收緊絲槓通過螺紋與卡具接頭相連,所述卡具接頭在與收緊絲槓相連處的末端設有自鎖裝置,收緊絲槓在與卡具接頭連接處的末端設有與自鎖裝置匹配的定位裝置,通過自鎖裝置和定位裝置自動將卡具接頭鎖定在收緊絲槓內。
目前,現有的離心卡具在用於更換絕緣子過程中,由於絕緣子串承受的荷載大,在更換絕緣子時,當絕緣子鬆弛後,絲槓與前後卡承受絕緣子的全部荷載,取出絕緣子鋼腳側後,需不停旋轉調整絲槓,使前卡和後卡間距增大,才能取出絕緣子的鋼帽側,然而實際操作中,在絕緣子鋼腳側取出後,調整旋轉絲槓,當絲槓在絲槓套筒內的行程移動完後,絲槓容易從絲槓套筒內脫落,致使絕緣子、導線脫落,將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事故和電網設備事故。
本申請的實用新型人經過對離心卡具各組成部件測試後發現,離心卡具的前卡和後卡由於是預先根據絕緣子的規格批量生產好的,其結構、強度和穩定性較好,在絕緣子更換中不易出現變形或斷裂的情況,且收緊絲槓和卡具接頭自身具有一定強度,也不易出現斷裂的情況。但在更換絕緣子的過程中,需要轉動絲槓搖把,使收緊絲槓相對卡具接頭旋轉以調節前卡和後卡間的距離,便於絕緣子更換,而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間通過螺紋連接,螺紋需要承受一定荷載,當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即將分離時,容易出現因螺紋無法承受應力而導致收緊絲槓從卡具接頭脫離。
本申請實用新型人在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相連處設置了置於卡具接頭末端的自鎖裝置和設於收緊絲槓端部的定位裝置,在收緊絲槓旋轉過程中,當其旋轉至即將與卡具接頭分離時,卡具接頭上的自鎖裝置自動鎖定在收緊絲槓的定位裝置內,因此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的連接中,不僅螺紋承受由於絕緣子重量產生的應力,也通過自鎖裝置和定位裝置承擔了應力,大大提高了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連接可靠性,對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間的連接起保護作用,避免在更換絕緣子過程中收緊絲槓脫落,導致絕緣子斷裂、導線脫落。能夠顯著減小離心卡具的安全隱患,提高絕緣子更換的安全性,適宜廣泛推廣。
所述自鎖裝置包括彈性裝置和圓球,圓球為兩個且固定在彈性裝置的兩端,所述卡具接頭上設有一個徑向的通孔,通孔內橫向設有套管,所述彈性裝置和圓球設於套管內,所述彈性裝置兩側各連接有一個限位套筒。
本實用新型也可省去套管,將彈性裝置和圓球直接設於通孔內。
所述定位裝置為兩個定位凹槽,定位凹槽設置於收緊絲槓內壁。
所述定位凹槽包括用於定位的凹槽端部和便於圓球滑入或滑出凹槽端部的凹槽尾部。
本實用新型中的自鎖裝置主要為彈性裝置和圓球,當收緊絲槓收緊,卡具接頭末端置於收緊絲槓槽孔底部,此時彈性裝置處於壓縮狀態,彈性裝置和圓球均處於套管內,當收緊絲槓旋轉,卡具接頭相對收緊絲槓槽孔向外旋轉,當卡具接頭上的自鎖裝置相對旋轉至定位凹槽的凹槽尾部時,彈性裝置開始向兩側伸展,圓球開始伸出套管外,扭轉收緊絲槓,卡具接頭繼續相對於收緊絲槓向外旋轉,彈性裝置繼續兩側伸展,最終將其兩端的圓球壓入到定位凹槽的凹槽端部,此時限位套筒隨彈性裝置伸展,限位套筒的一端置於套管內,另一端置於定位凹槽內,將卡具接頭鎖定在收緊絲槓內,此時無法再繼續扭轉收緊絲槓,避免收緊絲槓從卡具接頭上脫離。
當需要將離心卡具的前卡和後卡間的距離收緊時,反向旋轉收緊絲槓,卡具接頭相對收緊絲槓槽孔向內旋轉,此時圓球沿著凹槽端部至凹槽尾部的路徑逐漸滑出,彈性裝置逐步壓縮,最終自鎖裝置完全滑出定位裝置,彈性裝置和圓球重新被壓縮在套管內。在保證了收緊絲槓能夠雙向旋轉調節的基礎上確保了收緊絲槓不從卡具接頭上脫落,提高了絕緣子更換的安全性。
所述凹槽端部靠近收緊絲槓外側的側壁與收緊絲槓內壁垂直,凹槽端部遠離收緊絲槓外側的側壁為光滑的弧面,所述凹槽尾部內壁為弧面,凹槽尾部走向與螺紋走向一致,且定位凹槽深度由凹槽端部至凹槽尾部末端逐步減小。
本實用新型的凹槽端部靠近收緊絲槓外側的側壁與收緊絲槓內壁垂直,相比於將凹槽端部靠近收緊絲槓外側的側壁製造成弧面而言,既可以防止圓球沿其繼續向收緊絲槓外側滑動,還可與增大限位套筒與凹槽端部的接觸面,能夠避免限位套筒在與凹槽端部接觸部分被磨損或者因難以承受應力而變形,有效提高了自鎖裝置和定位裝置這一體系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同時,本實用新型中自鎖裝置與定位裝置接觸部分為圓球,定位凹槽的凹槽端部遠離收緊絲槓外側的側壁為光滑的弧面,凹槽尾部內壁為弧面,弧形的接觸面摩擦係數小,有利於自鎖裝置相對定位裝置滑動。凹槽尾部走向與螺紋走向一致,且定位凹槽深度由凹槽端部至凹槽尾部末端逐步減小,便於在收緊絲槓旋轉過程中自鎖裝置沿旋轉方向逐步滑入定位裝置並鎖定,也便於自鎖裝置沿相同的路徑滑出定位裝置。達到輕鬆自鎖並解除自鎖的功能,操作起來省時省力,安全可靠。
優選的,所述凹槽端部深度為圓球半徑的1.1~3.5倍。便於限位套筒能夠穩定的固定在凹槽端部內,增強自鎖限位效果。
所述限位套筒套設於彈性裝置外周,限位套筒內壁中部固定於彈性裝置兩端。保證了當圓球完全陷入凹槽端部時,限位套筒一端置於套管內,另一端置於凹槽端部,保證了自鎖裝置和定位裝置間的有效連接,實現自鎖功能。
優選的,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也可以採用其他彈性性能較好的彈性結構或部件。以滿足自鎖裝置能夠有效的執行其自鎖功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自鎖式離心卡具,通過在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相連處設置了置於卡具接頭末端的自鎖裝置和設於收緊絲槓端部的定位裝置,在收緊絲槓旋轉至即將與卡具接頭分離時,卡具接頭上的自鎖裝置自動鎖定在收緊絲槓的定位裝置內,在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的連接中,不僅僅通過螺紋承受應力,更通過自鎖裝置和定位裝置承擔應力,大大提高了收緊絲槓與卡具接頭連接可靠性,避免在更換絕緣子過程中收緊絲槓脫落,進而導致絕緣子斷裂、導線脫落,顯著提高了絕緣子更換的安全性,適宜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中A處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自鎖裝置和定位裝置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自鎖裝置鎖定在定位裝置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收緊絲槓內壁局部展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自鎖裝置和定位裝置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前卡,2-後卡,3-收緊絲槓,31-螺紋,4-卡具接頭,5-自鎖裝置,51-彈性裝置,52-圓球,53-套管,54-限位套筒,6-定位裝置,61-凹槽端部,62-凹槽尾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自鎖式離心卡具,包括前卡1、後卡2和收緊絲槓3,所述收緊絲槓3兩端通過卡具接頭4分別與前卡1和後卡2相連,且收緊絲槓3通過螺紋與卡具接頭4相連,所述卡具接頭4在與收緊絲槓3相連處的末端設有自鎖裝置5,收緊絲槓3在與卡具接頭4連接處的末端設有與自鎖裝置5匹配的定位裝置6,通過自鎖裝置5和定位裝置6自動將卡具接頭4鎖定在收緊絲槓3內。
所述自鎖裝置5包括彈性裝置51和圓球52,圓球52為兩個且固定在彈性裝置51的兩端,所述卡具接頭4上設有一個徑向的通孔,通孔內橫向設有套管53,所述彈性裝置51和圓球52設於套管53內,所述彈性裝置51兩側各連接有一個限位套筒54。
所述定位裝置6為兩個定位凹槽,定位凹槽設置於收緊絲槓3內壁。
所述定位凹槽包括用於定位的凹槽端部61和便於圓球52滑入或滑出凹槽端部61的凹槽尾部62。
所述凹槽端部61靠近收緊絲槓3外側的側壁與收緊絲槓3內壁垂直,凹槽端部61遠離收緊絲槓3外側的側壁為光滑的弧面,所述凹槽尾部62內壁為弧面,凹槽尾部62走向與螺紋31走向一致,且定位凹槽深度由凹槽端部61至凹槽尾部62末端逐步減小。
所述凹槽端部61深度為圓球52半徑的1.1~3.5倍。
所述限位套筒54套設於彈性裝置51外周,限位套筒54內壁中部固定於彈性裝置51兩端。
所述彈性裝置51為彈簧。
實施例2
如圖1、5和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於:通孔內沒有套管53,彈性裝置51和圓球52直接設於通孔內。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