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自固型齒輥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8:21:00 2
專利名稱:組合自固型齒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組合自固型齒輥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齒輥破碎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組合自固型齒輥。
技術背景[0002]目前國內所使用的齒輥破碎機的齒輥包括輥筒體、多個齒板和定位燕尾板,定位 燕尾板先通過連接件緊固在輥筒體上,然後每塊齒板用兩根斜鐵對緊安裝在輥筒體上,這 種安裝方式給整個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維護和更換齒板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更換破碎機 齒輥的齒板時,齒板極難拆卸,勞動強度大,耗時時間長,效率很低,並且嚴重的影響了生 產,帶來嚴重的損失。實用新型內容[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齒輥破碎機的齒板難以拆卸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 於提供一種組合自固型齒輥,在更換齒板時大大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時間,提高經濟效■、Λfrff. ο[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組合自固型齒輥,所述齒輥包括輥筒 體、齒板、燕尾板,所述燕尾板包括定位燕尾板和滑動燕尾板,所述定位燕尾板固定在輥筒 體外圓周上,所述該滑動燕尾板通過連接件與調節長槽孔相配合固定在輥筒體的外圓周 上,能夠在調節長槽孔中滑動,所述齒板安裝在燕尾板之間。[0005]所述定位燕尾板至少為3個,且定位燕尾板之間設有滑動燕尾板。[0006]所述定位燕尾板與齒板間的空隙裝有斜鐵。[0007]所述連接件外部套有滑套。[0008]所述齒輥還包括擋板,擋板位於所述齒板的兩側,擋板可以預防齒板的側移,並且 防止旋轉中的齒輥因齒板側移而發生相互摩擦。[0009]所述定位燕尾板與所述輥筒體焊接。[0010]所述定位燕尾板通過緊固螺栓與所述定位螺紋孔的配合緊固在所述輥筒體上。[0011]所述滑動燕尾板通過緊固螺栓和螺紋板實現與所述輥筒體連接。[0012]所述齒板採用中等硬度的抗磨材料。[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改變燕尾板與輥筒體的連接方式, 採用滑動燕尾板與定位燕尾板分別與輥筒體連接的方式,並且滑動燕尾板能夠在輥筒體的 圓周方向上滑動,這樣整個齒輥在運行過程中可以自我緊固,另外齒輥在更換齒板時,大大 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時間,並提高了用戶的經濟效益。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輥筒體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6]圖3為圖2的左視圖;[0017]圖中1輥筒體,2定位燕尾板,3第一螺栓,4第一齒板,5滑動燕尾板,6第二螺栓, 7螺紋板,8滑套,9第二齒板,10第三齒板,11第四齒板,12斜鐵,13擋板,14第三螺栓,15 定位螺紋孔,16調節長槽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說明[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包括輥筒體1、齒板、燕尾板,該燕尾板包括定 位燕尾板2和滑動燕尾板5,該定位燕尾板2固定在輥筒體1外圓周上,該滑動燕尾板5通 過連接件與調節長槽孔16相配合固定在輥筒體1的外圓周上,並能夠在調節長槽孔16中 滑動,該齒板安裝在燕尾板之間。[0020]其中,定位燕尾板2均勻安裝在輥筒體1的外圓周上,定位燕尾板2通過第一螺栓 3與該定位螺紋孔15的配合緊固在該輥筒體1上,另外,定位燕尾板2與輥筒體1還可以採 用鉚接的方式連接。[0021 ] 其中,滑動燕尾板5通過第二螺栓6和螺紋板7實現與該輥筒體1連接,一塊螺紋 板7可同時與輥筒體1軸向上的幾個第二螺栓6進行螺紋配合,這樣使得螺紋連接更牢固, 不容易鬆動。[0022]其中,齒板安裝在燕尾板之間,齒板與定位燕尾板2間的空隙裝有斜鐵12。[0023]優選地,該定位燕尾板2至少為3個,且定位燕尾板2之間設有滑動燕尾板5,更優 地定位燕尾板2為4個、6個或8個,在定位燕尾板之間設有一個滑動燕尾板或兩個滑動燕 尾板或三個滑動燕尾板。[0024]優選地,該滑動燕尾板5連接件外部套有滑套8,可以實現滑動燕尾板5在調節長 槽孔16中沿圓周方向滑動。[0025]優選地,該齒輥還包括擋板13,擋板13位於該齒板的兩側,齒板一側的擋板13可 以一體結構也可為分體結構,擋板13可以預防齒板的側移,並且防止旋轉中的齒輥因齒板 側移而發生相互摩擦。[0026]優選地,該齒板採用中等硬度的抗磨材料,齒板在使用過程中,延展變形,燕尾板 只起到相對滑動和固定定位的作用,整體齒輥在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自我壓緊固定。[0027]本實用新型中齒板的安裝過程在輥筒體1上加工出定位螺紋孔15和調節長槽孔 16,將定位燕尾板2用第一螺栓3通過定位螺紋孔15和輥筒體1相連接,緊固後將定位燕 尾板2與輥筒體1焊為一體,然後依次裝上齒板和滑動燕尾板5,滑動燕尾板5用第二螺栓 6和螺紋板7緊固在輥筒體1上,並且第二螺栓6上套有滑套8,使得滑動燕尾板5在輥筒 體1圓周方向上能夠滑動,使得各齒板之間緊密貼靠,然後再用斜鐵12將齒板和定位燕尾 板2塞緊,最後在齒板的兩側裝上防側移的擋板13。[0028]實施例1 以12塊齒板的齒輥為例,[0029]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中輥筒體1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輥筒體1的 圓周方向上均勻設有三個定位螺紋孔15和九個調節長槽孔16,且每相鄰兩個定位螺紋孔 15間所對應的圓心角為120°,在輥筒體1圓周方向上每相鄰兩個定位螺紋孔15間分布有 三個調節長槽孔16。[0030]如圖2、3所示,為具有12塊齒板的齒輥的結構示意圖,在輥筒體1的圓周方向上均勻設有三個定位螺紋孔15和九個調節長槽孔16,並且在輥筒體1的軸向上分別對應每個 定位螺紋孔15和每個調節長槽孔16得位置也分別設有兩個定位螺紋孔15和兩個調節長 槽孔16,定位燕尾板2通過第一螺栓3與定位螺紋孔15的配合固定在輥筒體1上,並且定 位燕尾板2和輥筒體1焊接為一體,滑動燕尾板5通過第二螺栓6與螺紋板7的配合連接 在輥筒體1上,每個螺紋板7上設有3個螺紋孔,可與輥筒體1軸向上的3個螺栓相配合, 這樣連接不容易鬆動,另外第二螺栓6上還套有滑套8,這樣可以使得滑動燕尾板5在輥筒 體1圓周方向上滑動,在定位燕尾板2和滑動燕尾板5之間安裝有齒板,通過滑動燕尾板5 的滑動實現齒板與燕尾板的推緊,燕尾板與齒板間的空隙裝有斜鐵12,並且齒輥的兩側裝 有擋板13,擋板13為一體式結構,可以預防齒板的側移,並且防止旋轉中的齒輥因齒板側 移而發生相互摩擦。[0031]安裝過程先將三件定位燕尾板2用第一螺栓3固定在輥筒體1上,並且將定位燕 尾板2與輥筒體1相焊接,將滑動燕尾板5用第二螺栓6和螺紋板7、滑套8連接在輥筒體1 上,裝上第一齒板4,推緊滑動燕尾板5,並將緊固螺栓緊固,依次裝配第二齒板9、第三齒板 10和第四齒板11並加以緊固,最後用斜鐵12從齒輥的兩端將先前裝配的齒板一起擠進。 按照同樣的方法裝配剩下的齒板,在調整好各齒板的齒距後,在齒輥的兩側裝上擋板13。[0032]在維修和更換齒板時,先卸掉擋板13,用錘敲擊出用斜鐵12擠緊的第四齒板11, 然後鬆動滑動燕尾板5的螺栓就可以輕鬆卸掉第三齒板10、第二齒板9和第一齒板4。[0033]本實用新型可以將齒板的拆裝效率提高90%以上,齒板採用中等硬度的抗磨材 料,齒板在使用過程中,延展變形,整個齒輥結構在運行過程中自我壓緊固定,更換齒板時 大大降低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時間,提高了經濟效益。[0034]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範圍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 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齒輥包括輥筒體、齒板、燕尾板,所述燕尾 板包括定位燕尾板和滑動燕尾板,所述定位燕尾板固定在輥筒體外圓周上,所述該滑動燕 尾板通過連接件與調節長槽孔相配合固定在輥筒體的外圓周上,能夠在調節長槽孔中滑 動,所述齒板安裝在燕尾板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燕尾板至少為3個, 且定位燕尾板之間設有滑動燕尾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燕尾板與齒 板間的空隙裝有斜鐵。
4.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件外部套有 滑套。
5.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齒板的兩側設置 有擋板,擋板可以預防齒板的側移,並且防止旋轉中的齒輥因齒板側移而發生相互摩擦。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燕尾板與所述 輥筒體焊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燕尾板通過緊 固螺栓與所述定位螺紋孔的配合緊固在所述輥筒體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燕尾板通過緊 固螺栓和螺紋板實現與所述輥筒體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自固型齒輥,其特徵在於所述齒板採用中等硬度 的抗磨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組合自固型齒輥,所述齒輥包括輥筒體、齒板、燕尾板,所述燕尾板包括定位燕尾板和滑動燕尾板,所述定位燕尾板固定在輥筒體外圓周上,所述該滑動燕尾板通過連接件與調節長槽孔相配合固定在輥筒體的外圓周上,能夠在調節長槽孔中滑動,所述齒板安裝在燕尾板之間。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改變燕尾板與輥筒體的連接方式,採用滑動燕尾板與定位燕尾板分別與輥筒體連接的方式,並且滑動燕尾板能夠在輥筒體的圓周方向上滑動,這樣整個齒輥在運行過程中可以自我緊固,另外齒輥在更換齒板時,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時間,並提高了用戶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02C4/30GK201815328SQ20102057231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王東善 申請人:王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