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1:12:56 1
專利名稱: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體育運動用品及潛水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遊泳 或潛水用的新型蛙鞋,其通過改良蛙鞋的排水結構,以達到蛙鞋蹼水靈活、 輕巧而省力的功效。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蛙鞋系人們水上活動或水底活動的重要裝備,其結構通常 包括有腳套和蹼水片,並通過腳套穿戴於人們的腳部,利用蹼水片於水中 蹼打水流而獲得前行的動力。當潛水人員穿上該蛙鞋潛入水中,隨著潛水 員雙腳蛙鞋的上下蹼動而完成推進、潛入、浮出等動作。由其作動原理可 知,這些動作幅度的大小是由蛙鞋在水中上下蹼動的頻率、幅度和洩阻狀 況決定的。目前,市面上所見的蛙鞋,多為腳套與蹼水片整片連體式結構, 其排水洩阻方式一般為洞孔式或開叉式,即在蹼水片的中部或前端直接開 口或開洞的結構。然而,此種現有的排水洩阻結構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特別是其排水效率不高,造成用戶在完成踢水動作後而作收腳回擺動作時, 笨重且費力,因此運動員蹼水頻率和靈活性亦受到一定的限制,嚴重影響 蹼動的頻率和幅度,進而影響行進速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 一種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以有效改善蛙鞋的排水洩阻能力,使蛙鞋在 水下運動時更為靈活、輕巧和省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包括腳套和蹼水片,腳套的尾端內凹形 成有用於收納人類腳部的容置腔,該腳套的兩側向前一體延伸出第一龍骨 架和第二龍骨架,該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延伸至超出腳套的前端,蹼 水片設置於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之間,該第一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左側 面之間具有第一排水間隙,於第一排水間隙中設置有多個間距排列的第一 彈性連接條,該第一彈性連接條架設於第一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左側面之間; 第二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右側面之間具有第二排水間隙,於第二排水間隙中 設置有多個間距排列的第二彈性連接條,該第二彈性連接條架設於第一龍 骨架與腳套前端右側面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蹼水片與腳套前端之間具有第三排水間隙, 該第三排水間隙連通於第一排水間隙與第二排水間隙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排水間隙與第二排水間隙於腳套的兩側 對稱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排水間隙中的第一彈性連接條與第二排 水間隙中的第二彈性連接條於腳套的兩側對稱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排水間隙中的第一彈性連接條為三條, 第二排水間隙中的第二彈性連接條為三條。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彈性連接條和第二彈性連接條均為橡膠 材料。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排水間隙中的多個第一彈性連接條為等 間距平行排列。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排水間隙中的多個第二彈性連接條為等 間距平行排列。
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其有益效果在於,其通過合理設置 排水間隙的位置和形狀大小,大大優化了蛙鞋的排水能力,同時結合排水 間隙內間距排列的彈性連接條,利用彈性連接條的彈性復位效果,大大改 善蛙鞋之結構性能,有利於提升運動員蹼水敏感度和靈活性,使其蹼水耗 力少、推進大,具有省時、省力、防疲勞等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立體示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腳套
102、前端左側面 20、蹼水片 31、第一龍骨架 41、第一排水間隙 51、第一彈性連接條
101、腳套前端 103、前端右側面 201、根部 32、第二龍骨架 42、第二排水間隙 52、第二彈性連接條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和圖2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 結構,包括有腳套10和蹼水片20,腳套10的尾端內凹形成有用於收納人類腳部的容置腔11,該腳套10的兩側向前一體延伸出對稱設置的第一龍骨
架31和第二龍骨架32,該第一龍骨架31和第二龍骨架32延伸至超出腳套 10的前端101,蹼水片20設置於第一龍骨架31和第二龍骨架32之間。
特別是,該第一龍骨架31與腳套10前端左側面102之間具有第一排水間 隙41,於第一排水間隙41中設置有多個等間距平行排列的橡膠第一彈性連 接條51,該第一彈性連接條51架設於第一龍骨架31與腳套10前端左側面102 之間,起到彈力復位的作用,且該第一彈性連接條51最好三條,以獲得最 佳的彈力復位效果。
第二龍骨架32與腳套10前端右側面103之間具有第二排水間隙42,於第 一排水間隙41中設置有多個等間距平行排列的橡膠第二彈性連接條52,該 第二彈性連接條52架設於第二龍骨架32與腳套10前端右側面103之間,同樣 起到彈力復位的作用,且該第二彈性連接條52最好三條,以獲得最佳的彈 力復位效果。
以及,於蹼水片20根部201與腳套前端101之間具有第三排水間隙43, 該第三排水間隙43連通於第一排水間隙41與第二排水間隙42之間,以進一
步增大排水間隙的面積,加大排水量。
此外,該第一排水間隙41與第二排水間隙42於腳套10的兩側最好為對 稱設置,其第一排水間隙41中的第一彈性連接條51與第二排水間隙42中的 第二彈性連接條52亦於腳套10的兩側對稱設置,以保證腳套10兩側之排水 平衡性。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其通過合理設置排水間隙的位置和形狀 大小,大大優化了蛙鞋的排水能力,同時結合排水間隙內間距排列的彈性 連接條,利用彈性連接條的彈性復位效果,大大改善蛙鞋之結構性能,有利於提升運動員蹼水敏感度和靈活性,使其蹼水耗力少、推進大,具有省 時、省力、防疲勞等優點。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己,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 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 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 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包括腳套和蹼水片,腳套的尾端內凹形成有用於收納人類腳部的容置腔,該腳套的兩側向前一體延伸出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該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延伸至超出腳套的前端,蹼水片設置於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之間,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左側面之間具有第一排水間隙,於第一排水間隙中設置有多個間距排列的第一彈性連接條,該第一彈性連接條架設於第一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左側面之間;第二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右側面之間具有第二排水間隙,於第二排水間隙中設置有多個間距排列的第二彈性連接條,該第二彈性連接條架設於第一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右側面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其特徵在於所述蹼水片與腳套前端之間具有第三排水間隙,該第三排水間隙連通於第一排水間隙與第二排水間隙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排水間隙與第二排水間隙於腳套的兩側對稱設置。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排水間隙中的第一彈性連接條與第二排水間隙中的第二彈性連接條於腳套的兩側對稱設置。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排水間隙中的第一彈性連接條為三條,第二排水間隙中的第二彈性連接條為三條。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彈性連接條和第二彈性連接條均為橡膠材料。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排水間隙中的多個第一彈性連接條為等間距平行排列。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排水間隙中的多個第二彈性連接條為等間距平行排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蛙鞋之排水結構的改良,包括腳套和蹼水片,該腳套的兩側向前一體延伸出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該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延伸至超出腳套的前端,蹼水片設置於第一龍骨架和第二龍骨架之間,該第一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左側面之間具有第一排水間隙,第二龍骨架與腳套前端右側面之間具有第二排水間隙,於該第一排水間隙和第二排水間隙中分別設置有多個間距排列的彈性連接條。其通過合理設置排水間隙的位置和形狀大小,並結合排水間隙內間距排列的彈性連接條,來有效優化蛙鞋的排水能力、改善蛙鞋之結構性能,有利於提升運動員蹼水敏感度和靈活性,使其蹼水耗力少、推進大,具有省時、省力、防疲勞等優點。
文檔編號A63B31/11GK201389297SQ20092005114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12日
發明者奎 宋 申請人:深圳市富隆特塑膠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