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向門式捕蟑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03:08:52 1
專利名稱:一種單向門式捕蟑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捕捉蟑螂的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單向門式捕蟑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單向門式捕蟑器,其結構多為一個盒狀殼體,殼體上有若干開口,在開口處 設有單向門;該單向門為一個整體的板狀結構,單向門兩側設有可防止蟑螂逃出的隔板。現有的單向門均為一個整體的板狀結構,存在如下不足其一是重量較大,力量小 的蟑螂難以推開;其二是寬度較大,在大蟑螂進入時,小蟑螂可以同時爬出。此外,現有的單 向門式捕蟑器還存在已捕獲的蟑螂不便處理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捕蟑器中整體單向門所存在的重量較大和 大蟑螂進入時縫隙較大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有相對蟑螂來說重量較輕,蟑螂進入時縫隙 較小的單向門的單向門式捕蟑器。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一個殼體,該殼體上設有殼體蓋,殼體下部 設有一個以上的入蟑口,每個入蟑口處都設有單向門,單向門兩側的殼體上設有隔板;該單 向門由兩個以上的片狀結構組成,這種結構比較現有技術中整體板狀結構的單向門,其相 對於蟑螂的重量可大幅度減輕;其上部與橫軸活動連接並通過橫軸連接於入蟑口上部的殼 體內側,其下部傾斜延伸至殼體的內底部。所說的殼體蓋上設有便於處理蟑螂的網狀開口。所說的單向門的下端部設有使蟑螂有縫可鑽和可使內部食物氣味透出的齒形開□。所說的單向門兩側的殼體上設有可遮住單向門的兩側、防止蟑螂爬出的隔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將原有的整體單向門 分割為多個片狀結構,使其相對於蟑螂的重量大大降低,使蟑螂能夠很輕鬆地推開單向門, 有利於提高捕蟑效率,同時,當大蟑螂進入時,其兩側單向門的片狀結構不會打開,可防止 已進入捕蟑器的蟑螂逃出。2、本實用新型直接在盒蓋上開設網狀開口,便於處理已捕獲的 蟑螂,使用更加方便。3、本實用新型採用最簡化設計,使產品成本進一步降低,有利於普及 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單向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圖。圖中1、殼體蓋,2、入蟑口,3、隔板,4、單向門,5、殼體,6、卡扣,7、橫軸,8、鉸鏈,9、網狀開口,10、齒形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在一個盒狀的殼體5的上部設有殼體蓋1,該殼體蓋1通過鉸鏈和卡扣6 與殼體5活動連接,其上部設有便於衝入開水處理蟑螂的網狀開口 ;殼體5的下部設有若干 個入蟑口 2 ;每個入蟑口 2上均設有單向門4,單向門4由兩片以上的片狀結構組成,其上部 與橫軸7活動連接,橫軸7連接在入蟑口 2的上部殼體5的內側;單向門4下部傾斜延伸至 殼體5的底部;單向門4兩側的殼體5上設有隔板3,用以防止蟑螂從側面鑽出;該單向門 4的下端部設有便於食物的氣味散出和便於蟑螂鑽入的齒形開口。圖2中,單向門4由三個平行設置的片狀結構組成,每個片狀結構的上部均與橫軸 7活動連接,其下部傾斜延伸至殼體5的底部,其下端部設有便於蟑螂鑽入的齒形開口 10 ; 橫軸7固定連接於入蟑口上部的殼體5內側;單向門4兩側的殼體5上設有用以防止蟑螂 從單向門4側面鑽出的隔板3。圖3中,殼體蓋1通過鉸鏈8和卡扣6與殼體活動連接,其上部設有網狀開口 9 ; 該網狀開口 9用以在處理已捕獲的蟑螂時,便於衝入開水和防止蟑螂逃出。圖4中,殼體5上部設有殼體蓋1,其下部設有入蟑口 2。捕蟑時,打開殼體蓋1,放入引誘物後關好蓋,將捕蟑器放在蟑螂經常活動的地方 即可;處理蟑螂時,將捕蟑器放在適宜的地方,從網狀開口 9處衝入開水,開水衝入後熱氣 上升,捕蟑器上部的蟑螂會全部落下來,被開水燙死;將捕蟑器中的死蟑螂倒出清理乾淨 後,即可再次使用。
權利要求一種單向門式捕蟑器,包括一個殼體,該殼體上設有殼體蓋,殼體下部設有一個以上的入蟑口,每個入蟑口處都設有單向門,單向門的下端部設有齒形開口,單向門兩側的殼體上設有隔板;其特徵在於該單向門由兩個以上的片狀結構組成,其上部與橫軸活動連接並通過橫軸連接於入蟑口上部的殼體內側,其下部傾斜延伸至殼體的內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門式捕蟑器,其特徵在於所說的殼體蓋上設有網狀開
專利摘要一種單向門式捕蟑器。包括一個殼體,殼體下部開有一個以上的入蟑口,每個入蟑口處都設有單向門,單向門兩側的殼體上設有隔板;其特徵在於,該單向門由兩個以上的片狀結構組成,其上部與橫軸活動連接並通過橫軸連接於入蟑口上部的殼體內側,其下部傾斜延伸至殼體的內底部。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捕蟑器中整體單向門所存在的重量較大、大蟑螂進入時縫隙較大、以及蟑螂不便處理的不足。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整片單向門分為多片,降低了單向門相對於蟑螂的重量,有利於提高捕蟑效率;本實用新型在殼體蓋上設置了網狀開口,便於處理已捕獲的蟑螂;本實用新型採用最簡化設計,使產品成本進一步降低,有利於普及使用。
文檔編號A01M1/02GK201690921SQ2010202005
公開日2011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5日
發明者馮媛, 馮曉明 申請人:馮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