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方鑽刀柄的製作方法
2023-11-10 10:41:22 2
一種方鑽刀柄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方鑽刀柄,包括裝夾柄(1)、與裝夾柄(1)頭部通過螺紋副連接的螺母(2)和一端轉動設置在螺母(2)內用於安裝刀具的軸柄(4),所述的裝夾柄(1)尾部為裝夾端,裝夾柄(1)頭部與尾部形成1°~3°的夾角。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工序複雜、需要增設送料裝置及二次夾裝、加工精度低的缺陷,而且又能加工比較小的零件(一般孔深在10mm以下),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容易拆裝的優點,而且本實用新型變換不同形狀的刀具便可用於加工四方,六角等異型內孔。
【專利說明】一種方鑽刀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方鑽刀柄,屬於機加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當代機械零件加工中,內孔異形件較為常見,針對盲孔則通常採用衝床加工成型,或者是採用相對衝床比較新興的加工技術,如插刀加工等方法,但其不足就是單工序,因此將造成諸多不便。衝床屬於大中型設備,成本相對較高,當目標零件為深IOmm之內的異型盲孔時,如若選擇衝床加工將大大提高加工成本,增加零件成型複雜性。
[0003]衝床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衝床對材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從而得到所要求的形狀與精度,因此必須配合一組模具,將材料置於其中,由機械施加衝裁力,使零件變形。就此可看出,如果使用衝床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內孔異形盲孔件就會存在諸多弊端。首先,衝床存在危險性,加工時需單件上料、裝夾,工序較為複雜;第二,至少必備一套模具(凸模和凹模),而且須有針對性的增設送料裝置,增加加工成本,不適用單件小批量生產的零件;第三,一般衝床為單工序設備,只能加工一個工序,因此零件需要二次裝夾,影響工件精度,增加加工複雜性,大大降低加工效率。
[0004]而如若採用國內相對衝床而言較為先進的其他技術則面臨的問題就是只能單件單加工,這樣雖然解決了採用衝床較為危險的弊端,但是依舊需要單獨安裝加工,依舊無法避免在多工序零件加工時造成的誤差和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對於較為複雜的零件成型,其效率上升不明顯。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鑽刀柄,該方鑽刀柄與數控車系複合工具機(即數控走心機)結合使用,解決現有技術中工序複雜、需要增設送料裝置及二次夾裝、加工精度低等缺陷。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方鑽刀柄,包括裝夾柄、與裝夾柄頭部通過螺紋副連接的螺母和一端轉動設置在螺母內用於安裝刀具的軸柄,所述的裝夾柄尾部為裝夾端,裝夾柄頭部與尾部形成1°?3°的夾角。
[0007]數控走心機結合了車、銑、鏜、鑽孔、攻絲等複雜工藝,外加本實用新型「方鑽刀柄」,又解決了在走心機上加工異型孔的需求。數控走心機擁有多個加工軸向,每個軸向具有不定量的刀具安裝座,結合「方鑽刀柄」的外形大小,可以很好的將兩者結合。由於裝夾柄頭部與尾部夾角的存在,方鑽做偏心夾角軌跡運動,使用時,主軸軸向進給,工件在工具機主軸的帶動下高速旋轉,當工件接觸到刀具時,工件的旋轉帶動刀具運動,由於裝夾柄與軸柄不在同一直線上,致使方鑽刀尖對零件進行不同程度的擠壓,最終達到加工目的,本實用新型與數控走心機結合將本需獨立加工的工序轉換成一次成型。其裝夾部位外形簡單易加工,且適用範圍廣,只需直接裝在工具機刀座上,其本身無需特殊加工,從而在加工設備方面降低了成本,由於利用方鑽後可以在車床上直接加工工件,所以在加工相對複雜的工件時,無需進行二次裝夾,一方面可降低因二次裝夾帶來的精度誤差,同時也能縮短加工時間,簡化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螺母內壁的一端設有螺紋,另一端為光滑端,螺母內腔中設置軸承,軸承的外圈與螺母的光滑端的內壁配合,軸柄的一端安裝在軸承的內圈內,所述的軸柄上靠近裝夾柄的一端設置用於防止軸承內圈軸向竄動的彈性擋圈。
[0009]螺母與裝夾柄頭部螺紋連接,可拆卸的安裝方式,便於日常的更換和維修,裝夾柄頭部與尾部軸線的夾角,使裝夾柄與螺母呈現出一夾角,又因為螺母與軸柄以及刀具中心線重合,所以裝夾柄與刀具也呈現出1°?3°的夾角,達到加工的目的。軸柄與螺母通過軸承連接,既保證軸柄與螺母之間的轉動關係,又減小軸柄轉動的摩擦阻力。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軸承是雙列滾珠軸承,其外圈與螺母的光滑端內壁間隙配合。間隙配合安裝或者返修時容易拆裝。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軸柄安裝刀具的一端設置與刀具垂直的止動螺母。刀具與軸柄頭部是間隙配合,刀具可輕鬆裝入取出,但是間隙配合刀具相對於軸柄又容易發生轉動,且存在刀具容易脫落等弊端,設置止動螺母,防止刀具安裝在軸柄上後與軸柄發生轉動,即保證加工精度,又防止刀具脫落而發生危險。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裝夾柄頭部與尾部的夾角為1.5°?2°。這樣使刀具與裝夾柄之間的夾角為1.5°?2°,該角度範圍即對工件的加工明顯,達到預期的加工效果,又能保證加工比較小的零件時刀具的任性。
[001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工序複雜、需要增設送料裝置及二次夾裝、加工精度低的缺陷,而且又能加工比較小的零件(一般孔深在IOmm以下),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容易拆裝的優點,而且本實用新型變換不同形狀的刀具便可用於加工四方,六角等異型內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反應本實用新型中裝夾柄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反應本實用新型中軸柄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反應本實用新型中螺母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0019]其中:1、裝夾柄;2、螺母;3、軸承;4、軸柄;5、刀具;6、止動螺母;7、彈性擋圈;8、鏜刀座;9、主軸;10、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0021]如圖1至圖4所示的方鑽刀柄,包括裝夾柄1、與裝夾柄I通過螺紋副連接的螺母2和轉動設置在螺母2內用於安裝刀具5的軸柄4,所述的裝夾柄I包括呈1°?3°的夾角頭部與尾部,裝夾柄I的尾部為裝夾端,裝夾柄I的頭部設置外螺紋,螺母2—端設置內螺紋,另一端內壁光滑,螺母2 —端的內螺紋與裝夾柄I頭部的外螺紋相配合,螺母2內不設內螺紋(即內壁光滑)的一端安裝軸承3,軸承3的外圈與螺母2的內壁間隙配合,所述的軸柄4 一端伸入螺母2內部,並設置在軸承3內圈內,且該端設置用於防止軸承3內圈軸向竄動的彈性擋圈7,所述的軸柄4的另一端用於安裝刀具5,且軸柄4安裝刀具5的一端開有一個與刀具垂直的螺紋孔,螺紋孔內設置止動螺母6。
[0022]本實用新型中的軸承3優先選用雙列滾珠軸承,雙列滾軸符合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真理,且避免了使用兩個單列時由於間隙過大可能造成的較大誤差,所以本實用新型以使用雙列滾珠軸承作為最佳的實施利,雙列滾珠軸承的兩端分別由螺母2和裝夾柄I的頭部支撐。
[0023]本實用新型中裝夾柄I的頭部與尾部的夾角為1°?3°,為獲得最好的加工效果,可將夾角限定在1.5°?2。,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以2°作為最佳的實施例。
[0024]本實用新型中由於裝夾柄I的頭部與尾部之間2°夾角的存在,因此刀具5與裝夾柄I的裝夾部分也具有2°的夾角,由此使得刀具與待加工的工件之間的接觸為點接觸,對工件進行擠壓,從而完成內孔的加工。
[0025]將本實用新型的方鑽刀柄安裝在數控走心機上,如圖5所示,方鑽刀柄安裝在鏜刀座8上,用鎖緊螺母鎖緊,待加工工件10預先留有圓孔,工件10裝夾在主軸9中,啟動主軸9,主軸9軸向進給運動並帶動工件10旋轉,當加工工件10與方鑽刀柄的刀具5接觸時,帶動「方鑽刀柄」中的刀具5,工件10與刀具5同步轉動,由於工件10始終在固定行程內勻速前進,刀具5軸向固定不動,所以加工內孔不斷加深,刀具5尖角擠壓工件圓孔,異型孔逐漸成型。就此成型異型孔過程而言,核心原理在於刀具5偏心夾角的軌跡運動,當主軸9帶動工件10高速旋轉並帶動刀具5工作時,軸承3外圈固定,內圈隨加工工件同步旋轉,此時,由於軸承3與裝夾柄I兩零件的中心不在同一中心線上,兩者偏心2°,致使刀具5對零件進行不同程度擠壓,最終達到加工目的。
[0026]以上說明書中未做特別說明的部分均為現有技術,或者通過現有技術既能實現。而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具體實施案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案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都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疇。
【權利要求】
1.一種方鑽刀柄,其特徵在於:包括裝夾柄(I)、與裝夾柄(I)頭部通過螺紋副連接的螺母(2)和一端轉動設置在螺母(2)內用於安裝刀具的軸柄(4),所述的裝夾柄(I)尾部為裝夾端,裝夾柄(I)頭部與尾部形成1°?3°的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鑽刀柄,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螺母(2)內壁的一端設有螺紋,另一端為光滑端,螺母(2)內腔中設置軸承(3),軸承(3)的外圈與螺母(2)的光滑端的內壁配合,軸柄(4)的一端安裝在軸承(3)的內圈內,所述的軸柄(4)上靠近裝夾柄(I)的一端設置用於防止軸承(3)內圈軸向竄動的彈性擋圈(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鑽刀柄,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軸承(3)是雙列滾珠軸承,其外圈與螺母(2)的光滑端內壁間隙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方鑽刀柄,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軸柄(4)安裝刀具的一端設置與刀具垂直的止動螺母(6)。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方鑽刀柄,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裝夾柄(I)頭部與尾部的夾角為1.5°?2°。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鑽刀柄,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裝夾柄(I)頭部與尾部的夾角為 1.5。?2。。
【文檔編號】B23Q3/00GK203665119SQ201320864806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王建飛 申請人:南京建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