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取暖器及其安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22:35:41 2

本發明涉及取暖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取暖器及其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取暖器的熱交換器大多採用鑄鐵成型,熱水或熱蒸汽進入到熱交換器中,通過熱輻射的方式使室內環境溫度得到提高。
現有技術中,取暖器安裝於牆壁上,提供熱水的水管預埋在房間的底面上,由於各個房間的空間布局不同,水管的預埋位置也不同。這樣,安裝取暖器時,可能會造成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
比如,取暖器的接口設置在靠近取暖器左側的位置,水管的預埋位置距離左側牆壁的距離,小於取暖器的接口距離取暖器右側的距離。這樣,就造成了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
因此,如何解決現有技術中,因水管的預埋位置不同,而導致取暖器的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的一種取暖器的安裝結構,其能夠解決因水管的預埋位置不同,而導致取暖器的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安裝結構的取暖器。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取暖器的安裝結構,包括熱交換器,還包括用於將所述熱交換器固定在牆壁上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熱交換器具有能夠與所述第一固定板相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熱交換器處於第一狀態時,所述第一固定板能夠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所述熱交換器處於第二狀態時,所述第一固定板能夠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一狀態和所述第二狀態分別為所述熱交換器的左側和右側互倒位置之前和之後的狀態。
優選地,還包括用於將所述熱交換器固定在牆壁上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熱交換器處於所述第一狀態時,所述第一固定板能夠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能夠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所述熱交換器處於所述第二狀態時,所述第一固定板能夠與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能夠與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位於所述熱交換器的左側面和右側面。
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板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均能夠通過卡扣裝置和/或螺釘相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板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均能夠通過卡扣裝置和/或螺釘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卡扣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上的卡接槽,和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且能夠與所述卡接槽相卡合的卡接凸起。
優選地,所述熱交換器的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均設有第一螺釘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設有能夠與所述第一螺釘孔相對正的第二螺釘孔。
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通過膨脹螺釘與牆壁相連接。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取暖器,包括如上任一項所述的安裝結構。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取暖器的熱交換器通過第一固定板固定在牆壁上,比如,取暖器的熱交換器通過第一連接部與第一固定板相連接,但是,當第一連接部與第一固定板固定連接時,熱交換器設有接水口的一端距離邊側的牆壁較近而導致無法容置取暖器,熱交換器的接水口無法與預埋的水管相連接,此時,只需將熱交換器的左側和右側互倒位置,並通過第二連接部與第一固定板固定連接。如此,避免了因水管的預埋位置不同,而導致取暖器的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取暖器的安裝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取暖器的內部安裝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熱交換器與固定板分解示意圖;
圖1-圖3中:
熱交換器—11、第一固定板—12、邊側牆壁—13、水管—14、第二固定板—15。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在於提供的一種取暖器的安裝結構,其能夠解決因水管的預埋位置不同,而導致取暖器的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另一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安裝結構的取暖器。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實施例不對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內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實施例所表示的構成的全部內容不限於作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發明的解決方案所必需的。
請參考圖1-圖3,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取暖器的安裝結構,包括熱交換器11和第一固定板12,其中,第一固定板12用於與牆壁固定連接,熱交換器11連接在第一固定板12上,以將熱交換器11固定在牆壁上。
需要說明的是,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熱交換器11具有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均能夠與第一固定板12固定連接。
熱交換器11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一固定板12能夠與第一連接部連接;熱交換器11處於第二狀態時,第一固定板12能夠與第二連接部連接;其中,上述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分別為熱交換器11的左側和右側互倒位置之前和之後的狀態。
比如,第一固定板12在固定安裝至牆壁之後,熱交換器11的第一連接部能夠與第一固定板12連接,當熱交換器11的左側和右側互倒位置之後,熱交換器11的第二連接部與第一固定板12對應、並能夠連接在第一固定板12上。
如此設置,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取暖器的熱交換器11若通過第一連接部與第一固定板12相連接時,熱交換器11設有接水口的一端距離邊側牆壁13較近,而導致無法容置取暖器,熱交換器11的接水口無法與預埋的水管14相連接,此時,只需將熱交換器11的左側和右側互倒位置,互倒位置之後,熱交換器11的原左側處於右側位置,原右側處於左側位置,這樣原靠近邊側牆壁13的一側遠離了邊側牆壁13,邊側牆壁13不會影響熱交換器11的安裝,並且熱交換器11能夠通過第二連接部與第一固定板12固定連接。如此,避免了因水管14的預埋位置不同,而導致取暖器的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優選方案中,還包括用於將熱交換器11固定在牆壁上的第二固定板15。熱交換器11同時能夠與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相連接,以提高熱交換器11的安裝穩定性。而且,當熱交換器11處於第一狀態時,第一固定板12能夠與第一連接部連接,且第二固定板15能夠與第二連接部連接。熱交換器11處於第二狀態時,第一固定板12能夠與第二連接部連接,且第二固定板15能夠與第一連接部連接。
如此設置,熱交換器11的左側和右側互倒位置之前,第一固定板12與第一連接部連接,且第二固定板15與第二連接部連接,互倒位置之後,第一固定板12與第二連接部連接,且第二固定板15與第一連接部連接。即使在熱交換器11的左側和右側互倒位置之後,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依然能夠對熱交換器11進行可靠地固定。
另外,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熱交換器11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可以分別位於熱交換器11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分別連接在熱交換器11的左右兩側。
具體地,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可通過卡接、螺釘連接、或者卡接和螺釘連接相結合的方式與熱交換器11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連接。
比如,熱交換器11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均設有卡接槽,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均設有能夠與卡接槽相卡合的卡接凸起。如此設置,可熱交換器11可通過卡接凸起與卡接槽相配合的方式定位在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上。
進一步地,熱交換器11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均設有第一螺釘孔,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均設有能夠與第一螺釘孔相對正的第二螺釘孔。如此設置,通過卡接凸起和卡接槽進行定位後,再通過插裝於第一螺釘孔和第二螺釘孔的螺釘將熱交換器11進一步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上,有效提高了連接可靠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板12和第二固定板15優選地通過膨脹螺釘與牆壁相連接,以保證固定板的連接可靠性。
本具體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取暖器,包括如上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安裝結構。
如此設置,本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取暖器,其能夠解決因水管14的預埋位置不同,而導致取暖器的安裝空間不足的問題。該有益效果的推導過程與上述取暖器的安裝結構所帶來的有益效果的推導過程大體類似,故本文不再贅述。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