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用空氣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9 10:21:12
專利名稱:輸液用空氣淨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
長期以來,使用輸液器輸液時,插瓶針上進氣通道的進氣孔與空氣直接相通,容易將空氣中的微粒及微生物輸入體內,而對人體產生危害。例如,會引起熱原反應、血栓、靜脈炎、肉芽腫、菌血病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臨床上在插瓶針進氣口外連接一進氣管,在進氣管口放置泡沫塑料或無紡布進行過濾,因其孔徑較大,對空氣的淨化效果差。如CN2118536U、CN2136041Y及CN2169432Y均採用微孔濾膜,雖在濾膜孔徑較小時可以取得較好的淨化效果,但使輸液流速減慢較大;若藥液回流,還會降低濾材的通透性,而進一步減慢輸液流速。二是採用液體進行過濾。這種方式過濾效果較好,且可以保持輸液流速不減慢,但仍有一定缺陷。如CN2144516Y在使用時從與空氣相通的注入孔加液,這樣則需另外配備註射器注液,操作也較複雜。又如CN2122641U在使用時須將空氣過濾器進氣口朝上,並擠壓滴瓶,使藥液從輸液瓶進入過濾器,然後同時將過濾器進氣口向下及鬆開滴瓶,否則就會造成過濾器中的藥液回流或藥液外流。再如CN2136042Y在使用時,擠壓滴瓶,容易造成藥液外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用於輸液的、在使用輸液器時由藥液淨化空氣、操作簡單、且藥液不外流的輸液用空氣淨化器。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空氣淨化器具有上瓶體,上瓶體上部開有進氣口,下部具有回流管口,回流管口上密閉結合有回流管,回流管置於下瓶體的腔內,下瓶體的上部設有通向瓶體外的通氣口,下瓶體的上埠與回流管的外側密閉結合或與上瓶體的下部外側圍繞回流管周圍的部分密閉結合。
上述下瓶體的上埠與上瓶體的下部外側圍繞回流管周圍的部分的密閉結合,是下瓶體的上埠與上瓶體的底部的密閉結合或與上瓶體下端的外側面的密閉結合。
上述下瓶體的上埠與上瓶體的底部的密閉結合為,下瓶體的上埠與上瓶體底部邊緣的、使上、下瓶體側壁連為整體的一體式結合。
上述通氣口設在下瓶體的上部的側壁上。
上述通氣口由通氣通道口和通氣通道組成,上瓶體底部設有通氣通道口,在通氣通道口上密閉結合有設在上瓶體內的與上瓶體隔絕的通氣通道,通氣通道從上瓶體的側壁上或頂部伸出。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1)具有本實用新型的輸液器在使用時,空氣淨化器過濾空氣徹底,能將所通過的空氣中的微粒和微生物濾去;(2)具有本實用新型的輸液器用藥液作為濾液,操作簡便,且藥液不外流;(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方便,成本低廉。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用於輸液器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應用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輸液用空氣淨化器。
由
圖1,用聚丙烯粒料分別注塑成如圖所示的上瓶體11及下瓶體13。注塑時上瓶體11與回流管12注塑成一體。上瓶體11頂部開有進氣口111,底部具有回流管口112。回流管口112上連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置於下瓶體13的腔內,且回流管12的下管口在下瓶體腔內的下部。下瓶體13的上部側壁上設有通向瓶外的通氣口14,下瓶體13的上埠與回流管12的外側密閉配合,並用環已酮粘合固定。形成了從上瓶體進氣口111經上瓶體內腔、回流管12、下瓶體內腔至通氣口14的通道。
實施例2,輸液用空氣淨化器。
由圖2,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用聚丙烯粒料分別注塑成如圖所示的上瓶體11及下瓶體13。注塑時,上瓶體11與回流管12注塑成一體。下瓶體13的上埠與上瓶體11的底部外側圍繞回流管12頂部周圍的部分用環已酮粘合密閉固定在一起。
實施例3,輸液用空氣淨化器。
用聚丙烯粒料注塑成如圖所示的一體式的空氣淨化器。上瓶體11的體積略小於下瓶體13的體積。分隔板15是上瓶體11的底板。上瓶體11頂部開有進氣口111。分隔板15上設有回流管口112。回流管口112上連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置於下瓶體13的腔內,且回流管12的下管口在下瓶體13腔內的下部。下瓶體13上部側壁上設有通向瓶體外的通氣口14,下瓶體13的上埠與上瓶體11底部邊緣連為一體。
實施例4,輸液用空氣淨化器。
由圖4,其餘同實施例3。不同之處在於用聚丙烯粒料注塑成如圖4所示的一體式的空氣淨化器。通氣口14由通氣通道口141和通氣通道142組成。分隔板15上開有通氣通道口141。在通氣通道口141上連有設在上瓶體11腔內的與上瓶體11隔絕的通氣通道142。通氣通道142從上瓶體11的側壁上伸出。
應用例,帶有輸液用空氣淨化器的輸液器。
由圖3及圖5,取由實施例3所製得的空氣淨化器1。用聚丙烯粒料分別製成如圖所示的連通管2、上輸液管4、滴管5、下輸液管7、終端濾器8的上座與下座。用ABS塑料注塑成具有輸液及通氣雙通道的插瓶針3。購置靜脈針9和塑料止水夾6。連通管2的一端與空氣淨化器1的通氣管14的外側密閉配合,另一端與插瓶針3的進氣通道口的外側密閉配合。上輸液管4的上端與插瓶針3的輸液通道口的外側密閉配合,下端與滴管5頂部接口的外側密閉配合。下輸液管7的一端與滴管5底部接口的外側密閉配合,另一端與終端濾器8上座的接口的外側密閉配合。終端濾器8的上座和下座相互密閉配合。終端濾器8的腔內設有微孔濾膜作為濾材。上述密閉配合均採用環已酮粘合加固。止水夾6夾在下輸液管7的管體上。靜脈針9的後部接口套在終端濾器8的下座的接口上,兩者為密閉緊配合。
由圖5,插瓶針3插在輸液瓶的瓶塞中。先將止水夾6關閉,再擠壓滴管5,使滴管5中的空氣進入輸液瓶中,而使輸液瓶中的壓力增大,而使輸液瓶中的藥液通過插瓶針3的進氣通道31和連通管2由通氣口14進入輸液用空氣淨化器1的下瓶體13中。當藥液液面高於回流管12的下管口時,藥液經回流管12進入上瓶體11中,直至輸液瓶中的壓力與外界相等。此時鬆開滴管5,則在滴管5內產生負壓,使輸液瓶中的藥液順插瓶針3的輸液通道32住下流入至滴管5中,使輸液瓶壓力降低,而使上瓶體11中的藥液經回流管12進入下瓶體13,直至使輸液瓶中的壓力與滴管中的壓力和外界相等。打開止水夾6,則藥液從靜脈針9中流出。此時滴管5中產生負壓,而使輸液瓶中的藥液順輸液通道32住下流至滴管5中,使輸液瓶內產生負壓。此時外界空氣則進入上瓶體11,並經過下瓶體13中的藥液過濾,由通氣口14進入插瓶針3的進氣通道31,再進入輸液瓶中。周而復始,達到輸液時對進入輸液瓶中的空氣淨化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輸液用空氣淨化器,其特徵在於,具有上瓶體(11),上瓶體(11)上部開有進氣口(111),下部具有回流管口(112),回流管口(112)上密閉結合有回流管(12),回流管(12)置於下瓶體(13)的腔內,下瓶體(13)的上部設有通向瓶體外的通氣口(14),下瓶體(13)的上埠與回流管(12)的外側密閉結合或與上瓶體(11)的下部外側圍繞回流管(12)周圍的部分密閉結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用空氣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下瓶體(13)的上埠與上瓶體(11)的下部外側圍繞回流管(12)周圍的部分的密閉結合,是下瓶體(13)的上埠與上瓶體(11)的底部的密閉結合或與上瓶體(11)下端的外側面的密閉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液用空氣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下瓶體(13)的上埠與上瓶體(11)的底部的密閉結合為,下瓶體(13)的上埠與上瓶體(11)底部邊緣的、使上、下瓶體側壁連為整體的一體式結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輸液用空氣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氣口(14),設在下瓶體(13)的上部的側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輸液用空氣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通氣口(14)由通氣通道口(141)和通氣通道(142)組成,上瓶體底部設有通氣通道口(141),在通氣通道口(141)上密閉結合有設在上瓶體(11)內的通氣通道(142),通氣通道(142)從上瓶體(11)的側壁上或頂部伸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本實用新型的空氣淨化器具有上瓶體(11)和下瓶體(13),上瓶體下部具有回流管並設在下瓶體腔內,而使上、下瓶體相連通,形成從上瓶體進氣口(111)經上瓶體內腔、回流管(12)、下瓶體內腔至通氣口(14)的通道。本實用新型用於輸液器後,該輸液器使用時由空氣淨化器中的藥液淨化空氣,且操作簡單,空氣淨化器中的藥液不外流。
文檔編號A61M5/165GK2243308SQ95239679
公開日1996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1995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1995年4月22日
發明者瞿發林, 錢毓洲 申請人:瞿發林, 錢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