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菜籽播種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1:28: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工具領域,具體為一種菜籽播種工具。
背景技術:
現如今,蔬菜大面積種植中播種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操作,然而農村中小型蔬菜種植中,由於規模、山區或丘陵等特殊地形的限制以及生產投入等限制,大部分仍採用手動直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手動直播為採取手撒或直播工具將菜籽撒播在修整好的土地上,目前來說,手撒菜籽的方式效率低,且菜籽撒播不均勻,導致後續種苗生長疏密不均,影響種苗的健康生長,部分農戶後續需要人工移栽並調整種苗的間距,浪費人工,並且移栽過程中會降低幼苗的成活率,而現有技術中的直播工具多為種子筒和操作杆並列配合的方式,其結構複雜,操作繁瑣,不利於推廣使用,因此若發明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利的菜籽播種裝置,解決目前菜籽播種效率低、播種不均勻,且操作繁瑣的問題,則能提高播種效率的同時,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菜籽播種工具,以解決菜籽手動直播的過程中菜籽播種效率低、播種不均勻且操作繁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菜籽播種工具,包括種子筒和手柄,種子筒為底部開口的中空柱體結構,種子筒內的中部和底部分別設置有可拆卸固定的第一篩網和第二篩網,所述手柄與種子筒頂部一體成型,手柄上設置有與種子筒內部連通的豎向通槽,手柄頂部通過蓋體進行封口。
進一步地,所述豎向通槽底部設置成外喇叭狀並延伸至種子筒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篩網和第二篩網均為不鏽鋼篩網,且篩孔孔徑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種子筒內部周向設置有卡塊,卡塊上固定設置有豎向螺杆,所述第一篩網邊緣處設置有對應的螺孔,第一篩網套設於豎向螺杆上後通過螺母進行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種子筒底部設置有環狀底座,環狀底座與種子筒底部螺旋連接,所述第二篩網通過螺栓組件固定於環狀底座上。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菜籽播種工具,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根據不同的菜籽選擇合適大小的第一篩網和第二篩網並將其安裝於種子筒上,將種子從手柄頂部倒入並通過蓋體進行封口後即可進行播種,播種過程中水平晃動本實用新型即可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土壤上,從而使後續種苗分布疏密得當,減少了人工移苗的繁瑣,方便快捷高效,並且播種前對種子起到一定的篩選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蓋體;2、手柄;3、種子筒;4、豎向通槽;5、第一篩網;6、第二篩網;7、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的一種菜籽播種裝置的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可用於菜籽、花種等顆粒較小的種子的播種,本實施例包括種子筒3和手柄2,種子筒3為底部開口的中空柱體結構,其內部中央設置有水平固定的第一篩網5,底部則水平固定有第二篩網6,其中第一篩網5通過與種子筒3內壁上的卡塊(圖示未標出)進行固定,種子筒3內部的卡塊周向設置,卡塊上固定設置有豎向螺杆,第一篩網5邊緣處設置有對應的螺孔,第一篩網5從種子筒3底部進入套設於豎向螺杆上並通過螺母進行固定,而第二篩網6則通過環狀底座7進行固定,環狀底座7與種子筒3底部螺旋連接,第二篩網6通過螺栓組件固定於環狀底座7上,第一篩網5和第二篩網6為孔徑一致的不鏽鋼篩網,當對白菜種子進行播種時,第一篩網5和第二篩網6均選取30目的不鏽鋼篩網即可,而手柄2與種子筒3頂部一體成型,手柄2內部設置有連通種子筒3內部的豎向通槽4,如圖1所示,豎向通槽4底部延伸至種子筒3內部並設置成外喇叭狀,從而使種子進入時手柄2頂部則通過蓋體1進行封口,蓋體1和手柄2頂部螺紋連接,本實施例外形設置成圓形印章狀,方便手持和操作,本實施例在操作時先根據種子大小選擇合適篩選尺寸的第一篩網5和第二篩網6,將第一篩網5和第二篩網6分別固定安裝於種子筒3上後,取下蓋體1,將種子放入,種子經過豎向通槽4的緩衝並進入種子筒3內部,蓋上蓋體1,使用時左右晃動本實施例,種子筒3內的菜籽相互碰撞並通過篩孔均勻有序的撒播在土地上,比傳統的手撒方式更為方便快捷,使用完畢後將種子筒3內篩選出來的雜質倒出即可。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