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發送裝置、接收裝置、發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2023-11-10 16:36:57

專利名稱:發送裝置、接收裝置、發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送裝置、接收裝置、發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行動電話系統、無線LAN (Local Area Network)等無線通信系統被廣泛利用。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在通信裝置之間除了收發用戶數據之外,有時還收發各種控制信號、控制信息。通信裝置通過使用控制信號、控制信息,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控制。例如,有一種移動臺將測距碼(ranging code)發送給基站,基站根據測距碼的接收結果,對移動臺的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控制的處理。而且,還有一種移動臺將表示無線質量的測定結果的信息報告給基站,基站根據測定結果,來決定用戶數據的調製方式的處理。另外,有一種移動臺將表示頻帶請求的信息發送給基站,基站根據頻帶請求對移動臺分配無線資源的處理(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2)。# # ^lJ i K 1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 "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 IEEE802. 16-2004.非專利文獻 2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Part 16: Air Interface for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 IEEE802. 16e-2005.但是,如果分別獨立地執行上述那樣的各種控制,則在通信裝置間收發大量的控制信號、控制信息,為此會消耗很多的無線資源。因此,成為為了收發用戶數據而能夠分配的無線資源減少,無線通信的吞吐量(throughput)降低的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鑑於這樣的問題點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高效進行通信控制的發送裝置、接收裝置、發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提供的發送裝置具有選擇部,其選擇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的發送區域所包含的任意一個區域;和發送部,其使用被選擇部選擇出的區域來發送第1信號,選擇部根據能夠向第1信號的發送對象傳遞的多種信息中要傳遞的信息的種類來進行選擇。而且,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提供的發送裝置具有測定部,其測定無線質量;選擇部,其根據由測定部測定出的無線質量來選擇任意一個發送區域;以及發送部,其使用被選擇部選擇出的發送區域來發送信號。並且,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提供的發送裝置具有發送部,其根據報告信息,利用作為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而被通知的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來發送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和控制部,其進行如下控制利用多個發送區域中規定的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來使發送部發送第2處理中使用的信號。另外,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提供的發送裝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的發送區域所包含的任意一個區域中,由發送裝置發送的第1信號;和處理部,其利用多種信息中根據接收部接收到第1信號的區域而確定的信息,進行第2處理。而且,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提供的發送裝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來自發送裝置的信號;和控制部,其基於根據接收部接收到信號的區域而確定的無線質量,來控制與發送裝置的通信。並且,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提供的發送裝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第1信號,其中,第1信號是利用作為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進行通知的多個發送區域中的、 規定發送區域而被發送的信號;和處理部,其根據第1信號的接收,進行第1處理;接收部接收利用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而發送的信號,處理部根據利用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而被發送的信號的接收,進行第2處理。根據上述發送裝置、接收裝置、發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能夠高效地進行通信控制。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徵以及優點,能夠根據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表示的附圖和相關聯的以下說明而變得更加明了。


圖1是表示發送裝置以及接收裝置的圖。
圖2是表示移動通信系統的系統構成的圖。
圖3是表示基站的框圖。
圖4是表示移動臺的框圖。
圖5是表示無線幀的構造例的圖。
圖6是表示測距區域的第1構造例的圖。
圖7是表示時隙定義表的第1數據結構例的圖。
圖8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移動臺處理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基站處理的流程圖。
圖10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時序圖(sequence chart)。
圖1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另一時序圖。
圖12是表示時隙定義表的第2數據結構例的圖。
圖13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移動臺處理的流程圖。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基站處理的流程圖。
圖15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時序圖。
圖16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移動臺處理的流程圖。
圖17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基站處理的流程圖。
圖18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時序圖。
圖19是表示時隙定義表的第3數據結構例的圖。
圖20是表示測距區域的第2構造例的圖。
圖21是表示測距區域的第3構造例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詳細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發送裝置以及接收裝置的圖。在該通信系統中,發送裝置1可以利用發送區域3對信號進行發送。接收裝置2可以接收經由發送區域3而發送來的來自發送裝置1的信號。發送區域3中包括多個區域。在圖1的例子中,包括區域#0 #8這9個區域。發送裝置1通過利用發送區域3中包括的區域#0 #8中的任意一個來發送信號, 對接收裝置2傳遞信息。例如,通過預先使無線質量與區域#0 #8對應,能夠使由發送裝置1測定的無線質量帶有發送信號的區域地傳遞給接收裝置2。另外,通過預先使頻帶尺寸與區域#0 #8對應,能夠使從發送裝置1向接收裝置2的頻帶請求帶有發送信號的區域地傳遞到接收裝置2。其中,對應可以預先靜態地決定,也可以由發送裝置1或者接收裝置 2動態地決定。此時,發送裝置1也能夠發送在規定的處理中使用的信號,作為通過區域#0 #8 中的任意一個來進行發送的信號。例如,在考慮測距處理的情況下,發送裝置1可以通過區域#0 #8中的任意一個來發送測距碼。換言之,也能夠利用用於對第1處理所使用的信號進行發送的發送區域3,將第1處理以外的第2處理用的信息傳遞給接收裝置2。接收裝置2對是通過發送區域3中包括的區域#0 #8中的哪一個來接收來自發送裝置1的信號進行判定。然後,根據判定出的區域,確定從發送裝置1傳遞來的信息。例如,通過預先使無線質量與區域#0 #8對應,能夠確定由發送裝置1測定出的無線質量, 從而控制在發送裝置1中應用的調製方式。另外,通過預先使頻帶尺寸與區域#0 #8對應,能夠確定來自發送裝置1的頻帶請求的內容,從而對頻帶向發送裝置1的分配進行控制。此時,接收裝置2還能夠利用通過區域#0 #8中的任意一個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其他處理。例如,在接收到測距碼的情況下,接收裝置2根據測距碼的接收結果,能夠控制發送裝置1的發送功率、發送定時。換言之,經由用於從發送裝置1接收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3,還能夠從發送裝置1接收第1處理以外的第2處理用的信息。此外,還能夠在包含發送裝置1的多個發送裝置中共享發送區域3。該情況下,作為由發送區域3發送的信號,可以考慮使用能夠識別各發送裝置的信號。能夠識別各發送裝置的信號可以預先靜態地決定,也可以由接收裝置2動態地分配。在通過同一區域發送了多個發送裝置的信號的情況下,還能夠使接收裝置2可以對來自各發送裝置的信號加以區別。為了防止發送所使用的區域出現偏差,可以使區域#0 #8與要傳遞的信息的對應按發送裝置而不同。根據這樣的發送裝置1,按照要向接收裝置2傳遞的信息選擇區域#0 #8中的任意一個,來發送信號。另外,根據接收裝置2,基於對來自發送裝置1的信號進行接收的區域,來判斷從發送裝置1傳遞來的信息。由此,能夠從發送裝置1向接收裝置2高效地傳遞信息。例如,可抑制所使用的無線資源量,從而提高兩裝置間的通信的吞吐量。此外,還可以考慮接收裝置2根據報告信息,來通知多個發送區域作為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發送裝置1使用被通知的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例如, 接收裝置2對發送裝置1指定的發送區域),發送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而且,發送裝置1也可以使用被通知的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發送第2 處理中使用的信號(例如與第1信號相同的信號)。與此相對,可以認為接收裝置2在利用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接收到信號時,進行第1處理,在利用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接收到信號時,進行第2處理。即,即便是第1處理(例如測距處理)中使用的發送區域,規定的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也能夠用於第2處理(例如無線質量的報告、頻帶請求等)。接下來,針對將上述的通信方法應用到移動通信系統的上行鏈路的情況,即將發送裝置1的發送方法用於移動臺、將接收裝置2的接收方法用於基站的情況更加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是,上述的通信方法也可以用於下行鏈路,此外,還可以應用在固定無線通信系統等其他種類的通信系統中。[第1實施方式]圖2是表示移動通信系統的系統構成的圖。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具有基站100以及移動臺200、200a、200b。基站100是能夠與移動臺200、200a、200b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通信裝置。基站 100通過下行鏈路(從基站100向移動臺200、200a、200b的方向的無線鏈路)來發送目的地為移動臺200、200a、200b的數據。而且,基站100通過上行鏈路(從移動臺200、200a、 200b向基站100的方向的無線鏈路)來接收移動臺200、200a、200b發送的數據。另外,基站100還能夠與未圖示的上位站(例如無線網絡控制裝置)、其他的基站進行通信。移動臺200、200a、200b是能夠與基站100進行無線通信的無線終端裝置。移動臺 200,200a,200b例如是行動電話機。移動臺200、200a、200b通過上行鏈路向基站100發送數據。另外,移動臺200、200a、200b通過下行鏈路從基站100接收自身地址的數據。這裡,在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中,設成主要在基站100側進行無線通信的控制。即,基站100控制移動臺200、200a、200b的發送功率以及發送定時。而且,基站 100根據由移動臺200、200a、200b測定出的下行鏈路的無線質量,控制調製方式。另外,基站100基於來自移動臺200、200a、200b的頻帶請求,分配上行無線資源。其中,基站100與移動臺200、200a、200b例如能夠按照IEEE802. 16的標準進行無線通信。作為通信方式,可考慮採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通信方式。圖3是表示基站的框圖。基站100具有天線111、無線接口 112、接收處理部 113、識別部 114、SDU (Service Data Unit)再生部 115、網絡接口 116、包緩衝器(packet buffer) 117、PDU生成部118、發送處理部119、存儲部120、提取部121、調製方式控制部 122、發送控制部123、頻帶請求管理部124以及調度器(scheduler) 125。天線111是發送/接收共用的天線。天線111將從移動臺200、200a、200b接收到的無線信號輸出給無線接口 112。另外,天線111對從無線接口 112取得的發送信號進行無線輸出。但也可以分別設置發送用天線和接收用天線。無線接口 112進行無線信號處理。S卩,無線接口 112對從天線111取得到的接收信號進行數字基帶轉換,並將其輸出給接收處理部113。另外,將從發送處理部119取得到的數字基帶的發送信號轉換成進行無線輸出的信號,並輸出給天線111。為了進行無線信號處理,無線接口 112例如具備功率放大器、頻率轉換器、帶通濾波器(BPF:Band Pass Filter)、A/D (Analog to Digital)轉換器、D/A(Digital to Analog)轉換器等。接收處理部113從由無線接口 112取得的接收信號中,提取出無線幀中包含的上行子幀,並對其進行解調以及解碼。解碼處理中包括解交織(deinterleave)、錯誤校正、 錯誤檢測。解調方式以及解碼方式有時使用預先靜態地決定的方式,有時也採用順應性選擇的方式。然後,接收處理部113將獲得的解碼完畢數據輸出給識別部114。識別部114對從接收處理部113取得的解碼完畢數據中含有的用戶數據和控制信息進行分離。然後,識別部114將用戶數據輸出給SDU再生部115。另外,將控制信息中的表示下行無線質量的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輸出給調製方式控制部122,並且將頻帶請求向頻帶請求管理部1 輸出。而且,將用於發送上行子幀中含有的測距碼的區域(測距區域)的信號向提取部121輸出。SDU再生部115從識別部114取得用戶數據。然後,從作為無線區間的包形式的 PDU(Protocol Data Unit),形式轉換成作為與上位站或其他基站的通信區間的包形式的 SDU0此時,根據需要,進行包的分割、打包(packing)、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包頭、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的除去等。然後,SDU再生部115將SDU包輸出給網絡接 Π 116。網絡接口 116是用於與上位站、其他基站進行包通信的通信接口。網絡接口 116 將從SDU再生部115取得的SDU包發送給上位站、其他基站。另外,將從上位站、其他基站接收到的地址為移動臺200、200a、200b的SDU包輸出給包緩衝器117。包緩衝器117是對從網絡接口 116取得的SDU包暫時進行保持的緩衝存儲器。在包緩衝器117中,SDU包根據目的地地址、連接(connection) ID而被分類。而且,包緩衝器 117根據來自調度器125的指示,將所保持的SDU包依次輸出給PDU生成部118。PDU生成部118從包緩衝器117取得SDU包,並且從調度器125取得各種控制信息。PDU生成部118在按照SDU包以及控制信息被恰當地配置到無線幀中的方式進行控制的同時,將SDU包轉換成PDU包。此時,根據需要,進行MAC包頭或CRC的附加、包的分割或打包等。然後,PDU生成部118將PDU包以及控制信息輸出給發送處理部119。發送處理部119從PDU生成部118取得PDU形式的用戶數據和控制信息,對其進行編碼以及調製,生成無線幀。編碼處理中包括錯誤檢測用奇偶校驗的負載、錯誤校正編碼、交織。作為編碼方式,例如採用卷積編碼或Turbo編碼。作為調製方式,例如採用 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或 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調製方式由調度器125控制。然後,發送處理部119將無線幀的發送信號輸出給無線接口 112。存儲部120存儲對測距區域中包括的區域(時隙)與其意義的對應關係進行表示的信息。表示對應關係的信息可以預先靜態地定義,也可以動態生成並被更新。在第1實施方式中,設時隙與表示下行無線質量的CQI對應。而且,存儲部120還存儲對移動臺200、 200a、200b與被分配的測距碼的對應關係進行表示的信息。測距碼的分配可以靜態也可以動態進行。提取部121從識別部114取得測距區域的信號,提取出移動臺200、200a、200b發送的測距碼。此時,參照存儲部120中儲存的信息,來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並且確定與測距碼的發送中使用的時隙對應的意義。然後,提取部121根據該意義,將確定出的移動臺以及意義通知給調製方式控制部122或者頻帶請求管理部124。在第1實施方式中,設為將移動臺以及CQI通知給調製方式控制部122。另外,提取部121確定測距碼的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並將其通知給發送控制部123。調製方式控制部122根據從識別部114或者提取部121取得的CQI,來決定地址為移動臺200、200a、200b的用戶數據的調製方式。為了恰當地決定調製方式,調製方式控制部122例如預先保持有對下行無線質量與能夠使用的調製方式的對應關係進行表示的信息。然後,調製方式控制部122將適用於各移動臺的調製方式通知該調度器125。發送控制部123將由提取部121通知的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與優選的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進行比較,生成使移動臺200、200a、200b變更發送功率以及發送定時的控制信息。例如,在來自移動臺200的接收功率電平比優選的電平低的情況下,生成使移動臺200提高發送功率的控制信息。然後,發送控制部123將生成的控制信息輸出給調度器125 ο頻帶請求管理部IM對上行無線資源向移動臺200、200a、200b的分配進行管理。 頻帶請求管理部124當從識別部114(或者提取部121)取得了頻帶請求時,確定被請求的無線資源的尺寸(例如字節數),並將其分配給請求源。然後,頻帶請求管理部1 將上行無線資源的分配狀況通知給調度器125。調度器125對下行無線資源的分配進行管理。調度器125確認包緩衝器117所保持的等待發送的SDU包,進行向無線幀中包括的下行子幀的分配。而且,調度器125生成下行子幀以及上行子幀的分配信息。另外,調度器125將各種控制信息輸出給PDU生成部 118。圖4是表示移動臺的框圖。移動臺200具有天線211、無線接口 212、接收處理部 213、識別部214、SDU再生部215、數據處理部216、發送數據緩衝器217、PDU生成部218、發送處理部219、存儲部220、測定部221、決定部222以及頻帶管理部223。其中,移動臺200a、 200b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模塊構成來實現。這裡,天線211、無線接口 212、接收處理部213、識別部214、SDU再生部215、PDU 生成部218以及發送處理部219的功能分別與上述基站100的天線111、無線接口 112、接收處理部113、識別部114、SDU再生部115、PDU生成部118以及發送處理部119相同。數據處理部216利用從SDU再生部215取得的SDU包,進行數據處理。在數據處理部216中,例如執行用於進行聲音再生、圖像顯示等的各種應用程式。而且,數據處理部 216根據需要生成SDU包,並將其輸出給發送數據緩衝器217。發送數據緩衝器217是對從數據處理部216取得的SDU包暫時進行保持的緩衝存儲器。發送數據緩衝器217根據來自頻帶管理部223的指示,將所保持的SDU包依次PDU 輸出給生成部218。存儲部220存儲對測距區域中包括的時隙與其意義的對應關係進行表示的信息。 該信息與基站100的存儲部120存儲的信息相同。表示對應關係的信息可以預先靜態地定義,也可以從基站100接收。在第1實施方式中,設時隙與表示下行無線質量的CQI對應。測定部221從接收處理部213取得前同步碼(preamble)信號,對下行無線質量進行測定。作為無線質量的指標,例如可以考慮使用CINR(Carrier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然後,測定部221將測定結果映射(mapping)成CQI,並通知給決定部222 以及頻帶管理部223。決定部222參照存儲部220中儲存的信息,決定利用測距區域中包含的哪個時隙來發送測距碼。時隙的決定基於由測定部221通知的CQI、或者發送數據緩衝器217保持的等待發送的SDU包的量來進行。在第1實施方式中,設為根據下行無線質量的CQI來選擇時隙。另外,決定部222從識別部214取得對分配給自身臺的測距碼、要發送的定時進行表示的控制信息。然後,決定部222對頻帶管理部223請求測距碼的發送。頻帶管理部223從識別部214取得對分配給移動臺200的上行無線資源進行表示的控制信息,對PDU包及控制信息的無線幀的映射進行控制。另外,頻帶管理部223確認發送數據緩衝器217所保持的等待發送的SDU包,生成表示頻帶請求的控制信息,並將其輸出給PDU生成部218。而且,頻帶管理部223對將由測定部221獲得的CQI向基站100報告的處理進行控制。具體而言,在與測距處理一併進行CQI的報告的情況下,根據來自決定部222的委託對發送處理部219指示測距碼的發送。在與測距處理獨立地進行CQI的報告的情況下,將表示從測定部221取得的CQI的控制信息輸出給PDU生成部218。此外,如後所述,也可以與測距處理一併進行頻帶請求。圖5是表示無線幀的構造例的圖。圖5所示的無線幀被用在基站100與移動臺 200、200a、200b之間的無線通信中。橫軸表示時間方向,縱軸表示頻率方向。時間方向的最小單位是碼元(symbol),頻率方向的最小單位是子頻帶。在該例子中,作為上行與下行的多路復用方式,採用了時分雙工(TDD =Time Division Duplex)。無線幀在前半部分包括下行 (DL =DownLink)子幀,在後半部分包括上行(UL =UpLink)子幀。下行子幀中包括前同步碼、FCH(FrameControl Header)、DL-MAP, UL-MAP 以及 DL脈衝串(DownLink Burst) 0前同步碼包括用於對無線幀的前端進行識別的已知信號。 FCH是用於識別DL-MAP的信息。DL-MAP表示下行子幀的資源的分配狀態。UL-MAP表示上行子幀的資源的分配狀態。利用DL脈衝串,能夠發送地址為移動臺200、200a、200b的用戶數據、控制信息。上行子幀中包括測距區域、反饋信道(Fast Feedback Channel)以及UL脈衝串 (UpLink Burst) 0通過測距區域,可以發送測距碼。通過反饋信道,可以發送移動臺200、 200a、200b對基站100進行反饋的控制信息(例如CQI)。通過UL脈衝串,可以發送用戶數據、控制信息。其中,測距區域、反饋信道可以按每幀設定,也可以按每隔數幀設定。測距的種類有移動臺200、200a、200b向基站100連接時進行的初始測距、和隨後進行的定期測距等。在測距區域中,可以知曉按每個測距類別而能夠使用的區域,也可以設置多個測距類別能夠共用的區域。圖6是表示測距區域的第1構造例的圖。在該例子中,測距區域含有時隙#0 #15這16個時隙。各時隙是由m碼元(例如2個碼元)和隊子頻帶(例如1個子頻帶) 確定的無線資源。基站100能夠任意設定測距區域中設置的時隙數、各時隙的碼元數以及子頻帶數。移動臺200、200a、200b能夠從時隙#0 #15中選擇任意一個,發送分配給自身的測距碼。作為測距碼,例如使用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碼。S卩,可以將多個移動臺的測距碼在一個時隙中碼分多址來進行發送。另外,在時隙中也可以含有測距碼以外的其他信號並對其進行發送。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為在定期測距用的區域內設有圖6所示那樣的時隙。以下,考慮與定期測距一併將各種控制信息從移動臺200、200a、200b傳遞給基站100的情況。但也能夠使用其他測距類別用的區域來傳遞各種控制信息。圖7是表示時隙定義表的第1數據結構例的圖。時隙定義表120a被保存在基站 100的存儲部120中。而且,與時隙定義表120a同樣的表還被保存在移動臺200的存儲部 220中。時隙定義表120a中設置有時隙編號以及CQI的項目。時隙編號的項目中設定有對測距區域內設置的時隙進行識別的編號。在CQI的項目中設定有與下行無線質量的測定結果對應的4比特的比特列。該比特列可以是直接表現
了測定結果的數據(例如 「0000」= -10dB、「0001」= -8dB、......、「 1111」 = +20dB),也
可以是對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的調製編碼方式進行表示的數據。在該例子中,「0000」與時隙 #0對應,「1111」與時隙#15對應。不過,時隙編號與CQI的對應可以任意設定。圖8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移動臺處理的流程圖。這裡,考慮為了定期測距,移動臺200對基站100發送測距碼的情況。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8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ll]接收處理部213提取出從基站100接收到的無線幀的前同步碼。測定部221根據前同步碼信號來測定下行無線質量,並決定與測定結果對應的CQI。[步驟S12]決定部222參照存儲部220中保存的信息(例如與上述的時隙定義表 120a相同的表),確定與在步驟Sll中決定的CQI對應的時隙編號。將確定出的編號的時隙決定為對測距碼進行發送的時隙。[步驟S13]頻帶管理部223待機至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定期測距的定時例如由從基站100接收的控制信息預先指定。如果成為自身的定期測距的定時,則頻帶管理部 223參照UL-MAP,對在上行子幀中設置有定期測距用的測距區域進行確認。[步驟S14]發送處理部219在由步驟S12決定的時隙中,發送測距碼。能夠使用的測距碼例如由從基站100接收的控制信息預先指定。這樣,移動臺200定期向基站100發送測距碼,進行發送功率、發送定時的調整。 此時,移動臺200通過選擇發送所使用的時隙,能夠向基站100報告下行無線質量。另外, 在上述步驟S12中,選擇了與步驟Sll的測定結果對應的時隙,但也可以選擇和與上次報告的測定結果的差量對應的時隙。例如,在上次報告的CQI為「0101 (5) 」,這次報告的CQI為 「 1000 (8) 」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與差量「3」對應的時隙。圖9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基站處理的流程圖。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9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21]識別部114提取出上行子幀的測距區域。按定期測距用的區域中設置的每個時隙,執行以下的步驟S22 S26的處理。[步驟S22]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測距碼的分配信息,嘗試著檢測對移動臺200、200a、200b分配的測距碼。[步驟S23]提取部121判斷是否檢測到測距碼。在至少能夠檢測到一個測距碼的情況下,使處理進入到步驟S24。在無法檢測測距碼的情況下,進行接下來的時隙處理。另外,存在著在一個時隙中檢測出多個測距碼的情況。該情況下,按每個測距碼來執行以下的步驟S24 洸的處理。[步驟S24]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測距碼的分配信息,來確定檢測出的測距碼的發送源的移動臺。[步驟S25]提取部121根據測距碼,測定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發送控制部123將測定出的接收功率電平及接收定時、與基站100優選的接收功率電平及接收定時進行比較。然後,決定在步驟S24中確定出的移動臺的發送功率以及發送定時的調整量。[步驟S26]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時隙定義表120a,確定與檢測出測距碼的時隙對應的CQI。調製方式控制部122根據CQI,決定在步驟S24中確定出的移動臺所適用的調製方式。另外,也可以將確定出的CQI用於其他用途。[步驟S27]發送控制部123將包括在步驟S25中決定出的發送功率、發送定時的調整量的控制信息,作為針對測距碼的響應(RNG-RSP =Ranging Response)而進行發送。測距響應例如以從接收到測距碼的無線幀開始經過規定幀數後的定時進行發送。這樣,基站100使移動臺200、200a、200b定期發送測距碼,來調整發送功率、發送定時。此時,基站100通過確定在測距碼的發送中使用的時隙,可以知曉下行無線質量。其中,在時隙編號表示了與上次報告的下行無線質量的差量的情況下,在步驟S26中還考慮上次的CQI,來確定這次的CQI。圖10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時序圖。這裡,考慮基站100與移動臺 200之間的通信。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0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31]基站100對移動臺200分配碼#1來作為測距碼,並通知給移動臺200。 測距碼的通知可以與定期測距的定時的通知一併進行,也可以獨自進行。基站100可以隨後變更分配的測距碼、定期測距的定時。[步驟S32]移動臺200根據來自基站100的接收信號(例如前同步碼信號),來測定下行無線質量。這裡,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為CQI =「0101(5)」。[步驟S33]如果成為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 #5 (與CQI =「0101」對應的時隙)發送被分配給自身的碼#1。[步驟S34]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5知曉CQI =「0101」。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步驟S35]與步驟S32同樣,移動臺200基於來自基站100的接收信號,測定下行無線質量。這裡,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為CQI =「1000(8)」。[步驟S36]如果成為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 #8 (與CQI =「1000」對應的時隙)發送分配給自身的碼#1。[步驟S37]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8知曉CQI =「1000」。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這樣,移動臺200能夠將CQI與定期測距一併向基站100報告。其中,定期測距的周期可以預先靜態地決定,也可以根據移動臺200、200a、200b的移動狀況等而動態地決定。另外,還可以按每個移動臺而不同。周期例如可設為1000ms (毫秒)或100ms。另外,也能夠以與定期測距的周期不同的周期報告CQI。圖11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另一時序圖。與圖10的情況相同,考慮基站100與移動臺200之間的通信。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1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41]基站100對移動臺200分配碼#1來作為測距碼,並通知給移動臺200。[步驟S42]移動臺200根據來自基站100的接收信號(例如前同步碼信號),對下行無線質量進行測定。這裡,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為CQI =「0101(5)」。[步驟S43]如果成為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 #5 (與CQI =「0101」對應的時隙)發送分配給自身的碼#1。[步驟S44]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5知曉CQI =「0101」。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步驟S45]與步驟S42同樣,移動臺200根據來自基站100的接收信號,對下行無線質量進行測定。這裡,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為CQI =「0110(6)」。[步驟S46]移動臺200利用反饋信道內的CQI用信道(CQICH),將在步驟S45中決定的CQI通知給基站100。CQICH中例如設置有4個3碼元Xl子頻帶的時隙。移動臺 200使用CQICH的任意一個時隙。基站100接收CQICH,知曉CQI = 「0110」。[步驟S47]與步驟S42、S45同樣,移動臺200基於來自基站100的接收信號,對下行無線質量進行測定。這裡,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為CQI =「1000(8)」。[步驟S48]如果成為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 #8 (與CQI =「1000」對應的時隙)發送分配給自身的碼#1。[步驟S49]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8知曉CQI =「1000」。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這樣,移動臺200可以並用利用了測距區域的CQI的報告、和利用了反饋信道的 CQI的報告。即,即使在定期測距以外的定時,也可以使用反饋信道對CQI進行報告。在圖 11的例子中,交替進行使用了測距區域的報告與使用了反饋信道的報告。這對於無線質量的變動大、想要以短周期報告CQI的情況特別有效。另外,在基站100利用反饋信道報告CQI 的情況下,可以不進行測距處理。因此,可抑制因CQI被以短周期報告而引起的基站100的處理負擔。根據第1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能夠在定期測距之際,一併將下行無線質量從移動臺200、200a、200b傳遞給基站100。由於下行無線質量可以根據測距碼的發送所使用的時隙確定,所以能夠節約用於傳遞下行無線質量的無線資源。從而,能夠高效進行下行無線質量的報告,能夠提高從移動臺200、200a、200b向基站100的數據發送的吞吐量。[第2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附圖,對第2實施方式詳細進行說明。以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針對相同的事項省略說明。在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中,可以在定期測距之際一併進行頻帶請求。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可以由與圖2相同的系統構成實現。而且,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基站及移動臺可以通過與圖3、4相同的模塊構成實現。以下,利用與圖2 4相同的附圖標記對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2是表示時隙定義表的第2數據結構例的圖。時隙定義表120b被保存在基站 100的存儲部120中。而且,與時隙定義表120b同樣的表還被保存在移動臺200的存儲部 220中。時隙定義表120b中設置有時隙編號以及請求尺寸的項目。時隙編號的項目中設定有對測距區域內設置的時隙進行識別的編號。請求尺寸的項目中設定有對被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大小進行表示的數值(例如字節數)。或者,也可以是對在請求源的移動臺中等待發送的SDU包的數據量、包個數進行表示的數值。在該例子中,「100位元組」與時隙#1對應,「1500位元組」與時隙#15對應。時隙#0意味著沒有頻帶請求。不過,可任意地設定時隙編號與請求尺寸的對應。圖13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移動臺處理的流程圖。這裡,考慮為了定期測距,移動臺200對基站100發送測距碼的情況。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3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51]決定部222對發送數據緩衝器217所保持的等待發送的SDU包進行確認。在等待發送的SDU包有1個以上的情況下,確認其數據總量。[步驟S52]決定部222根據在步驟S51中確認出的SDU包的數據總量,決定向基站100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例如字節數)。在未請求上行無線資源的情況下,請求尺寸=0。當決定請求尺寸時,還考慮在PDU生成時賦予的包頭的大小等。[步驟S53]決定部222參照存儲部220中保存的信息(例如與上述的時隙定義表 120b同樣的表),對與在步驟S52中決定的請求尺寸對應的時隙編號進行確定。在未請求上行無線資源的情況下,確定與請求尺寸=0對應的時隙編號。將確定出的編號的時隙決定為對測距碼進行發送的時隙。[步驟S54]頻帶管理部223待機至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如果成為自身的定期測距的定時,則頻帶管理部223參照UL-MAP,對上行子幀中設置了定期測距用的測距區域的情況進行確認。[步驟S55]發送處理部219在由步驟S53決定的時隙中發送測距碼。能夠使用的測距碼例如由從基站100接收的控制信息預先指定。這樣,移動臺200定期向基站100發送測距碼,進行發送功率、發送定時的調整。 此時,移動臺200通過選擇發送所使用的時隙,能夠傳遞所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另外,在上述步驟S53中選擇了與請求尺寸對應的時隙,但也可以選擇與和上次請求的尺寸的差量對應的時隙。圖14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基站處理的流程圖。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4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61]識別部114提取出上行子幀的測距區域。按定期測距用的區域中設置的每個時隙,執行以下的步驟S62 S66的處理。[步驟S62]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測距碼的分配信息,嘗試檢測對移動臺200、200a、200b分配的測距碼。[步驟S63]提取部121判斷是否能夠檢測到測距碼。在能夠檢測到至少一個測距碼的情況下,使處理進入到步驟S64。在無法檢測測距碼的情況下,進行下一個時隙處理。[步驟S64]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測距碼的分配信息,對檢測出的測距碼的發送源的移動臺進行確定。
[步驟S65]提取部121根據測距碼,測定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發送控制部123根據測定出的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決定發送功率以及發送定時的調整量。[步驟S66]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時隙定義表120b,對與檢測出測距碼的時隙對應的上行無線資源的請求尺寸進行確定。[步驟S67]頻帶請求管理部IM根據在步驟S66中確定出的請求尺寸,對在步驟 S64中確定的各移動臺分配UL脈衝串的無線資源。其中,在請求尺寸=0的情況下,可以不進行分配。另外,還可以考慮從多個移動臺調整了頻帶請求的結果是,分配比請求的尺寸小的無線資源的情況、分配下一次之後的無線幀的資源的情況。[步驟S68]發送控制部123將包括在步驟S65中決定的發送功率、發送定時的調整量的控制信息,作為測距響應(RNG-RSP)而進行發送。這樣,基站100使移動臺200、200a、 200b定期發送測距碼,來調整發送功率、發送定時。此時,基站100通過確定測距碼的發送所使用的時隙,可以知曉移動臺200、200a、200b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另外,在時隙編號表示了與上次的請求尺寸的差量的情況下,在步驟S66中還考慮上次的請求尺寸,來確定這次的請求尺寸。圖15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時序圖。這裡,考慮基站100與移動臺 200之間的通信。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5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71]基站100對移動臺200分配碼#1來作為測距碼,並將其通知給移動臺 200。[步驟S72]移動臺200檢測上行發送數據,決定對基站100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這裡,決定為請求尺寸=「1500位元組」。[步驟S73]如果成為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 #15 (與請求尺寸=「1500位元組」對應的時隙)發送分配給自身的碼#1。[步驟S74]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15知曉請求尺寸=「1500位元組」,將UL脈衝串的無線資源分配給移動臺200。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步驟S75]移動臺200使用被基站100分配的上行無線資源,發送在步驟S72中檢測出的數據。例如,可以參照下行子幀的UL-MAP來知曉上行無線資源被分配的情況。[步驟S76]與步驟S72同樣,移動臺200檢測上行發送數據,決定對基站100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這裡,決定為請求尺寸=「600位元組」。[步驟S77]如果成為下一個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 #6 (與請求尺寸=「600位元組」對應的時隙)發送分配給自身的碼#1。[步驟S78]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6知曉請求尺寸=「600位元組」,將UL脈衝串的無線資源分配給移動臺 200。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步驟S79]移動臺200利用被基站100分配的上行無線資源,發送在步驟S76中檢測出的數據。這樣,移動臺200能夠與定期測距一併,對基站100進行頻帶請求。其中,定期測距的周期可以預先靜態地決定,也可以根據移動臺200、200a、200b的移動狀況等動態地決定。另外,還可以按每個移動臺而不同。
根據第2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可以在定期測距之際一併從移動臺200、 200a、200b向基站100進行頻帶請求。由於請求尺寸能夠根據測距碼的發送所使用的時隙確定,所以能夠節約無線資源。從而,能夠高效進行頻帶請求,能夠提高從移動臺200、200a、 200b向基站100發送數據的吞吐量。[第3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附圖對第3實施方式詳細進行說明。以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針對相同的事項省略說明。在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中,能夠利用測距區域進行下行無線質量的報告以及頻帶請求雙方。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能夠由與圖2同樣的系統構成實現。而且,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基站及移動臺能夠由與圖3、4相同的模塊構成實現。以下,利用與圖2 4相同的附圖標記對第3 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移動臺200、200a、200b能夠利用定期測距的定時的測距區域,來反饋無線質量。 另一方面,能夠利用定期測距的定時以外的測距區域,來進行頻帶請求。基站100的存儲部 120中例如存儲有上述的時隙定義表120a、120b。在移動臺200、200a、200b中也存儲有同樣的表。圖16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移動臺處理的流程圖。該處理與圖8的第1實施方式的移動臺處理(報告CQI的處理)並行執行。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6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81]決定部222對發送數據緩衝器217所保持的等待發送的SDU包進行確認。在等待發送的SDU包有1個以上的情況下,確認其數據總量。[步驟S82]決定部222根據在步驟S81中確認的SDU包的數據總量,決定向基站 100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步驟S83]決定部222參照存儲部220中保存的信息,確定與在步驟S82中決定的請求尺寸對應的時隙編號。將確定出的編號的時隙決定為對測距碼進行發送的時隙。[步驟S84]頻帶管理部223待機至下一個測距區域的定時。頻帶管理部223參照 UL-MAP,對上行子幀中設置了測距區域的情況進行確認。[步驟S85]頻帶管理部223判斷當前的定時是否是自身的定期測距的定時。在是定期測距的定時的情況下,使處理進入到步驟S84。在是此外的定時的情況下,使處理進入到步驟S86。[步驟S86]發送處理部219在由步驟S83決定的時隙中,發送測距碼。這樣,移動臺200通過在定期測距之際選擇與CQI對應的時隙,能夠向基站100 報告CQI。另一方面,通過在定期測距以外的定時選擇與請求尺寸對應的時隙,能夠對基站 100進行頻帶請求。此外,在沒有發送數據的情況下,可以以與請求尺寸=0對應的時隙發送測距碼, 也可以不發送測距碼。意味著頻帶請求的測距碼可以僅在具備基站100所指定的條件的定時發送,也可以在除了定期測距以外的任意定時發送。定期測距的定時可以是所有移動臺共用,也可以按每個移動臺而不同。圖17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基站處理的流程圖。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7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
[步驟S91]識別部114提取出上行子幀的測距區域。按在測距區域中設置的每個時隙,執行以下的步驟S92 S98的處理。[步驟S92]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測距碼的分配信息,嘗試檢測對移動臺200、200a、200b分配的測距碼。[步驟S93]提取部121判斷是否能夠檢測到測距碼。在能夠檢測到至少一個測距碼的情況下,使處理進入到步驟S94。在無法檢測測距碼的情況下,進行下一個時隙處理。[步驟S94]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測距碼的分配信息,確定檢測出的測距碼的發送源的移動臺。[步驟S95]提取部121判斷當前的定時是否是在步驟S94中確定的移動臺的定期測距的定時。在是定期測距的定時的情況下,使處理進入到步驟S96。在是此外的定時的情況下,使處理進入到步驟S98。[步驟S96]提取部121根據測距碼,測定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發送控制部123根據測定出的接收功率電平以及接收定時,決定發送功率以及發送定時的調整量。[步驟S97]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時隙定義表120a,確定與檢測出測距碼的時隙對應的CQI。調製方式控制部122根據CQI來決定調製方式。[步驟S98]提取部121參照存儲部120中保存的時隙定義表120b,確定與檢測出測距碼的時隙對應的上行無線資源的請求尺寸。[步驟S99]發送控制部123將包括在步驟S96中決定的發送功率、發送定時的調整量的控制信息,作為測距響應(RNG-RSP)而進行發送。另外,頻帶請求管理部IM根據在步驟S98中確定的請求尺寸,分配UL脈衝串的無線資源。這樣,當檢測到測距碼時,基站100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和時隙編號。然後,在對於發送源的移動臺而言是定期測距的定時的情況下,解釋成時隙編號意味著CQI,並且進行測距處理。另一方面,在對於發送源的移動臺而言不是定期測距的定時的情況下,解釋為時隙編號意味著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然後分配UL脈衝串。另外,還可以在定期測距以外的定時也進行測距處理。圖18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消息的流向的時序圖。在該例子中,定期測距用的區域在2個幀中設定有一個,移動臺200對10個幀進行1次定期測距。即,移動臺200以對 5個定期測距用的區域實施1次的比例來進行定期測距。以下,按照步驟編號對圖18所示的處理進行說明。[步驟S101]基站100對移動臺200分配碼#1來作為測距碼,並通知給移動臺 200。其中,10個幀周期的定期測距的定時也被從基站100通知給移動臺200。[步驟S102]移動臺200根據來自基站100的接收信號,對下行無線質量進行測定。這裡,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為CQI =「0101(5)」。[步驟S103]如果成為下一個自身的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5 (與CQI =「0101」對應的時隙)發送被分配的碼#1。[步驟S104]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5知曉CQI =「0101」。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步驟S105]移動臺200檢測上行發送數據,決定對基站100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這裡,決定為請求尺寸=「800位元組」。[步驟S106]當設置有定期測距用的區域的定時中自身不進行定期測距的定時到來時,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8(與請求尺寸="800位元組」對應的時隙)發送被分配的碼#1。[步驟S107]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並且根據時隙#8知曉請求尺寸=「800位元組」,對UL脈衝串的無線資源進行分配。移動臺200利用被基站100分配的上行無線資源,發送在步驟S105中檢測出的數據。[步驟S108]與步驟S102同樣,移動臺200根據來自基站100的接收信號,對下行無線質量進行測定。這裡,根據測定結果決定為CQI =「1000(8)」。[步驟S109]如果成為下一個自身的定期測距的定時,則移動臺200以測距區域內的時隙#8(與CQI =「1000」對應的時隙)發送被分配的碼#1。[步驟S110]基站100根據碼#1確定發送源的移動臺200,進行測距響應。而且, 基站100根據時隙#8知曉CQI =「1000」。移動臺200按照來自基站100的測距響應,對發
送功率、發送定時進行調整。這樣,移動臺200在自身的定期測距的定時選擇與CQI對應的時隙,在此外的定時選擇與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對應的時隙,然後發送測距碼。基站100根據定期設置的測距區域中的哪個定時是測距區域,來解釋時隙編號的意義。另外,也可以將報告下行無線質量的定時與進行頻帶請求的定時顛倒。S卩,也可以在定期測距的定時選擇與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對應的時隙,在此外的定時選擇與下行無線質量對應的時隙。這在上行發送數據持續產生的情況、下行無線質量的變動小而可以不定期報告的情況等下尤其有效。此外,也可以根據通信狀況來動態決定在定期測距的定時進行下行無線質量的報告與頻帶請求的哪一個。根據第3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不僅能夠使用測距區域,從移動臺200、200a、 200b向基站100報告下行無線質量,而且能夠傳遞所請求的上行無線資源的尺寸。由此,能夠節約無線資源。從而,能夠高效進行頻帶請求,能夠提高從移動臺200、200a、200b向基站 100的數據發送的吞吐量。[第4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附圖對第4實施方式詳細進行說明。以與上述第1 第3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針對相同的事項省略說明。在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中,可以按每個移動臺改變時隙編號與CQI (或者請求尺寸)的對應關係。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可以通過與圖2同樣的系統構成實現。而且,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基站及移動臺可以由與圖3、4同樣的模塊構成實現。圖19是表示時隙定義表的第3數據結構例的圖。時隙定義表組120c被保存在基站100的存儲部120中。與時隙定義表組120c同樣的表組還被保存在移動臺200的存儲部 220中。時隙定義表組120c中包含的各表的構造與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時隙定義表120a 相同。不過,在各表中設定了偏移量(offset)。即,時隙編號與CQI的對應關係按每個表而不同。在該例子中,定義了 16種對應關係。例如,在偏移量=0的表中,CQI =「0000」與時隙#0對應,CQI =「0001」與時隙#1對應。在偏移量=1的表中,CQI =「1111」與時隙#0對應,CQI =「0000」與時隙#1對應。在偏移量=15的表中,CQI =「0001」與時隙#0 對應,CQI = 「0010」與時隙#1對應。在各移動臺中應用任意一個偏移量(0 15)。移動臺200、200a、200b參照與自身中應用的偏移量對應的表,能夠決定測距碼的發送所使用的時隙。基站100參照與發送源的移動臺中應用的偏移量對應的表,能夠確定被通知的CQI。其中,移動臺200、200a、200b 中應用的偏移量可以根據測距碼的識別編號、連接ID等其他信息來決定,也可以由基站 100任意選擇並通知給移動臺200、200a、200b。根據第4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可獲得與第1 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並且,通過使用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能夠使時隙的使用率平滑化。其結果,會減少在各時隙中被多路復用的測距碼數,提高基站100中的測距碼的檢測精度。另外,在圖 19中表示了時隙編號與CQI的對應關係的例子,但是時隙編號與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的對應關係也同樣可以定義多種。[第5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附圖對第5實施方式詳細進行說明。以與上述第1 第4實施方式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針對相同的事項省略說明。在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中,與CQI、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對應的多個時隙被分散配置在多個無線幀中。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可通過與圖2同樣的系統構成實現。而且,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基站及移動臺可以由與圖3、4同樣的模塊構成實現。圖20是表示測距區域的第2構造例的圖。在該例子中,與CQI、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對應的16個時隙(時隙#0 #15)被分散配置在4個無線幀中。即,在第1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0 #3。在第2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4 #7。在第3 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8 #11。在第4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12 #15。圖21是表示測距區域的第3構造例的圖。在該例子中,與CQI、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對應的64個時隙(時隙#0 #63)被分散配置在4個無線幀中。即,在第1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0 #15。在第2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16 #31。在第3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32 #47。在第4無線幀的測距區域中配置有時隙 #48 #63 ο另外,雖然在圖20、21的例子中,將測距區域中設置的時隙數在所有的無線幀中設為相同,但時隙數也可以按無線幀而不同。而且,雖然在圖20、21的例子中,對連續的4 個無線幀分別配置了時隙,但也可以在之間插入未被配置時隙的無線幀。時隙的配置方法可以預先靜態地決定,也可以動態地變更。在後者的情況下,例如也可以考慮由4個幀形成一個超級幀(super frame),利用各超級幀的前端幀來發送對時隙的配置方法進行定義的控制信息。根據第5實施方式的移動通信系統,能夠獲得與第1 第4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並且,通過使用第5實施方式涉及的移動通信系統,能夠實現更恰當通信控制。例如,通過將時隙分散配置到多個無線幀中,可以為了上行數據發送而分配更多的上行無線資源。另外,通過增加與CQI、頻帶請求的請求尺寸對應的時隙數(例如從16個增加到64個),能夠將精度更高的信息從移動臺200、200a、200b通知給基站,能夠實現精細的通信控制。
上面簡單地表示了本發明的原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還能夠進一步實施多種變形、變更,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說明的準確構成以及應用例,與之對應的所有變形例以及等同物都視為由技術方案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發明的範圍。附圖標記說明1-發送裝置;2-接收裝置;3-發送區域。
權利要求
1.一種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選擇部,其選擇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的發送區域所包含的任意一個區域;和發送部,其使用被上述選擇部選擇出的區域來發送上述第1信號, 上述選擇部根據能夠向上述第1信號的發送對象傳遞的多種信息中要傳遞的信息的種類,進行上述選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多種信息是在對分配給上述發送裝置的頻帶進行控制的第2處理中使用的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多種信息是在對應用於上述發送裝置的調製方式進行控制的第2處理中使用的 fn息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處理是對上述發送裝置的發送功率以及發送定時中的至少一方進行控制的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第1信號是能夠識別上述發送裝置的信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選擇部根據上述發送裝置的識別信息,判斷上述要傳遞的信息的種類與上述發送區域中包含的區域的對應關係。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選擇部從上述發送區域中包含的區域、以及屬於與上述發送區域所屬的幀不同的幀的其他發送區域所包含的區域中,選擇發送上述第1信號的區域。
8.—種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 測定部,其測定無線質量;選擇部,其根據由上述測定部測定出的上述無線質量來選擇任意一個發送區域;以及發送部,其利用被上述選擇部選擇出的發送區域來發送信號。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發送部發送的信號是能夠識別上述發送裝置的信號。
10.一種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發送部,其根據報告信息,利用作為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而被通知的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來發送在上述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和控制部,其進行如下控制利用上述多個發送區域中上述規定的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來使上述發送部發送第2處理中使用的信號。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發送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第2處理包括對分配給上述發送裝置的頻帶進行控制的處理、以及對應用於上述發送裝置的調製方式進行控制的處理中的至少一方處理。
12.一種接收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接收部,其接收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的發送區域所包含的任意一個區域中由發送裝置發送的上述第1信號;和處理部,其利用多個信息中根據上述接收部接收到上述第1信號的區域而確定的信息,來進行第2處理。
13.一種接收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接收部,其接收來自發送裝置的信號;和控制部,其基於根據上述接收部接收到信號的區域而確定的無線質量,來控制與上述發送裝置的通信。
14.一種接收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接收部,其接收第1信號,其中,所述第1信號是利用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而被發送的信號,該多個發送區域是作為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而通知的區域;和處理部,其響應上述第1信號的接收來進行上述第1處理,上述接收部接收利用上述多個發送區域中的上述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而被發送的信號,上述處理部響應利用上述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而被發送的信號的接收,來進行第2處理。
15.一種發送裝置的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從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的發送區域所包含的多個區域中,選擇與能夠向上述第 1信號的發送對象傳遞的多種信息中要傳遞的信息的種類對應的區域,利用所選擇的區域來發送上述第1信號。
16.一種發送裝置的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對無線質量進行測定,利用根據測定出的上述無線質量而選擇的發送區域,來發送信號。
17.—種發送裝置的發送方法,其特徵在於,根據報告信息,利用作為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而被通知的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來發送上述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利用上述多個發送區域中上述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來發送第2處理中使用的信號。
18.一種接收裝置的接收方法,其特徵在於,接收在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的發送區域所包含的任意一個區域中由發送裝置發送的上述第1信號,利用多個信息中根據接收到上述第1信號的區域而確定的信息,來進行第2處理。
19.一種接收裝置的接收方法,其特徵在於,接收來自發送裝置的信號,基於根據接收到來自上述發送裝置的信號的區域而確定的無線質量,控制與上述發送裝置的通信。
20.一種接收裝置的接收方法,其特徵在於,接收利用多個發送區域中的規定發送區域而被發送的第1信號,並且接收利用上述多個發送區域中的上述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而發送的信號,該多個發送區域是作為第1處理中使用的信號的發送區域而通知的區域,響應上述第1信號的接收來進行上述第1處理,響應利用上述規定發送區域以外的發送區域而被發送的信號的接收來進行第2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了能夠高效地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控制。發送裝置(1)選擇第1處理中使用的第1信號的發送區域(3)所包含的任意一個區域(#0~#8),利用所選擇的區域來發送第1信號。區域根據能夠向接收裝置(2)傳遞的多種信息中要傳遞的信息的種類來選擇。接收裝置(2)接收發送裝置(1)發送的第1信號,利用與接收了第1信號的區域對應的信息,進行第2處理。
文檔編號H04W72/04GK102177762SQ20088013152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5日
發明者中津川惠一 申請人:富士通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