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11-06 04:29:57 2
專利名稱:一種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生物基因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栽培一粒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M5及其編碼基因與該基因通過生物技術方法改良小麥品質的應用。
背景技術:
小麥是世界上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地理分布最廣的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食品加工及家畜飼料等方面用途廣泛。胚乳貯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在麵團中起「骨架」作用,並賦予麵包、麵條以及其他食品生產所需的粘彈性。麥谷蛋白由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GS)組成,其中LMW-GS約佔谷蛋白含量的80%左右。大量研究表明LMW-GS與小麥品質的優劣高度相關,對小麥加工品質具有重要作用。關於LMW-GS結構及其與品質關係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進展(Metakovsky et al.,1990)。LMW-GS基因主要定位於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體短臂末端的Glu-A3,Glu-B3,Glu-D3三個位點上,與染色體上編碼醇溶蛋白的Gli-1位點緊密連鎖。少部分LMW-GS由染色體1B上的Glu-B2位點編碼,位於Gli-B1與著絲點之間。LMW-GS在組成上具有高度異質性和複雜性,對其分離分析比較困難,因此相關研究遠遠落後於HMW-GS。在還原條件下根據SDS-PAGE中遷移的快慢,將LMW-GS分為B,C,D三種類型的亞基。C亞基分子量為30,000~40,000道爾頓,B亞基分子量40,000~50,000道爾頓,D亞基是LMW-GS中分子量較大、數量較少的一類亞基。根據成熟蛋白N-端胺基酸序列的第一個胺基酸組成,LMW-GS又可分為LMW-m,LMW-s和LMW-i三種類型。
LMW-GS基因克隆研究始於80年代初,Bartels和Thompson(1983)利用cDNA基因克隆方法從普通小麥中國春得到第一個LMW-GS基因的部分序列。1998年Cassidy等根據已克隆的17個LMW-GS基因,分析對比它們的胺基酸序列,構建了LMW-GS的一般結構模式。LMW-GS依次由20個胺基酸的信號肽,13個胺基酸的N-端保守區,70-186個胺基酸的中間重複區和C-端保守區組成(Lee et al.,1999;D』Ovidio et al.,1999;D』Ovidio et al.,2004)。目前已克隆的LMW-GS基因大約70-80個左右,大多為C類亞基,B類亞基較少,現在用於LMW-GS基因克隆的方法主要有cDNA基因克隆、基因組DNA克隆、PCR克隆等。PCR基因克隆方法是根據LMW-GS基因兩端保守序列來設計特異引物,用PCR直接擴增得到谷蛋白基因,然後克隆到載體上並測序。這個方法利用了PCR迅速、靈敏等優點,避免了前兩種方法建庫篩庫的繁重工作,因此近幾年來成為分離克隆LMW-GS基因的重要手段。
栽培一粒小麥(Triticum monococcum L.,2n=2x=14,AmAm)與六倍體麵包小麥的祖先烏拉爾圖小麥(Triticum urartu,2n=2x=14,AuAu)的親緣關係很近(Dvorak et al.,1988)。栽培一粒小麥中存在著廣泛的谷蛋白亞基變異,LMW-GS的豐富變異將為麵包小麥品質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資源(Borghi et al.,1996)。目前關於栽培一粒小麥中LMW-GS的鑑定和分子克隆僅有少量報導(Corbelliniet al.,1999;Tranquilli et al.,2002;Wicker et al.,2003),從栽培一粒小麥中克隆新的候選優質基因對小麥品質的改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從栽培一粒小麥TM-M5中分離、鑑定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M5和克隆得到其編碼基因,通過常用基因工程技術,可培育優質轉基因小麥,從而改善小麥品質。
本發明所提供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M5,來源於栽培一粒小麥TM-M5,它是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2的胺基酸殘基序列的蛋白質,或者是SEQ ID NO2的胺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胺基酸殘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且具有與SEQ ID NO2的胺基酸殘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NO2衍生的蛋白質。
序列表中的SEQ ID NO2是由353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蛋白質。
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M5的編碼基因,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DNA序列;2)編碼序列表中SEQ ID NO2蛋白質序列的多核苷酸;3)與序列表中SEQ ID NO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編碼相同功能蛋白質的DNA序列。
目前克隆谷蛋白基因主要採用建庫篩選和PCR方法,本發明通過等位基因特異PCR(AS-PCR)技術,結合SDS凝膠電泳和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MS)方法,在栽培一粒小麥中鑑定、分離了一個新的低分子量谷蛋白LMW-M5亞基及其編碼基因。LMW-M5亞基是目前發現的第一個含有9個半胱氨酸殘基的LMW-i型亞基。根據LMW-GS的結構特徵,LMW-M5亞基中這個額外的半胱氨酸殘基將增加分子間的二硫鍵,可能與其它麥谷蛋白亞基交聯進而產生更加複雜的聚合體,像優質HMW谷蛋白亞基1Dx5那樣產生更加富有彈性的麥谷蛋白聚合體(Shewry et al.,1992),從而增加麵團粘彈性和延伸性。因此,可以預測LMW-M5基因有可能是對小麥品質具有重要作用的候選優質基因。
基因結構特徵栽培一粒小麥TM-M5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的SDS凝膠電泳和MALDI-TOF-MS鑑定圖譜如圖1、圖2所示。TM-M5的LMW-GS主要由B和C類亞基組成,分子量在30KD-44kD之間,根據蛋白質N-端、C-端保守序列和已發表的基因序列設計AS-PCR引物,用引物LMW-3+LMW-4擴增LMW-M5基因,得到長度為1646bp單一擴增產物,正好相對於LMW-GS基因的編碼區加上遊啟動子序列大小,而且從葉片和種子DNA獲得的結果一致,說明所設計的引物特異性高。
序列分析表明,該基因由386bp的上遊、1059bp編碼區和195bp的下遊組成。LMW-M5基因上遊區包括一些典型的真核基因序列,如一個CAAT框,位於啟始密碼子ATG上遊-6bp到-10bp的位置。兩個TATA框分別位於-57bp到-62bp和-74bp到-79bp的位置。在啟始密碼ATG上遊-305bp到-279bp,有一個保守的胚乳框序列ACATGTAAAGTTAATAAGGTGGAGTCAT,該序列也稱為-300元件(Colot et al.,1987;Forde et al.,1985),結合控制轉錄水平的轉座因子(Bartels and Thompson,1986)。195bp的下遊區域含有三個序列為AATAAA的多腺苷酸化信號,分別位於終止密碼子下遊73到78,131-136和141到146三個位置。
LMW-M5基因包括一個無內含子的1059bp開放閱讀框(編碼353個胺基酸殘基),末端有兩個終止密碼子,由DNA序列推導出的胺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胺基酸序列顯示為典型的LMW-GS多肽結構,包括四個主要的結構區域20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信號肽,接下來為13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短5』N-端區,然後為富含谷醯氨和脯氨酸的重複區,由156個胺基酸殘基組成。最後為富含半胱氨酸殘基的3』C端區。N-端區第一個胺基酸為異亮氨酸,所以LMW-M5亞基為LMW-i型亞基。重複區主要由P1-2FSQ2-6重複序列構成。C端區除含有8個保守的半胱氨酸殘基外,在第67位胺基酸殘基上又出現一個新的半胱氨酸殘基,由單核苷酸突變即T-C的轉換,導致了精氨酸—半胱氨酸的替換。根據胺基酸序列推導的LMW-M5亞基的分子量是38.5206kD,比MALDI-TOF-MS的檢測結果(39.0080kD)低487.4Da,推測該蛋白亞基可能存在某種形式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s),如蛋白質磷酸化或糖基化等。
LMW-M5亞基基因與已克隆的LMW-i型亞基AY542896基因(Cloutier et al.,2001)同源性較高,與該亞基相比,有27個胺基酸殘基的替換,5個片斷的缺失,具有97%的相似性,AY542896已被證明為優質基因。另外,也具有9個半胱氨酸殘基的LMW-m型亞基基因AY263369可能是麵包小麥小偃6號優良品質的重要原因(趙慧賢等2004,做物學報,30126-130),這一結構特徵很可能對小麥麵筋品質具有重要作用。LMW-M5亞基是在栽培一粒小麥中首次發現的具有9個半胱氨酸殘基的LMW-i型亞基,它很可能是麵包小麥品質改良中具有應用前景的候選優質基因。
圖1栽培一粒小麥TM-M5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SDS-PAGE凝膠電泳鑑定(圖中箭頭所示為LMW-M5亞基),1為蛋白Marker,2為中國春(CK),3為TM-M5。
圖2栽培一粒小麥TM-M5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MALDI-TOF-MS鑑定(括弧內為基因編碼序列推導的分子量)。
圖3栽培一粒小麥TM-M5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M5基因的PCR擴增,1為1kb DNA ladder Marker,2為LMW-M5基因(種子基因組DNA)。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栽培一粒小麥TM-M5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M5的SDS-PAGE鑑定(1)植物材料栽培一粒小麥TM-M5,普通小麥中國春作對照。
(2)谷蛋白的提取與樣品製備半粒種子扎碎後將麵粉放入1ml離心管,然後加入0.3ml 55%異丙醇,渦旋1分鐘,65℃水浴振蕩30分鐘,10000rpm離心10分鐘,棄上清。上述處理麵粉的操作重複3次,用濾紙吸去殘餘上清,將醇溶蛋白去除乾淨;加0.1ml 55%異丙醇(含有0.08M Tris-HCL,pH8.0,和1%二硫蘇糖醇,新鮮加入),充分混合,65℃水浴充分振蕩30分鐘;加0.1ml 55%異丙醇,0.08M Tris-HCL,pH8.0,含1.4%新鮮混合的4-乙烯基吡啶,混合併在65℃水浴中振蕩30分鐘,12000rpm離心10分鐘;將0.06ml上清轉入新管,加0.06ml樣品緩衝液(2%SDS,0.02%溴酚藍,0.08M Tris-HCl,pH8.0,40%甘油),65℃水浴中振蕩30分鐘,12000rpm離心10分鐘,作SDS-PAGE上樣用。
(3)SDS-PAGE鑑定利用Boi-Rad Mini-PROTEAN 3電泳槽、4%濃縮膠、10%分離膠,磷酸-甘氨酸緩衝液系統,10mA電泳2小時,0.1%考馬斯亮藍R-250染色,25%甲醇和乙酸7%脫色,電泳圖譜如圖1所示。圖中箭頭所指為LMW-M5亞基,分子量大約在40kD左右。
實施例2 栽培一粒小麥TM-M5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LMW-M5的MALDI-TOF-MS鑑定(1)樣品製備一粒種子砸成粉末狀放入1ml離心管,加入0.5ml 70%乙醇,渦旋1/2個到1個小時,13000g離心5min,去上清。加入0.5ml 55%異丙醇,混勻,65℃水浴30min,13000g離心5min,去上清並用濾紙吸乾淨,此步驟重複3次。加入0.5ml55%異丙醇(含有0.08M Tris-HCL,pH8.0,和5%β-巰基乙醇),混勻65℃水浴30min。取上清加入-20℃預冷的丙酮(丙酮濃度達80%),沉澱1-2小時,13000g離心5min,去上清,室溫乾燥。加入10μl 0.5%TFA+50%乙腈溶液溶解。
(2)MALDI-TOF-MS鑑定使用島津AX1MA-CFRTMPlus型基質輔助雷射解析附電離飛行質譜儀(配有軟體用於系統操作和數據處理)全自動樣品處理,軟體控制精確定位,具有延遲提取(DE)、源後裂解(PSD)功能。
靶板的清洗(384型)用棉球沾取甲醇,擦去靶板上的樣品,1%甲酸超聲10-15min,ddH2O衝洗,加丙酮超聲10-15min,加甲醇超聲10-15min,加水超聲10-15min,取出靶板,用甲醇衝洗,通風櫥中乾燥。
基質的選擇與製備選用芥子酸SA(3,5-Dimethexycinnamic acid),10mg基質溶於1ml 50%乙腈+0.05%TFA中,避光保存。
標樣的製備與選擇Albumin(39212.88Da、66431.08Da),0.1%TFA溶解上樣前處理1%TFA平衡ZIPtip,過濾樣品反覆抽吸5-10次,1%TFA過濾,0.4ulμElution Buffer洗脫樣品參數的設置大分子量的測定採用線性模式,分子量範圍10000-100000Da。
利用上述方法獲得了TM-M5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組成圖譜及其精確分子量(如圖2所示),其中LMW-M5亞基測得的分子量為39008.0kD(圖2箭頭所指的蛋白峰,括弧內為其基因編碼序列推導的分子量)。
實施例3栽培一粒小麥TM-M5低分子量谷蛋白LMW-M5基因的分離與鑑定(1)亞基轉膜與N-端微量測序(microsequencing)將SDS凝膠電泳上的蛋白條帶切下,回收純化後利用毛細管電泳檢測純度,然後通過Bio-Rad MiniTrans-Blot電轉印到PVDF膜上,在ABI cLC 491蛋白質測序儀上進行N-端微量測序。
(2)AS-PCR引物設計根據所得到的LMW谷蛋白N-端序列和已發表的相關基因保守序列設計AS-PCR引物,用以擴增LMW亞基基因的上遊序列、編碼區和下遊序列。引物序列如下LMW-35』-GCCTTTCTTGTTTACGGCTG-3』LMW-45』-TCAGATTGACATCCACACAAT-3』(3)葉片與種子基因組DNA提取選取飽滿的種子,用7%次氯酸鈉消毒10分鐘,25℃條件下浸種催芽過夜,黑暗25℃培養7~8天。用0.1克黃化苗按CTAB法提取基因組DNA。
取20mg砸碎的種子提取gDNA,於1.5ml eppendorf離心管內,加入100μl提取緩衝液(200mM Tris-HCl,pH7.5,288mM NaCl,25mM EDTA,0.5%SDS)浸泡10min。再加入700μl提取緩衝液,渦旋20sec後,12000rpm離心5min。取上清,加入700μl氯仿∶異戊醇(24∶1),12000rpm離心10min。保留上清,加入700μl異丙醇,沉澱10min,12000rpm離心15min,棄上清,乾燥後向沉澱中加入40μl TE緩衝液(10mM Tris-HCl,pH8.0,1mM EDTA,pH8.0),溶解24小時後,電泳檢測DNA濃度,-20℃保存。
(4)LMW-GS全基因序列的PCR擴增引物由上海Sangong公司合成,PCR用酶購自TaKaLa寶生物工程公司,PCR回收Kit購自上海Sangong公司,T-Vector連接Kit為Promega產品。
PCR反應體系①編碼區PCR體系和程序
A.50μl體系La Taq酶2.5U2×GC Buffer II(MgCl2+Plus)25μldNTP0.4mM每條引物0.5μM模板DNA 100ng滅菌蒸餾水 Xμl總體積 50μlB.反應程序94℃變性2分鐘;94℃變性45秒,58℃退火1分鐘,72℃延伸2分鐘,共35個循環;最後72℃延伸10分鐘。用1%瓊脂糖凝膠檢測PCR產物,結果如圖3,葉片與種子基因組DNA的PCR結果一致,均擴增出約1700bp的單一條帶,與一個LMW-GS基因全編碼序列相當。
PCR產物的回收①將所需的凝膠電泳條帶切下放於1.5ml離心管中,加入3倍體積的Binding Buffer,並於75℃水浴中使瓊脂糖凝膠充分溶解。
②將UNIQ-10柱放入2ml收集管中,將凝膠溶解物轉移到UNIQ-10柱中,室溫放置2分鐘後以8000rpm離心1分鐘。
③取下UNIQ-10柱,倒掉收集管中的廢液,將UNIQ-10柱放入同一收集管中,加入500μl Binding Buffer,8000rpm離心1分鐘。
④取下UNIQ-10柱,去掉管中液體,加入500μl Wash Buffer,8000rpm離心1分鐘;重複一次。
⑤取下UNIQ-10柱,去掉管中液體,將UNIQ-10柱放入同一收集管中,讓離心管蓋開著,室溫12000rpm離心1分鐘。
⑥將UNIQ-10柱放入一新1.5ml離心管中,在柱子膜中央加30μl ddH2O,室溫或60℃放置2分鐘。
⑦室溫12000rpm離心1分鐘後即得到回收產物,可立即使用或-20℃保存。
(5)LMW-GS基因的PCR克隆和鑑定①連接反應體系2*rapid ligation buffer 5μlpGEM-T Vector 0.5μl
T4 DNA Ligase 1μlPCR回收產物3.5μl共10μl體積,4℃連接過夜。
②連接產物轉化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細胞A.大腸桿菌感受態細胞DH-5α的製備劃板復壯宿主菌後,挑一單菌落於50ml的LB(Tryptone 10g/L;Yeast extract 5g/L;NaCl 5g/L;pH7.0)液體培養基中,37℃搖至OD600=0.3-0.4,取出置於冰上20分鐘。將菌液移至一滅菌的50ml離心管中,4℃4000rpm離心10分鐘,回收細胞。將細胞沉澱以10ml冰預冷的0.1mol/L的CaCl2重懸,並置於冰上30分鐘。4℃4000rpm離心10分鐘,棄上清,用4ml冰預冷的0.1mol/L的CaCl2重懸菌體,加入滅菌甘油至終濃度30%,分裝後存於-70℃。
B.重組質粒向宿主菌的轉化取100μl DH-5α感受態細胞0.5ml的離心管中,加入10μl的連接產物並輕旋以混勻內含物,置於冰上30分鐘。42℃熱激90秒,置於冰上1-2分鐘。加入400ul 37℃預熱的LB培養基,37℃ 150rpm,搖培45分鐘。取150μl菌液鋪於塗有IPTG和X-Gal的LB平板上(Amp100μl/ml),37℃倒置培養12-16小時。
③質粒的提取A.挑取單菌落於10ml LB(Amp 80μl/ml)液體培養基,37℃培養過夜。將菌液移至1.5ml的離心管中,12000rpm離心2分鐘,棄上清,收集菌體。
B.加入100μl冰預冷的溶液I(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 pH8.0、10mMEDTA pH8.0),充分懸浮菌液,室溫放置5分鐘。
C.加入新鮮配製的200μl的溶液II(0.2MnaOH、1%SDS),輕搖菌液,冰上放置5分鐘。
D.加入150μl冰預冷的溶液III(60ml 5M乙酸鉀、11.5ml冰乙酸、28.5ml雙蒸水)清搖菌液,冰上放置5分鐘,12000rpm離心10分鐘,移上清至一新離心管。
E.加入等體積的酚/氯仿(1∶1)抽提一次,12000rpm離心5分鐘,移上清至一新離心管。
F.加入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20℃沉澱1小時,12000rpm離心10分鐘。
G.用75%乙醇洗滌沉澱兩次,12000rpm離心5分鐘。
H.吹乾,溶於滅菌的ddH2O(含0.02mg/mlRNase),做電泳檢測。
④重組質粒PCR法鑑定與序列測定A.按前述PCR反應體系和程序進行重組質粒鑑定。
B.經鑑定的質粒進行DNA序列測定,測3個重組質粒,由TaKaRa Biotech公司完成,得到了LMW-M5基因共1646bp,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的編碼全序列,該核苷酸序列包括一個386bp的上遊、1059bp無內含子的可讀框(編碼353個胺基酸殘基)和195bp的下遊序列。
實施例4 低分子量谷蛋白LMW-M5基因的應用小麥LMW-GS對麵包烘烤及麵條加工品質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眾多的研究者所證實,改善麥谷蛋白的低分子量亞基構成,將是改良小麥品種加工品質的重要途徑。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低分子量谷蛋白LMW-M5基因加以轉移利用,如通過基因槍、花粉管通道、農桿菌轉化等方法轉化該基因,進而培育品質優良的轉基因小麥。
序列表160221012111646212DNA213栽培一粒小麥(Triticum monococcum)4001gcctttcttg tttacggctg acagcctata caaggttcca aactcggctg50caaaagtgat actatcctga taagtgcgtg acatgtaaag ttaataaggt100gagtcatatg taccaaacat tgaggtttct ctactttgtg tgtgatcata150tgcacaacta aaaagcaact ttgatgatga atccaaaagt acgcttttgt200agctagtgca acccaacaca atgtacaaaa aaaattcatt tcagatgcat250ccaaacagaa ttattaaagc tgatgcaaag aaggaaaaga ggtggtgtcc300cggctactat aaataggcac gaagtataaa tatcatcaca agcacaagca350tcaaaaccga gcaacactag ttaacaccaa tccacaatga agaccttcct400cgtctttgcc ctcctcgctc ttgcggcggc aagtgccgtt gcgcaaattt450cacagcaaca acaacaacca ccattttcac agcaacaaca accaccgttt500ttacagcatc agcaaccacc attttcgcag caacagcaat caccattctc550gcagcaacaa gaacaacaac aacaaccact attttcgcag caacaacaaa600caccaatttc acggcagcaa caaccaccat tttcacagca acagcaacca650tcattttcgc agcaacaaca gccaccgtat gcgcagcaac aacagccacc700atattcgcag caacaacaac caccattttc acaacaacaa caagcaccat750tttcgcagca acaacagcca ccattttcgc agcaacaaca acaacaacca800tttacacaac aacaacaacc accgttttca caacaaccac caatttcaca850gcagcaacaa ccactatttt cgcagcaaca acaaccacca ttttcacagc900aacaacaaat accagttatt catccatctg ttctgcagca gctaaaccca950tgcaaggtat tcctccagca gcagtgcatc cctgtggaaa tgcagcgatg1000tcttgctagg tcgcaaatgt tgcagcagag catttgccat gtgatgcagc1050aacaatgttg ccagcagttg cggcaaatcc ccgagcaatc ccgccatggg1100tcaatctgtg ctatcgtcta ctctatcatc ctgcagcagc aacagcagca1150gcaacaacaa caacaacagg ctcagagtgt catccattat cagcaacaac1200aaccccaaca gttgggccaa tgtgtctccc aaccccaaca gcagttgcag1250cagcaactcg ggcagcaacc tcaacaacaa caactggcac atggtacctt1300tttgcagcca caccagatag ctcagcttga ggtgatgact tccattgcac1350tccgtaactt gccgacgatg tgcagtgtca acgtgccgtt gtacgaaacc1400accactagtc tgccattagg cgttggcatc ggagttggtg tctactgata1450agaaaagatc tctagtaata tatagttgga tcaccgttgt ttagtcgatg1500gatatgtcga tgtagcgttg acaaataaag tgccacacaa cgtcatgtgt1550
gaccctgtca aactagttgt ttaaattctg aaataaaatg caataaagtt 1600gtatcaagac aatgttcata tcggcattgt gtggatgtca atctga 16462102211353212PRT213栽培一粒小麥(Triticum monococcum)4002Met Lys Thr Phe Leu Val Phe Ala Leu Leu Ala Leu Ala Ala Ala1 5 10 15Ser Ala Val Ala Gln Ile Ser Gln Gln Gln Gln Gln Pro Pro Phe20 25 30Ser Gln Gln Gln Gln Pro Pro Phe Leu Gln His Gln Gln Pro Pro35 40 45Phe Ser Gln Gln Gln Gln Ser Pro Phe Ser Gln Gln Gln Glu Gln50 55 60Gln Gln Gln Pro Leu Phe Ser Gln Gln Gln Gln Thr Pro Ile Ser65 70 75Arg Gln Gln Gln Pro Pro Phe Ser Gln Gln Gln Gln Pro Ser Phe80 85 90Ser Gln Gln Gln Gln Pro Pro Tyr Ala Gln Gln Gln Gln Pro Pro95 100 105Tyr Ser Gln Gln Gln Gln Pro Pro Phe Ser Gln Gln Gln Gln Ala110 115 120Pro Phe Ser Gln Gln Gln Gln Pro Pro Phe Ser Gln Gln Gln Gln125 130 135Gln Gln Pro Phe Thr Gln Gln Gln Gln Pro Pro Phe Ser Gln Gln140 145 150Pro Pro Ile Ser Gln Gln Gln Gln Pro Leu Phe Ser Gln Gln Gln155 160 165Gln Pro Pro Phe Ser Gln Gln Gln Gln Ile Pro Val Ile His Pro170 175 180
Ser Val Leu Gln Gln Leu Asn Pro Cys Lys Val Phe Leu Gln Gln185 190 195Gln Cys Ile Pro Val Glu Met Gln Arg Cys Leu Ala Arg Ser Gln200 205 210Met Leu Gln Gln Ser Ile Cys His Val Met Gln Gln Gln Cys Cys215 220 225Gln Gln Leu Arg Gln Ile Pro Glu Gln Ser Arg His Gly Ser Ile230 235 240Cys Ala Ile Val Tyr Ser Ile Ile Leu Gln Gln Gln Gln Gln Gln245 250 255Gln Gln Gln Gln Gln Gln Ala Gln Ser Val Ile His Tyr Gln Gln260 265 270Gln Gln Pro Gln Gln Leu Gly Gln Cys Val Ser Gln Pro Gln Gln275 280 285Gln Leu Gln Gln Gln Leu Gly Gln Gln Pro Gln Gln Gln Gln Leu290 295 300Ala His Gly Thr Phe Leu Gln Pro His Gln Ile Ala Gln Leu Glu305 310 315Val Met Thr Ser Ile Ala Leu Arg Ash Leu Pro Thr Met Cys Ser320 325 330Val Asn Val Pro Leu Tyr Glu Thr Thr Thr Ser Leu Pro Leu Gly335 340 345Val Gly Ile Gly Val Gly Val Tyr350 End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它是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2胺基酸殘基序列的蛋白質,或者是SEQ ID NO2的胺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胺基酸殘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且具有與SEQ ID NO2的胺基酸殘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NO2衍生的蛋白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其特徵在於所述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是序列表中的SEQ ID NO2。
3.一種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的編碼基因,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DNA序列;2)編碼序列表中SEQ ID NO2蛋白質序列的多核苷酸;3)與序列表中SEQ ID NO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編碼相同功能蛋白質的DNA序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因,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的編碼基因是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
5.含有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的質粒。
6.含有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的表達載體。
7.含有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的細胞系。
8.權利要求3所述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基因在培育轉基因小麥方面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栽培一粒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及其編碼基因與應用。本發明提供的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是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2胺基酸殘基序列的蛋白質,或者是SEQ ID NO2的胺基酸殘基序列經過一個或幾個胺基酸殘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且具有與SEQ ID NO2的胺基酸殘基序列相同活性的由SEQ ID NO2衍生的蛋白質。小麥低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的編碼基因,是下列核苷酸序列之一1)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DNA序列;2)編碼序列表中SEQ ID NO2蛋白質序列的多核苷酸;3)與序列表中SEQ IDNO1限定的DNA序列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編碼相同功能蛋白質的DNA序列。該基因可用在培育轉基因小麥方面。
文檔編號C12N15/29GK1800211SQ20051013531
公開日2006年7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8日
發明者晏月明, 安學麗, 張倩, 李小輝, 張豔貞, 王愛麗 申請人:首都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