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人體肝氣鬱結病的純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12-08 04:12:0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製劑,特別對人體肝氣鬱結病及引發的其他病症治療具有極佳療效的純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肝臟是機體最大最重要的「剛柔」兩性的器官,是機體氣機的「總樞紐」,是供血的「倉庫」,是信息的「傳導站」,是機體解毒的「基地」,是酶系催化的「化工廠」。古人稱肝為「將軍」,統帥「千軍萬馬」之責,以中醫理論的生理功能,不亞於「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的作用,從病理的演變也是五臟之首,是引發百病的「導火線」。肝臟在當今高度汙染的社會,化工產品、農藥、抗生素、激素的廣泛應用,劣質飲食對機體的危害,首先傷及肝臟。生活節奏的加快,經濟市場競爭激烈、社會求職用心強烈、人際交往中無奈的肝火剛烈,這三種烈性的影響,長期的疲勞、熬夜,長期的壓力、憂愁等因素的影響,加之生活節奏加快,人際關係複雜,情志等因素,成年人患肝氣鬱結症佔40%以上,由此致腎虛達70%,致胃腸病達40%,致婦科病達50%。目前,西醫對肝氣鬱結症,即西醫的憂鬱症(神經官能症),要徹底除根束手無策;中醫臨床多用於湯劑,費用高、療效差、不祛根。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人體肝氣鬱結的中藥製劑,它由純中藥配製而成,其適應的患者受眾範圍廣、藥源廣、療效快、成本低。
本發明的方案是:
將各原料按以下的克重比配製而成:當歸20g、白芍30g、何首烏25g、海螵蛸12g、丹參16g、香附15g、紅澤蘭18g、茯苓15g、桃仁10g、砂仁9g、鱉甲20g、黃芩15g、雞內金30g、大黃15g、石菖蒲10g、葛根18g、桂枝12g。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當歸:性味,辛甘溫,歸心、肝、脾、肺經。味辛甘性溫、能散、能補、能通,為血中氣之要藥,諸血病均奏佳效。善行血養血和營衛,寒熱病可除。當歸是溫柔肝氣,疏通表裡經絡鬱結的主要要藥。
白芍:性味酸甘苦寒,歸肝脾經。取其酸斂、甘補、苦微寒能瀉火,入肝經,能補肝柔肝、護肝。滋陰養血解痙,生津、止汗、緩痛、鎮靜、降壓,抑制血小板凝集。
何首烏:性味苦甘澀,微溫,歸肝、腎經。滋腎水,養肝木,是肝經陰中之陽的要藥,是補養氣血的良藥。兼強心、潤肺、通腸,善溫通血脈及經絡。
海螵蛸:性味鹹澀微溫,歸肝、腎、脾經。稱海中之寶,善入肝腎血分,為大補肝血的要藥,也是收斂逆之上氣的良藥,養血活血,通絡,除寒溼,固精止帶,制酸止血,去腐生肌,其質輕浮,善隨肝性疏洩。
丹參:性味苦微溫,歸肝、心、脾經。苦能瀉,溫能通,為護肝強心的要藥。去瘀生新,疏通絡脈,行氣散結,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微循環障礙。穿行五臟,活血、養血、行血,可久服的良藥。
香附:性味辛微苦甘平,歸肝脾三焦經,疏肝解鬱,為婦科的要藥。其性辛散不燥,宣行十二經,為氣中血藥。解六鬱,和氣血。善入肝腎,化瘀生新。
紅澤蘭:性味微苦、性溫。歸肝、脾經。與當歸、白芍、茯苓相伍,活血通經,化瘀行水,調養肝血,疏通肝氣而解毒。
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肺經。為可久服的滲溼健脾生津養陰的要藥。為陽中陰藥,滋水上源肺,補下源水腎,是交通心腎的妙藥。與香附、桂枝,引上焦之火歸元,治上實下虛之症靈驗。補中有洩,利水勝溼,寧心除煩,配黃芩力增,又可安胎。
桃仁:性味甘苦平,歸肝、心、大腸經。味甘,緩急柔肝,去瘀生新,味苦可洩大腸,配大黃清血中伏熱,潤腸通便,桃仁散肝經血結,為血瘀血閉要藥,治肋下痞。
砂仁: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為升清降濁要藥。辛能散,溫能通達、性不燥烈。醒脾和胃,行氣除痞,引氣納腎的良藥。散利胸隔滯氣,解六鬱,安胎止嘔。
鱉甲:性味鹹平,歸肝、腎、脾、肺經。養陰清熱,平肝熄風,軟堅散結,解勞熱骨蒸之要藥。善治肝病,婦血病。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脾、膽、大腸經。清熱燥溼,止血安胎,為清洩上中焦火熱的要藥。同大黃、砂仁、白芍、桃仁、葛根、茯苓治療急慢性血痢和腸炎、瀉肝火,加強除溼功效。
雞內金:性味甘平,歸脾、胃、膀胱、大腸、腎經。此物為消化要藥,排石聖藥,補髒妙藥。長期服用無濁不清,無滯不降,健脾除穢,化瘀消結,加強氣血的化生。
大黃:性味苦寒,歸肝、脾、胃、心包、大腸經。清實火,通二便,除溼壅,攻積滯,破瘀生新,吐故納新,有利於肝臟的造血功能。
石菖蒲:性味,辛微溫,歸肝、心、脾經。為開竅閉,豁痰理氣的要藥。活血散風除溼,健脾和胃。養肝益心,鎮靜除煩。抗心律不齊,殺癌細胞、降血脂、除痙攣,聰耳明目。
葛根:性味,辛甘平,歸脾、胃、肺經。取其辛能升舉,能消散,甘平滋養生津,昇陽解肌,解痙、舒筋,潤養關節,滋養臟腑,透疹敗毒,養血除煩。
桂枝: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藥品化義》入肝腎膀胱三經。《長沙要解》「桂枝專入肝家而行血分,善解風邪,最調木氣,升清陽之脫陷,降濁陰之衝逆,舒經脈之急攣,利關節之壅阻。入肝膽而散遏鬱,極止痛楚,通經絡而開痺澀,祛溼寒。能止奔豚,更安驚悸。」為升發清陽要藥。辛甘溫善助陽解肌膚,白芍酸甘斂陰養血,清營血,二藥相合,調和營衛,宣通血脈,平衡陰陽。
針對肝氣鬱結病的發生,是以日常生活中肝臟受空氣汙染、化工原料、抗生素、激素、農藥殘留及生活節奏的加快,經濟市場競爭激烈、社會求職用心強烈、人際交往中無奈的肝火剛烈等情志因素影響,致使肝血不充、肝血不和、肝氣不暢,最終導致肝氣鬱結生理性病變,成為人類亞健康、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第一「導火索」。目前,西醫對肝氣鬱結症,即西醫的憂鬱症(神經官能症),要徹底除根束手無策;中醫臨床多用於湯劑,費用高、療效差、不祛根。而本發明的純中藥製劑以「肝氣疏、腎氣固、脾氣運、心氣靜、肺氣清、腑氣通」作為臟腑功能協調的底線,發揮全身的調氣、調血、調情、調神、調經、調脈、調筋、調目、調智、調食的綜合作用,滋養肝血、疏通肝氣、解開肝鬱、活血理氣、消除滯積、調和營衛,根除肝氣鬱結病症。它是一種治療人體肝氣鬱結的中藥製劑,由純中藥配製而成,其適應治療的患者人數眾多、範圍廣泛,無任何副作用,且經濟實惠。本發明的純中藥製劑具有一藥多功能作用,對肝氣鬱結引發肝胃不和,大便失常,月經不調,痛經崩漏,乳房增生,青春痘,肝脾腫大,手麻脹,腿抽筋,視力不清,心煩,眩暈,失眠,多夢,健忘,缺鈣,氣短,疲勞,貧血,面色無華,更年期綜合症,慢性病的惡化,神經性頭痛、牙痛、出虛汗等多種亞健康病症均有極佳療效。
本發明的中藥製劑對人體肝氣鬱結病治療具有獨特的療效,其治癒率達95%左右,不復發,從理論和標本兼治為前沿突破性技術。
具體實施方式
將各原料按以下的克重比配製而成:當歸20g、白芍30g、何首烏25g、海螵蛸12g、丹參16g、香附15g、紅澤蘭18g、茯苓15g、桃仁10g、砂仁9g、鱉甲20g、黃芩15g、雞內金30g、大黃15g、石菖蒲10g、葛根18g、桂枝12g,精選、去除非藥用雜質,曬或烘乾,機械加工200目粉,可以選擇膠囊、顆粒、片劑、藥丸的劑型包裝。每日5克、分3次口服,3天見效。20天一療程,1~3個療程治癒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