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08 05:53:21
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公開了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主要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香附18份,山慈菇18份,土貝母18份,山楂18份,穿山甲18份,漏蘆28份,鬱金28份,莪朮28份,皂角刺33份,鱉甲33份,栝樓33份,薤白33份,西洋參38份,王不留行38份,紅花38份,本發明中藥顆粒劑能夠有效緩解由乳癖引起的氣血不暢,能夠舒筋活血,對乳癖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是一種安全有效且無任何副作用的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0001] 本案為分案申請,原案申請號2013104050522 ;原案申請日2013. 9. 9,原案發明名 稱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2]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顆粒劑,尤其是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及其製備方 法。本發明屬中醫中藥領域。
[0003]
【背景技術】
[0004] 乳癖(lump in breast),中醫病症名,是指婦女乳房部常見的慢性良性腫塊,以乳 房腫塊和脹痛為主症,常見於中青年婦女。乳癖可見於西醫學的乳腺小葉增生、乳房囊性增 生、乳房纖維瘤等疾病。西醫學認為乳腺增生症與卵巢功能失調有關,如黃體素分泌減少, 雌激素的分泌相對增高。
[0005] 本病多與情志內傷、憂思惱怒有關。足陽明胃經過乳房,足厥陰肝經至乳下,足太 陰脾經行乳外,若情志內傷,憂思惱怒則肝脾鬱結,氣血逆亂,氣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復 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運溼,胃不能降濁,則痰濁內生;氣滯痰濁阻於乳絡則為腫塊疼痛。八 脈隸於肝腎,衝脈隸於陽明,若肝鬱化火,耗損肝腎之陰,則衝任失調,《聖濟總錄》云:"衝任 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所以本病多與月經周期相關。本病的基本病機為氣滯痰凝,衝 任失調,病在胃、肝、脾三經。以乳房有形狀大小不一的腫塊,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為主要 表現的乳房病類疾病。
[0006] 本病多見於20?40歲婦女,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乳房發生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 腫塊,脹痛或壓痛,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可動,增長緩慢,質地堅韌或呈囊性感。兼見腫 塊和脹痛每因喜怒而消長者,證屬氣滯痰凝;若每於月經來前加重,月經過後減輕者,則為 衝任失調。多數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腫塊,捫之有豆粒大小韌硬結節,可有觸痛,腫塊 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粘連。乳房可有脹痛或刺痛,每隨喜怒而消長,月經前加重,月經後 緩解。
[0007] 乳癖的中醫分型甚多,有的分二型,有的分三型,直至四型、五型、六型、七型等,甚 或更多。有的過簡,有的太繁。但總不外乎肝鬱氣滯、氣滯痰凝、血瘀痰凝、衝任不和、脾腎 陽虛、肝腎陰虛、氣血兩虛等等。各家的意見雖不盡一致,但其病機都離不開上述觀點。李 積敏博士治療乳癖(乳腺增生症),在臨床上辨證分為四型進行論治。
[0008] 1.肝鬱氣滯:肝鬱不舒,乳房脹滿,結塊脹痛隨喜怒消長,時有刺痛,兩脅脹痛,口 苦煩躁,舌淡苔薄白,脈弦或細弦。
[0009] 2.衝任失調:乳房結塊,隱痛或刺痛,痛有定處。經前腫塊明顯增大,經後減小變 軟,或伴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症。舌淡紅苔白,脈細濡。
[0010] 3.脾虛痰凝:乳房腫塊較大,但生長緩慢,質堅脹痛,表面光滑,推之可移,邊界清 楚,乳房外形不變。舌苔薄白、脈弦滑。
[0011] 4.腎虛血瘀:乳房結塊日久,刺痛或隱隱作痛,痛處固定。伴腰酸乏力,經水少而 色淡,或閉經、不孕等症。舌暗或舌邊有瘀點,苔薄白、脈沉細。
[0012] 在現有治療乳癖的方法中,中國專利CN :200910229341. 10於2009年公開了一種 名為"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方",由柴胡、當歸、白芍、香附、鬱金、全萎、漏蘆、夏枯草、土貝 母、仙茅、仙靈脾、炮山甲為原料製成,主要的劑型是湯劑,對於治療乳癖的效果並不如顆粒 劑理想,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
【發明內容】
[0013] 針對現有治療乳癖不足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 顆粒劑,具有攜帶方便,作用效果明顯,能很快的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並且它採用地方上 較為常見的中藥材作為原料,成本低廉。
[0014]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上述中藥顆粒劑的製備方法。
[0015]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香附10-20份,山 慈菇10-20份,土貝母10-20份,山楂10-20份,穿山甲10-20份,漏蘆20-30份,鬱金20-30 份,莪朮20-30份,皂角刺25-35份,鱉甲25-35份,栝樓25-35份,薤白25-35份,西洋參 30-40份,王不留行30-40份,紅花30-40份。
[0016] 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優選配比,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香 附13-18份,山慈菇13-18份,土貝母13-18份,山楂13-18份,穿山甲13-18份,漏蘆23-28 份,鬱金23-28份,莪朮23-28份,皂角刺28-33份,鱉甲28-33份,栝樓28-33份,薤白28-33 份,西洋參33-38份,王不留行33-38份,紅花33-38份。
[0017] 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更佳優選的配比,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 而成:香附15份,山慈菇15份,土貝母15份,山楂15份,穿山甲15份,漏蘆25份,鬱金25 份,莪朮25份,皂角刺30份,鱉甲30份,栝樓30份,薤白30份,西洋參35份,王不留行35 份,紅花35份。
[0018] 上述中藥顆粒劑的製備方法,製備步驟如下: ① 將山楂、穿山甲、鱉甲、王不留行用文火炒5-15分鐘,炒至散發出香味後晾涼,取出 曬乾待用; ② 將步驟①所得物與鬱金、山慈菇、西洋參、紅花、皂角刺、薤白共研成細末過80-120 目篩,得混合藥末備用; ③ 將土貝母、漏蘆、香附、莪朮、栝樓,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 0小時,過濾,得濾液1 ; 把過濾後的濾渣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1. 5小時,得濾液2,把濾液1與濾液2混合再煎 1小時,靜置20-30小時,再次過濾,得濾液備用; ④ 將步驟②中所得混合藥末倒入步驟③中所得的濾液中,混合均勻,靜置冷藏30小 時,濃縮至稠膏狀; ⑤ 取適量糖粉在60°C下烘1-2小時,置於容器內,加入步驟④中所得稠膏狀物攪拌混 勻,調製成軟硬度為手捏成團輕壓則散的軟材,軟材過10-20目篩,製成溼顆粒; ⑥ 將步驟⑤製成的溼顆粒烘乾乾燥,乾燥的溫度為60-KKTC,冷卻後即得該中藥顆粒 劑。
[0019] 上述製備方法,優選的方案在於:步驟①文火炒8-13分鐘(優選10分鐘)。
[0020] 上述製備方法,優選的方案在於:步驟②過90-110目篩(優選100目篩)。
[0021] 上述製備方法,優選的方案在於:步驟③靜置23-28小時(優選25小時)。
[0022] 上述製備方法,優選的方案在於:步驟⑤烘1. 3-1. 8小時(優選1. 5小時)。
[0023] 上述製備方法,優選的方案在於:步驟⑤過13-18目篩(優選15目篩)。
[0024] 上述製備方法,優選的方案在於:步驟⑥乾燥溫度為70_90°C (優選80°C )。
[0025] 使用方法:為使本發明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食用時,在飯後1小時後服用,用溫開 水衝服,一日3次,每次10克。
[0026] 該中藥顆粒劑對乳癖的效果顯著,不僅活血化瘀,還能舒筋活血,調理氣血,改善 患者長期因乳癖帶來的病痛,且本發明多選用地方常見藥材,價格低廉,減輕了患者的經濟 負擔。
[0027] -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各原料藥的藥理功效分別為: 香附:辛微苦甘,平。醋炒消積止痛,酒炒通絡止痛,理氣解鬱;調經止痛;安胎。主脅肋 脹痛;乳房脹育;疝氣疼痛;月經不調;脘腹痞滿疼痛;噯氣吞酸,嘔惡;經行腹痛;崩漏帶 下;胎動不安。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 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0028] 山慈菇: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於實熱性癰腫,癰腫疔毒,瘰癧結核,無名腫毒。
[0029] 土貝母:苦,涼。散結毒,消癰腫。治乳癰,瘰癧痰核,瘡瘍腫毒及蛇蟲毒。
[0030] 山楂:酸甘,微溫。消食積,散瘀血,驅絛蟲。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 腸風,腰痛,疝氣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於肉食積 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症。
[0031] 穿山甲:穿山甲味鹹,性微寒入肝、胃二經。功效:消腫化膿、散淤通絡、通經、下 乳、活血鎮痛。主治:癰疽瘡腫、風寒溼痺、經閉、乳汁不通、止血、症痂積聚。
[0032] 漏蘆:苦鹹,寒。清熱解毒,消腫排膿,下乳,通筋脈。治癰疽發背,乳房腫痛。乳汁 不通,瘰癧惡瘡,溼痺筋脈拘牽,骨節疼痛,熱毒血痢,痔瘡出血。
[0033] 鬱金:辛苦,涼。行氣解鬱,涼血破瘀。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 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
[0034] 莪朮:辛、苦,溫。歸肝、脾經。破血祛瘀,婦女閉經,或痰溼淤血凝結而成的症瘕癖 塊。
[0035] 皂角刺:癰疽腫毒,瘰癧,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0036] 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退熱除蒸。用於陰虛發熱,勞熱骨蒸,虛風內動,經閉, 癥瘕,久瘧瘧母。
[0037] 栝樓:甘苦,寒。潤肺,化痰,散結,潤腸。治痰熱咳嗽,胸痺,結胸,肺痿咳血,消渴, 黃疸,便秘,癰腫初起。
[0038] 雞白:味半;古;性溫。王治:胸搏心痛徹背;胸胺瘡悶;咳喘疲多;胺腹疼痛;洩病 後重;白帶;瘡癤癰腫。
[0039] 西洋參: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 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幹。西洋參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
[0040] 王不留行:苦,平。行血通經,催生下乳,消腫斂瘡。治婦女經閉,乳汁不通,難產, 血淋,癰腫,金瘡出血。
[0041] 紅花:經血不調,產後腹痛,症瘕,外傷瘀血腫痛,癰疽腫痛等症。
[0042] 本發明中藥顆粒劑基於中醫中藥治療乳癖的原理。選用的中藥藥材均有活血化 瘀,舒筋活血,理氣和中的功效,且造價低廉,長期使用亦不會造成患者的經濟負擔,是治療 乳癖較為理想的藥物。
【具體實施方式】
[0043]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範圍不被此限制。 [0044] 實施例1 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 香附10克,山慈菇10克,土貝母10克,山楂10克,穿山甲10克,漏蘆20克,鬱金20克,莪 術20克,皂角刺25克,鱉甲25克,栝樓25克,薤白25克,西洋參30克,王不留行30克,紅 花30克。
[0045] 上述中藥顆粒劑的製備方法,步驟是: ① 其特徵在於:將山楂、穿山甲、鱉甲、王不留行用文火炒5分鐘,炒至散發出香味後晾 涼,取出曬乾待用; ② 將步驟①所得物與鬱金、山慈菇、西洋參、紅花、皂角刺、薤白共研成細末過80目篩, 得混合藥末備用; ③ 將土貝母、漏蘆、香附、莪朮、栝樓,加水煎煮2次,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1,把過 濾後的濾渣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1. 5小時,得濾液2,把濾液1與濾液2混合再煎1小 時,靜置20小時,再次過濾,得濾液備用; ④ 將步驟②中所得混合藥末倒入步驟③中所得的濾液中,混合均勻,靜置冷藏30小 時,濃縮至稠膏狀; ⑤ 取適量糖粉在60°C下烘1小時,置於容器內,加入步驟④中所得稠膏狀物攪拌混勻, 調製成軟硬度為手捏成團輕壓則散的軟材,軟材過10目篩,製成溼顆粒; ⑥ 將步驟⑤製成的溼顆粒烘乾乾燥,乾燥的溫度為60°C,冷卻後即得該中藥顆粒劑。
[0046] 典型病例一楊XX,女,27歲,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2012年6月發病,症狀:常常 出現肝鬱不舒,乳房脹滿,結塊脹痛隨喜怒消長,時有刺痛,兩脅脹痛,口苦煩躁,舌淡苔薄 白,脈弦的症狀。有時還心情煩悶,刺痛感越來越強烈,以至於不願意說話常常發脾氣,得知 此藥後開始服用,服用3天後症狀開始減輕,服用7天時痊癒,痊癒後又食用本發明中藥顆 粒劑鞏固1個月,停藥至今無復發。
[0047] 實施例2 -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 香附20克,山慈菇20克,土貝母20克,山楂20克,穿山甲20克,漏蘆30克,鬱金30克,莪 術30克,皂角刺35克,鱉甲35克,栝樓35克,薤白35克,西洋參40克,王不留行40克,紅 花40克。
[0048] 上述中藥顆粒劑的製備方法,步驟是: ②將山楂、穿山甲、鱉甲、王不留行用文火炒15分鐘,炒至散發出香味後晾涼,取出曬 幹待用; ②將步驟①所得物與鬱金、山慈菇、西洋參、紅花、皂角刺、薤白共研成細末過120目 篩,得混合藥末備用; ③ 將土貝母、漏蘆、香附、莪朮、栝樓,加水煎煮2次,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1,把過 濾後的濾渣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1. 5小時,得濾液2,把濾液1與濾液2混合再煎1小 時,靜置30小時,再次過濾,得濾液備用; ④ 將步驟②中所得混合藥末倒入步驟③中所得的濾液中,混合均勻,靜置冷藏30小 時,濃縮至稠膏狀; ⑤ 取適量糖粉在60°C下烘2小時,置於容器內,加入步驟④中所得稠膏狀物攪拌混勻, 調製成軟硬度為手捏成團輕壓則散的軟材,軟材過20目篩,製成溼顆粒; ⑥ 將步驟⑤製成的溼顆粒烘乾乾燥,乾燥的溫度為l〇〇°C,冷卻後即得該中藥顆粒劑。
[0049] 實施例3 -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香 附13克,山慈菇13克,土貝母13克,山楂13克,穿山甲13克,漏蘆23克,鬱金23克,莪朮 23克,皂角刺28克,鱉甲28克,栝樓28克,薤白28克,西洋參33克,王不留行33克,紅花 33克。
[0050] 上述中藥顆粒劑的製備方法,步驟是: ③將山楂、穿山甲、鱉甲、王不留行用文火炒8分鐘,炒至散發出香味後晾涼,取出曬乾 待用; ② 將步驟①所得物與鬱金、山慈菇、西洋參、紅花、皂角刺、薤白共研成細末過90目篩, 得混合藥末備用; ③ 將土貝母、漏蘆、香附、莪朮、栝樓,加水煎煮2次,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1,把過 濾後的濾渣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1. 5小時,得濾液2,把濾液1與濾液2混合再煎1小 時,靜置23小時,再次過濾,得濾液備用; ④ 將步驟②中所得混合藥末倒入步驟③中所得的濾液中,混合均勻,靜置冷藏30小 時,濃縮至稠膏狀; ⑤ 取適量糖粉在60°C下烘1. 3小時,置於容器內,加入步驟④中所得稠膏狀物攪拌混 勻,調製成軟硬度為手捏成團輕壓則散的軟材,軟材過13目篩,製成溼顆粒; ⑥ 將步驟⑤製成的溼顆粒烘乾乾燥,乾燥的溫度為70°C,冷卻後即得該中藥顆粒劑。
[0051] 實施例4 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香 附18克,山慈菇18克,土貝母18克,山楂18克,穿山甲18克,漏蘆28克,鬱金28克,莪朮 28克,皂角刺33克,鱉甲33克,栝樓33克,薤白33克,西洋參38克,王不留行38克,紅花 38克。
[0052] 上述中藥顆粒劑的製備方法,步驟是: ④將山楂、穿山甲、鱉甲、王不留行用文火炒13分鐘,炒至散發出香味後晾涼,取出曬 幹待用; ② 將步驟①所得物與鬱金、山慈菇、西洋參、紅花、皂角刺、薤白共研成細末過110目 篩,得混合藥末備用; ③ 將土貝母、漏蘆、香附、莪朮、栝樓,加水煎煮2次,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1,把過 濾後的濾渣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1. 5小時,得濾液2,把濾液1與濾液2混合再煎1小 時,靜置28小時,再次過濾,得濾液備用; ④ 將步驟②中所得混合藥末倒入步驟③中所得的濾液中,混合均勻,靜置冷藏30小 時,濃縮至稠膏狀; ⑤ 取適量糖粉在60°C下烘1. 8小時,置於容器內,加入步驟④中所得稠膏狀物攪拌混 勻,調製成軟硬度為手捏成團輕壓則散的軟材,軟材過18目篩,製成溼顆粒; ⑥ 將步驟⑤製成的溼顆粒烘乾乾燥,乾燥的溫度為90°C,冷卻後即得該中藥顆粒劑。
[0053] 典型病例二張XX,女,30歲,河南鄭州人,2012年12月發病,症狀:乳房結塊,隱 痛或刺痛,痛有定處。經前腫塊明顯增大,經後減小變軟,伴有月經不調、痛經的等症。舌淡 紅苔白,脈細濡。腰酸乏力,經水少而色淡,服用本發明顆粒劑5天痊癒,痊癒後又服用本發 明顆粒劑2個療程無復發。
[0054] 實施例5 -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香 附15克,山慈菇15克,土貝母15克,山楂15克,穿山甲15克,漏蘆25克,鬱金25克,莪朮 25克,皂角刺30克,鱉甲30克,栝樓30克,薤白30克,西洋參35克,王不留行35克,紅花 35克。
[0055] ⑤將山楂、穿山甲、鱉甲、王不留行用文火炒10分鐘,炒至散發出香味後晾涼,取 出曬乾待用; ② 將步驟①所得物與鬱金、山慈菇、西洋參、紅花、皂角刺、薤白共研成細末過100目 篩,得混合藥末備用; ③ 將土貝母、漏蘆、香附、莪朮、栝樓,加水煎煮2次,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1,把過 濾後的濾渣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1. 5小時,得濾液2,把濾液1與濾液2混合再煎1小 時,靜置15小時,再次過濾,得濾液備用; ④ 將步驟②中所得混合藥末倒入步驟③中所得的濾液中,混合均勻,靜置冷藏30小 時,濃縮至稠膏狀; ⑤ 取適量糖粉在60°C下烘1. 5小時,置於容器內,加入步驟④中所得稠膏狀物攪拌混 勻,調製成軟硬度為手捏成團輕壓則散的軟材,軟材過15目篩,製成溼顆粒; ⑥ 將步驟⑤製成的溼顆粒烘乾乾燥,乾燥的溫度為80°C,冷卻後即得該中藥顆粒劑。 [0056] 使用方法:為使本發明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食用時,在飯後1小時後服用,用溫開 水衝服,一日3次,每次10克。
[0057] 實驗例目的在於驗證一下本中藥顆粒劑對治療乳癖是否具有療效。
[0058] 根據衛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診斷依據,共200例 乳癖患者,平均年齡為30歲。隨機劃分為給藥組和對照組。
[0059] 在實驗之前的一天,記錄病人的身體狀況,每天查看一下患者身體症狀,確保給藥 組和對照組情況基本一致。給藥組每天食用本產品實施例5所得中藥顆粒劑,7天為一個療 程。每天查看患者身體狀況,做好記錄。結果如下表1: 表1 :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乳癖的中藥顆粒劑,其特徵在於: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製備而成: 香附18份,山慈菇18份,土貝母18份,山楂18份,穿山甲18份,漏蘆28份,鬱金28份,莪 術28份,皂角刺33份,鱉甲33份,栝樓33份,薤白33份,西洋參38份,王不留行38份,紅 花38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顆粒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如下: ① 將山楂、穿山甲、鱉甲、王不留行用文火炒5-15分鐘,炒至散發出香味後晾涼,取出 曬乾待用; ② 將步驟①所得物與鬱金、山慈菇、西洋參、紅花、皂角刺、薤白共研成細末過80-120 目篩,得混合藥末備用; ③ 將土貝母、漏蘆、香附、莪朮、栝樓,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小時,過濾,得濾液1, 把過濾後的濾渣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1. 5小時,得濾液2,把濾液1與濾液2混合再煎 1小時,靜置20-30小時,再次過濾,得濾液備用; ④ 將步驟②中所得混合藥末倒入步驟③中所得的濾液中,混合均勻,靜置冷藏30小 時,濃縮至稠膏狀; ⑤ 取適量糖粉在60°C下烘1-2小時,置於容器內,加入步驟④中所得稠膏狀物攪拌混 勻,調製成軟硬度為手捏成團輕壓則散的軟材,軟材過10-20目篩,製成溼顆粒; ⑥ 將步驟⑤製成的溼顆粒烘乾乾燥,乾燥的溫度為60-KKTC,冷卻後即得該中藥顆粒 劑。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①文火炒8-13分鐘(優選10分 鍾)。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②過90-110目篩(優選100目篩)。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③靜置23-28小時(優選25小時)。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⑤烘1. 3-1. 8小時(優選1. 5小 時)。
7.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⑤過13-18目篩(優選15目篩)。
8.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步驟⑥乾燥溫度為70-90°C (優選 80°〇〇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147546SQ201410438675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9日
【發明者】陳欣 申請人: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