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祛痘面霜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9:34:16 2
專利名稱:一種中藥祛痘面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妝品,具體說是一種中藥祛痘面霜。
背景技術:
人體臉面部的皮膚應該是柔軟、光滑、有彈性的皮膚,這也是人們對面部美容的基本要求。然而,人們因所處的環境不同,面部皮膚被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空氣中腐蝕性物質的汙染、氧化及自身體內的原因等,常使面部皮膚失去水分柔滑、光亮和彈性,變得粗糙、沉積色素、甚至產生痤瘡、雀斑、黃褐斑、色素斑,嚴重影響面部的容顏和美感。根據醫學統計,僅有20%的幸運青少年在青春期可以倖免青春痘的肆虐,有50%的至少一年以上「痘痘常在』』,至於剩下30%的高發危險群,則終其青春期,痘痘如影隨行揮之不去。近些年,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以及臟器功能的衰退和病變,大齡女性長座瘡生黑斑也越來越多。痘痘不僅有損人們容貌,還摧殘精神,影響生活和工作。然而,目前常用方法多有弊端:抗生素、激素類等藥物,不僅療效不佳還有副作用;水楊酸、果酸等高分子化學品易產生過敏、重金屬中毒損傷皮膚;較為先進的納米波等物理治療則消費高且很不方便。廣大愛美人士,特別是廣大女士,迫切希望有一種祛痘效果好,沒有負作用的化妝品上市,以保持自己美好的形象。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化妝品對面部皮膚的祛痘效果不理想等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中藥祛痘面霜,用以滿足人們對美容、保健的迫切需要。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所述中藥祛痘面霜由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和載體組成,它的特點是:1.所述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由19種中藥和3種水果的提取物,經製備而成;所述載體由8種高分子化合物與蜂蜜、香精和蒸餾水經製備而成;其中中藥藥物有效成分佔面霜重量的4-8% ;載體佔面霜重量的92-96% ;
2.所述19種中藥和3種水果提取物的原料及其重量份配比分別是:白芨、白蘞、白附子、蘆薈、紫草、菟絲子和白茯苓各3.8-4%,白芷、桃仁和皂角各2.3-2.5%,滑石、當歸、杏仁、川嗪、柿葉、甘草、丹參、藿香和樟腦各1-1.5%;綠豆6-8%,青蘋果13-15%和黃瓜25-30% ;
3.所述載體的8種高分子化合物原料及蜂蜜、香精和水的重量百分比分別是:絲素1一3%、聚丙烯酸1-1.5%、對羥基苯甲酸甲脂0.1-0.3%、角鯊烷1-2%、丙二醇5-7%、乙醇1_2%、氧化鋅8-10%、和高嶺土 6-10%,蜂蜜10-12%、香精適量、蒸餾水加至100%。本發明面霜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備料:1.備齊所需中藥和水果原料:白芨、白蘞、白附子、蘆薈、紫草、菟絲子、白茯苓各3.8-4%,白芷、桃仁、皂角各2.3-2.5%,滑石、當歸、杏仁、川嗪、柿葉、甘草、丹參、藿香、樟腦各1-1.5% ;綠豆6-8%、青蘋果13-15%和黃瓜25-30% ;2.備齊載體所需的高分子化合物原料:絲素I一3%、聚丙烯酸1-1.5%、對羥基苯甲酸甲脂0.1-0.3%、角鯊烷1-2%、丙二醇5-7%、乙醇1-2%、氧化鋅8_10%、和高嶺土 6_10%,蜂蜜10-12%、香精適量,其餘為蒸餾水;
二.提取有效成分:
1、將除樟腦、滑石之外的其餘17種中藥原料粗粉,然後用3000ml70%乙醇浸泡5—7天,過濾後得液體A,藥渣C留存備用;
2、將蘋果、黃瓜切碎,用IOOOml乙醇浸泡3—5天,過濾後得液體得液體B ;
3、將液體B、藥渣C合併,加適量白醋置入瓦罐,文火煎三煎,過濾得液體D;
4、將液體A、液體D同置入瓦罐文火熬至稀稠時,加入蜂蜜和已研磨好的樟腦、滑石、甘油稠狀物,繼續熬至成膏狀即得到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E ;
三.配製載體:
1、將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絲素、聚丙烯酸、角鯊烷加入50份蒸餾水中,拌勻後再加入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氧化鋅和高嶺土,再拌勻得混合物F ;
2、將乙醇、丙二醇、對羥基苯甲酸甲脂和香精加入所得混合物F中,攪拌並用蒸餾水調成膏狀物即得載體G ;
四.合成:
把面霜總重量4-8%的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E加入到所得面霜總重量92-96%的載體G中,將其混合拌勻,得到的淡褐色膏狀物體,經檢測、滅菌和包裝後即為中藥祛痘面霜產品。本發明所得面霜的作用機理:
中醫認為,座瘡是血中有血熱,血中之毒由五臟蘊熱注入血脈。另經絡中血氣不和,夕卜來溼邪、熱邪之毒上行至頭面部,無法排除體外而生痘瘡。本發明從祛痘、消痕及抑制黑色素生成三個環節來解決痘痘問題:其中白芨、白蘞、白附子、蘆薈、紫草、菟絲子、白茯苓,白芷8種中藥和青蘋果提取物,具有祛風解溼熱、活血透疹、疏通毛孔的功能,祛痘安全顯效;其中的桃仁、皂角、滑石和黃瓜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祛核止痛、促進代謝之功能,可有效解除祛痘後留下的疤痕;其中的當歸、杏仁、川穹、柿葉、甘草、丹參、綠茶提取物,具有榮膚淡斑、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合成、消斑美白之功能,可較好地解決疤痕之處易生黑斑的問題。本發明面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使用用法:作晚霜用,於潔面後睡覺前,如同現有晚霜一樣使用,次晨以溫水洗去,方便之極;
(二)、注意事項:1、使用以連續不中斷效果最佳。2、兩周前膚色暗沉屬正常表現,之後越久越紅白。可做晚霜長期使用,有痘祛痘,無痘淡斑,養面美白,無毒副作用。3、孕婦和皮膚破損者不要使用,因暫無此方面安全試驗。4、部分因化妝品引起的皮膚過敏,使用本品有非常之效,但用前須先在患處做皮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面霜有如下特點和進步:
由於本發明由19種中藥和3種水果原料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再由8種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蜂蜜、香精和水組成的載體,經提取而成,因此有祛痘效果好,沒有毒負作用,生產和使用方便,有利於保持面部皮膚美好的形象。據統計:自2007年7月至近今5年時間,試用本面霜者805人,其中女性687人佔85.3%,男性 118 人佔 14.7% ;
輕度(一級:以粉刺為主,少量丘疹膿包,總皮損小於30個)患者以14一 18歲為主80
人;
中度(二級:有粉刺,中等數量丘疹膿皰,皮損30—50個)患者以20歲左右為主532人,中度以上(三、四級:大量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皮損51以上)患者以22— 45歲為主193人;中度二級及以下,連用一周左右痘痘消失,2— 5周痘印消失皮膚基本恢復正常:輕度患者80人痘痘和痘印全部消去,僅一人使用一周停用後復發,療效達99% ;中度(二級)患者532人中,療效顯著者421人(痘痘痘印全無,皮膚恢復正常),有效100人(痘痘基本消去,有少量痘印,或停用復發),無效9人,療效98% ;
中度(三級)及以上連用2— 8周痘痘消失,5— 20周痘印消失或基本消失,半年或更長時間黑斑淡去:三、四級患者193人中,顯效168人佔87%,有效20人,無效5人,這5人其中有三人因中途停用、2人因過敏(誘導性:用後痘痘不減反增,僅此而已)導致。總有效率在97%以上。另外,有11名30歲以上女性因使用化妝品過敏(丘疹、紅腫、瘙癢),皮試後使用本藥霜,都得到非常好的療效。下面介紹四個典型患者:
例1,小陳22歲,女,大三學生,2011年時已長痘三年,達三級程度,使用過很多種方法,花費二萬多元都不見效。煩惱自卑,特別擔心戀愛和就業受到影響。使用本品三天見效,30天顯效,堅持60天後停用,至今沒有復發;
例2,小張24歲,男司機,2000年時臉部痘痘達四級,使用本品半年後皮膚恢復正常;例3,彭女士 43歲,2008年時顏面長滿座瘡、膚色暗沉並生黑斑,使用本品2周痘痘基本消失,半年後黑斑變淡, 堅持至今從沒長過痘痘,黑斑基本消去;
例4、彭女士 34歲,2010年8月23日見本發明人時,顏面紅疹發熱、奇癢難耐,就其因,使用不宜化妝品過敏引起,針藥全用過效果不佳。當晚皮試不僅無不良表現,而且意外獲得褪紅止癢的效果,連用三晚顏面恢復正常。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中藥祛痘面霜的一種製備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一.備料:1.備齊所需中藥和水果原料:白芨、白蘞、白附子、蘆薈、紫草、菟絲子、白茯苓各3.8%,白芷、桃仁、皂角各2.3%,滑石、當歸、杏仁、川嗪、柿葉、甘草、丹參、藿香、樟腦各1%,綠豆6%、青蘋果13%、黃瓜25% ;甘油少許;
2.備齊載體所需的高分子化合物原料:絲素1%、聚丙烯酸1%、對羥基苯甲酸甲脂0.1%、角鯊烷1%、丙二醇5%、乙醇1%、氧化鋅8%、和高嶺土 6%,蜂蜜10%、香精適量其餘為蒸餾水;
二.提取有效成分:
1、將除樟腦、滑石之外的其餘17種中藥原料粗粉,然後用3000ml70%乙醇浸泡5天,過濾後得液體A,藥渣C留存備用;
2、將蘋果、黃瓜切碎,用IOOOml乙醇浸泡3天,過濾後得液體得液體B;
3、將液體B、藥渣C合併,加適量白醋置入瓦罐,文火煎三煎,過濾得液體D;
4、將液體A、液體D同置入瓦罐文火熬至稀稠時,加入蜂蜜和已研磨好的樟腦、滑石、甘油稠狀物,繼續熬至成膏狀即得到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E:
三.配製載體:
1、將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絲素、聚丙烯酸、角鯊烷加入50份蒸餾水中,拌勻後再加入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氧化鋅和高嶺土,再拌勻得混合物F ;
2、將乙醇、丙二醇、對羥基苯甲酸甲脂和香精加入所得混合物F中,攪拌並用蒸餾水調成膏狀物即得載體G ;
四.合成:
把面霜總重量4%的有效成分E加入到所得面霜總重量96%的載體G中,將其混合拌勻,得到的淡褐色膏狀物體,經檢測、滅菌和包裝後即為中藥祛痘面霜產品。實施例2:中藥祛痘面霜的另一種製備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一.備料:1.備齊所需中藥和水果原料:白芨、白蘞、白附子、蘆薈、紫草、菟絲子、白茯苓各3.8-4%,白芷、桃仁、皂角各2.5%,滑石、當歸、杏仁、川嗪·、柿葉、甘草、丹參、藿香、樟腦各1.5% ;綠豆6-8%、青蘋果15%和黃瓜30% ;
2.備齊載體所需的高分子化合物原料:絲素3%、聚丙烯酸1.5%、對羥基苯甲酸甲脂
0.3%、角鯊烷2%、丙二醇7%、乙醇2%、氧化鋅10%、和高嶺土 10%,蜂蜜12%、香精適量,其餘為蒸餾水;
二.提取有效成分:
1、將除樟腦、滑石之外的其餘17種中藥原料粗粉,然後用3000ml70%乙醇浸泡7天,過濾後得液體A,藥渣C留存備用;
2、將蘋果、黃瓜切碎,用IOOOml乙醇浸泡5天,過濾後得液體得液體B;
3、將液體B、藥渣C合併,加適量白醋置入瓦罐,文火煎三煎,過濾得液體D;
4、將液體A、液體D同置入瓦罐文火熬至稀稠時,加入蜂蜜和已研磨好的樟腦、滑石、甘油稠狀物,繼續熬至成膏狀即得到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E ;
三.配製載體:
1、將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絲素、聚丙烯酸、角鯊烷加入50份蒸餾水中,拌勻後再加入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氧化鋅和高嶺土,再拌勻得混合物F ;
2、將乙醇、丙二醇、對羥基苯甲酸甲脂和香精加入所得混合物F中,攪拌並用蒸餾水調成膏狀物即得載體G ;
四.合成:把面霜總重量8%的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E加入到所得面霜總重量92%的載體G中,將其混合拌勻,得到的淡褐色膏狀物體,經檢測、滅菌和包裝後即為中藥祛痘面霜
女口
廣叩ο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祛痘面霜,由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和載體組成,其特徵是:所述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由19種中藥和3種水果的提取物,經調製而成;所述載體由8種高分子化合物與蜂蜜、香精和蒸餾水經調製而成;其中中藥藥物有效成分佔面霜重量的4-8% ;載體佔面霜重量的92-9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藥祛痘面霜,其特徵是:所述19種中藥和3種水果提取物的原料及其重量份配比分別是:白芨、白蘞、白附子、蘆薈、紫草、菟絲子和白茯苓各.3.8-4%,白芷、桃仁和皂角各2.3-2.5%,滑石、當歸、杏仁、川嗪、柿葉、甘草、丹參、藿香和樟腦各1-1.5% ;綠豆6-8%,青蘋果13-15%和黃瓜25_3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藥祛痘面霜,其特徵是:所述載體的8種高分子化合物原料及蜂蜜、香精和水的重量百分比分別是:絲素I一3%、聚丙烯酸1-1.5%、對羥基苯甲酸甲脂0.1-0.3%、角鯊烷1-2%、丙二醇5-7%、乙醇1-2%、氧化鋅8_10%、和高嶺土 6_10%,蜂蜜10-12%、香精適量、蒸餾水加至10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藥祛痘面霜,其特徵是:本發明所述中藥祛痘面霜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備料:1.備齊所需中藥和水果原料:白芨、白蘞、白附子、蘆薈、紫草、菟絲子、白茯苓各3.8-4%,白芷、桃仁、皂角各2.3-2.5%,滑石、當歸、杏仁、川嗪、柿葉、甘草、丹參、藿香、樟腦各1-1.5% ;綠豆6-8%、青蘋果13-15%和黃瓜25-30% ; .2.備齊載體所需的高分子化合物原料:絲素I一3%、聚丙烯酸1-1.5%、對羥基苯甲酸甲脂0.1-0.3%、角鯊烷1-2%、丙二醇5-7%、乙醇1-2%、氧化鋅8_10%、和高嶺土 6_10%,蜂蜜10-12%、香精適量,其餘為蒸餾水; 二.提取有效成分: .1、將除樟腦、滑石之外的其餘17種中藥原料粗粉,然後用3000ml70%乙醇浸泡5—7天,過濾後得液體A,藥渣C留存備用; .2、將蘋果、黃瓜切碎,用IOOOml乙醇浸泡3—5天,過濾後得液體得液體B ; .3、將液體B、藥渣C合併,加適量白醋置入瓦罐,文火煎三煎,過濾得液體D; .4、將液體A、液體D同置入瓦罐文火熬至稀稠時,加入蜂蜜和已研磨好的樟腦、滑石、甘油稠狀物,繼續熬至成膏狀即得到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E ; 三.配製載體: .1、將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絲素、聚丙烯酸、角鯊烷加入50份蒸餾水中,拌勻後再加入所備高分子化合物原料中的氧化鋅和高嶺土,再拌勻得混合物F ; .2、將乙醇、丙二醇、對羥基苯甲酸甲脂和香精加入所得混合物F中,攪拌並用蒸餾水調成膏狀物即得載體G ; 四.合成:把面霜總重量4-8%的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E加入到所得面霜總重量92-96%的載體G中,將其混合拌勻,得到的淡褐色膏狀物體,經檢測、滅菌和包裝後即為中藥祛痘面霜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藥祛痘面霜,它由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和載體組成,所述中藥藥物的有效成分由19種中藥和3種水果的提取物,經調製而成;所述載體由8種高分子化合物與蜂蜜、香精和蒸餾水經調製而成;其中中藥藥物有效成分佔面霜重量的4-8%;載體佔面霜重量的92-96%。由於本面霜由19種中藥和3種水果原料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再由8種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蜂蜜、香精和水組成的載體,經製備而成,因此祛痘效果好,沒有毒負作用,生產和使用方便,有利於保持面部皮膚美好的形象。據統計,本面霜經805人試用,其中女性687人佔85.3%,男性118人佔14.7%;總有效率在97%以上。
文檔編號A61P17/10GK103142456SQ20131010056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7日
發明者王付喜 申請人:王付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