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調優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5:30:02 1
專利名稱:中央空調優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中央空調優化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調,尤其涉及中央空調系統的節能降耗優化系統。背景技術:
目前的中央空調系統中,室內部分主要有
1、 採用風機盤管及全迴風的組合機、風管機、櫃機來製冷或供熱,空氣在 室內循環使用,門窗基本處於關閉狀態,室內空氣品質很差,對人體健康不利。 尤其是辦公場所,人們通常通過打開門窗來獲得新鮮風氣,而大量溫度相當於 室溫的廢冷熱通過門窗等縫隙傳遞給室外大氣浪費掉。
2、 採用風機盤管、風管機、櫃機加新風管或部分迴風的組合機,把空氣處 理好後送入房間,並由迴風裝置把空氣送出房間,釋放到大氣中去,大量溫度 相當於室溫的廢冷熱被浪費掉。
3、 全新風的組合機,直接將新風通過換熱部件,將其處理成所需新風,並 將之前留在室內的空氣通過新的送風壓強將室內溫度相當於室溫的廢冷熱排放 掉。這幾種方式空氣中汙染物及通風濾網側細菌繁殖很難避免,對人體健康有 一定危害。
室外部分
通過嚴寒酷暑風冷空氣側壓縮冷凝、蒸發部分機組的運行工況長時間走在運 行工況的邊緣,冷熱負荷嚴重時衰減可達35%以上,易造成機組保護、無法開機 等現象,嚴重時甚至燒機。
綜上,整個中央空調系統中室內空氣品質差,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機 組中沒有餘熱回收裝置,能耗大。機組長期運行在工況邊緣,壽命短。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中央空調優化系 統,能夠回收機組餘熱,降低能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中央空調優化系統,包括進風接 口、餘熱回收器、多功能混合箱、送風管道、末端設備和送風機,所述餘熱回 收器的一端設置進風接口,餘熱回收器的後端連接有多功能混合箱,多功能混 合箱通過送風管道連接到末端設備,末端設備的後端接送風機。
作為優選,還包括迴風接口、連接管、排風管道、進風管道、冷凝器進風 補償混合箱、空氣側冷凝器和排風機接口,所述餘熱回收器的後側設置迴風接 口,餘熱回收器的前端通過排風管道連接到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冷凝器進 風補償混合箱上還設置有進風管道,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的另一端連接到空 氣側冷凝器,空氣側冷凝器的另一側設置有排風機接口,空氣側冷凝器與末端 設備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將進風風道連接到餘熱回收器上,對 餘熱回收後預冷,再通過多功能混合箱進行淨化殺菌並緩衝消音處理,經過末 端設備進一步冷卻後,送到室內送風機,滿足房間負荷需求。本實用新型可有 效回收餘熱,降低機組能耗。同時,將排風風道連接到餘熱回收器上,將房間 內部分不新鮮的相當於室溫的廢熱空氣回收,經餘熱回收器熱交換後,經排風 管道送至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與室外進風風道內的空氣混合,使空氣側冷凝 器進風均勻,提高製冷時冷凝器的過冷度及制熱時蒸發器的蒸發溫度,熱交換 後,經排風機接口,將過熱蒸汽或過冷空氣排出至室外,這樣可有效提高機組 製冷時的過冷度和制熱時的蒸發溫度,提高機組製冷制熱量,使機組避開在惡 劣環境中運行引起的冷熱量衰減,穩定機組運行工況,延長機組使用壽命。不 新鮮的空氣排出後,房間內空氣更潔淨,更利於人體健康。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央空調優化系統的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央空調優化系統進行製冷制熱過程的工況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中央空調優化系統,包括進風接口l、餘熱回收器2、多功能 混合箱4、送風管道5、末端設備6和送風機7,所述餘熱回收器2的一端設置 進風接口l,餘熱回收器2的後端連接有多功能混合箱4,多功能混合箱4通過 送風管道5連接到末端設備6,末端設備6的後端接送風機7。進風風道連接到 進風接口 l上。
還包括迴風接口3、連接管8、排風管道9、進風管道IO、冷凝器進風補償 混合箱11、空氣側冷凝器12和排風機接口 13,所述餘熱回收器2的後側設置 迴風接口 3,餘熱回收器2的前端通過排風管道9連接到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 11,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ll上還設置有進風管道10,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 11的另一端連接到空氣側冷凝器12,空氣側冷凝器12的另一側設置有排風機 接口 13,空氣側冷凝器12與末端設備6之間通過連接管8連接。排風風道連接 到迴風接口 3上。進風風道和排風風道通過餘熱回收器2有機地連接在一起。 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ll的內部設有殼體、導流、混合、保溫消音、均壓、均 流等幾部分。
如圖1所示,圖中"~表示進風處理的空氣流向;"-表 示迴風處理的空氣流向。
製冷時,進風接口 1處輸入新風,經按不同用戶需求設計的餘熱回收器2 回收餘熱後預冷,預冷後將處理好的空氣送到多功能混合箱4中作淨化殺菌及 緩衝消音處理,再經送風管道5再送至末端設備6中進行進一步冷卻後,將處 理好的空氣送經室內送風機7,送至房間以滿足房間負荷需求。房間內的排風風 道接迴風接口3,將房間內部分不新鮮的相當於室溫的廢冷空氣回收,經餘熱回 收器2熱交換後,經排風管道9送至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11,與室外的進風
管道10內的空氣混合,使得空氣側冷凝器12進風均勻,熱交換後,經排風機 接口 13將過熱冷凝空氣排出至室外,提高了機組過冷度,穩定了機組運行工況,
延長了機組使用壽命。多功能混合箱4採用本申請人申請的專利號為 "ZL03232029.9",名稱為"風機盤管中央空調專用多功能混合箱"的混合箱。 制熱時,進風接口 1輸入新風,經按不同用戶需求設計的餘熱回收器2回 收餘熱後預熱,預熱後將處理好的空氣送到多功能混合箱4中作淨化殺菌及緩 衝消音處理,再經送風管道5再送至末端設備6中進行進一步加熱後,將處理 好的空氣送經室內送風機7,送至房間以滿足房間負荷需求。房間內的排風風道 的迴風接口3,將房間內部分不新鮮的相當於室溫的廢熱空氣回收,經餘熱回收 器2熱交換後,經排風管道9送至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11,與室外的進風風 道10內的空氣混合,使得空氣側冷凝器12進風均勻,提高蒸發溫度,熱交換 後,經排風機接口 13將過冷蒸發空氣排出至室外,這樣可有效解決機組在融霜 時室溫波動大的問題,融霜時間短。
如圖2所示,圖中""表示進風處理流程;"--"表示迴風
處理流程。a端為進風進口; b端為迴風進口。
室外各種環境惡劣普通新風空氣,經送風機從a端送至進風風道的進風接口 1,進風接口 l處設置了空氣淨化消毒機,然後經過餘熱回收器2預處理,再通 過多功能混合箱4對空氣進行淨化、殺菌、緩衝氣流降噪等處理,再經末端設 備6進行再冷或再熱後,將處理好的符合使用設計標準的空氣,經室內送風機7 送至房間來滿足房間負荷需求。達標已處理的空氣至房間內進行熱交換,排風 機將房間內需更換的廢冷空氣,從b端回收到迴風風道的迴風接口 3,經餘熱回 收器2後送至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11進行冷凝器進風溫差補償後送經空氣側 冷凝器12熱交換,最後經排風機排出室外。
中央空調系統的迴風及排風系統等流口可增加過濾裝置,進一步淨空氣。
中央空調系統中的水冷機組或水源熱泵機組也可採用本系統來保證機組運 行工況、減少機組的冷熱量衰減、提高機組穩定性,延長機組使用壽命。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 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後的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中央空調優化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進風接口(1)、餘熱回收器(2)、多功能混合箱(4)、送風管道(5)、末端設備(6)和送風機(7),所述餘熱回收器(2)的一端設置進風接口(1),餘熱回收器(2)的後端連接有多功能混合箱(4),多功能混合箱(4)通過送風管道(5)連接到末端設備(6),末端設備(6)的後端接送風機(7)。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中央空調優化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迴風接口 (3)、 連接管(8)、排風管道(9)、進風管道(10)、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11)、 空氣側冷凝器(12)和排風機接口 (13),所述餘熱回收器(2)的後側設置 迴風接口 (3),餘熱回收器(2)的前端通過排風管道(9)連接到冷凝器進 風補償混合箱(11),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11)上還設置有進風管道(10), 冷凝器進風補償混合箱(11)的另一端連接到空氣側冷凝器(12),空氣側冷 凝器(12)的另一側設置有排風機接口 (13),空氣側冷凝器(12)與末端設 備(6)之間通過連接管(8)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央空調優化系統,包括進風接口、餘熱回收器、多功能混合箱、送風管道、末端設備和送風機,餘熱回收器的一端設置進風接口,餘熱回收器的後端連接有多功能混合箱,多功能混合箱通過送風管道連接到末端設備,末端設備的後端接送風機。本實用新型將進風風道連接到餘熱回收器上,對餘熱回收後預冷,再通過多功能混合箱進行淨化殺菌並緩衝消音處理,經過末端設備進一步冷卻後,送到室內送風機,滿足房間負荷需求。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回收餘熱,降低機組能耗。且可有效提高機組製冷時的過冷度及制熱時的蒸發溫度,提高機組製冷制熱量,使機組避開在惡劣環境中運行引起的冷熱量衰減,穩定機組運行工況,延長機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24F3/00GK201066173SQ20072011004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日
發明者朱建華, 柳玉春, 汪新民, 松 陳 申請人:浙江盾安人工環境設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