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20:32:56 3
專利名稱:分隔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分隔車輛的貨室、防止貨物移動的分
隔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用於防止貨物移動的分隔裝置,公開有這樣的
汽車用貨物收容袋,即,使形成為不能彈性變形的網狀物(net) 和形成為可彈性變形的篩眼網狀物(mesh net)在表背重合, 通過在位於表背的網狀物和篩眼網狀物的周緣附加並縫合非伸 縮性帶而形成為袋體,可用連結器具密封其開口部分,在袋體 的四角部分設置由連接帶形成的掛環,該連接帶由伸縮線形成
(例如,專利文獻l )。
通過上述構成,專利文獻l的汽車用貨物收容袋發揮了可 將物品收容並保持於袋內,並且可以防止袋外的物品在貨室內 移動這樣的優良的效果。
專利文獻l:日本特i午3230083號7^才艮
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l中,可沿車輛的前後方向(一方 向)分隔貨室,但不能沿車輛的左右方向(另 一方向)分隔貨 室。這樣,收容於貨室內的貨物在車輛側傾等時也會隨著發生 移動,存在難以充分防止貨物移動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點而做成的,其目的在於提 供 一 種可以充分防止貨物移動的分隔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技術方案l的發明是一種將車輛貨室
平面分隔的分隔裝置,該分隔裝置具有沿 一方向分隔貨室的主 分隔部和沿另 一方向分隔貨室的副分隔部,上述主分隔部具有 可自由裝卸地連接到設於貨室上的固定器上的連接部,上述副 分隔部的一端具有上述連接部,並且另 一端與上述主分隔部連接。
另外,技術方案2的發明的特徵在於,上述主分隔部在兩 側端分別具有上述連4妻部,上述副分隔部沿與上述主分隔部大 致垂直的方向分隔貨室。
另外,技術方案3的發明的特徵在於,該分隔裝置具有將
上述副分隔部的外緣可自由裝卸地保持於上述主分隔部的表面 上的粘接部件,將上述副分隔部固定於上述主分隔部上而形成 為收納部。
另外,技術方案4的發明的特徵在於,在上述主分隔部的 上邊具有反射構件。
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l所述的分隔裝置,提高了使用者 分隔貨室的自由度,從而可以更充分地防止貨物移動。
另外,採用技術方案2所述的分隔裝置,不僅可以沿前後 方向分隔貨室,還可以沿左右方向分隔貨室的後方部分、即將 貨室的後方部分分隔為左部分、中央部分及右部分3個區域。
另外,採用技術方案3所述的分隔裝置,不僅可以用主分 隔部保持較大的貨物,通過形成收納部還可以收納小件物品。
另外,採用技術方案4所述的分隔裝置,可以在打開貨室 的門的狀態下視覺確認分隔位置,從而提高了使用者的作業性。
圖l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使用狀態的
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整體構成的
立體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主視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局部 剖視圖,是圖3的A1-A1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局部 剖視圖,是圖3的A2-A2剖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局部 剖視圖,是圖6的D-D剖視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局部 剖視圖,是圖6的E-E剖視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局部 剖視圖,是圖3的B-B剖視圖。
圖IO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構成的局部 剖視圖,是圖3的OC剖視圖。
圖ll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使用狀態的 立體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使用狀態的 立體圖,是表示打開第l袋的狀態的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第l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使用狀態的 立體圖,是表示將副分隔部固定於主分隔部的狀態的圖。
圖14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使用狀態的 立體圖。
圖15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立體圖。
圖16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明優選的實施方式。 第l實施方式 (1) 整體構成
圖1所示的分隔裝置1包括主分隔部2及副分隔部3,該分隔 裝置l可自由裝卸地設置於車輛4的貨室5內,平面分隔車輛4的 貨室5。即,分隔裝置1的主分隔部2沿作為車輛4的一方向的前 後方向(圖中X方向)分隔貨室5,並且副分隔部3沿作為車輛4 的另一方向的左右方向(圖中Y方向)分隔貨室5。
如圖2所示,分隔裝置1在形成為橫長矩形的主分隔部2上, 夾著該主分隔部2的長度方向中心地在左右突設有多片(本實 施方式中為2片)形成為大致梯形的副分隔部3。並且,分隔裝 置l具有作為粘接部件的面狀搭扣10b,該面狀搭扣10b將副分 隔部3的短邊3a的下端可自由裝卸地固定於主分隔部2的大致 中央處。
主分隔部2具有在上邊2a設有拉鏈ll的可自由開閉的開 口,且形成有與該開口連通的第1袋12。並且,在主分隔部2的 上邊2a上設有指向後方的反射構件13,在下邊2b的大致中央處 設有面狀搭扣10a。
副分隔部3使長邊3b與主分隔部2的表面相抵接地與主分 隔部2接合。在作為副分隔部3的前端的短邊3 a的下端設有與設 於主分隔部2的下邊2b上的上述面狀搭扣10a粘接的面狀搭扣 10b。由此,副分隔部3的短邊3a側能以長邊3b為旋轉中心自由 傾斜,並且短邊3a的下端可自由裝卸地固定於主分隔部2的下
邊2b上。
另外,在分隔裝置l上,在主分隔部2的四角(4個部位)、 上邊的內側(2個部位)、副分隔部3的短邊3a的上下端(4個部 位)總共10個部位上設有連接部15。連接部15由用聚丙烯絲包 覆氯丁橡膠的橡膠繩外周而成的伸縮線16構成。該連接部15將 規定長度的上述伸縮線16在大致中央折回,將重合的部分縫到 一塊而形成為環狀。
如圖3所示,主分隔部2具有將由聚酯制的篩眼網狀物構成 的片形成為橫長矩形的第l片20及第2片21。該主分隔部2用尼 龍制的U字形帶24夾著第l片20的除了上邊20a之外的其餘3邊 2b、 20c(未圖示)、20d,以及第2片21的除了上邊21a之外 的其餘3邊21b、 21c(未圖示)、21d地進行縫合(圖4),從而 形成為袋狀。另外,在縫於下邊20d、 21d上的U字形帶24上一 體縫裝有面狀搭扣10a。
另外,如圖5所示,主分隔部2的上邊2a由尼龍制的表面帶 25和背面帶26封閉。表面帶25的 一端25a和背面帶26的 一端 26a分別被縫在第l片20的上邊20a及第2片21的上邊21a上,將 表面帶25的另 一端25b和背面帶26的另 一端26b^f皮此重合併縫 合起來。表面帶25由上帶27和下帶28構成。上帶27和下帶28 配置於第l片20的上邊20a上,且上帶27和下帶28上下配置,且
ll連接起來。另外,在上帶27的大致中央縫裝有反射構件13。 在該主分隔部2的四角上固定有連接部15,該連4^部15的 端部夾在U字形帶24中地被縫在四角上。另外,在主分隔部2 的上邊的內側2個部位上固定有連接部15,該連接部15的端部 夾在表面帶25與背面帶26之間地縫在主分隔部2的上邊內側 (圖3 )。如圖6所示,副分隔部3具有將由聚酯制的篩眼網狀物構成
的片形成為大致梯形的第3片30。該副分隔部3用尼龍制的U字 形帶24夾著與主分隔部2接合的長邊3b 、與該長邊3b相對的短 邊3a這2邊地進行縫合,從而形成為袋狀。另外,副分隔部3將 上邊3c和下邊3d這2邊與用聚丙烯絲包覆氯丁橡膠的橡膠繩而 成的伸縮線16 —起夾在U字形帶24中地進行縫合(圖7、圖8)。 該伸縮線16的 一 端16a在長邊3b側縫接並固定於U字形帶24 內。另一方面,伸縮線16的另 一端16b在短邊3a側形成連接部 15。即,伸縮線16的另 一端16b在U字形帶24的外側折回,將 其重合的部分縫合而形成為環狀(圖6)。
這樣構成的副分隔部3使長邊3b從主分隔部2的第l片20側 與主分隔部2的表面相抵接並縫在第l片20上,從而將副分隔部 3固定於主分隔部2上(圖9)。另外,副分隔部3的長邊3b的上 部與主分隔部2的下帶28重合併縫接於下帶28上,副分隔部3 的長邊3b的下部與主分隔部2的下邊2b的U字形帶24重合併縫 合於U字形帶24上(圖10 )。 (2 )作用及效果
接著,說明上述那樣構成的分隔裝置1的各部的作用及效 果。如圖11所示,通過將該連接部15卡定於預先設在車輛4的 貨室5內的多個固定器35上來設置分隔裝置1。在此,固定器35 為突設於貨室5的側壁上的T字型構件。在貨室5的左右側壁及 後端側壁的適當部位上分別設有多個上述固定器35。分隔裝置 l通過將設於主分隔部2的四角上的連接部15卡定於設於貨室5 的左右側壁上的固定器35上,可以將主分隔部2掛在貨室5的左 右側壁5a上,將其設置於貨室5的大致中央位置。由此,分隔 裝置l可以將貨室5分隔為前方部分和後方部分。
另外,分隔裝置l通過將設於副分隔部3的短邊3a上的連接
部15卡定於設在貨室5的後端側壁5b上的固定器35上,可以將 副分隔部3架在主分隔部2與貨室5的後端側壁5b之間。由此, 分隔裝置l可以將貨室5的後方部分分隔為左部分、中央部分及 右部分。
這樣,本實施方式的分隔裝置1不僅具有主分隔部2,還具 有副分隔部3,因此,不僅可以沿前後方向分隔貨室5,還可以 在左右方向(Y方向)上分隔貨室5的後方部分,即將貨室5的 後方部分分隔為左部分、中央部分及右部分3個區域。因此, 分隔裝置1可以提高使用者分隔貨室5的自由度,從而可以更充 分地防止貨物移動。
另外,設於副分隔部3上的連接部15構成為其一端在長邊 3b側縫合固定於U字形帶24上,其另一端形成為環狀。由此, 由於伸縮線16較長,因此在施加有外力時伸長,連接部15也以 伸縮線16的伸長量變長。這樣,分隔裝置1無需改變副分隔部3 的長度,即使在貨室5的前後方向長度不同的車輛4上,也可以 通過伸縮伸縮線16來設置副分隔部3,因此可以提高分隔裝置1 的通用性。
另外,分隔裝置1在主分隔部2的上帶27上設有反射構件 13,因此,可以將沿前後分隔貨室5的主分隔部2的位置報告給 使用者。因此,提高了分隔裝置1在打開貨室5的門的狀態下的 分隔位置的視覺確認性,可以提高使用者的作業性。
另外,如圖12所示,分隔裝置1的主分隔部2具有在上邊設 有拉鏈ll的可自由開閉的開口 ,且形成有與該開口連通的第1 袋12。由此,分隔裝置l可以用主分隔部2在前後方向上進行分 隔,並且可以將物品收納並保持於上述第1袋12內。因此,分 隔裝置l不僅可以用主分隔部2保持較大的貨物,通過設置第1 袋還可以收納並保持小件物品。
另外,如圖13所示,分隔裝置l可以將副分隔部3的短邊3a 的下端可自由裝卸地固定於主分隔部2的大致中央處。由此, 也可以不分隔一皮主分隔部2劃分的貨室5的後方部分,而將後方 部分作為較大的空間使用。
另外,如圖14所示,通過將設於主分隔部2的上邊2a內側 的連接部15卡定於設在貨室5的後端側壁5b上的固定器35上, 可以將分隔裝置1設置於使主分隔部2與貨室5的後端側壁5 b接 觸的位置上。這樣,分隔裝置l可以用主分隔部2封閉貨室5的 後端側壁5b的在前後方向開口的部分,因此,在打開貨室5的 門時等,可以防止貨室5內的貨物從上述開口落下。並且,由 於在分隔裝置1的主分隔部2的上帶27上設有反射構件13,因此 可以才艮告車輛4後端的位置。
第2實施方式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分隔裝置的第2實施方式。本實施方 式的分隔裝置41與上述第l實施方式相比,僅在形成有第2袋這 一點上不同。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方 式同樣的構成標註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為了簡單而省略其說明。
如圖15所示的分隔裝置41包括主分隔部2及副分隔部3,形 成為沿車輛4的前後左右方向分隔貨室5,並可自由裝卸地設置 於車輛4的貨室5內。該分隔裝置41除了在主分隔部2上形成有 第1袋12之外,還在主分隔部2與副分隔部3之間形成有作為收 納部的第2袋。
一對副分隔部3向內側摺疊且其短邊3a彼此間用面狀搭扣 43粘接而一體化,並且,用面狀搭扣44將下邊3d粘接於主分隔 部2的下邊2b上。由此,分隔裝置41可以將在副分隔部3的上端 具有開口的第2袋42形成在主分隔部2的中央。因此,分隔裝置 41不僅可以用主分隔部2保持較大的貨物,通過設置第1.袋12
及第2袋42還可以收納並保持小件物品。
另外,如圖16所示的分隔裝置51將一對副分隔部3分別向 外側摺疊,將除了上邊3c之外的短邊3a及下邊3b這2邊用面狀 搭扣54粘接於主分隔部2的側邊及下邊上。由此,分隔裝置51 可以在主分隔部2的左右分別形成副分隔部3的上端具有開口 的第3袋52及第4袋53。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本實施方式,可在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 進行各種變形實施。例如,在本說明書中,對於主分隔部及副 分隔部都具有由篩眼網狀物構成的片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 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具有布狀片、乙烯樹脂軟片。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對於使用面狀搭扣作為粘接部件的 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也可以使用按扣。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對於副分隔部為梯形的情況進行了 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也可以為長方形或三角形。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對於夾著主分隔部的長度方向中心 地總共設置2片副分隔部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 於此,也可以相對於主分隔部i殳置l片或3片副分隔部。
權利要求
1. 一種分隔裝置,其平面分隔車輛的貨室,其特徵在於,該分隔裝置包括沿一方向分隔貨室的主分隔部和沿另一方向分隔貨室的副分隔部,上述主分隔部具有可自由裝卸地與設於貨室內的固定器連接的連接部,上述副分隔部的一端具有上述連接部,且另一端與上述主分隔部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分隔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主分隔部在兩側端分別具有上述連接部,上述副分隔部沿與上述主分隔部大致垂直的方向分隔貨室。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分隔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分隔 裝置具有將上述副分隔部的外緣可自由裝卸地保持於上述主分 隔部的表面上的粘接部件,且通過將上述副分隔部固定於上述 主分隔部上而形成有收納部。
4. 根據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分隔裝置,其特徵在 於,在上述主分隔部的上邊具有反射構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分隔裝置,其可以充分防止貨物移動。該分隔裝置(1)平面分隔車輛(4)的貨室(5),具有沿一方向分隔貨室(5)的主分隔部(2)和沿另一方向分隔貨室(5)的副分隔部(3),上述主分隔部(2)具有可自由裝卸地與設於貨室(5)內的固定器(35)連接的連接部(15),上述副分隔部(3)的一端具有上述連接部(15),且另一端與上述主分隔部(2)連接。上述主分隔部(2)在兩側端分別具有上述連接部(15),上述副分隔部(3)沿與上述主分隔部(2)大致垂直的方向分隔貨室(5)。
文檔編號B60R5/04GK101386281SQ200810215560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0日
發明者追野英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本田阿克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