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21:56:39 1
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包括剛性基礎和設置於剛性基礎上的牆體,所述剛性基礎的下方設置有砂隔震墊層;所述剛性基礎和牆體之間設置有兩層隔震圈梁,兩層隔震圈梁通過砂漿層粘接成一體,且兩層隔震圈梁還通過彈性緩衝體連接。本實用新型設置的砂隔震墊層和隔震圈梁部結構可在寒冷季節有效防止地基凍脹對建築造成損壞,同時在發生小震時,通過砂隔震墊層的內部塑性變形和阻尼耗能,可實現隔震目的;兩層隔震圈梁之間的砂漿層是建築體結構中最薄弱環節,當遭遇中、大地震時,地震會先使砂漿層破裂,大量地震能量在上層圈梁和下層圈梁相對滑移過程中消耗掉,從而保護建築體上部結構不會倒塌。
【專利說明】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抗凍脹、隔震功能的建築結構。【背景技術】
[0002]在凍土地區和地震易發地區建造房屋等建築,需要考慮建築體的抗凍脹性能和防震性能。
[0003]我國的很多地區(例如新疆地區)在寒冷季節均會成為凍土地帶,這些地區的大量村鎮建築通常都建立在易發生凍脹的地基上,很多建築都因為沒有採取抗凍脹措施而受到了因地基凍脹變形帶來的破壞。同時我國的很多地區還處於地震多發地帶上,地震對建築體的破壞力十分強大,目前我國的大部分農村自建建築沒有按規定採取抗震措施,因此這些建築體很難抵禦地震的破壞作用,也因此在地震來臨時生命財產遭受了嚴重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以解決凍脹和地震對建築體的破壞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包括剛性基礎和設置於剛性基礎上的牆體,所述剛性基礎的下方設置有砂隔震墊層。
[0006]進一步,所述剛性基礎和牆體之間設置有兩層隔震圈梁,兩層隔震圈梁通過砂漿層粘接成一體;兩層隔震圈梁沿周向設置有若干上下正對的豎向孔,所述豎向孔中設置有連接兩層隔震圈梁的彈性緩衝體。
[0007]進一步,所述彈性緩衝體為由橡膠條綁紮而成的橡膠束。
[0008]進一步,所述牆體為由塊體和粘接強度高於砂漿層的砌築砂漿粘接組成的砌體
m ο
[0009]進一步,所述剛性基礎為大放腳基礎。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1、本實用新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其設置的砂隔震墊層具有含水量低、透水性好的特點,且砂粒間孔隙較大,不易形成毛細管現象,可在寒冷季節有效防止凍脹,消除地基凍脹變形問題;同時在發生地震時,通過砂隔震墊層的內部塑性變形和阻尼耗能,可實現隔震目的,減輕地震對建築體的破壞。
[0012]2、本實用新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兩層隔震圈梁之間的砂漿層是建築體結構中最薄弱環節,當遭遇中、大地震時,僅靠砂隔震墊層的塑性變形和阻尼耗能已不能消除地震對建築的破壞作用,這時地震會先使砂漿層破裂,並使上層圈梁和下層圈梁發生相對滑移,在上下層圈梁相對滑移過程中彈性緩衝體的彈性變形又進一步消耗掉大量的地震能量,這樣在砂隔震墊層和彈性緩衝體的雙重隔震作用下可保護建築體上部結構不會倒塌,並且地震後牆體在彈性緩衝體回彈力作用下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復位,解決了地震對建築的破壞問題。【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的斷面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6]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包括剛性基礎I和設置於剛性基礎I上的牆體2,所述剛性基礎I的下方設置有砂隔震墊層3。
[0017]本實施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中設置的砂隔震墊層3具有含水量低、透水性好的特點,且砂粒間孔隙較大,不易形成毛細管現象,可在寒冷季節有效防止凍脹,消除地基凍脹變形問題;同時在發生地震時,通過砂隔震墊層3的內部塑性變形和阻尼耗能,可實現隔震目的,減輕地震對建築體的破壞,在地震等級較低時可保證牆體結構不會損壞。
[0018]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剛性基礎I和牆體2之間設置有兩層隔震圈梁4,兩層隔震圈梁4通過砂漿層5粘接成一體;兩層隔震圈梁4沿周向設置有若干上下正對的豎向孔,所述豎向孔中設置有連接兩層隔震圈梁4的彈性緩衝體6。
[0019]一般情況下,牆體根部是地震時最容易受到破壞的部位;本實施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將隔震圈梁4設置在剛性基礎I和牆體2之間,並且兩層隔震圈梁4之間的砂漿層5是整過建築體結構中最薄弱環節,這樣在地震時可有效的將牆體斷裂部引至砂漿層5。當遭遇中、大地震時,光靠砂隔震墊層3的塑性變形和阻尼耗能已不能消除地震對牆體2的破壞作用,這時地震會先使砂漿層5破裂,並使上層圈梁和下層圈梁發生相對滑移,在上下層圈梁相對滑移過程中彈性緩衝體的彈性變形又進一步消耗掉大量的地震能量,這樣在砂隔震墊層和彈性緩衝體的雙重隔震作用下可保護建築體上部結構不會倒塌,並且地震後牆體在彈性緩衝體回彈力作用下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復位,可實現建築體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防震目標。
[0020]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彈性緩衝體6為由橡膠條綁紮而成的橡膠束,橡膠束具有較好的緩衝吸震和彈性復位能力,且製造成本較低,適用於廣泛推廣應用。
[0021]本實施例中,所述牆體I為由塊體和粘接強度高於隔震圈梁間砂漿層的砌築砂漿粘接組成的砌體牆;砌體牆結構在農村房屋建築中應用廣泛,本結構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可很大的提高農村房屋的抗震性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0022]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剛性基礎I和砂隔震墊層3之間設置有素混凝土墊層7,素混凝土墊層7可使其上部結構的荷載均勻的傳遞到砂隔震墊層3,可對砂隔震墊層3起到保護作用。
[0023]作為對本實施例的改進,所述剛性基礎I為大放腳基礎,大放腳基礎從上至下呈階梯式逐級加寬,可滿足剛性基礎的承載要求,且其底部較寬,對下部結構破壞較小。
[0024]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包括剛性基礎和設置於剛性基礎上的牆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剛性基礎的下方設置有砂隔震墊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剛性基礎和牆體之間設置有兩層隔震圈梁,兩層隔震圈梁通過砂漿層粘接成一體;兩層隔震圈梁沿周向設置有若干上下正對的豎向孔,所述豎向孔中設置有連接兩層隔震圈梁的彈性緩衝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緩衝體為由橡膠條綁紮而成的橡膠束。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牆體為由塊體和粘接強度高於隔震圈梁間砂漿層的砌築砂漿粘接組成的砌體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凍脹複合隔震建築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剛性基礎為大放腳基礎。
【文檔編號】E04H9/02GK203583969SQ201320772635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袁康, 李英民, 王玉山, 卜長明, 夏多田, 郭軍林 申請人:石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