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雙刃劍(添加劑雙標風波)
2023-10-07 21:10:09
每經編輯:孫志成,蓋源源
10月9日,身處「添加劑」風波中的海天味業再次公開澄清,並呼籲投資者理性投資。
海天味業在公告中表述,其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
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海天味業堅持傳統釀造工藝,致力於打造讓消費者放心和滿意的高品質產品。公司非常感謝各方的關注與信任,並將一如既往地服務於廣大消費者及投資者,坦誠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監督。截至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未發生重大變化,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
此前曾兩度回應
據央廣網,此次添加劑風波源於9月底,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指出,海天醬油國內和國外銷售的產品配料表不一樣,前者含有穀氨酸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等添加劑,而後者不含添加劑,只有原料水、大豆、食鹽、砂糖、小麥。該視頻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不少網友質疑海天醬油「雙標」。
9月30日晚間,海天味業在其官方微信發布嚴正聲明,稱公司所有產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產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標準以及法規要求。
10月4日晚上,海天味業再度回應此事,表示:「海天產品的內控標準要求大多都高於甚至遠高於國家標準,同一品質的產品,國內國際的內控標準都一致。」 10月5日,中國調味品協會也發布了相關公告表示,因各國的飲食和消費習慣不同,同一類產品的標準要求會有所不同,但標準本身並不存在高低之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資料圖
截至9月30日,海天味業股價報82.82元,總市值3838億元。
醬油是否需要添加劑?
醬油是海天的發家產品,產銷量更連續二十五年名列行業第一。半年報顯示,海天味業上半年實現營收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淨利潤為33.93億元,同比僅增長1.21%,其中醬油營收74.93億元,同比增長6.81%。
實際上,這不是海天味業、也不是調味品首次陷入添加劑質疑。作為中國人食用三千多年的傳統調味品,醬油是否需要添加劑?
海天醬油使用的添加劑,與提鮮有關。華南理工大學馮雲子在2021年7月發表的論文中表示,醬油鮮味主要來源於蛋白質分解,也有部分來自調配階段所加入的鮮味劑—穀氨酸鈉。
莆田核苷酸醬油公司陳俊香於2000年在《中國調味品》發布的論文顯示,呈味5-核苷酸添加劑,能夠在醬油中實現「鮮味相乘」效應, 增強食物鮮度。
而在實際應用中,不同國家標準不一。比如苯甲酸鈉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劑,有防止變質發酸、延長保質期的效果,在世界各國均被廣泛使用。但日本已經停止生產苯甲酸鈉,並對它的使用作出限制。
某調味品上市公司質量總監10月5日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般的消費者與業內專家對食品標準的了解程度不一樣。國內食品行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食品添加劑的快速發展。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使用的初衷是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目前,國外和國內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都是有標準和要求的,只是不同的國家,允許的使用量和添加品類到不同的產品中,會有一點不同。且添加的量都是非常小的,都是經過國家食品安全委員會研究和測試了的,只要添加品類及添加的量符合2760的要求,就都是安全的。
據中國新聞周刊,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表示,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其實可以豐富我們的食物選擇,既可以保證我們的飲食安全,還可以滿足我們對口味或營養的需求。
就以此次事件中的醬油為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範志紅指出,穀氨酸鈉就是一百多年前日本學者在海帶中提取發現的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鈉是在雞湯肉湯裡都存在的鮮味物質;而三氯蔗糖是一種甜味劑,它甜度高,甜味正,我國許可用於醬油等二十多類食品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業也推出了沒有添加劑的醬油產品,以「0金標生抽」為例,其配料表為水、非轉基因大豆、食用鹽(未加碘)、小麥、白砂糖、酵母提取物等。詳情頁中標明本產品在生產過程中0添加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甜味劑(三氯蔗糖、安賽蜜)、味精、脫脂大豆。不過,這些產品的售價往往比普通醬油更高。
編輯|孫志成 蓋源源
校對|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廣網、公開資料、每經app、中國新聞周刊
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