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的製作方法
2023-10-07 12:03:14 2
專利名稱::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於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特別是關於通過在一個打擊面板的一個結合背面上設置一個強化凸部及一個強化凸肋,以便提升出球角度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高爾夫桿頭,如美國專利第5,776,011號「高爾夫桿頭(GolfClubHead)」發明專利,如圖10所示,其包含一個桿頭本體8及一個打擊面板9,該打擊面板9結合於該桿頭本體8的一個結合正面81。該打擊面板9具有一個擊球正面91及一個背面92,該打擊面板9的背面92設有一個凸紋93,其是一體成型於該打擊面板9上。該凸紋93選擇形成一個螺旋狀或數個同心環構造。通過設置該凸紋93,進而改變該高爾夫桿頭的重心位置,且同時增強該打擊面板9的結構強度,以提升高爾夫桿頭的擊球效能及使用壽命。然而,在上述現有高爾夫桿頭技術中,該凸紋93是對應該打擊面板9的擊球甜蜜區(SweetSpot)設置於該打擊面板9的背面,且以螺旋狀或數個同心環構造均勻分布支撐於該打擊面板9的背面,以致在擊球過程中該打擊面板9的受力變形較於平均,造成擊球後的出球角度較為平直,實質上未能有效增加擊球距離。基於該出球角度是為影響擊球距離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確實有必要進一步改良上述現有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
實用新型內容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是對應在一個打擊面板的一個擊球甜蜜區(SweetSpot)背面設置一個強化凸部,且在該打擊面板背面的下半平面設置一個強化凸肋,以增加擊球時的出球仰角,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提升高爾夫桿頭的擊球性能的功效。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是在該打擊面板背面對應該強化凸部的左側或右側選擇設置至少一個調整凸肋,藉此可依照個人習性或需求水平向左或向右調整擊球時的出球角度,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增進高爾夫桿頭的調整幅度的功效。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包含一個桿頭本體及一個打擊面板,該打擊面板的一個結合背面對應結合於該桿頭本體的一個結合正面,以共同組成一個高爾夫桿頭。該結合背面具有一個第一部位及一個第二部位,該第一部位位於該打擊面板的上半平面,該第二部位則位於該打擊面板的下半平面。該打擊面板另設有一個強化凸部及一個強化凸肋,該強化凸部對應位於該打擊面板的擊球^"蜜區的背面,該強化凸肋形成於該第二部位,且該強化凸肋的一端連結該強化凸部。藉此,使該打擊面板的上側及下側產生不同的彈性變形量,以增加高爾夫桿頭擊球時的出球角度。打擊面板另設有至少一個調整凸肋,該調整凸肋設置於該結合背面且位於該強化凸部的一側,該調整凸肋的一端與該強化凸部相連結。該調整凸肋選擇設置於靠近該桿頭本體的一個跟部或靠近該桿頭本體的一個趾部,且位於該強化凸部的一側,該調整凸肋未與該強化凸部相連結的一端往該桿頭本體的跟部、趾部或底部延伸至該打擊面板的周緣。該強化凸肋及調整凸肋接近該強化凸部的一端的厚度朝向該強化凸肋及調整凸肋的另一端逐漸縮小。該強化凸部的形狀對應相同於該打擊面板的擊球甜蜜區,該強化凸部為具有均勻厚度的橢圓形凸部構造,而該強化凸肋也相對於該強化凸部具有均勻且相同的厚度。另處,該強化凸部也可設為一個弧凸狀構造,並具有不等的厚度變化。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對應在一個打擊面板的一個擊球甜蜜區(SweetSpot)背面設置一個強化凸部,且在該打擊面板背面的下半平面設置一個強化凸肋,該強化凸肋一端連接該強化凸部,其另一端則延伸至該打擊面板背面的底部周緣。如此,該打擊面板背面未設有該強化凸肋的部位的彈性變形能力較優於該打擊面板背面設有該強化凸肋部位的彈形變形能力,以增加擊球時的出球仰度,使得本實用新型確實可有效提升高爾夫桿頭的擊球性能。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的分解立體圖。圖2: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的組合正視及局部透視圖。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沿圖2的3-3線的組合剖視圖。圖4A: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不同擊球點的示意圖。圖4B:現有僅設有強化凸部的高爾夫桿頭不同擊球點的示意圖。圖4C: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不同擊球點的出^M卬角示意圖。圖4D:現有僅設有強化凸部的高爾夫桿頭不同擊球點的出球仰角示意圖。圖5: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的分解立體圖。圖6: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打擊面板構造的局部剖視圖。圖7: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打擊面板構造的分解立體圖。圖8: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打擊面板構造的局部剖視圖。圖9: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打擊面板構造的分解立體圖圖10:現有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的分解立體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桿頭本體11結合正面2打擊面板21擊球正面22結合背面221第一部位222第二部位23強化凸部24強化凸肋25調整凸肋25'調整凸肋3現有高爾夫桿頭8桿頭本體81結合正面9打擊面板91擊球正面92結合背面93凸紋具體實施方式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以木桿型桿頭為例,其包含一個桿頭本體1及一個打擊面板2,該桿頭本體1具有一個結合正面11,該打擊面板2對應結合於該結合正面11,以共同組合形成一個高爾夫桿頭。該桿頭本體1的材質可選自碳鋼、低碳鋼、不鏽鋼〔如17-4PH不鏽鋼〕、合金鋼、低合金鋼、鐵錳鋁合金、鎳基合金、鑄鐵、結構用鋼、超合金鋼或鈥合金等金屬材質。該桿頭本體1包含一個趾部(toe)、一個頂部(crown)、一個底部(sole)、一個跟部(heel)及一個管柄(hosel)等高爾夫桿頭基本構造。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打擊面板2的材質可選自不鏽鋼、碳鋼、銅合金、鋁合金、鐵錳鋁合金或鈦合金等金屬材質,其設有一個擊球正面21、一個結合背面22、一個強化凸部23及一個強化凸肋24。該擊球正面21用以打擊一個高爾夫球(未繪示);.該結合背面22則對應結合於該桿頭本體1的結合正面11,該結合背面22是以通過該打擊面板2的一個擊球甜蜜區(SweetSpot)中央的水平線作為一基準線,該水平線以上的部位為一個第一部位221;該水平線以下的部位為一個第二部位222。本實施例的強化凸部23及強化凸肋24選擇以銑削、蝕刻、研磨及其組合等方式一體成型加工形成於該結合背面22上,且該強化凸部23對應該擊球甜蜜區形成於該打擊面板2的背面中央。該強化凸肋24選擇設置在該結合背面22的第二部位222上,且位於該強化凸部23的下方,該強化凸肋24的一端與該強化凸部23相連結,其另一端則往該桿頭本體1的底部延伸至該打擊面板2的底部周緣。另外,本實施例的強化凸部23的形狀對應近似於該打擊面一反2的擊球^T蜜區選擇為一個具有相同均勻厚度的橢圓凸部構造,而該強化凸肋24也相對於該強化凸部23具有均勻且相同的厚度。如圖1-3所示,當使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揮擊該高爾夫球,且該打擊面板2的擊球甜蜜區與該高爾夫球相接觸的瞬間,該擊球應力是集中於該打擊面板2,通過該強化凸部23及強化凸肋24支撐在該打擊面板2背面相對該擊球甜蜜區及第二部位222的位置上,使得該擊球甜蜜區及該第二部位222具有較強的結構強度,導致產生的彈性變形量較小;反之,由於該第一部位221並未設置該強化凸肋24或其它強化構件,使該第一部位221所產生的彈性變形量相對大於該第二部位222所產生的彈性變形量,進一步在擊球時增加該高爾夫頭的出球仰角。同時,該打擊面板2其它部位的厚度相對薄於該強化凸部23及強化凸肋24,通過調整變化該打擊面^反2其它部位與該強化凸部23及強化凸肋24間的厚度差,也可進一步擴大該擊球甜蜜區的面積,進而提升高爾夫桿頭的擊球性能。如圖4A至圖4D及表一所示,該圖4A及圖4C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該圖4B及圖4D為一種現有高爾夫桿頭3的打擊面板僅設有該強化凸部而未設有該強化凸肋。若擊球時該高爾夫球與該擊J求正面21的接觸位置為接近該第一部位221的一擊球點A、A,時,由於該擊球求應力大部分集中在該第一部位221,以致該第一部位221相對該第二部位222產生較大的彈性變形量,如圖4C、4D所示,使得該擊球點A所擊發的高爾夫球相較該另一高爾夫桿頭的擊球點A,,明顯提升其擊球時的出球仰角;若擊球位置為接近該擊球甜蜜區中央的一擊球點B、B,時,由於該擊球應力大部分集中在該強化凸部23,僅少部分分散至該第一部位221,以致該第一部位221所產生的彈性變形量^f又略大於該第二部位222所產生的彈性變形量,如圖4C、4D所示,但該擊球點B所擊發的高爾夫球相較該另一高爾夫桿頭的擊球點B,,仍具有增加出球仰角的功效;若擊球位置為接近該強化凸肋24的一擊^^點C、C'時,由於該擊球應力大部分集中在該強化凸肋24,且該少部分擊球應力僅分散至該強化凸部23,以致該第一部位221與第二部位222所產生的彈性變形量幾乎相同,如圖4C、4D所示,使得該擊球點C所擊發的高爾夫球相較該另一高爾夫桿頭的擊球點C,並未明顯增加出球角度。Complextableseetheoriginaldocumentpagex如圖5、圖6所示,其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相較於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是進一步i殳置至少一個調整凸肋25,該調整凸肋25選擇位於該強化凸部23的右側(即靠近該桿頭本體1趾部的一側),且該調整凸肋25的一端與該強化凸部23相連結,其另一端則往該桿頭本體1的趾部延伸至該打擊面板2的周緣位置。本實施例的強化凸肋24及調整凸肋25接近該強化凸部23的一端的厚度朝向其另一端的方向逐漸減少,且其二者接近該強化凸部23的一端的厚度等於該強化凸部23的厚度。另外,本實施例的強化凸部23、強化凸肋24及調整凸肋25選擇以高能量焊接方式〔例如鐳射疊焊〕結合於該結合背面22上。如圖5、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是通過將該調整凸肋25設於接近該桿頭本體1趾部的位置,使該調整凸肋25得以強化該打擊面板2右側的結構強度,進而降低該打擊面板2右側的彈性變形量。如此,若一使用者具有擊球方向偏右的習性或依照擊球環境需求,則可選擇本實用新型向左調整在擊球時的出球角度。如圖7、圖8所示,其揭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相較於第二實施例,第三實施例的調整凸肋25是進一步選擇設置於該強化凸部23的左側〔即靠近該桿頭本體1跟部的一側〕。該調整凸肋25的一端與該強化凸部23相連結,其另一端則往該桿頭本體1的跟部延伸至該打擊面板2的周緣位置。另外,本實施例的強化凸部23選擇為具有不等厚度變化的弧凸狀構造,且該強化凸肋24及調整凸肋25接近該強化凸部23的一端的厚度可選擇小於或大於該強化凸部23的厚度。本實施例的強化凸肋24接近該強化凸部23的一端的厚度是選擇小於該強化凸部23的厚度;本實施例的調整凸肋25接近該強化凸部23的一端的厚度是選擇大於該強化凸部23的厚度。如圖7、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是通過將該調整凸肋25設於接近該桿頭本體1的跟部的位置,使該調整凸肋25得以強化該打擊面板2左側的結構強度,進一步降低該打擊面板2左側的彈性變形量,且可依需求選擇向右調整在擊球時的出球角度。同時,本實用新型也選擇使該強化凸肋24及調整凸肋25的厚度形成不同變化,以調整該打擊面板2的彈性變形能力,進而影響擊球時的出球角度。再者,該強化凸部23、強化凸肋24及調整凸肋25的材質也可選擇一種高吸震能力的材質〔例如碳鋼、低碳鋼、不鏽鋼〔如17-4PH不鏽鋼〕、合金鋼、鎳基合金、鑄鐵、鈦合金、銅合金、鋁合金或超合金鋼),藉此提升高爾夫桿頭在擊球時的舒適度。如圖9所示,其揭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相較於第三實施例,第四實施例是相對於該強化凸肋24及調整凸肋25之間再增設另一個調整凸肋25,,藉此增強該打擊面板2背面左下半面的結構強度,並調整該打擊面板2的彈性變形能力,以影響擊球時的出球角度。如上所述,相較於圖10的現有高爾夫桿頭打擊面板構造利用在一打擊面板9的背面設置一個凸紋93,卻未能有效增加擊球距離等缺點,圖1的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該打擊面板2的擊球甜蜜區背面設置該強化凸部23,且在該結合背面22的第二部位222設置該強化凸肋24,該強化凸肋24—端連接該強化凸部23,其另一端則延伸至該打擊面板2背面的底部周緣。藉此,使該打擊面板2的第一部位221的彈性變形能力優於該打擊面板2的第二部位222的彈形變形能力,以增加擊球時的出球仰角,其確實可有效提升高爾夫桿頭的擊球性能。權利要求1、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特徵是包含一個桿頭本體,其設有一個結合正面;及一個打擊面板,其具有一個擊球正面及一個結合背面,該結合背面具有一個第一部位及一個第二部位,該第一部位位於該打擊面板的上半平面,該第二部位則位於該打擊面板的下半平面,該打擊面板另設有一個強化凸部及一個強化凸肋,該強化凸部形成於該打擊面板的一個擊球甜蜜區的背面,該強化凸肋形成於該第二部位,且該強化凸肋的一端連結該強化凸部;其中該打擊面板的結合背面結合於該桿頭本體的結合正面,共同組成一個高爾夫桿頭。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特徵在於該打擊面板另設有至少一個調整凸肋,該調整凸肋設置於該結合背面且位於該強化凸部的一側,該調整凸肋的一端與該強化凸部相連結。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特徵在於該調整凸肋設置於靠近該桿頭本體的一個跟部或靠近該桿頭本體的一個趾部,且位於該強化凸部的一側,該調整凸肋未與該強化凸部相連結的一端往該桿頭本體的跟部或趾部延伸至該打擊面板的周緣。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特徵在於該強化凸肋及調整凸肋接近該強化凸部的一端的厚度朝向該強化凸肋及調整凸肋的另一端逐漸縮小。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特徵在於該強化凸部的形狀對應相同於該打擊面板的擊球甜蜜區,該強化凸部為具有均勻厚度的橢圓形凸部構造,而該強化凸肋也相對於該強化凸部具有均勻且相同的厚度。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特徵在於該強化凸部的形狀對應相同於該打擊面板的擊球甜蜜區,其為一個弧凸狀構造,其具有不等的厚度變化。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特徵在於該強化凸肋未與該強化凸部相連結的一端往該桿頭本體的底部延伸至該打擊面板的底緣。專利摘要一種高爾夫桿頭的打擊面板,其包含一個桿頭本體及一個打擊面板,該打擊面板的一個結合背面對應結合於該桿頭本體的一個結合正面,以共同組成一個高爾夫桿頭。該結合背面具有一個第一部位及一個第二部位,該第一部位位於該打擊面板的上半平面,該第二部位則位於該打擊面板的下半平面。該打擊面板另設有一個強化凸部及一個強化凸肋,該強化凸部對應位於該打擊面板的擊球甜蜜區的背面,該強化凸肋形成於該第二部位,且該強化凸肋的一端連結該強化凸部。藉此,使該打擊面板的上側及下側產生不同的彈性變形量,以增加高爾夫桿頭擊球時的出球角度。文檔編號A63B53/04GK201179312SQ20082000426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申請日期2008年1月28日優先權日2007年5月2日發明者羅志偉申請人:復盛股份有限公司